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现代散文鉴赏
1947400000095

第95章 可贵的山茶花

邓拓。

我生平最喜欢山茶花。前年冬末春初卧病期间,幸亏有一盆盛开的浅红色的“杨妃山茶”摆在床边,朝夕相对,颇慰寂寥。有一个早上,突然发现一朵鲜艳的花儿被碰掉了,心里觉得很可惜。我把她拾起来,放在原来的花枝上,借着周围的花叶把她托住。经过了二十天的时间,她还没有凋谢。这是多么强烈的生命力啊!当时我写了一首小诗,称颂这朵山茶花:

红粉凝霜碧玉丛,

淡妆浅笑对东风。

此生愿伴春长在,

断骨留魂证苦衷。

她的粉红色花瓢,又嫩又润,恍惚是脂粉凝成的;衬着绿油油的叶子,又厚又有光泽,好像是用碧玉雕成的;一株小树能开许多花朵,前后开花的时间,可以连续两个月。她似乎在严寒的季节,就已经预示了春天的到来,而在东风吹遍大地的时候,她更加不愿离去,即便枝折花落,她仍然不肯凋谢,始终要把她的生命献给美丽的春光。这样坚贞优美的性格,怎能不令人感动啊!

今年春节,我有机会在云南的昆明和大理等地,看到各色各样的山茶花。特别是在大理,不但所有的公共场所都遍栽山茶花,而且许多居民的庭院中也尽是山茶花。在这个古老的小县城里,春节前夕的街头,到处摆满了小摊,出售野生的山茶花。我当时看到这番情景,马上产生一个强烈的印象,觉得这个小巧玲珑的古城,把它叫做“茶花城”,一点也不过分。美丽的山茶花,使这里的山水人物,全都变得那么娇艳可爱了。仰望苍山,俯瞰洱海,听着五朵金花公社的歌声,看着金花银花姐妹们热情的笑脸,人们的生活更显得丰富而美满,如诗如画,永不凋谢,永远繁荣!

这样美丽的山茶花乃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产,而以云南、四川为最。明代的王世懋,在他的着作《学圃杂疏》的“花疏”中写道:

吾地山茶重宝珠。有一种花大而心繁者,以蜀茶称,然其色类殷红。尝闻人言,滇中绝胜。余官莆中,见士大夫家皆种蜀茶,花数千朵,色鲜红,作密瓢,其大如杯。云:种自林中丞蜀中得来,性特畏寒,又不喜盆栽。余得一株,长七八尺,舁归,植淡园中,作屋幕于隆冬,春时撤去。蕊多辄摘却,仅留二三花,更大绝,为余兄所赏。后当过枝,广传其种,亦花中宝也。

王世懋是江苏太仓人,为明代着名诗人王世贞的弟弟。从他的这一节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嘉靖年间,江苏等地的山茶花,大概都由四川和云南移植过去的。王世懋在书中还介绍了黄山茶、白山茶、红白茶梅、杨妃山茶等许多品种。在他以前,到明代万历年间,王象晋写了一部《群芳谱》,其中对山茶花又作了详细的介绍:

山茶一名曼陀罗,树高者丈余,低者二三尺,枝干交加。叶似木樨,硬有棱,稍厚;中阔寸余,两头尖,长三寸许;面深绿,光滑;背浅绿,终冬不脱。以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茶名,花有数种,十月开至二月。有鹤顶花,大如莲,红如血,中心塞满如鹤顶,来自云南,曰滇茶玛瑙茶,红黄白粉为心,大红为盘,产自温州。宝珠茶,千叶攒簇,色深少态。杨妃茶,单叶,花开早,桃红色,焦萼。白似宝珠,宝珠而蕊白,九月开花,清香可爱。正宫粉、赛宫粉,皆粉红色。石榴茶,中有碎花。海榴荼,青蒂而小。菜榴茶、踯躅茶、类山踯躅。真珠茶、串珠茶,粉红色。又有云茶、磬口茶、茉莉茶、一捻红、照殿红。

在这里介绍了许多种山茶花的名目和特点,很有参考价值。

但是,他说山茶又叫做曼陀罗,后来其他作者也这么说,这一点我却有另外的解释。曼陀罗显然是梵语的译音,并非我国原有的名称。而山茶花的原产地的确是我们中国,所以介绍她的本名只能用中国原有的名称,而不应该采用外来的名称。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早巳肯定了山茶花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他说:“山茶,叶似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到了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更把山茶花分为南北两大类,一类是以当时的中原,即所谓中州所产的为代表;另一类则是南山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云南四川等地的山茶花。估计自古迄今南北各地山茶花的种类,总在一百种上下。正如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的:“山茶之名,不可胜数。”这就好比菊花的名目一样,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她们的花色品种也必然会越来越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介绍了山茶花的许多用途和医药价值。这就证明,她不但可供人们欣赏,而且是人们养生祛病的良友啊!

虽然,最珍贵的山茶花品种,目前还只能在南方温暖的地带有繁殖的条件。但是也可以断定,只要培植得法,她同样可以适应北方的气候和土壤,而逐渐繁殖起来,只要条件适宜,山茶花的寿命可以延续很久。据明代隆庆年间冯时可写的《滇中茶花记》所说:

“茶花最甲海内,……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看来在我国南北各地,如果经过植物学家和园艺技师的共同研究,完全有可能把昆明、大理等处最好的山茶花品种,普遍移植,决无问题。这比起在欧洲、美洲各国种植山茶花,条件要好得多了。人们都知道,法国人加梅尔,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曾将中国的山茶花移植到欧洲,后来又移植到美洲。难道我们要在国内其他地区移植还不比他们更容易?

但是,无论天南海北的人,每当欣赏山茶花的时候,都不应该忘记她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这是流传在云南白族人民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它告诉我们:古代有个魔王,嫉恨人间美满的生活,他用魔法把大地变成一片惨白的世界,不让有红花绿叶留在人间。

但是,人们是爱惜自己的美好生活的。一位白族的少女,毅然决然地献出了不朽的青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重新染红了山茶花,用自己的胆汁重新染绿了花叶,从那以后,山茶花才更加娇艳地出现在大地上。

怪不得历来有无数的诗人,写了无数的诗篇,一致赞赏山茶花的高贵品质。

这里应该首先提到宋代苏东坡歌咏山茶花的一首七绝。他写道:

山茶相对阿谁栽?

细雨无人我独来。

说似与君君不会,

烂红如火雪中开。

宋代另一个着名诗人范成大,也写了许多赞美山茶花的诗,其中有一首绝句是:

折得瑶华付与谁?

人间铅粉弄妆迟。

直须远寄骖鸾客,

鬓脚飘飘可一枝!

特别应该记住,爱国诗人陆放翁,因为看到花园里有“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着花不已”,曾经写了两首绝句,大加赞扬:

东园三日雨兼风,

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小茶偏耐久,

绿丛又放数枝红。

雪里开花到春晚,

世间耐久孰如君?

凭栏叹息无人会,

三十年前宴海云。

在宋代的诗人中,就连曾子固素来被认为不会写诗的人,也都写过几首诗,尽情歌唱山茶花的秀艳和高尚的性格。曾子固的诗中有些句子也很动人。比如,他说:“为怜劲意似松柏,欲攀更惜长依依。”他把山茶花和松柏相比,可算得估价极高了。

后来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许多着名的诗人和画家,用他们的笔墨和丹青,尽情地描绘这美丽的山茶花。如今,我们生活在东风吹遍大地的新时代,我们要让人民过着日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对于如此美丽而高贵的山茶花,怎么能不加倍地珍爱呢!

【鉴赏】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卓越的无产阶级宣传家,诗人、作家。

解放前曾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解放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五八年后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并主编《前线》杂志,六一年后大力从事杂文创作、结集为《燕山夜话》。此外还与吴晗、廖沫沙合写过《三家村札记》。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邓拓先生的散文题材比较广泛,知识性强,颇多趣味,有的针砭时事,切中要害,富有寓意,给我们以深远的哲思。这篇《可贵的山茶花》却别具一格,给我们以深远的情思。

文章开篇作者写到自己卧病在床期间,“幸亏有一盆盛开的浅红色的”杨妃山茶“摆在床边,朝夕相对,颇慰寂寥”。

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山茶花的喜爱了,以至于作者发现一个花朵被碰掉了,心里觉得很可惜,还舍不得扔掉,作者将“她”拾起来,放在原来的花枝上,借着周围的花叶把“她”托住。

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山茶花呢?

因为山茶花一是拥有顽强坚贞的生命力,“经过了二十天的时间,她还没有凋谢”,还有“在东风吹遍大地的时候,她更加不愿离去,即便枝折花落,她仍然不肯凋谢,始终要把她的生命献给美丽的春光”;二是她有不畏严寒的个性“她似乎在严寒的季节,就已经预示了春天的到来”。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对山茶花“情有独钟”。

还有我们联想到作者后来,在“文革”时遭到迫害,作者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可以说山茶花也正是作者品行高洁的象征,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作者既然如此喜爱山茶花,那么他对山茶花的理解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吧,否则岂不是成了“叶公好龙”。作者接着用较多的笔墨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山茶花的名目、特点、种类、用途、种植方法等等。作者在此处的手法甚为奇妙,作者并没有像写说明文一样来细致描绘,而是巧妙地调集自身丰厚的学识储备,纵揽古代典籍书目,如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明王世懋的《学圃杂流》、王象晋《群芳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旁征博引,娓娓而谈,为全文平添了几分意趣,记叙也显得摇曳多姿,诗意盎然,不过作者所引古文语言均浅显易懂,故并不觉得枯燥而有掉书袋之嫌,反而进一步强化了证引的权威性,使读者对山茶花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作者接着为我们进述了一则美丽的民间传说,当魔王将大地变成一片惨白之时,一位白族少女,用青春和鲜血染红了山茶花。让世界重新变得五彩缤纷。这一神话故事恰到好处地映衬了山花茶高贵的品质,由此,作者从介绍山茶花的自然特性转为歌咏山茶花的独特品质。

作者接下来宕开一笔,在无数赞美山茶花的诗歌中精选引用苏东坡、范成大、陆游等人的歌咏佳作,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于山茶花的感性认识。

华章丽句、扑面而来;历代歌吟,汇聚交响,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别具一种叠加的冲击效应。

作者最后写道:“如今,我们生活在东风吹遍大地的新时代,我们要让人民过着日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对于如此美丽而高贵的山茶花,怎么能不加倍地珍爱呢!”作者写到这里,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作者由咏花转而歌颂美好的现实生活,令我们的思想认识也更进了一步,很自然地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这篇散文是咏物散文的典范之作,立意新颖,主旨深远,文章语言清新流丽、明白晓畅且又平易浅近,文章结构整饬有序,阅读此文还能给我们带来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享受。另外作者能够恰到好处地引用故典籍而不使文章晦涩难懂,同样也提升了文章的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