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到处都是才华横溢的“穷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穷人”到处都是。他们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甚至能力超群,但为何最后却落了个窘困潦倒、一无所成的下场,而许多并没有什么才华,平凡无奇的人却能功成名就、春风得意呢?俗话说:千里马常见,伯乐却不常有。为什么我的能力老板总是看不到?升职、加薪为什么永远也轮不到我?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为什么人生竟会如此不同?如此这般抱怨的职场人,现在比比皆是。要是总带着如此的心情工作,怨天尤人,垂头丧气,老板就会更加忽略你的存在。
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会颗粒无收
“怀才不遇”这个成语,字典中试这么解释的: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说白了,就是有才能,却遇不上赏识他的人,从而没有机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比如两个入行时间相同的人,A比B更加地努力,也有更好的业绩,为什么B升职了,A却没有。这就是最为典型的怀才不遇。
但是,“怀才不遇”并不是偶然现象,人无论是否成功,都可能有类似的经历。假若处于不被承认的境地该如何是好呢?
最痛快的办法,就是换一个环境。若是金子,不会总是碰到不识货的老板的。换一个环境,就等于换了一方天地,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就像孙膑,在魏国遭排挤陷害,受难受辱,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想方设法到了齐国,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当然,这需要自信和勇气,就要求自己不能自暴自弃,拒绝沉沦,也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并有勇气去改变命运;这更需要智慧,看清形势,分析利弊,把握时机,一举成功。换一个环境,人生就有可能会像鱼儿重回大海,羁鸟再入深林一般,才有可能大展拳脚,成就自己。
但是,俗语有云:“一动不如一静”。如果你对当前环境还抱有希望和信心,并自信自己可以改变尴尬的局面,是可以一试的。当然,所有的改变应该从自身的改变开始,因为我们最有能力掌控且最容易掌控的,只有自己。
我们常会从初入职场的新人那里听到这样的抱怨:“只要给我机会,我一定能做到最好,可惜时运不济。我感觉跟我差不多起点的人都比我混得好,肯定是潜规则帮的忙;当初迫于无奈,选择错误,要是再给我次机会,肯定不会重蹈覆辙;我觉得……我认为……我坚信……不是老板太死板,就是上司不懂得欣赏……”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对自己又过高的期望,而在接触到现实的企业、岗位后,随着工作的开展,心里的落差也十分大。你要知道,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与其怨天尤人,寻找机遇才是正道。
唐先生工作已经五年多了,就职于一个二线城市的某银行,他从银行柜员起步,一直转到银行后勤。某一日,唐先生对自己走来的这一路做了个盘点,顿感危机四伏,用唐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刚开始感觉银行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怎么说也算比较稳定,勤勤恳恳了那么多年,不论与是同事还是领导都跟亲人一样,再加上自己责任感比较强,在部门里也已经算是资格比较老的了,领导总说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多关照的。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悦耳的敷衍搪塞下,我就这么走过来了,我原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候未到罢了。但随着内部来了不少的新人,我突然感觉压力变大了,资格再老也拼不过这些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呀,于是我就自己就多花了点时间,在网络上参加了很多培训,只要感觉有用的就学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自己除了在银行供职外什么其它的工作经验都没有,加上银行跟外面企业还是有实际脱离的,而要换工作的话,不论在简历,还是面试方面我都没把握。这样的安逸,毕竟不是我想要的,我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我一直以来不敢轻举妄动,就这么拖到现在,后悔已然莫及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为无数人找到了“怀才不遇”的托辞。真的是既傻且天真,又蠢又害人。“怀才不遇”对于失败者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最大的欺骗,是人们最应该避免的陷阱之一。“怀才不遇”者总是牢骚满腹,抱怨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要知道,等待是未知的,像韩先生等了五年,换来的除了固步自封状态以外,一无所有。为什么要守株待兔,而不主动寻找伯乐自救呢?在职场上,伯乐是个大范畴,包括适合的企业平台、工作岗位等,每个人的能力特长都不同,只有找到一个符合你能力发展的舞台,你才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从韩先生的经历来看,他再战职场,不是没有机会的,只不过个人能力有限,对这个平台没有较好的评估罢了。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必须先对自己的能力和所能发展的范围有较理性较系统的认识和评估。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的欲望也随之迅猛生长。有追求是件好事,但是很多人心浮气躁,渴望一步登天,所以难免眼高手低,在选择工作平台的时候,只顾眼所能及的利益和好处,并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
欣欣是名副其实的往届生了,尝试了几份工作,受了些职场氛围的熏陶,感觉也积累了些各行各业的工作经验,找工作当然不能没有要求了,毕竟看起来,怎么都要比应届生有选择资本多了。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呢?碰了一鼻子灰的欣欣,满心委屈的跟朋友倾诉了她的苦恼,归根结底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其实,欣欣在对岗位的需求上是缺乏实际了解的,对自身能力的把握也不准,所以在岗位的选择上期望有点过高,超出自身现有能力,还有在简历面试中,她很难针对性的去准备,对于一些专业问题都只是浅尝辄止,所以被淘汰的几率比较高。
积土成山这个道理,在职场上也是通的。能力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积累的,所以现在欣欣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对自身能力以及职业背景的综合评估,找到最适合且可以长远发展的平台,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
改变自己,就是付出比旁人更多的汗水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承认和赏识,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这块金子的含金量不够高,亮度不够强,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目光。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光彩照人。这样,还怕没人赏识吗?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哪个成功的人不是如此过来的呢?
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做什么都求一个“快”字,出名要趁早,成名就得快,成了,就得意洋洋,忘乎所以;不得,则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如今,没有了踏实的心态,没有了淡定和从容,没有了自我反省,也没有了客观评价。殊不知,愈是如此,就愈接近平庸和失败。假若如此,何不把牢骚和抱怨的时间用来做一些事情,去改变现状呢?只有自己改变了,情况才可能跟着改变。
所以,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或者试着走出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或者走进来,面对自己的内心,从里到外开始做改变。
金子也不一定能发光发亮,酒好也怕巷子深
“好酒不怕巷子深”,这是一句著名的俗语,可是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仿佛已经不太真确了,因为好酒虽然有好品质,仍然还是需要包装和宣传的。这并不是巷子的深浅问题,而是巷子在哪的问题。在信息时代,有了好酒,我们也不能只是消极地等待一个偶然的过客的发现。好酒有酒香,就需要发现酒香的鼻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好酒推到鼻子的有效嗅程之内。当然,“好酒”是此观点建立的基础,要使没有质量的保证,再多的宣传包装也只是空话而已。
人们习惯于把好酒比喻成人才,而一说到人才,人们必就会想到伯乐,古往今来,真正能识“千里马”的人有多少呢?自我推销并不是重点。当然,之所以有人敢把自己称为“千里马”,也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人才,并且有着实实在在的能力和过人之处。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更胜一筹,让他人信任自己,受人重用。从古至今,“毛遂自荐”等等实例可说是多如牛毛。细细想过,才意识到:好酒难道真的不怕巷子深吗?难道你产品物美价廉,就应该静静地等待被抢购?难道你能力非凡,就应该默默地等待着各大公司的录用信?
虽然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那也只是要强调商品的质量至上,而且这种观念也似乎仅仅是在传统社会里才受人奉为金科玉律。从现代眼光来看的话,这句话未免有点缺乏效率观念和竞争意识。尽管“好酒不怕巷子深”,但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以便能让好酒打开销路,让好酒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诸葛亮若是不遇刘备,只能是南阳一个农夫,毕生怀才不遇;王猛不逢符坚,想必最后只能老死陋巷,穷苦一生。
毛遂自荐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遂那种敢于自荐、勇纾国难的精神更是久经流传令人敬佩。毛遂之所以能“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成名立业,“定从立功”,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毛遂自荐的勇气,二是毛遂自身的才干。当时赵国生死存亡,牵于一线。当兵临城下大难临头之时,平原君门下平素里口若悬河锦衣玉食的三千食客噤若寒蝉,束手无策。毛遂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平原君,得以“处囊中”而“脱颖而出”。拥有自荐的勇气,是毛遂成功的第一步,要是没有自荐的勇气,就不会有后来的“从遂定”。在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说酒好巷子再深,它的香味也可以飘出去。而现在为什么行不通呢?只因在科技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光靠质量立足,不宣传是不行的。
几十年前的丽江,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得不到太多的瞩目。1996年,一场大地震在这里发生。地震虽然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也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了丽江这个美如仙境的地方。试想,如果这场大地震没有发生的话,丽江岂不是要永远的沉默下去?可见,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自我包装,自我推销,怎么可能会获得人们的关注呢?
而古往今来,英才无用武之地的事例比比皆是。陆游胸怀抱负,北望中原,也是落得了个空余叹的下场,为何?辛弃疾志在报国,心有宏图,却一筹莫展,又为何呢?难道他们不是人才么?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经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对他早有所闻,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因此他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明白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仅仅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十分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支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便沉吟不语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已然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但仔细想想,在这样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真的是有了才能,就不怕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吗?恐怕未必。否则的话,我们有了专业本领,就不用提高什么交际能力,也不必把握机会了。试想,要使一个人不去争取机会,甚至性格封闭,他的专业水平再高,也不会有人欣赏,有人承认的。所以,即使你是“陈年老酒”,如果位于深巷,也是容易被埋没被遗忘的。我想很少人身处逆境,处于“深巷”,还会悠然自得,高枕无忧,聊以自慰的。
再香再醇的酒,或者说再好的酒,它所散发出的香气也是有一个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人们就闻不到它的香气了。巷子太深了,气味在传送的途中自然很容易就消磨殆尽。所以说,好酒当然怕巷子深。人靠“无形广告”出名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等到死了,才被人承认,难道不让人害怕吗?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说明我们开始重视综合的环境因素。酒香是前提,也就是说前提必须是好酒。在内因一样的情况下,外因是能造成极大差别的,不怕巷子深,就是目光短浅,只重视内因。从哲学的角度说,这是不符合辩证法的,是形而上学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巷子越短,成本越少。所以,即便多香的酒,也不能永远呆在巷子里面等待发掘,要发光发热,就得勇敢地从巷子里走出来。
有旷世的才华,更要善于推销自己
“推销”这个术语,不仅仅适用于推销产品和服务,同样也适用于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专长。因而,我们要把自己的身价提高,就是学会如何用高超的策略和思维来推销自己。
每个人都在不断推销自己。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有才华,当你遇见某人、向别人解释、和人通电话或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时,你就在推销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你自己。如果你要找工作,你就要推销自己力求得到雇用。之后,你仍不能松懈,要继续推销自己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去银行贷款,你必须向银行工作人员推销自己来获得想要的贷款。老师推销自己的课程,政客推销自己去赢得支持,教士推销自己为信徒布道,律师向法官和陪审员推销自己客户的案子。
其实,只要是一个人说服另一个人同自己合作的任何形式的努力,都可以称做推销。然而,并非绝大多数努力都富有成效,这也是大多数人当不好推销员的原因。
如果你不能让别人跟你合作,为自己创造机会,那么你所受的教育、拥有的大学学位或是自己的才智,就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只有在你得到机会时,它们才能帮你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要先为自己创造机会,而要创造机会,你就必须推销你的产品、服务、理念、能力、专长和你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视为一次长期、不间断的推销。推销的定义,并不是单一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推销是通过让他人了解你的信念、产品或建议,使其产生拥有某种特权、机会,拥有某些物品或是某种利益的愿望的能力;推销是专业人士或公众人物通过向人们提供服务、协助和合作,让人们给予其报酬、对其加以认可和赞誉的能力;推销是员工通过完成自己的工作、履行职责以及为企业做出贡献等方式,使雇主因其表现想要给予其报酬、升迁的机会和赞赏的能力;推销是通过自己的礼貌、和善可亲和考虑周到的行为举止,使遇见自己的人愿意敬重你、喜爱你的能力;推销是让别人愿意为你的创作、设计、绘画、发明创造、作曲或任何成就而衷心喝彩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这些定义,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推销是一门艺术,它使他人产生动机,做出有利于推销者的行为。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是推销者,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推销大师。而推销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具有促使他人做出符合自己意图的行为而不会产生抵触和摩擦的能力。推销大师对于自己的目标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他们知道如何制订计划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还会积极地把想法付诸行动。
只有影响和说服一群人,而不仅仅是某个人,才可算得上是真正的推销。能使一群人信服的能力,是一项无价的资产,这项资产尽管并不容易拥有,还是得努力去学习掌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和练习,才有可能领悟这门艺术的真谛。
不论你是谁,或者你有多么的博学,如果不会推销自己,你就不会成功。你必须学会推销自己的服务,推销自己的知识,推销自己的人格魅力,总之,学会推销自己,才有可能马到功成。
如果你能掌握这些说服别人的基本原则,你就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成功地推销自己、跨越障碍、击败对手,驾驭和转化反对力量。
乔·吉拉德认为,推销的要点是,并非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
很多很多年前他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人,左手马上就会到口袋里去拿名片了。
“给你一个选择:你可以留着这张名片,也可以扔掉它。如果留下,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卖什么的,细节全部掌握。”
吉拉德说:“如果你给别人名片时想,这是很愚蠢很尴尬的事,那怎么能给出去呢?”
他到处用名片、到处留下他的味道、他的痕迹。每次付账时,他都不会忘记在账单里放上两张名片。去餐厅吃饭,他给的小费每次都比别人多一点点,同时主动放上两张名片。因为小费比别人的多,所以人家肯定要看看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分享他成功的喜悦。人们在谈论他、想认识他,根据名片来买他的东西,经年累月,他的成就正是来源于此。
他甚至利用看体育比赛的机会来推广自己。他订了最好的座位,带去一万张名片。当人们为明星的出场而欢呼的时候,他把名片扔了出去。于是大家欢呼:那是乔·吉拉德——已经没有人注意那个明星了。
吉拉德送名片并不只送一张,他知道,送一张名片是普通的做法。想一想,你接到的名片有多少,你还记得多少?他至少送给他见过的人两张名片。
中国成功学家陈安之说,在吉拉德的一次演讲会上,他并没有去索要名片,但是,碰见他的人,都主动要送给他吉拉德的名片,不一会工夫,他手里就有五六张吉拉德的名片。吉拉德一周之内要送出一万张名片。他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现在在卖名片。而他以此为荣。
历史走到了今天,我们好像反而不敢推销自己了。很多人,他们怕丢面子,不好意思,每当谈到自己的时候,总是忸忸怩怩、羞羞答答,敢想而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因为怕有人说他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另外有一些人,他们自视清高,信奉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教条,以为自己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但却忘了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推销自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在推销自己时,做到实事求是,不卖弄也不夸张,恰如其分,谁会说你狂妄自大呢?即使你是千里马,如果你不跑上几圈,谁能知道你是千里马呢?成功学家卡耐基说:“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有资格认为自己能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是的,卡耐基说得非常准确,只要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才华,你就有资格向社会推销自己。只有勇于推销自己,才能为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机会,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主动推销自己——天下没有不识货的老板
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事,如果不为人知,不被人发现,就会像地下尚未被开采的煤,被深深地埋在底层,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不会得到人们的承认。在传统的观念里,人只知道知识的培养,却不懂得表现自我,而如今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果不善于表现自我的话,就很容易会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离成功越来越远。
生活在今天的你,不论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不论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在生活中都需要发挥你的“推销”能力,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你要想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里立足,你就必须学会推销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埋在土里的黄金也不再会有人费心费力去挖掘,如果你是一块黄金,你就不能将自己的光芒掩埋,必须将自己展示出来,否则就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这句老话不能尽信,许多合成的金属,看起来也比你这块金子要闪亮得多,即使是一块废玻璃片,也会想方设法借助光源闪现出鱼目混珠的光彩来。在这样的社会里,你还有什么理由等待别人来发现你的光芒呢?
要求职,就是要善于推销自己。如果你不善于推销自己,就说明你已经成了社会发展中的落伍者,必须寻找机会训练自己的推销能力。有许多人对于推销的观念,还停留在“一个人提着一袋卫生纸,挨家挨户敲门”这一形式上,因而认为推销是一种不增光的行为,这个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谬误。
你要相信,人生无处不推销,当你向自己心爱的人表白眷恋的时候,当你向你的上司奉献你的创意的时候,当你向他人亮明你的身份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在推销自己了。有人认为推销自己就是“出卖自己”,这话并没有错,虽然它不很中听,但是你每天所做的一切,想想看,不正是在出卖自己吗?更何况,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你要是能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也就是理所当然的成功者了。
陈子昂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年轻时上京赶考遭到排挤和阻碍,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然而仅仅隔了两个月,陈子昂不仅名声大振,甚至还得皇帝特赦,取得了补考机会并高中进士。那么,陈子昂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陈子昂虽然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但却非常好学。24岁时,他带着自己的300篇文章赴京考试,然而同时赴考的还有好几位高官子弟,他们在预考中尝到了陈子昂的厉害,那些高官怕自己的子孙考不过他,就设计取消了陈子昂的考试资格。
一个月后,在京城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出现了一位卖筝的老者,那是一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珍贵古筝,开价一百万两银子,吸引了路人纷纷围观。
就在这时,陈子昂走进了人群,他仔细观察了一番古筝后,喜出望外地说:“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古筝了!一百万两银子,我买下了!”随后,陈子昂当场拿出银票,递到了老者的手中。
陈子昂的慷慨引来了围观者的阵阵惊叹,他们纷纷提议陈子昂在这里演奏一曲。陈子昂四下看了看说:“如此好筝,又怎能在这种场合演奏呢?明天来我住的酒楼,我大摆宴席,请大家听曲。”说完,陈子昂把自己入住的酒楼告诉了大家,就带着古筝离开了。
围观者哪儿知道,那位卖琴的老者,只是陈子昂家的一位老管家而已,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陈子昂的蓄意安排。
次日,陈子昂抱着那把古筝,居高临下地坐在二楼主宾席上。酒宴开始后,他先是抚了抚古筝,做出要演奏的样子,又突然一把举起古筝,“叭”地一声砸在地上,把古筝摔得稀巴烂。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时,陈子昂站直了身子,大声地对大家说:“四川陈子昂,最擅长写作,有诗文三百,区区一把古筝,又怎么能与我的文章相比?”
“你还会写文章?”在场的人越发好奇了,他们纷纷请求让陈子昂把文章拿出来让他们拜读。
陈子昂见时机成熟,立刻命酒楼老板把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发放给大家阅读。因为之前陈子昂给大家的印象就已是非比寻常,现在再看他的文章,更觉得陈子昂高人一等,其文采之无可挑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折服了。
就这样,陈子昂名声在一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三天之后,一位书商主动找到陈子昂,要求整理出版他的那三百篇诗文,也由此,陈子昂的首部传世著作《伯玉初集》问世了。
没有多久,陈子昂的文采随着这本书被当时的皇帝唐睿宗获知,求贤若渴的唐睿宗当即下令给陈子昂一个补考机会,最终,陈子昂高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且写下了《陈子昂集》、《感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等等流传千古的诗文集,成了一位名留青史的大文学家。
学会推销自己,找到你的顾客,让他们接受你,不要羞于提及推销自己的话题,这是重点。你所应该想的,只是如何将自己“卖”个好价钱,其余的都是次要的。
不要因为自己条件较他人优越,就胸有成足,缺乏进取之心,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别人了解你,并且承认你。如果你因为自己拥有优越的条件,便坐等别人主动找到你的门上,那你等来的除了失望,便一无所有。走出去,这是你成功的前提。
公司里通常有三类人。第一类,只肯做不愿说;第二类,不肯做只会说;第三类,既肯做又能说。有了数年的职场阅历,哪一类最得老板欢心,相信是昭然若揭了。那为什么还要固执地等待老板放下身段,来殷殷垂询你的独到见解,或者诱导你的光辉业绩呢?该“秀”的时候,一定不要客气,而且要“秀”得精彩。制造亲近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下属通常会太过敬畏以致跟老板有沟通的心理障碍,畏惧权威,结果老板只好独来独往。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老板都不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并不希望别人把他看作是外星人。主动抓住与老板相遇的机会也有帮助,比如电梯、餐厅、走道等遇到老板时,主动招呼,轻松面对,会让老板渐渐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上司同事会对你刮目相看,在老板眼中,你自然也会比其它躲得远远的人显得亲近许多。
其实,在自我推销的时候,也不见得就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只要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锻炼,才能得以渐渐积累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不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只能被埋没,可说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抱怨机会没有眷顾他们,这就表明,他们往往只是干坐着等机会,如果没有机会,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怨叹这个世界的不公。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慨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一定不会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在人,尽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肯定会抱憾终生。
自我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产品推销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外包装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仪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显得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而服装的要求,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
低调做人,不是叫你等着让人来挖掘
低调做人,并不是要求你沉寂无言,任由机会在你面前默默流过也毫无动静,而是摒弃张牙舞爪的姿态,沉稳面对人和事,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冷静掌握实际情况,即便有良机出现,也不会大意错过。低调做人,是高调做事的前提,而高调做事,就是要在创造成绩的时候,让自己的良好表现在暗角中萎缩,而是聪明地把握住好机遇,不鸣惊人一鸣则已,自然而然,就会在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低调做人,你变得越来越稳健;高调做事,你变得越来越优秀。
低调做人,就是在姿态上要低调,就是要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做人,就是要有谦卑的姿态。谦卑处世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较能轻易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他人的敬仰。
低调,亦即大智若愚,而大智若愚,就是养晦之术。“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它设计了巨大的假象和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和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之道,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看似懵懂,却又明明白白过一生。
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做人,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让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在“愚”中等待时机,也是重要的一点。大智若愚,不仅可以将有为表现为无为,聪明装糊涂,而且还可以若无其事,装着不置可否的样子,不急于表明态度,静待时机,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一下子使出来,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大智若愚,关键是心中要有对付对方的策略。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示有为,本来糊涂反装聪明,反而会弄巧成拙。
学会主动吃亏,是一种风度,因为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是因为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所以何必拒不让步呢?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是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度,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纷争便容易产生,然而四面楚歌,要立于不败之地,谈何容易?
功成名就更要保持平常心。高调做事是一种气魄,一种雷厉风行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细小和单调的事情,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自己的最好能力,并在做事中提高素质和积累经验。但是做人千万不要恃才傲物。当你取得成绩时,你要感谢他人,并谦卑地与人分享工作成果,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习惯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自食苦果。
深藏不露,是种智谋。过分的张扬自己,就会遭遇更多的攻击,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压和攻击。出头的椽子容易烂,时常有人稍有成就,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人奉承,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沦为别人厌恶和嫌弃的对象。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尽露锋芒,让自己变成别人射击的靶子。
才大不可气粗,居功亦不可自傲。不可一世的年羹尧,因为在做人上的无知,落得个可悲的下场,所以,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做人不能太精明,低调做人,不耍小聪明,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在“低调”的心态支配下,兢兢业业,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业。做人还要懂得谦逊,因为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能够锻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谦逊之人,而决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喜欢夸夸其谈的人。
在待人处事中,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险之时,不妨先退让一步,这样做,不但能先避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的位置。而要想先做事,必须先做人。做好了人,才能做事。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有信心,当事情做好了,低调做人水平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庄子》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斗鸡,每养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催问他“养好了没有?”每次纪先生都答“不成”,先是说鸡还“自大得不得了”,后来又说“还容易被声音或人影惊动”,“目光犀利,太盛气凌人。”最后,齐王对斗鸡不抱希望了,纪先生反倒报喜讯来了:“鸡已经处变不惊,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其他鸡看到它,只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在你还是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暂时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质目标、经济期望或是事业野心,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有了辉煌的大志,还得有隐忍的意志。这样,你的视野将更广阔,或许还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存高远,不为一时的顺利和阻碍苦恼,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他必然会发愤图强,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功业,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要成功,就得锲而不舍,还得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大胆进取,不怕艰难。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要锲而不舍地做到底,想达到目标,没有一颗恒心是绝对不行的。只要努力,梦想是可以成真的。相反,连梦也没有的人生是苍白的,如果安于现状,害怕困难,不思进取,就很难有成功的一天。勇往直前总比坐以待毙要高明得多。成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就是要在行动中不断地尝试、改变、再尝试,直到成功。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犯的错误、遭受的失败比我们都多。
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其实可以轻而易举实现,但人生中有更多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才能成功,要是没有坚持的过程,就永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不懈地高调地去做事,就会有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创造条件主宰自己的命运。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拼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处处都是竞争的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要通过艰苦的奋斗才能得到。但现代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有了机会,就不能松懈大意,就得去拼一拼、搏一搏,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
机遇是不会自动找上家门的,它只会眷顾那些高调做事的人。仔细想想,放任机遇流逝,是不可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一天的,这就警醒着我们必须抓住眼前的机会,好好把握;而要是觉得机遇遍寻不着,通常只是因为我们太过粗心大意,因为在现世现代,机遇无所不在,只要细心寻找,必定会找到。
富人凭什么富,穷人到底缺什么
这个世界,有富人,就必定有穷人。那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为什么富人能富,穷人却只能干瞪眼呢?究竟富人致富有什么秘诀,而穷人又缺些什么呢?
富人相信自己创造了一切,创造了财富和现在的生活,相信赚钱靠规律,就一定有方法;相反,穷人相信赚钱靠运气,财富靠别人,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富人不管今天我穷富与否,都相信是自己亲手创造的,所以对自己有责任感。当他找到金钱世界的规律时,就能够不断地复制财富。在人类没有发现一些规律之前,经常把一些当前无法解释的现象称之为奇迹,而当我们认识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看到航天飞机飞离了地球,也就觉得很正常了。很多现象我们都已经不以为然,因为这是科学,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套规律,但在远古时候,人类不知道这些规律时,就有“自然崇拜论”。同理,富人找到了赚钱的规律,重复运用这些规律,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而穷人相信致富靠运气,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常常是消极的,他们经常找借口、抱怨、怨天尤人、否认一切,从来就没有反省过是否是自己出了问题,没想过是否是自己没有找到正确的规律而已。
富人想的是全力以赴用行动去创造财富,所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永远是机会。可坦白的说,穷人也天天想赚钱,不是吗?但他们没有得到财富的原因,是当他看到财富的时候,因为思维定势看到的是障碍。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挫折、挑战、磨难,甚至打击,但是富人永远都能看到机会,而穷人第一反应就是退缩、犹豫。“好了,算了,我放弃吧,再换下一个”,再次行动,他又看到得到财富的可能性,可是要是采取行动后又没得到他想要的,他就又是眼里只有问题,只有障碍。这就是为什么穷人改不掉放弃的习惯,因为他老是习惯性地只能看到障碍。
当你初次学骑自行车时,如果你总是看着晃来晃去的轮胎的话,是很容易跌倒的,而要是跌的次数多了,就会让你对骑自行车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正确的骑自行车方法,是要避免看轮胎,而是看着前方的路,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调整好平衡,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会骑自行车的人不会去看拐来拐去的轮胎,因为这个叫做“障碍”,他看到的是前方的路,这个路叫“机会”。经常摔跤最后干脆放弃学骑自行车的人就是因为老是盯着轮胎,所以他就老是被困难和障碍牵引着,最后终于摔得头破血流。同样,在赚取财富的过程中,富人也会遇到障碍,也会遇到问题,可是他们却不会被眼前的情况蒙蔽,永远看得到那条“路”,也就是机会。而穷人,却永远只能看到挑战、磨难,最后跌倒失败,以致放弃。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
穷人在早期创业的过程中,想要成功,想要赚钱,想要获得更多财富,但习惯性被困难挡住,习惯性看到障碍,然后害怕去尝试,最后就放弃,怨天尤人,推诿说自己的时运不济。他看到别人成功,就会说那个人肯定是做了一些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事情,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这就是穷人的思维,他看到别人成功,不会去喝彩,不会去学习,只会断定别人的成功,一定是以做了亏心事为前提,而自己赚不到钱是对的,是合理的,只为了自欺欺人,让自己心安理得。
富人欣赏成功者,并积极向他们学习,穷人讨厌、憎恨成功者,并抗拒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往。富人经常向成功的人学习,甚至付费来获得宝贵经验,因为富人想到的是“价值”;当然穷人也会向别人请教,但问的都是跟他们同一格局的人,比如他的父母、同学、同事等等,一方面,这些人离他近,另一方面,这些人提供的信息都不需要向他收费,所以穷人的收入通常是他身边最亲近的5个人的平均值。如果你的朋友都也没有多大的能力,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富人热爱销售和宣传,穷人却讨厌销售。如果你跟别人宣传销售工作的好处,穷人的思维就会自然地抗拒。穷人会认为销售是丢脸的行为,是为没本事的人设计的,可是富人却热爱销售,喜欢销售,非常愿意跟人打交道,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产品跟别人分享。
今天如果你不会销售,很有可能就会饿死。全世界最最富有的人——他的名字可谓人尽皆知——比尔·盖茨,现在已经不做具体的管理工作了,而是转而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但这些工作始终是跟微软公司联系在一起的。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出来做一次演讲,当然绝对不是为了演讲而演讲,他在每次演讲完之后,会立刻对听众们进行一次关于Microsoft的新产品的详尽的介绍。也就是说,比尔·盖茨每年都会亲自推销微软的新产品,可见,一个富可敌国的人虽然退下来不工作了,可是还是出面推销自家的产品,所以他是富人。
还有一位名人叫罗伯特·清崎,他是风靡全球的超级理财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在全球各地,比如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演讲,都叫《致富的秘密》,总共两个半小时,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尽管如此,罗伯特·清崎每一次在演讲前都要在讲台上拿出他的《富爸爸,穷爸爸》,跟所有的观众说:“请问在座各位,看过这本书的请举一下手。非常好!那么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请举一下手让我了解一下。好的,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请你们现在立刻来买这本书!”然后他才开始演讲。世界上最会理财的人、畅销书作者、超级亿万富翁、财商教育的创办人演讲的第一要义,就是推销,就是销售,就是宣传。
如果今天你要变成一个富人,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告诉自己要热爱销售,要热爱宣传,不要对销售有恐惧,不要惧怕宣传。再伟大的产品,再伟大的点子,再伟大的理念,要是没有销售,缺乏宣传,谁知道会怎么样呢?一部大手笔的电影从拍摄的那一刻起,直到上映,全世界的影迷一定都会知道,因为从一开始,就会有报纸、杂志、网络等等媒体来报道这部电影。所有成功的导演和演员都懂得怎么样行销,如果一部电影没有什么人知道,那它的团队一定是由不受欢迎的导演和演员组成。
富人是非常优秀的接收者,他们有一种富足的心态,而且以结果为导向。可是穷人不懂得接收,不懂得付出,生活模式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导向,就是说,他一天打工8个小时,下班了,这一天就结束了,脑中考虑的是要如何打发时间,而不知道能利用时间为自己做什么,不知道能为自己创造什么。相反,富人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富人不管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还是八个小时,他们想到的永远都是在这个时间内我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生存意义。
富人愿意付出,愿意贡献,并且懂得接受。他很乐意接受礼物,接受别人的赞美,接受困难,接受挑战。同时,他也乐意付出,就像氧气吸进来,也要呼出去一样,只有这样,在财富才能流动。比尔·盖茨已经把自己财富的99%捐给了自己的基金会,但其实并不是白给的,因为他捐的越多,赚的也就越多;你付出的更多,得到的就更多。
穷人不懂得付出,也不愿意接受,因为他内心深处是匮乏的,他脑中尽是避免受人欺负,避免受伤等想法。无论是思想还是心态,他绝对称不上丰富。当你够丰富的时候,你给出去的就有力量,当你能接受的时候,你才帮助了财富的流动。不然,你不付出,也不接受,就像一滩死水,永远都不会有积累财富的活力。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挑战,会遇到磨难,会遇自己从未想象过的路障,甚至会遇到阻碍自己前进的力量。世界第一成功导师安东尼·罗宾曾说:“人生当中阻碍你突破,阻碍你要达到结果的最大力量就是恐惧。”当你恐惧了,就会产生拖延的情况,就会不由自主找借口,不负责任,怪罪他人,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受害者等等。
只要你是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逃脱不了恐惧。富人并不是没有恐惧,相反,他们的恐惧有时可能比穷人的还多,可是在恐惧来临的时候,富人和穷人具有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富人即使恐惧,也依然付出行动,可是穷人一恐惧,就自暴自弃了。富人不管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不会望而却步,一旦做了决定,他就要采取行动,并且要做好,因为他相信只有行动才能产生结果。相对来说,穷人一遇到恐惧就会立刻放弃,立刻开溜,立刻逃避,不去正视问题。其实我们这一生在不断成长,不遇到恐惧是不太可能的,没有恐惧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没有出生的人,第二种是已经离开人世的人,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会与恐惧打照面,而当与恐惧面对面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寻求解决办法,还是应该撒手就跑,逃之夭夭呢?
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别人知道你是谁
努力和汗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知道得再多的职业知识,也只是基础而已。想要成功,还得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就要塑造好口碑,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成功的一大要件。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姓名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而是包含了知名度、美誉度、雇主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品牌,是个人谋求职业生涯发展更大成功的通行证和敲门砖。对于职场中人来说,自己的品牌价值,就等于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美誉度之对于产品一样重要。
对于产品来说,要形成知名品牌,提高品牌价值,就得有过硬的质量作为基础。而对于职场中人,建立个人职业品牌的“质量”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能力,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超凡的工作技能是个人品牌的核心内容。在工作中,能力不强的人想建立个人品牌,是非常困难的,就像一个产品,客户服务再好,如果三天两头出现问题,以后都会让客户避而远之。而职业品牌的“质量”要求的另一方面是指职业精神,这是可信度的保证。
实际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语、行动,甚至穿着打扮传递着个人的独特品牌形象。无论是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还是专业技能、性格特征、外在形象等等,一概都是个人品牌价值的组成部分,它们会形成一个鲜明、统一的个人品牌形象,从而为自己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品牌的塑造和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任何产品或企业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而是要经过各方检验、认可,才能形成;而个人品牌,也是需要被大家公认的。企业如果有了品牌,做事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对个人来讲,品牌一旦形成,工作时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开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温文尔雅的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形象。他从微软跳槽至谷歌担任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负责谷歌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而谷歌和微软为了争夺他甚至不惜对簿公堂。
李开复的职场价值体现十分典型,他经过漫长的历程打造了全面的“产品质量”。首先,他无论是在SGI、还是苹果、抑或微软工作成果,是任何人都没法否认的,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组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院长之初,他只身一人来到中国,而目前,研究院的规模已经今非昔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名顶尖高手为它从事研发工作。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期间,李开复除了留给人们一个有政治家风度、有科学家头脑的管理者的形象之外,在另一项工作上更是表现出色:两年中间,他大约为超过两万人次的大学生作了演讲,在大学生和优秀技术人员中积累了大量的人气,拥有了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他还为自己奠定了丰富的人脉,这其中有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会关系、同事关系、外部企业关系等等,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说:“像开复这样同时具有一流研究能力、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以及杰出管理才能的人,确实是能带来更多创新之变的最佳人选。”这些独特的、巨大的个人品牌价值,正正是谷歌最为看重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风格迅速地被人了解,包装形成独特的个人品牌,是必须要研究的一门功课。如果你对自己的个人品牌的价值毫无意识,就很有可能会接受低于你价值的报酬,抑或困于一个不能让你发挥所长的职位上,而且,如果你并不定期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品牌价值增值,很容易就会被市场抛弃。
一般来说,知名度越高,个人品牌的价值也就越大。有知名度就有人关注,就吸引了眼球,就有价值。职场人士需要学会包装自己,形成自己的品牌,例如,要学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不要总是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小。另外,还需要培养我们的人格素养,比如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都是包装自己的东西。
作为一个员工,要不害怕“秀”自己。如果你以为自己所有的工作成绩都在老板的视野里,那就未免太一厢情愿了。实际上,老板是很容易患“近视”的,有时候虽然你拼了老命,他却还是视而不见。严格说来,这并不完全是老板的错。通常,做老板的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比较麻烦的人和事上面,因此,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反而容易被忽视。除非你甘心继续坐冷板凳,蹲在角落里顾影自怜,否则每完成自认圆满的工作,都要记得向老板、同事报告,让别人看见你的光亮。
要让老板看到你的成绩,首先要对自己的成绩心中有数,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什么是符合要求的,什么是老板最需要你去做的。不要指望老板有时间和每一位员工进行沟通,这是不现实的。老板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对每件事、每个人了如指掌。如果你想在公司有所发展,消极等待与默默工作都是不明智的,努力找机会让老板明白你的想法,知道你工作的成果,才是积极的做法。
过于内向的人在职场发展有另一个认知陷阱,就是害怕同事批评自己喜欢邀功。在习惯性思维的最深层,我们一向以“谦逊”为美德,不习惯大大方方、直接地“宣扬”自己,同时也对他人的“争强好胜之心”颇有非议。
打造个人品牌,就是要实现价值增值。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呢?有的人把个人品牌转化成公司品牌或者产品品牌;有的人把跳槽、升职来当成个人品牌提升的途径;有些人在找更好的机会、赚了更多的钱后,树立起创造财富的个人品牌;有的人通过讲课、演讲树立个人品牌;又有些人通过出书、拍广告、当形象代言人等等来建立个人品牌。
对于大多数职场中人来说,跳槽能让职业品牌迅速提高含金量似乎是一条真理。同时,内部的职位轮换是职业品牌价值提高的又一个捷径。遇到发展的瓶颈时,先不要忽略在所服务的机构内部找出路的可能性,因为优势在于,可以填补自己跨岗位经验方面的竞争力缺陷。换岗位之前首先要注意企业内部可利用的职位,做好相关准备。看看企业内部究竟有哪个部门、什么职位自己能够胜任,再针对性地去争取。
你想要成为什么的人?你的工作有价值吗?你有价值吗?个性不同,每个人的品牌定位就都不一样。首先,要找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特点,了解别人认为你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再明确你要建立个人品牌的要点和结果,然后设计相应的品牌形象。
许多人埋头苦干,做了许多事,但是所做的大部分都是知识含量很低的重复性工作。在最初工作时,这样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是非干不可的,但时间一长,如果你还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就必须得警惕了。
毋庸置疑,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因为它有一部分来自于遗传,也源于后天学习。因此,每个人都应知道自己的能力的程度,并依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人生道路。
经营个人职业品牌,就如同经营商品品牌一样,其实就是设计、规划、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职业生涯的发展特点,职业品牌包含定位、承诺、推广、包装等经营策略,它们最后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在确定一件工作成为了职责以后,就应当精益求精地去完成它。毫无疑问,它将提升你的能力,当然,还有你的品牌形象。
文凭、职称、职务只是评价个人品牌的一种非常外在的参考指标。大多年轻人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情上面,其实是打造个人品牌过程中最舍本逐末的做法。要建立个人品牌,就要学习那些对自己职业有用的知识,不要学一些今后或许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的知识。市场经济令外在的指标失去了绝对的意义,固守文凭、职称和职务的权威,说到底只是虚荣心在作怪而已。
而树立良好的个人品牌,还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你可以干什么,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干好。这就要求在公司内部的各种会上多发表言论,多向领导提建议,树立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威信。
如果经常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时常暴冷门,这就要求你不只是紧紧跟住潮流而已,还要主动创造潮流,始终让自己处在风头浪尖,时刻都有先见之明,走在别人前头。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职业顾问、猎头公司、同类企业的关注。与同行交流和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空时,要多参加行业协会、行业媒体举办的峰会、论坛,还有行业人士举办的酒会、聚会等;还有在行业媒体上发表言论、文章,著行业之书立行业之言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简单地说,我们所要作的,就是给自己一个独特的定位,让自己的特质从人群中凸显出来。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之所以日益凸显,是因为职场日新月异,个性的年代需要你的个性鹤立鸡群,而雇主也会因为你表现出来的价值而雇佣你。有效的包装不仅仅适用于产品推广,同样适用于个人职场生活的发展。而个人品牌就是这样一种包装手段。
当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个人品牌之后,你就需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就像经营一个产品或是经营某个企业一样,要坚持不懈,努力维护品牌、延续品牌的生命力。只有打响了个人品牌,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为知名度和品牌的威信度,是通往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