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婚姻解毒:现代婚姻启示录
19536500000015

第15章 婚姻压力点(2)

对夫妻来说,退休是他们生活中一件大事。一个自觉事业不成功的男人,可能宁愿屈就于得不到满足感的工作而拒绝退休;他也可能退休,但自此后就变得意志消沉、沮丧、百病丛生。另外,有“工作狂”的人,不管他的事业成功与否,通常会感觉更痛苦,因为他根本没有培养出其它兴趣或才能。然而,一个带着满足感退休、又有充裕经济来源的男人可能发现,他的妻子还没有做好与他一起退休的准备。随着每一过渡期的来临,生活变得更为复杂,以致已届老年的夫妇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好维持两人关系平稳前进的各样调适。

这时,金钱也隐约成为一个主题。一般来说,女性获得社会养老金额比不上男性,即使有丰沛收入的夫妻,也面临金钱日减的事实,除非他们已经存够了钱。然而,这是大多数夫妻都无法做到的。老俩口最担心的莫过于患了严重的疾病,用尽了他们的储蓄,而此时想要再赚取收入已属不能。因此,除非两人能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需要的时候接受他人帮助,否则这些忧虑、生活型态的缩减以及各种事实上的困难都足以耗尽老年夫妻生活中的活力,增加他们婚姻危机的可能性。

对于老年夫妻来说,不管有没有退休,他们最重要的协商内容就是计划出一个新的生活模式。截至退休前,工作一直是他们生活岁月的重心,所有其它人、事、物、孩子、旅游度假、朋友,甚至夫妻彼此都排在了工作之后。多少次,他们抱怨工作太忙,随着工作的日覆一日,根本无暇思考每一天该如何度过,又该如何作出决定。在生活没有作出结构性调整和安排时,人们会受到阴晴不定的心情和感觉的摆布,有时心神不宁,有时焦虑,有时沮丧。然后,还要思考的一件事是,如果夫妻俩不同时退休下来,他们还要商订出谁的时间较自由,谁又较不自由。如果两人都从原来的工作上退下来了,又该如何安排?是待在家里,还是一起出游?出游到哪儿?待在家里又将做什么?是否需要帮忙照顾第三代?在一辈子迁就别人需要,退休后的生活是否要创造出一种适合自己生活氛围的结构来?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管教施行”变得越来越棘手,管教的内容与方式越来越需要随变化了的情况作出相应检讨。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在照顾、督导年幼孩子;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夫妇的角色必须转换成一个仅仅是提供意见的人,偶尔,还是得给予一些督导。等孩子到了成年,夫妇又必须是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顾问,可以和他们共同商议事情。一旦孩子结婚成家,进入人生三十而立后,夫妇应该试着与他们建立一种成人对成人的更为平等的关系。三十岁的孩子在父母眼里仍显稚嫩、鲁莽,但由于代沟的缘故,孩子或许会认为你(们)太乏味、太古板,即便如此,做父母的还是要尽力将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

在这一微妙生命转折期,作为父母辈的不容错过一个很重要但被人忽略的仪式。我曾半开玩笑地告诉学生或那些前来接受治疗的当事人,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应该为父母办一场“退休”庆祝会,以表示他们从“养儿育女的职责”中退休下来,将薪火传授给下代。然后,一些原本很自然的亲子行为要再度加以探究修改。就像“保持联系、表达关怀”可以是两代人同时要做的事,而不再像孩子成长期时只是长辈的事。只要方法得当,父母与已成年的孩子可以在一种互相关怀的气氛下共享生活。因此,为什么不借这样一个重要仪式使父母和孩子自然过度到一个崭新阶段?如果两代人的关系能够随着需要适时协商调整,那么,就算到了这个阶段,转变也不会刹那间变得如此剧烈。

夫妻也必须重新协商出各自“领域”和责任,继续培养自己的生活和两人共同的生活。因此,在这儿,我们又看到对夫妻“亲近性”和“个体性”之间的争执。当然,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维持生活乐趣,两性间可能需要调整自己角色,尤其是当妻子好不容易为自己争取到一席之地的时侯,角色的改变更是不可缺少。

老年期的压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健康急剧走下坡,垂危、死亡成为常见的事。一位70岁老太太告诉我,她和先生每个月都要参加一个丧礼,定期到医院和养老院探访病友。她说:“在这种环境下,想要不沮丧很难。就像许多老年人所说,老年的失落是具有蔓延性的,看着以往在身边的朋友、同事和手足都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我们常常在心中暗暗思忖自己的时日无多了。的确,眼睁睁地看着同代人相继去逝,内心油然产生了一种恐怖的悲伤感。”

对年龄较大的夫妻而言,配偶的死去的确是一种严重失落,因为它意味着跟随身旁几十年的老伴突然走了,他/她的死提醒自己也不久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止境的悲伤。对一个配偶先行谢世的老人来说,要承受老伴去逝的悲痛,接受单身事实,并为人生最后一个驿站模塑出新的认同,的确是这个时期孤身老人面临的最大人生挑战。还记得我母亲七十二岁时,父亲已去世好几年了。有一天,她对我说:“上个礼拜有一天,我醒来后告诉自己:‘只要我还活着,就要好好寻找生活中的每一乐趣。’”从那以后,她和阿姨、我弟弟开始了一连串的旅行,好象又寻回了她那老而弥坚的勇敢自我,直到八十多岁自然死亡为止。

事实上,老年夫妻所面对的是:他们越努力改善彼此关系,就越能享受真正亲密;越是发展独立自我,就越能承受老伴去世后的虚空。的确,胆小的人承受不了老年,也承受不了夫妻不能老去的事实。

夫妻不孕的痛苦

以往,如果夫妻结婚几年后还没有孩子,妻子可能会进行例行身体检查。他们紧张兮兮地注视着女方“老朋友”莅临的日子,如果没有“动静”,便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捉弄,决定最后领养孩子。然而如今,由于医疗科技的发达,想要怀孕的夫妇有了更多希望,但在昂贵的医疗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痛苦要承受。

在一项针对不孕症对婚姻造成影响的研究中,我的同事陈□妮的研究结果的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不孕并非仅仅是“女人的问题”,有40%是男女都要负责的。她强调,不孕可能带来的另一种危险是,夫妻认定自己生理有缺陷,会被人嘲笑,于是便与社交隔绝,造成婚姻关系紧张、冲突、消沉甚至离异。

季平夫妇因为经常争吵到我们诊所寻求协助。据他们分析的结论是,“她太霸道”和“他总是埋首工作”。几次谈话后,治疗医生才得到足以让他们饱受压力的原因:在八年婚姻生活中,他们有六年一直在接受不孕的治疗,季平曾怀孕三次,而三次都流产了。最后一次流产就发生在几个月之前。丈夫希望她停止治疗,但她说只要他同意领养,治疗才可停止。可丈夫偏偏又不愿意领养,所以就一直继续着人工受精方式,生活上也为了每一件小事而不停争吵。

为什么她坚持领养,而他却又抗拒领养呢?在她看来,若没有孩子,婚姻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她的双亲也同意这种看法。从小她在西部农村长大,早已习惯了大家庭的生活。她有五个兄弟姊妹,每个兄弟姊妹都在婚后育有二个孩子。但另一方面,他却能接受一个没有孩子的婚姻,不愿“冒未知的风险”去领养一个在血缘上不属于自己的孩子。

在小夫妻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之前,季平回了趟西部老家,了解兄弟姊妹对要孩子的看法。当泪流满面地与家人几次有关不孕伤痛的谈话后,她终于了解到,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自己才是决定何去何从的主人。一旦当她作出停止治疗的决定,她的先生也得以省察内心的偏见,终于说出这是由于“自尊”作祟使然,即如今女性虽然有较多选择成为妈妈的方式,但仍有一些传统社会禁忌使男性抗拒领养小孩,以至使他一直固执地认为领养不啻是一种“侮辱”,领养来的孩子是“另一个男人的种”。

现在他们虽然达成了领养小孩的“共识”,但领养繁复的手续和过程,领养小孩后大人和小孩都要承受社会乃至亲朋戚友中的歧视和偏见,对养子是否要保密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非血缘亲子关系问题,等等,都像在没有决定领养孩子以前一样困扰着他们。但在这个时候,他们至少已处于“同一阵线”,不再将自己的挫折感发泄到对方身上。

失业

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每个人都知道失业特别是男性失业会如何给婚姻家庭生活带来巨大压力。压力究竟有多大?近来的研究显示,介于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失业男性,涉足暴力犯罪的比例比平常的要高四倍。显然,失业带来的破坏性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来得大,失业也可能伤害到一对正面临生活困境的夫妻情感的维系,即便先生的失业困境来自无法抗拒的外力因素。

失业引起深度持续的焦虑,以致夫妻经常会互相责备,忘了应该同心协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事实上,贫穷的确对婚姻带来过度压力,以致贫穷夫妻的离婚率比富裕夫妻高出整整两倍。但就像所有危机一样,失业也可能成为促成婚姻成长的一个绝佳转机,尤其对一向将自己界定在传统狭隘男性角色下的男人更是如此。这种在传统婚姻下面临失业困境,而后又出现转变的情形就像下面我们要讲述的施平夫妇的例子。

施平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消防员,因工严重受伤而不得不提前退休,这成为夫妻间无止境争吵的主因,最后他们前来我们治疗中心寻求帮助。当伤残无法工作后,他的伤残年金尚不足五千元人民币,家庭生活顿时陷入困境。而妻子吴丽莹则仍遵循着“又上班又操持家”的传统性别角色。

生活困境使婚姻家庭起了风波。依照吴丽莹的说法,他们的问题出在丈夫“退休”在家,除了做晚餐、哄小孩上床睡觉外,将所有的家务都留给了她。他们两人卯足全力为施平另觅一份“适当”的工作,但谁也没有想到,凭吴丽莹原来在外贸公司的推销攻关能力,她可以做一个全职推销员,而让施平在家全权处理家务。角色转换对他们是如此的陌生,所以我们在治疗中首先对“角色转换”进行了对症下药。他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一新的婚姻型态观念,而且很快达成了太太全职工作是当前赚钱的最好方式的共识。

吴丽莹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她和丈夫商定,从澳洲批发了一个集装箱的绵羊油,请画院专家设计了绵羊油产品商标,还从塑料厂家专门定做了按照专门设计的油罐。他们把批发进口的绵羊油改换成中国式样的精致包装,然后由吴丽莹出面与超市和百货公司商谈。他们很快就成功地将别致包装的绵羊油打入了上海市场。

他们两人也成了生活和生意场上很好的搭档。施平除了在家担任“父亲”亲职外,还同时分担了妻子一部分联系进货、运货工作。如今,他们已准备把生意做大,将绵羊油分销到全国各地去,当然东北寒冷地区是他们计划中的首选。原来的“夫妻公司”现已因为生意的扩展而获得了进一步启动资金,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司于是开了起来。他们不但增扩了办公地,还增加了推销雇员,负责和其它省份联系。施平由衷地表达:“我真的好感谢那次意外受伤带给我们婚姻家庭的转机。”

当然,这是一个在困境中获致成长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先生的工作问题是促使夫妻改变的动机。以往,每个人都将男人失业问题看得很重,却鲜少知道因女人工作问题带来的压力情形。经常,我们会看到夫妻到处搬迁,只是为了先生可以得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妻子因此而牺牲了自己的工作。最近我就看到一对夫妻,二十多年来一直随先生的工作辗转搬迁,妻子的工作抱负也因此完全停摆。到头来,这位妻子闹着要离婚。

的确,即使女性今日在就业市场上仍面临了至少与男性一样的挑战。她们经常受排斥、贬抑以及性别上的差别待遇,但她们却很少能像施平夫妇那样在危机时刻被激发动员起来。当妻子失业时,先生可能只想到如何来养活太大,至于要他来配合太太工作而搬迁重组,先生可能就显得犹豫而不情愿。

不论夫妻中哪方失业,都像这些难以预期的危机一样,对夫妻而言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忽视问题、拒绝改变、拒绝调适,或一味责备对方,都只会摧毁婚姻关系。反之,若能共同因应问题,便意味着两人愿意了解对方,对婚姻许下更深的承诺。

在姻亲背后

新婚夫妻可能还会碰到另外一些经历,如何与双方家人相处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说在婚前要不要加入对方家人的活动可以是个人自行选择意志的结果,那么,婚后夫妻俩原定的自由选择格局变成了必须与各自父母重新协调的格局。儿子可能会告诉母亲:“妈妈,别忘了,她(指新太太)是素食者”,以示意这位新进门的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女儿可能也会向母亲解释:“妈妈,我知道你希望我们大年三十回来吃团圆饭,但那一天刚好是志刚母亲的生日,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过了这天再回来。”对于一向习惯于向女儿“发号施令”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伤害,而峻拒小夫妻追求他们自己生活的自由。换句话说,婚后,夫妻两人在保有自己生活的同时必先与两边父母设立一条界限,并顾及其它因婚姻而来的责任。

尽管披上婚纱的年轻人想象他们的婚姻就是两人的自由结合,但事实常常不是那么一回事,而是两个周延家庭间复杂关系的纠葛:原来是一些陌生人,现在却被冠上了含糊不清的“亲戚关系”,称之为“姻亲”。如果能将调适好与两个不同成长家庭的关系,夫妻便可以向前跨越一大步,迈向更成熟的独立与稳定;反之,则会发生众多姻亲加入争战的复杂局面。在婚姻现实中,夫妇常常因为对姻亲的不满产生互相抱怨:他们的侵入、他们的冷漠、他们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政治理念等,都是造成婚姻家庭问题的重要原因,最常见的几种是:

金钱。“名义上是给了我们,实际处处控制,根本不肯放手。”“老是话中有音地要我们买这买那。”

社会阶级。“他们表现出一付镇业(男方名字)降格娶我的样子,对我和我家人冷漠不睬。”“要不是这男的死皮赖脸缠着我的女儿,我的女婿才不会是这个等级的人。”

生活形态。“他们喜欢旅游甚于照顾自己的孙子。”“他们从来不会坐下来好好聊聊,只是一天到晚盯着那些低级趣味的电视节目不放。”“每次我一转身,就看见他母亲在厨房,不是批评我的煮饭技术,就是挑剔我的治家能力。”“她母亲每天都打电话来,我没有夸张,是每一天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