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哈佛MBA毕业生的最后一堂课
19472700000010

第10章

在社交中推销自己——你不可不知的推销技巧

社交中要推销自己,一定不能毫无技巧直来直往,因为有时候真性情不仅不惹人爱,还会在很多方面成为与人交往的障碍。推销技巧,就是要在大大小小的方面要求自己做到有分有寸,再用巧思去吸引顾客的注意,不仅要在细节上多加注意,更是要有全局观。

别让小小的“握手”见面礼,毁了你

握手似乎人人都会,但在社交场合和导游接待中,握手是很有讲究的。我亲眼见过不少导游翻译人员,不会握手,出过不少“洋相”。有的男导游,不待女外宾伸手,拿起人家的手就握,而且还一边握,一边晃动,弄得人家不快。还有的青年导游,接待重要客人,不等人家伸手自已先伸手。还有多人交叉握手、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握手等,严格讲都不符合社交握手习俗。

握手不是我国有礼节,而是“进口货”。西方的握手起源于古代武士常佩长剑,如遇上敌手,便右手挥剑自卫相斗。遇上友人,便伸出右手相握,表示友好和亲近。所以当今握手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国内国外,一律用右手相握,盖源于此。如果伸手左手握手人家的手,便犯了大忌。

握手的其他讲究是:对长辈、学者、上级、重要游客,需等对方先伸手。初次遇女士,经人介绍后,女士不主动出手与你相握,你不要主动抻手,点头示意即可。女士可以坐着和男士握手,男人同她们握手必须脱帽子,摘手套,女士则可不必。男人握女士的手不可过重,只握手指部分便可,万万不可握着女士的手又用手指搔人家手心,此举被视为“下流”。

握手时,一定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 第三者与对面的人握手。特别是和女子握手,不可目光越过对方肩部而望另一个女子,这样被视为轻视对方。

年轻人握手者、学者、上级的手时,可用双手相握,以示握,以敬重。

艾丽是个热情而敏感的女士,目前在中国某著名房地产公司任副总裁。那一日,她接待了来访的建筑材料公司主管销售的韦经理。韦经理被秘书领进了艾丽的办公室,秘书对艾丽说:“艾总,这是××公司的韦经理。”

艾丽离开办公桌,面带笑容,走向韦经理。韦经理先伸出手来,让艾丽握了握。艾丽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样吧,让我看一看这些材料,我再和你联系。”韦经理在几分钟内就被艾丽送出了办公室。几天内,韦经理多次打电话,但得到的是秘书的回答:“艾总不在。”

到底是什么让艾丽这么反感一个只说了两句话的人呢?艾丽在一次讨论形象的课上提到这件事,余气未消:“首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业礼仪,他还没有绅士风度。他是一个男人,位置又低于我,怎么能像个王子一样伸出高贵的手让我来握呢?他伸给我的手不但看起来毫无生机,握起来更像一条死鱼,冰冷、松软、毫无热情。当我握他的手时,他的手掌也没有任何反应,我的选择只有感恩戴德地握住他的手,只差要跪吻他的高贵之手了。握手的这几秒钟,他就留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样的冰冷。他的手没有让我感到对我的尊重,他对我们的会面也并不重视。作为一个公司的销售经理,居然不懂得基本的握手方式,他显然不是那种经过高度职业训练的人。而公司能够雇用这样素质的人做销售经理,可见公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层次也不会高。这种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管理阶层,怎么会严格遵守商业道德,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我们这样大的房地产公司,怎么能够与这样作坊式的小公司合作?怎么会让他们为我们提供建材呢?”

握手是陌生者之间第一次的身体接触,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正是这短短的几秒钟,它如此之关键,立刻决定了别人对你的喜欢程度。握手的方式、用力的轻重、手掌的湿度等等,像哑剧一样无声地向对方描述你的性格、可信程度、心理状态。握手的质量表现了你对别人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淡,积极还是消极,是尊重别人、诚恳相待,还是居高临下、屈尊地敷衍了事。一个积极的、有力度的正确的握手,表达了你友好的态度和可信度,也表现了你对别人的重视和尊重。一个无力的、漫不经心的、错误的握手方式,立刻传送出了不利于你的信息,让你无法用语言来弥补,它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对你非常不利的第一印象。有时也会像上面的那位销售经理,会失去极好的商业机会。因此,握手在商业社会里几乎意味着经济效益。

英国阿比银行的比尔谈到当初面试新助手阿莱休时说:“当我们握手时,他那双厚实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上下摇动,好像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再看一看他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完全被他意大利式的热情所融化。现在虽然他不再是我的助手,但却是我的朋友。”

加拿大形象设计师凯伦认为:“握手是一门如此有趣的艺术,它让我们在瞬间产生种种推测和判断,握手的信息是无言的,但它却是那么的丰富和微妙。握手是如此的感性,但它却在对方开口之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内心活动。”确实如此!通常,性格热情的人会有力地握住你的手,上下摇动以表示他渴望与你相见。性格冷淡甚至内心冷酷的人伸出的则是冰冷、僵硬无力的手,像一条死鱼。

在全世界,最让人憎恨的握手方式就是这种“死鱼”式的握手。这种握手方式,对方伸出来的手让你感到像是抓着了一条死鱼,你的心中会立刻感到被拒绝、排斥,这是最没有礼貌、最破坏自己形象的握手方式。这种握手让人感到对方内在性格冷淡、虚弱、傲慢、无知、愚蠢,他不但内心冷漠,而且还愚蠢到不知道如何假装礼貌。虽然不是每个用“死鱼”式握手的人都是这样的性格和态度,但是这样的握手留在别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却是难以弥补的。

来自台湾的一位导演在了解了握手的秘密之后说:“我并不知道握手的背后有这么多奥妙和内涵,我就是用典型的‘死鱼’握手方式。但是,这并不是由于我冷淡,而是我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握手,尤其是与女人握手,我以为握手只是礼节上表示相识。”

在英格丽所握过的中国手中,至少有一多半以上用“死鱼”式的握手方式。这种用“死鱼”握手方式的人,大部分是女性和官员们,还有一些暴发的“土大款”。女性们以为这样可以显示出女人的矜持和优雅,以为矜持和高傲就是女性的魅力,不过我希望她们把这种魅力留在商业会晤之外,不要让这种“矜持的魅力”代替了商业机会;官员已经习惯于接见渴望见到他们的人,通常他们的手是被人们感恩戴德地握住,他们不需要商机、不需要取悦于对方,只要不进行国际交往,他们没有任何可以失去的;“土大款”们还没有经过现代化商业礼仪的熏陶,虽然早已步入资产阶层,他们的心理还没有进化到现代的文明,礼仪对他们意味着“送礼”,而握手就是“贴手”,还没有理解商业礼仪背后的含义是互相尊重。

握手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见面礼了。无论双方是第一次见面,还是已经熟识,一个得体的握手,致意、祝贺、慰问、鼓励、感谢等深意尽在不言中。

把座位做错了,座次礼仪决定涵养

在生活和工作中,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和困惑:会场上,面对着大大小小的领导,不知道该如何安排他们的座位?酒桌前,看着满桌的菜肴,分不清究竟自己该坐在哪个地方?汽车里,上座到底是哪个位置?行进中,前后左右又该如何体现对客人的尊重?如此众多的问题使得人们往往迷失在座次的选择上。

其实从小到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天也没离开过顺序的排列,上学站队,考试排名,推杯换盏,你来我往,这其中即有明确的标准,又有约定俗成的礼数。

位次排列,有时亦称座次排列。民间的说法,从礼仪上讲则称之位次排列。为什么叫位次排列呢?座次实际上是一种静态,坐那儿不动了,其实还有动态。注意过没有,引导行进、出入电梯、上下楼梯、通过房门、起来落座,它有动的问题,也有个次序的问题。实际上,不仅日常工作中有座次问题,生活中也有。

比如干杯祝酒,干杯时怎么干?如果我是主人,要由我主人提议干杯,第一杯就跟我右手边这个人干,主人右侧一般是主宾,这是宴会礼仪的标准做法。此外第二杯酒怎么办呢?第二杯酒是这样走的:顺时针走的方向进行,即该左边这位了,按照表针走的方向前进。国际惯例:顺时针方向前进是吉利的方向,意味着时光在前,我们大家都向前前进,与时俱进,发展了。逆时针方向,只有一种情况下人们才接受,就是运动员入场。那是古代奥林匹克的传统,礼出于俗。

轿车座次,大体上来讲,轿车上座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第一,社交应酬。举个例子,我是一位重要的客户,周末参加一活动,主人亲自开车时,上座是副驾驶。我作为贵宾坐在那里,叫平起平坐。不能坐到后面去,坐到后面等于宣布我在打你,你成了给我干活的了,成我的司机了。但有一种情况下,必须坐到后面去,就是你要开车的话,你们家先生或者太太在车上,你俩平起平坐。那时,我要过来我是灯泡。

第二,公务接待。比如你们公司接待客户,来的车一般是单位的车,开车这属于专职司机。专职司机开车时,上座是司机后排的对角线处,为什么?首先后排比前排安全。还有专职司机开车时,副驾驶座叫随员座,那里坐办公室主任,坐公关人员,也就是坐陪客人的人。那有人说了,你为什么不坐司机后面呀?这跟交通规则有关。坐司机后面上下车不方便。

第三,VIP的位置。那是贵宾坐的,高级官员、高级将领、重要的客商喜欢坐那儿,此座即司机身后的位置。它有两个好处。一是隐蔽性比较强。为什么呢?车辆万一遇到红灯,我坐在后排右,路边人看见我了;我坐在后排左,别人看不见。二是那个位置比较安全.

在公关活动中谈到座次的问题,除了要重视之外,尚有两个大的问题。

首先,座次排列有什么规则呢?

第一,内外有别。其具体含义是:座次排列适用于正式的公关活动中的,是对外交往用的,是正式场合用的,是对外不对内的,这点要注意。

第二,中外有别。实际上,这个座次排列,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一些做法,不大一样,不尽相同。比如,中国人并排就座,左方为上。我们中国人两个人并排就座,尤其主席台这样的位次,讲究左高右低。但国际惯例正好相反,国际惯例是以右为上,注意了没有?如果我是首长,我接待的外国客人是在我右侧的。我这里讲的是左和右,是当事人自己之间的左和右。这是定位标准的问题。

第三,外外有别。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其座次排列也有不同的讲法。像刚才讲的以右为上,属于国际惯例。惯例是通行的,但它的通行并不排除许多例外的存在。

第四,场合有别。不同场合讲法不一样,不同情况讲法不一样,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以不变应万变。举个例子,上楼下楼时,通常是地位高的人走在前面,把前面的位置让给客人表示尊重,前排为止。但是让客人走在前面的前提,是客人认路,不认路不合适吧?再者,如果你是小姐,我是先生的话,咱俩要上楼梯,您穿着裙子的话,一般就该我在前面了,你要走后面。因为人上楼习惯于抬头仰望,搞不好人家该说我色迷迷。

座次排列的最重要的规则实际上是以下五句话,必须谨记。

第一句话,面门为上。即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是上座。

第二句话,居中为上。分中央,分两侧的话,中央的位置高于两侧。

第三句话,前排为上,并排走的话,中间高;单行走的话,前排高。因此前排为上。

第四句话,以右为上。分左分右的话,国际惯例是以右为上。公关礼仪采用国际惯例,所以也讲究以右为上。

第五句话,以远为上,在室内,以远离门为上。

在不同的场合,座次排列又有哪些技巧呢?

第一,行进中的位次。如果是行进,并排时,中央高于两侧,内侧高于外侧。如果单行行进的话,一般前方高于后方。上楼也好,下楼也好,走动之中只讲究这三句话,内侧高于外侧,中央高于两侧,前方高于后方。当然有时候,有些具体情况你也得注意,比如,电梯出入有其讲究。如果电梯是专人驾驶的,陪同人员要后进去,后出来。此点符合走动时前排为上的规则。无人驾驶的电梯,陪同人员则需先进去后出来。为什么?先进去,后出来,就是为了按着“开关”按钮招呼客人进出电梯。

第二,会客时的位次。就座,最常见的就是会客。会客的话,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场合,那时最好面对面的就座,这是谈正事儿,拉开距离。如果是非正式会客,非实质性交往就并排坐了。面对面就座的话,面门为上,背门为下。通常让客人坐在面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主人坐在背对着房间正门的位置。非实质性的,礼节性见面要并排坐,平起平坐,缩短距离,表示关系友善。并排就座时,一般讲究内侧高于外侧,右侧高于左侧。具体而言,面对房门时右高,如果不可能面对房门,坐房门两侧时,内侧比外侧高,这你要注意。有时候,宾主同坐一个长沙发的话,客人坐中间,咱们陪的人坐两边倒也行。

第三,谈判的位次。一般标准的谈判厅,谈判桌是横放的。谈判桌横放时,面对门的是客方,背门的是主方。双方人员,一般当中坐的是主谈,就是第一谈手。主谈右侧的人,一般是第二把手。其左侧是第三把手。但是如果涉外谈判或者民族间谈判,主谈右手一般是翻译。如果那个谈判桌是竖放的,进了门之后,桌子竖放着,这就比较特殊了。以面对房门进门时候的右侧为上。因为人是走动的,门一推开,把右侧让给客人,自己去左侧。其他人员的具体位次与前者相似,同样是:中央高于两侧,右侧高于左侧。

第四,签字仪式的位次。签字仪式的话,签字桌在签字厅里横放,双方主签者面对房间正门就座,惯例为右高左低。面对房门的右侧坐的是客方,面对房门左侧的是主方,依旧以客为先。双方的助签人,就是帮助人家翻文章的、吸墨的、拿笔的那个人,站在各自主签者的外侧。其他参加仪式的人有两个具体的排列办法,第一个办法,坐在各自签字者的对面。第二个办法,站在双方签字人的后侧。具体方式是内侧高于外侧,由高而低向两侧分列。

第五,宴会的位次。有时候,宴会放了很多桌。很多桌的话,中央高于外侧,右侧高于左侧,内侧高于外侧,按照这个规则去操办就可以了。每张桌上怎么办呢?中国人一般用圆桌,圆桌的话,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是主位。主宾一般坐在主人的右手。其他人如何安排呢?最好的模式,就是客人都坐在主人的右侧,按照职位高低,离主人越远职位越低。而主方人员都坐在主人的左侧,同样依次以距主人远近为序,自高而低地依次排列。这是最省事儿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主人和主宾的位置搞对。说实话,双方一把手没意见,每个人都会高兴,皆大欢喜。

举止的细节决定推销的成败

某人在西服上别了一个小小胸饰,如果你发现后及时地称道,说不定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使他对你异常好感;一贯对你冷漠的某人突然对你笑脸相待,这也许是你们改善关系的一个良好开端;如果你把约会时间8点30分改成8点35分,说不定因此会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不要小瞧了这些交际细节!它往往是交际大变化的前兆,它往往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取得交际成功的良好机遇,它往往是拨动人际关系“千斤”的“四两”!记住:交际中的细微之处大有文章可做。

每个人,包括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和自卑感浓郁的人,都有令他们自豪的地方,这些使们陶醉的“闪光点”可能非常小,小得只有他本人心里清楚,甚至连他本人也没发现。这些“得意小作”有可能是,如擅长做一道美味的糖醋鱼,擅长折叠各种各样的纸飞机,对民间故事、民俗民谚挺有研究等。如果你对这些小小的长处予以称赞,肯定会令他们高兴的。要知道,从获得人缘这个角度来说,称赞小小长处比夸奖人人皆知的优点更有效果。

小处可做大文章。用心去挖掘和赞美他人的“得意小作”吧,别看其小,其实在小处做大了,也是一项了不起的交际功夫,并且这项功夫并没有多少人掌握。如果你有了这套功夫,便能够使你在平地里硬是筑起一座人缘大厦。

每个人的话语并非句句金科玉律,并非句句掷地有声,有些话语说过了,不多久,言者就会忘了,或者不再去留意它了。这种随意话语很有文章可做。如果你适时适地提起他以前说过的话,如:“你曾说过……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对方一定会因为受到你的重视而高兴万分,认为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能有大作为的人,一个非常关心他人的人。如果你不但记住他人随意话语,而且还按照他的随意话语办理,那会更加效果显著了。

一天,小张高高兴兴地给老尹送去一大包味道香美的腌制香椿。送时小张说:“我刚从老家回来,把以前答应送你的家乡特产捎来给您。”经小张这么一说,老尹才恍然想起,半年前两人一起喝酒时,小张曾说过“我们家乡特产腌香椿,味道棒极了”,而老尹当时接着开玩笑说:“既然这样,等你回老家探亲的时候也给我捎一包吧!”实际上,这只是他的一句玩笑话,说完也就忘了。到了现在,小张郑重其事地把腌制香椿送来了,老尹便感动得不得了,两人间的心理距离随即大大缩短了。

“废金矿”也能提炼出亮灿灿的黄金来!留意并记住他人的随意话语吧,它实际上是“一堆金矿石”,如果开采得当,“人缘黄金”会使你无比富有。他人的随意话语虽是细微之处,但大有文章可做。

修饰交际细节,就是润滑每日生活的齿轮,从而使你事事顺意;就是给你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助你成功。修饰你的交际细节,就是锦上添花。重视细微之处吧,里面大有交际文章可做。

用餐礼仪可以迅速提升你的高度

工作餐用餐礼仪:

工作餐的进餐地点应由招待一方选定,客随主便。但主人在做出具体的选择时有必要考虑一下客人的习惯与偏好,并给予适当的照顾。

作为主人,招待时要注意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要负责通知客人,要尽量将时间、地点、人员、议题等详细告知,并征询客人的意见。

二是要负责餐厅订座,订座时将有关要求如理想的位置、用餐的时间、到场人数、特殊要求、付费方式等同时告诉餐馆工作人员。

三是要负责迎候客人。主人必须先于客人抵达用餐地点,这是一种惯例,也是一种礼貌。

四是要负责餐费结算。按常规应当由招待者负责。一般不宜当着客人的面在餐桌上查看账单和算帐掏钱。

上司邀约一起用餐?心中暗暗敲起小鼓,是谈工作还是谈私事?是轻松话家常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职场如战场,普通的用餐也包含了大学问!教你怎样和上司一起进餐,不仅吃得聪明吃得圆满,还能真正吃到饱!

1、 上司主动提出用餐要求,该答应吗?

上司约你吃饭,如果还没到看见他就实在忍不住要呕吐的程度,最好还是去吧。即使你非常厌恶他,谁让他是你的顶头上司呢?其实和上司一起吃饭好处多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自己的全新形象,增加你们的熟识度,顺便还能多了解公司内部的核心事情。与上司趁机多做沟通,不仅有利于缓解今后的摩擦冲突,还会给你带来升职加薪的机会也说不定呢!

2、 和上班一样认真机警!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别以为出去吃饭就可以大松一口气!要知道你吃饭的对象是上司,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司的心思很难捉摸。因此即使是吃饭,也要从头到尾全神贯注,保持必备的礼貌和礼节,与上司谈话时小心得体,不要随便夸夸其谈,打断上司和抢走其的“主角”风采更是要不得的行为哦!

结账时,如果上司没有提前说明由他请客,那么“抢着掏出钱包来”的动作还是必须有的!千万别用餐结束就拍拍屁股准备直接走人,你的上司可能根本没打算让你付账,但这种行为却会让他感到不快。职场关系就像跳舞,势均力敌之间却在暗暗进行着你进我退,谨言慎行而且学会察言观色,对你今后的职场生存很重要!

3、 实在不想去吃饭,可以委婉地拒绝。

虽然在上司主动邀约时最好答应,但如果确实打心眼里实在受不了这位上司,也可以选择推脱不去,否则席间铁青着脸,也许会给上司造成更大的不快也说不定。拒绝上司的邀请务必要礼貌得体,且理由正当充足,可以用“家中有事”这种不便外人过多干涉的私人理由,或“身体不舒适”的借口拒绝。总之一定不能草率地拒绝,以免给上司造成不必要的联想!

4、 上司在套话,该如何是好呢?

吃饭中间,如果上司趁机问东问西,向你打探员工之间的消息情况,你该如何应对?身为员工,当然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谨防“祸从口出”,这时要小心观察上司的表情和语气,谨慎回应上司问话,尽量做到滴水不漏。千万别天真的以为上司约你吃饭就是与你交好而逞一时之快,否则这时滔滔不绝造成的后果可要由你来承担哦,而且小心今后没人再和你做朋友!

5、 大家一起吃饭,要怎么表现?

一伙同事和上司一起吃饭,该默默无语低头猛吃还是上蹿下跳活跃气氛?尺度稍微把握不好,不仅给上司留下负面印象,还会成为同事间的笑柄。其实一个团队中,总有几个活泼开朗者可以调节席间气氛,你如果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笑话太冷没人响应,可以主要负责吃饭任务。待到时机适合时表示赞同或者附和,再不然锦上添花开个玩笑,就能充分表现自己的得体幽默和参与感,而不会显得太过古板或冷漠。

自助餐用餐礼仪:

自助餐是目前国际上所通行的一种非正式的西式宴会,在大型公务活动中尤为多见。

当我们参加自助餐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有:

一是要排队取菜,讲究先来后到,不允许哄抢、插队。

二是要顺序取菜,取菜时标准的顺序应是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最好在取菜前先在全场转上一圈,了解一下情况后再去取菜。

三是要量力而行,不要“眼高手低”,导致食物的浪费。严格地说享用自助餐时,多吃是允许的,而浪费食物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享用自助餐时,可以多次取菜,但不要一次多取造成浪费,这就是所谓的“多次少取”原则。

四是要避免外带。自助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许就餐者在用餐现场自行享用,而绝对不允许在用餐完毕之后携带回家,否则会使自己见笑于人。

五是要送回餐具。自助餐强调自助,不但要求就餐者取用菜肴时以自助为主,还要求其善始善终,在用餐结束后,自觉地将餐具送至指定地点。

餐位排序的礼仪: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1.桌次排列

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次、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位员引导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

2.位次排列

主人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其他人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为了便于来宾准确无误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员和主人要及时加以引导指示外,应在每位来宾所属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个人姓名座位卡。

举行涉外宴请时,座位卡应以中、英文两种文字书写。我国的惯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时,座位卡的两面都书写用餐者的姓名。

谈判中的你,最能吸引“顾客”的眼球

说到商务礼仪,有的人认为它是整个员工职业化培训课程中最容易理解的一门课程,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整个培训课程中最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之所以说它容易理解,是因为商务礼仪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难于理解的定理或者结论,它是在我们日常的商务活动当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及总结,达成了共识的一种行为的标准。为什么又说它难以掌握呢?是因为商务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商务礼仪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商务礼仪,那么,什么是商务礼仪?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礼节和礼仪,是商务谈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人们自重和尊重他人的生活规范,是对客户表示尊重的方式。同时,礼仪和礼节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人的文明、文化程度和社会风尚。

谈判者的举止主要是指谈判人员在坐、立、行等方面的姿态,以及和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表现。举止适度得体,要求的是谈判者人员的谈吐行为应该符合其身份地位和融入周围的环境。

入座时应该尽量从椅子的左面落座,落座后不应频繁地挪动座位,入座后应该保持端坐的姿势,双脚自然伸出,在落座和坐姿方面,对女性谈判者的要求更高也更死板一些。

站立时规范的要求是脚跟着地,胸要直,颈要挺,在注意站姿的同时,还要注意站位,应该注意双手的位置,以免不合时宜。

行走时规范的要求是男士要挺胸抬头、直腰拔背、目光平视、上身稳健、步幅适中等;女士还要求仪态的优美,切记不要左顾右盼。

吃西餐时一定要遵从西方常规的用餐礼仪;不同的食物还应该配用不同种类的酒;咀嚼时尽量细嚼慢咽,避免发出过大的声音。

一个人的谈吐能够体现他的个人修养和素质。谈判者的谈吐包括谈判者的语言运用、谈话内容以及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等方面。

用词应该切题,尽量作到言简意赅,同时要注意与当时的场合和情景相匹配,语速平稳中速,音调适中,能够让对方注意力集中,成功地引领听者的思路。

交谈中面部的表情是说话人内心活动的流露,能够对对方的情绪产生影响,交谈时保持适当的谈话距离,交谈中眼光的运用应该特别注意。

谈判中手势的运用必不可少,它能够调节谈判气氛,表达说话人情绪。谈判中手势的幅度不应过大,手势宽不可过肩,高不可过顶,长不可过中线。

谈判者的仪表服饰不仅能优化气质,而且能够反映出其教养和文化水平。因此谈判者的仪表形象、服饰颜色以及款式等对人的情绪能够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社交礼仪场合对着装有不同要求,颜色、样式饰物甚至相应的发型等都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应该注意选择与谈判环境、社交场合相适应,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年龄相符合的衣着服饰。

谈判过程中的日常交往有规范可循,但个人可以有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总的而言做到彬彬有礼,不落俗套,自信而又让人信赖即可。日常的礼貌是一个总的文明程度的反映,通过谈判者的言谈举止、着装搭配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这依赖于谈判者的日常积累和培养。例如,在公共场合不要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女士应该化淡装,切记不要使用太浓郁的香水,等等。

忽近忽远,社交距离让“顾客”对你产生美感

社交场合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在国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很平常,甚至有专家学者对这个距离进行过统计,“在美国,男士之间的适当交往距离是18—20英寸,男女间的交往距离还要再长4英寸左右。人际交往距离最短的是法国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大概在13英寸左右。”南京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南京中华公共关系进修学院院长王捷说。他认为,考虑到中国的情况,一般关系比较熟的人之间的交谈距离应该在50厘米至1米之间,人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亲切交谈,又不致触犯对方的近身空间;社交距离一般在1到3.5米之间,其中1米到2米之间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如在银行取款时要输入密码等;而多人之间的商务会谈等,社交距离在2到3.5米之间比较适中。

人际关系的距离是无法用尺来衡量的。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太过接近,就避免不了摩擦,尤其在职场中,“零距离”接触只会令人失去安全感。那么职场中的哪些行为最让你觉得最没有安全感呢?

据网上调查显示,35.91%的受访者选择了“他人对你的工作内容指手画脚(侵犯你的工作内容)”;18.24%的受访者选择了“肢体距离太近”;17.58%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时他人过度关注你的一举一动”;16.68%的受访者选择了“过度关心他人私生活(不结婚、不生子的原因等)”;还有11.59%的受访者选择了“语言上过分自来熟(第一次见面就称兄道弟)”。

由此看来,与人保持“距离之美”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和不同关系的职场人打交道时,之间的职场距离也有着不一样的微妙之处。

“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站在黄色安全线内候车。”相信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都很熟悉这句话。或许你也早已摸透了某条地铁线的特性,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哪节车厢相对较空,哪站下车的人数最多等等。你对某条地铁的熟悉程度就好比你和办公室某些同事的熟悉程度一样。但你是否知道,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各自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以下几点是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如不遵守,那再熟悉的同事也有可能因此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安全底线,但是距离因人而异。所以职场人士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还需学会把握分寸,即使再熟悉,也记得留意脚下那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熟归熟,但也要注意分寸,“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如果遇到讨人厌的同事,一件“虚伪”的外套是你必备的选择。

说到讨厌这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区别在于是先天造成的,还是后天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因为,人与人在接触交往时不可能总是遇上能让彼此都顺心顺眼的友人,偶尔也会很霉运地碰到几个令自己讨厌的存在。运气好点,彼此相处只需要做到萍水相逢的程度;但若是运气背一点,那么在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就要看你到底有多“虚伪”了,尤其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里,“虚伪”的外衣则显得更加重要。

炫耀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也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旦超过了该有的尺度是要遭他人忌恨的。同时,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远远不如平时对待一般人那么随意,往往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有可能踩到对方的底线,令人产生反感情绪。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时候都会抱怨对方没素质,不懂礼貌,可事实上却是我们在不经意间触及到了对方的容忍底线。

职场毕竟是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即使你再讨厌一个人,都必须牢记在见到被你讨厌的人时要笑脸相迎并亲切地说声“早安”或是“你好”,不然,被你讨厌的那个人还不知会在背地里如何大肆向他人宣扬你的不是。要知道人类的语言是拥有一定魔力的,当一句假话被人说上一百遍之后,即使它原本是虚假的,到最后也会变成真实的。因此,即使你的评价在他人那里再好,久而久之也会因为这份“恶意”而一落千丈。

无论是熟悉还是讨厌,员工之间的安全距离还并非是最难控制的,世上最难把握的距离无疑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它直接影响着你的“生”与“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相处就像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需要调整距离,相互磨合,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但无论怎样调整,始终要记得,老板终究是老板。

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既不是与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与恋人分享秘密,而是与老板保持有礼有节,能公事良好沟通,私事互不侵犯的距离。这样的安全距离,你能做到吗?

如果说员工与老板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那么如何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像一个高深的控制理论。

“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其实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也像放风筝,拉得太紧会让客户感到密不透气的厌烦,放得太松又怕竞争对手会趁虚而入。一天打三通电话去问候客户的公司、问候客户的家人、问候客户的宠物都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调查户口挖人隐私;而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政策,又会让客户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不够。和客户保持安全距离的学问,有时比猜女人的心还要难。

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这么近”,但实际上又“那么远”。既要保留有小小的私人空间,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这着实是最需要技巧性的安全距离。

手机也有礼仪——注意手机的使用场合

无论是在社交场所还是工作场合放肆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礼仪的最大威胁之一,手机礼仪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外,如澳大利亚电讯的各营业厅就采取了向顾客提供“手机礼节”宣传册的方式,宣传手机礼仪。

那么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什么时候才能拨打对方的手机?

1. 在一切公共场合,手机在没有使用时,都要放在合乎礼仪的常规位置。不要在并没使用的时候放在手里或是挂在上衣口袋外。放手机的常规位置有:一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这种位置最正规;二是上衣的内袋里;有时候,可以将手机暂放腰带上,也可以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如手边、背后、手袋里,但不要放在桌子上,特别是不要对着对面正在聊天的客户。

2. 在会议中、和别人洽谈的时候,最好的方式还是把关掉,起码也要调到震动状态。这样既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又不会打断发话者的思路。而那种在会场上铃声不断,象是业务很忙,使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你,则显示出你缺少修养。

手机在职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的人往往忽略手机的使用礼仪,这主要体现在手机不分场合地响起铃声以及在与人交谈中频频接打电话。此外,不恰当的铃声设置和彩铃也会令你失礼于人。公务员、公司管理人员等由于岗位性质的需要,应该以稳重的形象示人,因此在工作场合中,如果响起“爸爸,接电话”、“汪、汪”这样的手机铃声不仅会显得很不严肃,而且与自身身份不符。同样,在工作期间,如果有人拨打手机联系公事时,却听到“我就不接电话呀,我就不接电话,别人的电话我都接,我就不接你电话”这样的搞笑彩铃也是会令人反感的。

外出随身携带手机的最佳位置是放入公文包里,最好不要放在衣服兜里,至少不要别在腰上或放在裤子后兜。女士则要注意,手机就算再好看和小巧,也别把它挂在脖子上。

由于手机话费相对较高,而且通讯属于个人私事和个人秘密,因此联系不熟悉的人时可先拨打其办公室座机,有急事需拨打手机时则应注意讲话言简意赅。如果需要长时间通话,应主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拨打其座机电话。

3. 注意手机使用礼仪的人,不会在公共场合或座机电话接听中、开车中、飞机上、剧场里、图书馆和医院里接打手机,就是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接打电话也是有失礼仪的。

4. 给对方打手机时,尤其当知道对方是身居要职的忙人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时间他(她)方便接听吗?并且要有对方不方便接听的准备。在给对方打手机时,注意从听筒里听到的回音来鉴别对方所处的环境。如果很静,应想到对方在会议上,有时大的会场能感到一种空阔的回声,当听到噪音时对方就很可能在室外,开车时的隆隆声也是可以听出来的。有了初步的鉴别,对能否顺利通话就有了准备。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否通话还是由对方来定为好,所以“现在通话方便吗?”通常是拨打手机的第一句问话。其实,在没有事先约定和不熟悉对方的前提下,我们很难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方便接听电话。所以,在有其他联络方式时,还是尽量不打对方手机好些。

5. 公共场合特别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应该把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压低一下,而绝不能大声说话。

6. 在一些场合,比如在看电影时或在剧院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如果非得回话,或许采用静音的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是比较适合的。

7. 在餐桌上,关掉手机或是把手机调到震动状态还是必要的。避免正吃到兴头上的时候,被一阵烦人的铃声打断。

8. 不要在别人能注视到你的时候查看短信。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查看手机短信,对别人不尊重。

9. 在短信的内容选择和编辑上,应该和通话文明一样重视。因为通过你发的短信,意味着你赞同至少不否认短信的内容,也同时反映了你的品味和水准。所以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特别是一些带有讽刺伟人、名人甚至是革命烈士的短信,更不应该转发。

10. 当与朋友面对面聊天时,不要正对着朋友播打手机,避免发射时高频大电流对他产生辐射,让对方心中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