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19534800000006

第6章 圆融为人,乃应世之道(1)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白金法则”是人际交往的金钥匙

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之一和最受欢迎的商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训导专家迈克尔·J.奥康纳博士在他们合作的《白金法则》中,向人们展示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白金法则的内涵。

孟尝君当上齐国相国后,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有个叫冯骥的老头子刚来投靠孟尝君的时候,吃最差的饭,出门步行,不像其他门客有车马代步。但是冯骥通过一些抱怨让孟尝君了解到了他的存在,于是他的待遇渐渐好起来。一次,孟尝君让冯骥到薛城区收债,临走前,冯骥问孟尝君:“回来时买点什么东西呢?”

孟尝君说:“你看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回来。”

冯骥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召集到一起,核对他们的债券,然后对百姓说:“还不起债的,一概免了。”说完把债券烧掉了。

孟尝君知道后很生气,冯骥解释说:“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孟尝君拿他没有办法。

一段时间后,孟尝君被免去相国职位,食客都散了,只有冯骥跟着他。孟尝君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薛城老百姓知道后,前往迎接。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看到了。”

柯维指出,“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是一条“黄金定律”。“白金法则”是在本着尊重“黄金定律”的主旨的原则下,对这一古老的信条进行修正。对于21世纪的管理者来说,要使自己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或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其关键和诀窍就在于遵循“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简单地说,就是学会真正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不是我们中意的方式。这一点还意味着要善于花些时间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人,然后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以便让他们觉得更称心和自在。它还意味着要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去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这才是“黄金定律”的精髓所在。所以,“白金法则”并不是游离于“黄金定律”之外独树一帜的东西。相反,你可以称它为后者的一个更新的、更富有人情味的版本。与“黄金定律”相比,“白金法则”更进了一步。

在今天高度竞争和变化无常的环境里,以你一厢情愿的方式去对待你的服务对象、合作伙伴和下属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你还不得不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且有能力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才行。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如何应对他们的个人需要。

现代管理者必须有能力根据不同人的个性品格类型的特征,用“白金法则”去相应地迎合不同类型的不同需要,投其所好,在双赢策略中获取最大的成功。

从人与人和睦相处到有效领导你的下属的领导技巧中,“白金法则”在几乎任何人际关系的问题上都能助你一臂之力,这其中包括:

1.准确判断对方的品格类型。

2.预见对方的行为,从而你可以预先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顺应他,以取得尽可能好的结果。

3.把彼此有亲和力、有合作潜力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有效率的工作团队、稳定的员工队伍、出色的公司与组织——利益共同体。

4.对症下药——运用“白金法则”与人打好交道。

5.化解冲突和矛盾,从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组织效能。

“白金法则”是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照亮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的人际关系的一座灯塔,是打开人生凯旋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不让别人的失礼伤害你

在一个女模特的事业成功之际,朋友们为她举行了庆祝宴会。可在宴会上,这位春风得意的小姐突然听到一个朋友正大声宣布:“她现在多苗条啊!要是你们两年前看到她是什么样子,那可就妙了。”他向那些屏息静听的人们说:“她现在的身材是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进行减肥才得到的。”几个人哧哧地笑了,女模特儿羞愧得无地自容。

有一对夫妇在饭店宴请客人,离开饭桌之前,丈夫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慷慨大方的气度,在桌上留下了20美元的小费,可是她的妻子一把夺过钱,大声嚷道:“这饭店的服务并不怎么好!”丈夫只好赶紧溜之大吉。

爱德华·格罗斯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他对人们处在尴尬境地时的各种表现研究了20年,他指出:“人们在公开场合被羞辱,通常并不认为是玩笑,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人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十分愤怒,表现得张口结舌或者满脸羞红。但是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比较聪明的解决办法,保持沉默,或者设法改变你的处境。”

下面介绍几种对付不友好言论的简便策略:

1.弄清真相。伤害你的人一定有不少理由。如果你想象不出他为何出言不逊,不妨有礼貌地打听一下。

记住,有的人火气很大,但真正的矛头可并不一定针对你。

重要的是,当你冷静地弄清真相,并真的宽大为怀时,你一定会摆脱许多无谓的烦恼,而且还会从自己的优雅态度中得到慰藉。

2.正确分析。苏泽特·哈登·埃尔金是一位研究普通人际关系的专家,他在他的一本专著中讲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比如,一次一个病人家属冲着毫不相干的护士发了脾气,当护士分析出家属是因病人没有得到上一班护士应有的照顾时,便主动代后者做了一点解释并代她致歉,家属果然气消而且反过来作了道歉。

3.妥善处理。对于某些实在难以宽恕的侮辱,有效的策略之一是,直率而诚恳地发问:“您有伤害别人感情的任何理由吗?”或很有礼貌地说:“我很想弄清楚您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在很多情况下,当对方意识到你已注意他时,他是会因你的沉着后退一步的。

4.使用幽默。一位对清洁十分苛求的母亲,某天在女儿的书房里看到了一张蜘蛛网,就怒气冲冲地说:“那是什么呀?”女儿不动声色地说:“是一项科学工程。”

使用幽默不仅能帮你很好地对付责难,而且还能帮你自我解脱。

5.发出信号。某丈夫常于公开场合使妻子难堪。后来,她老是随身带着一块小毛巾,每当他开始发作时,便把它放在头上,丈夫每每因窘而止。

有时,你发出的信号是向挑衅者表示,我已知道你不怀好意,但我不愿理睬,更不想报复。比如,有一次,某人作一掸去新衣上的灰尘状,别人问他在干什么,他答:“有人在伤害我,不过我不在乎,拍掉点灰就是了……”有时,你对攻击做出毫无兴趣的样子,如眨眼睛、打呵欠、望远处等。你的不屑一顾的态度常会使挑衅者自讨没趣,风波也就平息了。

6.学会谅解。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说:“人总是有缺点的,但是你要尽量往一个人的可爱处看,慢慢你就会觉得,那些缺点也都是可原谅的。”

学会谅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要懂得,世界上总有人想靠伤害人悦己。二是要明白,多想想那些人的难处、长处、可怜无奈处,便会消气……

运用好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资源的人际关系,它是中性的,并不是被某些人称作的“社会的毒瘤”,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关键是看怎么用,谁在用。船主包玉刚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就认为善于运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因素。

包玉刚跟汇丰银行以及日本商人的关系很不错。汇丰银行给他以支持,实际上是从私人关系上敲开门的。包玉刚向汇丰银行首次借贷时,公司名气不大,自己也没有多少身价,当时汇丰银行不准备贷款给他,但是他与汇丰银行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私交甚好,在这层关系下,汇丰银行贷了一笔数额很小的款项给他。包玉刚并不气馁,努力工作,用这笔钱赚取了利润;同时,对他朋友的尽力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丝毫没有迁怒于他;虽然没能达到贷款的目的,二人的友谊却不断加深。后来这位负责人升职为银行的高级决策人员,包玉刚因这层关系并且由于企业管理得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贷款。另外,包玉刚着力发展与日本船商及造船厂的合作,并且运用自己严谨、宽厚、节俭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日本商人的赞赏,与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有一次,因为某个特殊原因,包玉刚需要提前造好一艘船,当时那家造船厂的活儿已经很满了,但就是因为包玉刚和厂主的关系,厂里毫不犹豫地为他的船加班加点。事成后,包玉刚大赚了一笔。

从包玉刚的经历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社会关系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作用,而且也弄清楚了如何运用人际关系去取得成功。

很多人对人际关系的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的人仗势欺人,凭借手中的资源,比如权力、财富,贪得无厌,任意妄为,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总是摆出一副“施恩者”的嘴脸;有的人则片面地相信“关系万能”,认为无论什么事,只要关系硬,都能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而一切能力、本事,在他们眼里,都等于零;有的人却一味地排斥关系甚至是一般的人际交往,他们或者由于生性腼腆、内心自卑,有意避免与人发生直接联系,或者自视清高,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一帮俗人,没有交流的价值,或者把正常的人际往来,也视为不正当的“走后门”、“拉关系”。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以及上述包玉刚的事例,我们对于正常的人际关系及如何运用,应该产生一种基本的意识,即人际关系只是一种社会资源和一种人的基本能力,它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全可以抛之脑后的东西,因此,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应用,才能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有所帮助。

谦虚做人是种境界

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样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我从不歌颂自己;我有财产、有家世、我花钱慷慨,朋友们说我风趣,可是我绝不提这些。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可见,谦逊是我们人类共同珍视的美德。

有这样一个传说。爱因斯坦由于创立了相对论而声名大噪。一次,他九岁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怎么变得那么出名?你到底做了什么呀?”爱因斯坦说:“当一只瞎眼睛甲虫在一根弯曲的树枝上爬行的时候,它看不见树枝是弯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虫所没有看出的事情。”

谦虚不仅是成功的要素,谦逊与内心的平静也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越不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

或许,你所自鸣得意的事,正好是受人奚落的短处,若不谦虚,很可能陷入奇耻大辱、落为笑柄的尴尬;相反,就好像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智者是绝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去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同时,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喜欢见那些依附他的人或谄媚他的人,他对于那些以德行受人称赞的人会心怀嫉恨的。结果,他就会失去内心的宁静,以至于由一个愚人变成一个狂人。”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情况刚好相反,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当然,真正学会谦逊是需要实践的。这是件很美的事,因为你在平静轻松的感觉中会立即获得内心的充实。如果你的确有机会自夸,那么,尝试着去尽力抑制住这一欲望吧,那将使你受益无穷。

有一位朋友对于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尚不知他提升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那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与自豪:他没有自夸,却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他的内心亦从谦逊中得到了更多的充实,得到了更多人的赞美!

学会幽默轻松地批评上级

上级有失误不是不能批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在批评过程中,要对事不对人,一切言辞都要实事求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夸张是大忌。

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太祖在臣子张思先面前说过大话:“因你这次为君为国做出如此重大贡献,我决意让你官拜司徒。”

张思先左等右等总不见任命下来,可是又不好当面质询,这会让皇帝面子上不好看,也可能此事就吹了。左思右想,只能幽默一下,来个皆大欢喜。

有一天,张思先故意骑一只奇瘦之马从太祖面前经过,并惊慌下马向皇帝请安。皇帝问道:“你这匹马为何如此之瘦?是不是你不好好喂它?”张思先答:“一天三斗。”太祖又问:“吃得这么多,为何还如此之瘦?”张答:“我答应给它一天三斗粮,可是我没给它吃那么多。”二人大笑不止。

太祖是个聪明人,马上有所顿悟。第二天,就下旨任命张思先为司徒长史。

《三国志》中也有一件有趣的事:

曹操的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很受曹操的宠爱。因此曹操便想废除长子曹丕的世子地位,而改立曹植为世子。这一天,曹操叫来谋士贾诩,屏退左右,向贾诩说起自己打算废丕立植之意,并问贾诩:“你说说你的看法?”

贾诩心中是不赞成改立世子的,可直截了当地否定曹操的心愿当然不行。贾诩听完曹操的述说后,一直默默不语,也没有回答曹操的询问。曹操见他半天不说话,便问道:“和你说了半天,可你却不回答我的问题,这是为什么?”贾诩慢悠悠地回答说:“臣下在想一件事,因而未能及时回答您的问题。”曹操又问:“你在想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