这段话的本身是值得注意的。赫胥黎在发高烧时有过鲜明的意象,足以证明他知道什么是意象,因此,当他说自己没有意象的时候,一定是可信的。但他既然能够把自己的内心生活作出如此生动的一段描写,那就很难设想他的内心生活是“乏味的”。如果他说缺乏意象的话,但他却绝不能缺乏想象力。
5.负迁移及其克服
迁移,一般是指以往的经验或已学得的知识、技能受后来的学习的影响。影响有好有坏,迁移亦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过的经验对未来学习呈促进行作用;反之,若起干扰、阻碍作用则是负迁移。
会骑自行车的经验,对于学骑摩托车起着促进作用,即谓正迁移;而对学骑三轮车则有负作用,阻碍着学习的进展,甚至不如既不会骑自行车又不会骑三轮的人学习进展快,此即负迁移。
如何使我们的学习尽可能少地出现负迁移,而呈正迁移呢?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将学到的知识活化。所谓活化,即尽量将新知识内容与已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层次、有秩序的档案库,以备调用时能迅速提取并加以应用;
(2)为避免先后学习内容的相互干扰,应当即时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在比较正确理解并较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后,再开始学习更新的知识内容,以免生吞活剥,在解决问题时死搬硬套。
6.信息饱和及其克服
信息饱和在所有感觉形式中都会发生。如果所有输入的信息都是贮藏的大脑中随时可供使用的,那么,我们的有意识的大脑就会被塞得满满当当。许多极为常见的输入信息并不是存在于大脑意识之中而招之即来的。
1950年,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戴维·卡茨(David Katz)曾经研究过一些多余的刺激,对解决问题所引起的干扰。
卡茨给几组学校儿童出一些简单的算术题目——加法和减法。有几组作一些无名称的算术题目(例如10.50加13.25加6.89等)。另几组则作一些有熟悉名称的算术题(例如10.50美元加13.25 美元加6.89美元等),及其他一些带有瑞典的货币名称的算术题,(例如10.50克朗加13.25克朗加6.89克朗等)。
首先,卡茨发现加上了货币的名称,便增加了计算的困难;其次,一旦用外币的名称,则因难更大。卡茨用成人重作这个实验的一部分,还发现了有名称的数字在加法上须增加12%的时间。很明显,把一些不相关的或不熟悉的特点,加在一项简单和的熟悉的工作(如加法和减法)上,就足以引起卡茨所说的“心理上的眩惑”。
获取正确信息,滤除多余的信息对克服信息饱和障碍极其重要。
七、情绪、动机障碍及其克服
情绪、动机障碍包括怕担风险、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急躁、容不得“混乱”、创造动机不强、创造动机过头等五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其克服方法。
1.怕担风险及其克服
怕犯错误,怕失败或者说怕担风险,这恐怕是影响创造力最基本、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了。我们若能“正确地”回答问题便受到奖励,一旦犯了错误就要受惩罚,大多数人都是在这种训诲的熏陶下成长的。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令别人(经常是我们所爱的人)伤心沮丧。
克服怕担风险障碍有如下两种方法:
(1)估计创新带来的后果
正如有时人家会问你,“你认为最坏的结局是什么?”假如你有个改进车锁的好主意,你打算辞退工作去找一家生产锁头的小企业,而那里有生产这种锁头相配套的生产线,那么你就要冒较大的风险(除非你有一大笔钱,或者你在商业界有重要的关系)。
(2)估计创新行为的后果
当你提出一种创新意见的时候,其潜在的消极后果一般并非那么严重。假如你有个似乎要冒些风险的想法,你就要花点时间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一翻调查研究。这时你就要将“最坏的结局”考虑在内(假设一切进展得不顺利),然后看一看结果。这样做,你就知道你是否打算去冒这个险了。
2.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急躁及其克服
“缺乏挑战精神”与“情绪急躁”都不好,尽管这两个方面是相反的。缺乏某种刺激,你干起工作来就不会全力以赴。如果做某项工作干得好就可以赚钱,将来的工作也有保障,他或多或少就会因此而受到激励。人至少应在一段时间内感受到挑战,才能有所前进。
另一方面,急于求成也会防碍创造过程。龟兔赛跑寓言中的结局比比皆是。想出简单易行的办法的人往往获得成功,尽管他可能花费了更多时间。就像在龟兔比赛中那样,乌龟因兔子不能善始善终而获胜。假如兔子不肯花时间去思考,总是按头脑中的第一个念头行事,那么它将一事无成。
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急躁的克服方法如下:
(1)经常参加一些你感觉趣又具有极强竞争力的活动,提高你的好胜心;
(2)经常给自己制定一些需要付出一定的努才能达到目标的计划,然后尽力去完成它,体会成功者的征服感;
(3)在执行计划之前要充分考虑执行这个计划的困难所在,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时间去执行计划,不要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毫无思考的时间。
3.容不得“混乱”及其克服
怕犯错误当然是出于不安全感,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一种情感障碍——“不能忍受不确定的、存在多种可能的状态,过分渴求秩序,容不得混乱”——的起因。这一障碍中的某些因素同样具有合理成分。我们并不主张为了自己的创见就抛弃一切秩序,生活毫无章法。我们要讲的是那种大事小事都一味追求秩序的心理。
容不得“混乱”的克服方法如下:
(1)允许自己有一些混乱的想法和行为,如果你是一个平时特别爱整洁的人,那么,不妨拿出一段时间来决不收拾你的房间,为自己制造一点“混乱”;
(2)在你进行创造性思考时,特别是在极力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请先不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会带来法混乱的结果,也就是说,需要你延缓判断的容忍态度;
(3)不要立刻去批评别人的“奇怪的或者异想天开”的想法很混乱,想一想这些想法有没有能够给你带来启发的地方,如果有,你还应该感谢你的朋友而不是批评他。
4.创造动机不强及其克服
创造运机不强是许多具有创造潜力的人毫无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创造是需要动力的,没有创造动机的人无法在创造过程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
增强动机的方法在于行动。为了找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的发明项目,就必须明确社会的某种需求,确定或找出这样一种需求的方法之一是寻访。
例如,你可以去附近的一家医院,向医务人员了解他们需求什么?另一种方法是从某一个消费领域考虑。假设你是一位卡车司机,那你能否想出你需要什么东西。大概更简便的是第三种方法,即自己作为消费者,你一定需要一些其他人也需要的东西,你不妨弄清这些需求,发明某些东西让大家共同受益。
5.创造动机过头及其克服
创造动机还会过头?是的,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动机过头也会给人的创造活动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动机太强不仅会导致紧张,也会使解决问题的效率减少。
创造动机过头的克服方法如下:
(1)停止做事,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动机过头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外在的压力过大;有时是因为结果的需要太强或期望太高;
(2)动机过头往往伴随情绪的激动,这时,千万不要急于作出任何决定,最好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
(3)不要像那只黑猩猩一样在动机过强时只注意到了眼前的东西而没有注意到身后的事物,也就是说,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条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的动机就不算是过头了。
八、文化环境障碍及其克服
文化环境障碍包括文化禁忌、从众心理、家庭阻扰等三方面,其克服方法如下:
1.文化禁忌及其克服
文化的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创造力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对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潜能的发掘,受到文化的制约。
印第安落中的任何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儿童,其发展结果只能是一个优秀的捕猎者,而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或者艺术家。
阻碍人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阻力来自人们自己和社会两个方面,沉闷、保守的社会文化使它的社会成员思维僵化、不敢创新;外部的压力,习惯势力的阻力,束缚着人们创造的心灵火花。
禁忌是一种观念上的障碍。我们并非反对一切禁忌,禁忌通常禁止那些可能会给社会大部分成员带来不愉快的行为,因此它发挥着积极的文化用。然而,那些被禁忌的行为只是在实施时才会冒犯他人。一种想象的而非实际实施的行为不会损害任何人。因此,当你私下里思考一个问题时,不必提心是否会触犯禁忌。
2.从众心理及其克服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的信念与大众的信念发生冲突时,虽然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但由于自己没有信心,或不敢有违众意而采取与大众一致的观念。现代社会,从众心理已经扩大到盲目地服从权威、顺从众意、人云亦云等盲从行为。
1956年,心理学家阿西进行了一个名叫“三垂线实验”的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5人,但是其中只有一个人是被试,其余4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实验进行时,全组成员坐成一排,阿西教授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画有直线A、B、C。X的长度明显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阿西教授要求5个小组成员判断X与A、B、C三条直线中哪一条等长。每一次实验,阿西教授总是把那个真实的被试安排在最后回答问题,并且事先要求前4个合作者都说直线X与A等长,而实际上直线C明显地与X等长。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以借此观察哪个真实被试是否发生从众行为。我国的心理学家做过相同的实验,发现我国大学生中44%有从众行为。
如何克服从众行为,使你在创造过程中不受到从压力的威胁呢?
惟一的方法便是保持你质疑的态度!
一个人富于创造力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事物持质疑的态度。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具有质疑的态度,因为他们必须在几年之内吸收消化大量的信息知识。
例如,从出生到6岁之间自然汲取的知识远远超过成人有意传播给他们的知识。他们通过观察,提出疑问而获得大量知识。
3.家庭阻扰及其克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儿童施展创造才华的重要场所。家庭对我们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是没有任何别的因素所能替代的。创造力在儿童的早期,很可能遭到无知的父母或遵守惯例的大人们的阻断。
一位20岁的年轻人谈到了他的经历:
在他的经历中,从小到大,父母对他想做的任何事都说:“你能做得了吗?”这位年轻人因此而变得非常迟疑,造成了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害怕输给别人的性格。
家庭阻扰的克服方法如下:
(1)关注孩子
父母的关注在于鼓励,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某些表现较差,父母也能依然提供各种机会,并加以鼓励,促进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的事实和研究都表明: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可以促进孩子朝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3)家庭民主
家庭的教育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压制型、溺爱型、民主型。压制型和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易使孩子养成依赖、顺从的性格,思维懒惰,缺乏创新性,创造力较低。民主型的家庭教育,则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种事务,激发孩子强烈的创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