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全集
19518000000027

第27章 每天亲情暖一点

人的一生中有一种最初的、最原始的感情,就是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需要培养的,甚至是有代价的付出之后才能得到的。只有亲情是溶入你血液里的最真挚的爱,只有亲情是你一生不变的依赖。亲情的流露不是用豪言壮语,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中。亲情如发,细微而又浓密。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父母,最能干的也是父母。尽管如此,父母有些事能为你做,有些事却不能为你做。释迦牟尼曾经说过:“假如有人左肩荷父,右肩荷母,行万里路也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假如有人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和血为墨尽情抒写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能书尽。”读着这样的佛语,每个人的心灵都会为之深深震颤。

不管是什么人,都有做儿女的时候,也都有做父母的时候。很多人在做孩子的时候,怎么也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直到做了父母才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应该用孝心对待父母。

★家和万事兴

儒家有句名言叫作“和为贵”。兵家有个理论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由此可见,谋“和”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我们周围可以找到许多以和为贵的凡人,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大度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以邻为壑,它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死对头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

日本人也很重视“和”,甚至有的企业家把它当作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但中国人主张的“和”与日本人所尊崇的“和”有所不同。日本人的“和”是指完全抛却自己的主张,众口一词,赞同团体的意见,最终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这种意思比较接近孔子提出的“同”。“同”是没有自己的意见,盲目附和别人的态度,人云亦云。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能与周围的人相互协调,“和则生物,同则不济”。

“以和为贵”也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蕴含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国者都希望国内太平,永无纷争;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没有战争。林语堂认为“和平”是人类的一种卓越认识,中国人尤其酷爱和平,不爱挑起战争,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民族。受“和为贵”理念的浸润和熏陶,使得人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和为贵的人生理想,他们不嗜战争。

“以和为贵”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上。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去行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在今天仍是一条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导致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特别是当人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时,斗争就难免了,而且斗的方法也举不胜举。有明争也有暗斗,然而,不管是哪种相斗方式,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做人应求“和”,而不求“同”,要和而不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妥协和谦让,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团结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和对人对己宽容大度的气量。“和”是成就大业的良好环境,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目标。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一个和平的环境,使人安心地搞建设;一个祥和的气氛,让人世充满了温暖。

★跨越家庭的代沟

你的父母可能常常认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做为过来人,他们对你的管教总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多听大人的话,少走弯路。然而,你可能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必事事听父母的。

从出生至今,父母一直习惯于作你的保护伞,愿意事事为你包办,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对你的关心。父母反对你独立,也可能是出于对你的不放心。即使信任你的独立能力,父母也会因你要求独立而伤心。好象你的翅膀硬了,不再需要他们了,他们在你的眼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种隐隐约约被遗弃的痛楚时时袭上心头。他们在感情上实在舍不得你在精神上“远走高飞”。

尽管你与父母之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你们所处的年龄、性别、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你与父母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有时候父母有些不合时宜的毛病,子女就会感觉父母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思想守旧,明显“落伍”。有的父母还有固执的性格,总是固执己见。他们认为,自己在社会经历较长,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积累了许多积极的成功的经验,消极的失败的教训,形成了他们的一套生活模式,而且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是对的,并且要求子女也要和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保持一致。为了替子女考虑,父母们都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下,一些年轻人不再遵守父母的信条,开始追求新潮,讲究个性,在父母的眼里一些“叛逆”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完全是正常的个性表现。

可见,如何与父母相处,是社交中重要的也是比较特殊的交际学问。有的人可能在外边与朋友、同事、领导相处得很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没有话说、冷漠、代沟等尴尬的现象。

如果对父母无礼,必然是大不义。懂得了这些,在面对父母的过错时就不会再有任何怨言。做子女的要与父母相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以不伤害父母为前提。

你不妨在家人聊天时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的……父母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的,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与你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你独立的要求,甚至向你做出妥协和让步。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其实,父母的见解和意见不一定全都是对的,他们也会犯错误。对父母的建议或意见有不同的看法,应坐下来同父母好好商量、讨论,而不要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对父母的观点全盘否定。更不能与父母争执或争吵,说出不讲理的话顶撞父母。在追求自我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父母的意见和指导。尽管我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做主张。但是,事实上,还有许多事情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把握的。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缺乏主见。

其次,对父母的缺点要委婉地劝说。发现父母的缺点不劝说是不对的,劝说方法不当也是不对的。劝说父母时,态度应温和,语气要委婉、诚恳。但是如果遇到脾气倔强的父母,不听子女的规劝,应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下,子女仍要对父母表示恭敬,耐心平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不能改正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很愿意子女为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如果子女态度真挚诚恳,想法合理,父母一般都愿意接受和改正。

再次,多给父母一些信任你的理由。你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家里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尽可能多地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减轻父母的负担……如果父母发现,每次你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交给你的任务,那么,他们不但愿意多给你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且还会对你的能力大加赞赏。只有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有责任心,你有独立能力,你才会赢得父母对你的信任。

另外,不要以为父母跟自己的关系最亲近就忽视了礼节和尊重。对父母无礼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

父母对于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十分重要。有时候儿女们无论嘴上说如何不在乎,表现得多冷淡,其实都是很在意父母的,在意他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你要永远记住,父母永远是同你在一起的,无论是在记忆中还是在感情上。

在你开始独立生活之前,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那就在你们的用心的交谈之中,父母讲话时用心倾听,脑中回想你认为自己听到的话。然后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也把自己的事告诉父母,让他们也能站在你的立场为你想一想。如果他们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弄明白你所说的可以问:“你认为我说了些什么?这样我就知道你听懂了没有。”你可能想给自己的讲话来个开场白:“我在这几年有了一些新的经历,我现在想同你们谈一谈我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你们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了。”

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把子女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你的父母肯定会有兴趣了解你的生活,也会因为你给予他们了解你真实的自我而感动的。一旦你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真实,你就会轻轻松松,走出那个我们习惯于倒退进的永远是孩子的角色。相反,你的父母会看到你的另一面,一个已经长大的你,这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倾心交谈,虽然,双方并不能了解对方的一切思想、行为,但亲情的纽带会更牢固,更紧密。

★常回家看看

一则意味深长的街头公益广告:一对父母坐在沙发的一角,而长沙发上余出来大半个空间,上面写着父母的话:“孩子,我们什么都不缺,就希望你们常回来坐坐。”看到它我低头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如今有很多同样的老人。金钱、美味、权利或排场,其实都不是父母看重的。多承欢父母膝下,帮老人捶捶背,陪双亲散散步,听他们讲讲过去的事……这些更能慰藉父母牵挂儿女的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回报”却会让双亲感到最真切的温暖。

那首《常回家看看》的MTV,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如果你与父母同住一城,每周末最少要用一天,来与父母团聚。如果,你远离父母,在节假日的时候,一定要回家看看。

每当秦月看到那则公益广告,她就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因为,她过着“北漂一族”的生活,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她不知道,那些与父母同住一城的儿女,是否都能做到经常回家看望他们的父母,如果是她,在那样便利的条件下,她一定会经常回去,哪怕只是吃顿饭。

今年的天气,所有人都以为是个暖冬。虽然暖冬,未必是什么好事,可想着,回东北过春节,对秦月和丈夫这样在外面漂泊多年,已经不太适应老家寒冷天气的人来说,希望如此。可北京连续几天气温的骤降,刮起的五六级北风,让他们觉得快和东北差不多冷了。通过电视新闻,他们知道老家已经下了厚厚的大雪,气温已经冷到零下三十多度。听着,就觉得害怕。丈夫和她商量着:要不今年春节不回去了,不如“五一”再回去。

一夜,他们挤在一个被窝里看电视,是一则纪实节目。讲述一对父母到监狱看望儿子的故事:儿子因为感情问题,一时冲动,犯了法,在郊区的监狱服刑。父母希望儿子好好接受改造,早日出来。只要是探监的日子,不管风雨,都会早上六点就起床,准备给孩子带去的物品,总是提前就到监狱的门口,等着见面的一刻。几年如一日。探监,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狱警们,没有一个不认识二老的。总是亲切地招呼:“你们又来了!”

父母对孩子心理和生活上,只要是能关心到的,都做到无微不至。儿子在监狱的表现非常好,传来减刑的好消息。父母和孩子都很高兴,他们分离的时间缩短了。但是不久,又传来一个坏消息,儿子要转狱了,地点比现在的地方远了两倍,而且交通十分不便。时间缩短了,距离却拉长了。给父母看儿子带来很大的阻碍。儿子给父母的信中说到:“爸妈,现在地方远了,路不好走,你们不用老来看我。天气冷了,你们多保重身体……”又一次探监的日子,下着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儿子以为,这次父母不会来了。可是意外的,父母依然准时出现在他的面前。可以知道,在同样的时间,到达现在的监狱,父母至少要早起三个小时,中间还要倒两趟车,再步行两公里。儿子看着父母依然慈爱的笑容,感动得流下热泪……

片子在结尾时,有几行字:不久,儿子又一次减刑,家人团聚的时候不远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秦月感叹着,丈夫对她说:“今年,还是回家过春节吧。”她默默的点点头。

秦月因为工作忙,平时就不常回家,父母也不曾来他们这里住过。去年国庆,秦月打电话叫父母到他们这里,好陪二老玩几天。可父母就是不来,无奈秦月只好回家探望父母。她嗔怪父母说:“想我们就到我们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嘛!我们工作在那边,没办法经常回来。”母亲叹了一口气说:“我不是不想去,去了怕给你们添麻烦。从小你姥姥就说:只要还能走出大门,就不要去麻烦别人。我要是身体好,腿脚灵便,肯定去你们那里住。还能给你们做做饭、洗洗衣服,家务活不让你们操心。唉!可现在妈的身体不行了,你们每天那么忙,我去了就是个累赘。”秦月看着母亲,心里不是滋味。

母亲年轻的时候,父亲经常出差,家务都是母亲一个人做。她怕影响孩子们学习,几乎没让秦月做过家务,秦月上大学前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洗过几回。如今母亲的关节炎,一变天就会疼,糖尿病也让她行动起来浑身不舒服。可一听说秦月他们要回家,她就会去远处的大市场,买很多秦月爱吃的东西,做一大桌的饭菜。

而现在,自己却因为害怕天气的寒冷,推迟了回家探亲的时间,想到这些秦月惭愧不已:“只要还能走出大门,就不要去麻烦别人。”可我们却麻烦了父母一辈子!

如今繁荣的社会,更多的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求学,即使春节回家,不是忙于应酬,就是外出旅游,无暇多陪伴父母。父母不得不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余生。为了能和儿女团圆,无助的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从“子女探亲奖”到“团圆公证”,报纸上,电视上,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

父母物质上的不足,生活上的不便,诚然令人不安,但是父母精神上的落寞,却更让他们心痛。对于春节,这个传统上视为团圆的日子,孤独老人的心理落差就更加强烈。父母可以过着清贫的生活,却很难忍受对孩子的思念。身为子女若不想给自己留下永远的内疚,即使学习再忙、工作再累,也不能把这些当成不回家的借口。

天下父母,看重的就是个亲情。和儿女一起吃顿家常饭,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就可让父母高兴半天。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这不仅是对父母的关爱,更是每个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心无价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问一句“你是孝子吗?”,会有不少的男男女女感到汗颜和自愧。几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大江南北,其原因正是唤起了隐藏在人们坚强外表之下的内心深处的最温情一面。

且把话题放大些说,一个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道的人,会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吗?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他是不是具有仁爱之心,孝也是道德的第一要义。 自古以来,孝或不孝,不但是百姓相互评价的基本标准,也是封建王朝用人的重要标准。到现在,还时常可以听到有些企业招聘时,专要对父母孝顺的应聘者。这说明,孝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评价尺度。

忠、孝、礼、义、廉、耻。孝为本。由孝而知忠诚、由忠诚而知义、由义而知礼、由礼而知廉洁,由廉洁而知羞耻。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承担起自己的基本责任,“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踏实之心做事,认真之心做人,拳拳之心孝敬父母,就是对国家复兴的最好支持。人作为感情动物,倘若在核心亲情圈内就逃避义务,又如何在更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建立互信、互助与合作的关系?孝,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品质;孝,是家庭和睦的情感纽带,“孝行”则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努力和进取。我们的社会孝子越多,孝行越广,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它也就越和谐,越美好。

从人品和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孝只是一种“外观”。从内心来说,孝,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当我们最终明白“人孰能不老”时,推己及人,孝,又是一种生存需要。一个正常人如果缺少这一“报恩”之情,就会孤独于表,失落于群,负疚于内。所以说:孝在心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

有一个小孩经常去一棵大树下玩,大树对他说:“让我们一起开心的玩吧。”每一次那个小孩都答应。后来,小孩长大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只知道玩的孩子了,可是大树还是对他说:“让我们大家一起玩吧。”孩子说:“不,我现在不想玩了,我想要玩具,你能给我吗?”

大树说:“我只有果实,你可以摘去换成钱去买玩具。”孩子很高兴地把果实摘了下来,换成了玩具。

很多年过去了,小孩长大成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一天他又来到了大树下,大树还是对他说:“让我们一起玩吧。”孩子说:“不,我现在有自己的家了,我需要房子,你能帮我吗?”

大树说:“我没有房子,可是你可以把我砍了,做你建房子的材料。”孩子照它说的做了,于是大树就只剩下了一个树桩。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孩子成了一个老人。这一天他又来到了大树前,大树对他说:“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我帮不了你了。”老人说:“我现在都不要了,我只想休息一下。你能帮我吗?”

大树说:“那你坐下吧!”

老人坐在了树桩上,就这样,大树用他的全部帮助了这个孩子,可以说,它为这个孩子付出了所有的一切。

这棵树多么像养育我们的父母,而我们每个人就是那个小孩,父母为了子女的一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父母抚养子女们成人,不求任何回报,可子女们却总是嫌父母付出的不够多。

为了不让抚养我们成人的父母寒心,从现在开始,好好的报答他们吧!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用孝心对待父母。岁月不饶人,父母不会一直在那里等着你去尽孝。

父母能为你做很多,因为父母爱你;但是,你要明白,即使父母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也还是要由你自己作出那些重要决定。为此,作为父母,只求灿烂阳光永远照亮你的人生之路,使你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我们总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机会多多,可是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人世间有太多的偶然和遗憾。它们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它们都将永远啃噬你的良心,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孝敬父母,我们不要等,父母要求我们的并不多,我们能常回家看看,常问候他们,陪陪他们,他们就会很高兴了。

以下是作为儿女应该做到的:

定期带父母去做体检;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帮父母完成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陪父母重游故地;与父母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经常给父母拍照;跟父亲做交心的沟通;带父母去旅行;认真回复父母的信息;经常带着爱人回家;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解开父母的心结;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要知道父母真正喜欢吃什么;仔细倾听父母的往事;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动;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给单身父母找个伴;请父母去吃大餐;让父母对你有信心;带父母参观你的学校或公司;不要对父母指手划脚;带母亲去做美容;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不要让父母看你的脸色;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让母亲穿得舒适;让父亲穿得体面;和父母一起去唱卡拉OK;送给父母一个宠物;教你的父母学会上网;鼓励父母设计家居环境;和父母一起做家庭人事记;带父母看一场老电影;让父母经常见到子孙;无条件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母爱如海,父爱如山

没有任何一种付出会像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一样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亲情是一种无私的爱。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又把他们培养成人。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父母经历了许多艰辛,付出了许多爱。在每个孩子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像父母那

样给予他们这种无私的爱,也没有任何一种付出像父母对儿女的付出一样心甘情愿。

古时,据说南方有一种叫青蚨的虫,如果用母虫的血涂遍81枚铜钱,再取子虫的血涂另外81枚。涂了以后,如果人们把涂了母虫血的81枚铜钱拿去买东西,把涂了子虫血的钱留在家里,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花掉的钱很神秘地一个一个地飞回来了。

如果反过来,把子钱用掉,母钱留住,用掉的钱也一样不会出错地飞回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中国人看到母子相依的天性,想青蚨这种虫也会一样,不管你把母子怎样分开,他们也会想尽办法相会在一起。生前如此,死后也必然如此。

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个朋友送了生猛海鲜给这位叫周豫的读书人,正是他最嗜吃的鳝鱼。刚巧这一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便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周豫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水温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被煮熟了,这就是周豫过人的厨艺所在。据说,用这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它的肉质也就不会紧绷,相对地口感自然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掀起来看看,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一直到死了,身体犹然保持弯起的形状而不倒下。

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汤中,取了一把刀来,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它究竟是为何,需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护子心切而将腹部弯起,得以避开滚热的汤水。

周豫看到这一幕,呆呆地不知在原地站了多久,泪水禁不住地潸潸流个不停,寻思鳝鱼犹舍命护子,自己对母亲,却仍于孝道有亏。周豫感慨之余,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并对母亲加倍地尊敬与孝顺。

蜘蛛为了不让自己的幼仔饿死,会把自己的躯体献出去。这也许是极至的爱。母爱是无私的,本能的。同时,爱也会有回报。自然界中,小麻雀被喂大后会反哺老麻雀。

爱自己,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人之常情,即使是一些陌生人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善良和爱。

天下父母之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一封家书、一件小事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父爱母爱是你身上的两重衣,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父爱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现代的父母把儿女培养成人,给儿女筹办婚事,看到儿女成家立业之后,本应尽享儿女的孝敬,可更多的,却是他们难得见一次自己的儿女,总算高高兴兴见到孩子的父母又成了面对油盐酱醋的火头军,但是他们还是毫无怨言,宁愿累并快乐着。

爱,其实是一种正面能量,它能激励孩子不断成长,滋润年轻人积极上进,鼓励老年人享受生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我们在真山真水间幸福的生活,陶醉于美景之中,利用其资源之时,是否忘记了爱护他们的美丽。

★我的兄弟姐妹

有一个男子,来到喜马拉雅山朝圣。那是最难到达的地方,空气非常稀薄,使人呼吸困难,道路非常狭窄,旁边则是望不到底的深谷,山道上终年积雪,很多人一去不返,葬送了宝贵的性命。

这个男子只背了少许的行李登上山道,因为太多行李会使得行动变得非常困难。他在山腰小径上走着走着,就在他的上方,他看到一个女孩,年龄应该不超过十岁。

女孩背着一个很胖的小孩,汗流不停,气喘吁吁。

不久,男子来到她的身边,好心地说:“小女孩,你一定很疲倦,看你背得那么重!”

谁知,那个女孩竟然生气地回答说:“你所携带的是一个重量,但是我所携带的并不是一个重量,他一点都不重,因为他是我的弟弟。”

美国哈里斯合唱团曾经唱过这么一首兄弟情深的感人歌曲“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路很长,而且蜿蜒曲折

谁知道将带我们去向何方?

我很坚强,足够背负着他

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

已经走了很远,我只关心他是否平安

他不需有任何负担,我们终将抵达

但我知道他不愿牵累我

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

如果我终将离去,满怀悲伤的离去

大家的内心将无法充满彼此关爱的喜悦

那是一条漫长的路,一条不归路

既然我们同行,何不彼此分享?

肩上的负担不会把我压垮

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

十年修得同船渡,那么手足之情又是要靠几世才能修得的缘分呢?

虽然兄弟姐妹的出现,可能瓜分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与所有的物质享受,可能抢过了我们的锋头,然而,在我们血管中,流的是相同的血液。就如歌词中所唱“既然我们同行,何不彼此分享?”就让我们都成为彼此最甜蜜的负荷,而不是沉重的爱的包袱吧!

★累了,就回家

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

有个年轻人离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活菩萨以修得正果,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寒暄之际,年轻人说明动机,并问老和尚哪里有得道的菩萨。

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菩萨,还不如去找佛。”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那么请问哪里有佛呢?”

老和尚说:“你现在回家去,在路上有个人会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那个人就是佛。”

年轻人拜谢了老和尚,开始启程回家,路上不停地留意着老和尚说的那个人,可是快到家里时,也没见到。年轻人又气又悔,以为是老和尚欺骗了他,他回到家时已经是很深很深的夜里,他灰心丧气地抬手拍门。他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连灯也来不及点着就去开门,慌乱中连鞋子都穿反了。年轻人看到母亲凌乱的样子,不禁热泪盈眶,心里也立即领悟了。

当你受伤的时候,当你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别忘了回家,家会轻轻抚平你的创伤,家会用真情温暖你孤独的心。漂泊良久你会发现,惟有家才是你最忠实的港湾,惟有亲人才是你可以停靠的码头。

在南非的种族分裂内战时期,许许多多的家族备受战乱之苦,支离破碎,房屋被摧毁,人民被屠杀,有一个大家庭原来有几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和一个小孙女了,这个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报到了。再活下去真没意思。但当她得知小孙女还在人间,老祖母便决心要找到她的小孙女,要不然,她睡不着,吃不香。为了找到她的小孙女,她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反侧数万里,找遍了非洲大陆,最后一刻,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小孙女,她激动地、紧紧地和小孙女拥抱在一起,这时这个老祖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钱,不缺财产。在她的心中,她需要爱她的亲人。需要那份特别的真情实感,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啊!

在这里,家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撑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家就是爱的聚合体。

著名导演谢添,是中国电影界的常青树。2001年已是耄耋之年的谢老对人说:“我的养生秘诀,有三靠:一靠有好身体;二靠有几个好朋友;三靠有一个好老伴。好身体,无非是天人合一,尊重客观规律,别跟它拧着,拧着就折寿;也不能把一些想当然的东西强加给它,补药也好,斋素也好,气功也好,得看身体是否需要,不然就欲速不达。我的秘诀归纳为八个字:心宽、营养、运动、爱玩。”

谢老说,有一次《东芝动物乐园》请我做嘉宾,主持人王刚问我,平时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喜欢的动物是高级动物,就是我的老婆。”众人都笑了,我老婆也笑了,还加了一句:“你这个没样的老顽童!”其实我知道,她心里美着呢。谢老说,老年人到了晚年,身边有个相爱几十年的老伴,共度夕阳,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我和老伴相差一轮,我属虎,她属兔,一次逛庙会,老伴买了三张兔子骑老虎的年画,我就说,亏得这是一只善良的老虎。

托尔斯泰说:“并不是我所喜爱的东西我都拥有了,而是我拥有的东西我都喜爱。”这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对家人的爱与温情的享受,是对自己珍贵情感的珍惜,是对生活、对亲情与爱的更好诠释。

家是感情的港湾,是灵魂的栖息地,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屋檐虽低,门槛依旧,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失魂落魄蓬头垢面而归,家的门永远为你敞开着。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家永远执著地为你抵挡外来的风风雨雨,为你撑起一柄爱的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