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19542200000014

第14章 放下是以退为进的谋略(2)

三年后,公司开始稳定成长,刘先生以为他混得差不多了,开始把担子放了下来,有空时常出国散心。在老板的指示下他把很多重要的工作交出去,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刘先生也对他能在立下战功之后享“清福”大为满意,谁知半年后,老板拿了一张支票放在他的桌上,要他离开这家公司……

刘先生万分不情愿,可是也不得不离开。

刘先生不善于放下,不懂得激流勇退,这是一个“杀功臣”的故事,并不是每个“老板”都会杀功臣,但“功臣”被杀,也总是有原因的,分析如下:就“老板”这边来说,有的纯粹是基于私利,不愿“功臣”来分享他的利益,抢他的光芒,所以“杀功臣”;有的老板为了保持“天下是我打的”的绝对成就感,所以杀功臣;更有的认为“功臣”被“利用”完了,再也不需要这批当年共打天下的“战友”,所以“杀功臣”。

就“功臣”这边来说,有的“功臣”自以为帮老板打下天下,如今“天下太平”,自己正可以握重权、领高薪,甚至“威胁”老板顺从自己的意志;有些“功臣”因为的确“功绩不凡”,颇受属下爱戴,因而结党营私,向老板“勒索”利益;有的“功臣”则不断对外炫耀自己的功绩,忘了“老板的存在”……

人人都是有贪欲的,而功臣的贪欲会让老板产生威胁感、剥夺感,老板自尊被损,又不愿功臣成为负担,从利益、私心考虑,于是不得不假借各种名目把“功臣”杀了。说句老实话,有时候“功臣”还不得不杀,因为有些功臣在立下“战功”后,不善于放下,还想得寸进尺,收敛权力,成了影响大局的危险因素,杀了“功臣”,反而可使大局清明稳定,所以“杀功臣”这件事并不见得都应受到责备。

不过,再怎么说,“杀功臣”之事总是令人伤感,而一个人若想避免当“功臣”后被铲除,就要善于放下,激流勇退,另谋出路。功臣虽然不一定会被杀,但被杀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因此其待得越久,危险性就越高,不如在老板还“珍惜”你时,以最风光的方式离开,为自己寻找另一片天空。也许你最终走不掉,但至少这种“放下”的心态会减少老板对你的警惕心理。

很多“功臣”认为“理所应得”很多利益而不做事,然后成为一群“闲汉”,因而被“杀”。因此要想明哲保身,还要懂得含蓄节制,有所保留,必要时偶尔显露一下自己的价值,让老板觉得离不开你,否则一旦你一次性被利用完,就会被当成“垃圾”丢掉,谁在乎你曾是“功臣”呢?

刘先生的事很令人同情,但恐怕他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成大事的人要善于放下,懂得激流勇退,否则立了功还要被“杀”,岂不可悲?

得理也要饶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难堪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有求于人的时候,如果这时你处在有理的一方、得势的一方、管束人和裁决者的一方,你会怎样做呢?尤其是他们的那些错误或什么事情牵涉到你的利益时,甚至他们与你有着深仇大恨时,你会怎样做呢?你是有些得意,刻薄刁难?还是给人家一个台阶,放人家过关,不为难对方,就是仇人也放他一马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人总是喜欢为难别人,他们不愿意帮助别人,也不宽容或原谅别人。有时他们甚至会乘人之危,让自己开心,鸡蛋里挑骨头,抓住别人把柄不放,扬扬自得。如果和他们有着深仇大恨,那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其实,将心比心,宽容别人,不难为别人是一种美德。可有些人并不注重这种美德。这种美德能够感化人,提升人们之间的互助亲善关系,使社会形成一种宽厚、达观的向善风气,小人就不会产生,阴暗的东西就会少一些,当自己有了不幸的时候,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卡耐基年轻的时候很好胜。在一次宴会上,大家有说有笑,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一个笑话活跃气氛。于是大家挨个讲了起来,气氛很活跃,全场人都很愉快。

最后,轮到卡耐基旁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他讲了一个幽默故事,在结尾还引用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此地无银三百两。为了证明这句话,那位先生还特意提到这是《圣经》上说的。

卡耐基知道这句话不是《圣经》里说的,而是在莎士比亚的书中提到的,于是他纠正那位先生道:“这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书。”

那位先生听后觉得自己面子上挂不住,就出言反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的书?不可能,绝不可能!先生你一定弄错了,我前几天才特意翻了那一段,我敢打赌,我说的是正确的,一定是出自《圣经》。”

卡耐基正想反驳,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友维克多·里诺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而他正好也在场,就转向他说:“维克多,你说说,是不是莎士比亚说的这句话。”

维克多却盯着他说:“戴尔,是你搞错了,莎士比亚的著作上没有这句话,这位先生是正确的,《圣经》上确实有这句话。”随即在桌子下踢了卡耐基一脚。

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向他抱怨:“你明知那句话本来就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却还帮着他说话,真不够意思,还让我向他道歉,真是黑白不分了。”

维克多却笑了:“莎士比亚的书上有这句话。可是,那个人也许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为什么我们要去证明他错,让他下不了台呢?记住:永远不要和别人正面冲突。”

“得理不饶人”也许是你的权利,但不妨“得理且饶人”。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让对方有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等到对方得理时,就会同样也给你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要知道“得饶人处不饶人”,事事求胜不仅容易引起别人的忌妒,有时还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在小事上求败,从而在大事中求胜。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孙子曰: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说,你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必须先要给予别人东西。这里的“予之”对于对方来说是得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放下。我们只有放下对利益的在意之心,才有了给予对方的东西。

懂得放下的人,能够为自己的心灵点一盏长明灯,照亮前方坎坷的路;懂得放下的人,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地想掌控一切;懂得放下的人,对任何事都不会太过苛求,他们的心中充满爱意,永远让自己活得洒脱。

一家公司在招收新职员时有这样一个测试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走在路上。当你经过一个车站时,看到有三个人在焦急地等公共汽车,但是此时已经很晚,几乎很难等到车了。他们三个人,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呢?请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这道题最开始是测试什么的,没有人知道,但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而且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因为老人生命垂危,有的人就提出首先应该救他。然而有人反对说,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终点站,不如给年轻人留下机会。

有的人选择先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你应该抓住这个好机会报答他。但同时有些人认为报答这件事在将来任何时刻都可以去做,不如先载你的梦中情人,因为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

在该公司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下面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老人去医院,而自己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个答案是最好的,但是一开始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样去做。放下坐在车中的优势,把车钥匙交给可以信任的人,自己和心爱的人同甘共苦。有时,如果你能放下一些固执、狭隘,甚至一些优势的话,可能会得到更多!

学会放下,放下一切不适合自己以及不切实际的目标,放下那些毫无意义的攀比和没有价值的追求。放下,永远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要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会放下,给生活一份安逸和快乐;学会放下,让失败、迷茫、愁苦和一切不开心统统散去。让放下变成一首动听的歌,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头!

放下人生的得与失

在生命旅程中,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但生活是现实的,人生中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要有一颗豁达的心,懂得放下人生的得与失,在你放下的时候,说不定眼前就会有另一种风景。

有一个农夫,生活得非常艰辛,不管他怎样努力劳作,他的生活状况依然没有多少改变。一天,一位天使路过他家,看到后,动了恻隐之心,就对农夫说:

“从现在开始,你从这里开始跑,在太阳下山之前跑回来,而你跑过的地方就都是属于你的了。”农夫听后非常高兴,来不及谢天使,就拼命地往外跑,他跑了几个小时,已经累坏了,但他一想到妻子和儿女,就又有了力量继续跑。他跑呀跑,直到他倒下来,他永远也跑不回去了,因为他再也没有起来。

我们都会笑农夫太傻、太贪心,为了眼前的利益,一个劲地跑,而不知道停下前进的脚步,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还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人不仅要有“争取”的勇气和实力,也要有放下的豁达心态。有时候,不刻意追求反而更容易得到,追求得太迫切、太执著反而只能白白增添烦恼,让到手的幸福轻易溜走。就如铺在地面上的两个石板,它们之间就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要小看这一条细细的缝,如果没有它的存在,两块石板就不能安然相处。就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前,都会退到离跳高架很远的地方,鼓足力气加大冲力,成功的希望就会更大。就像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中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一边插秧一边低头后退,如果是往前走,只会踏倒稻秧,而无法插秧了。

所以,当你因一件小事而变得郁郁寡欢的时候,当你的心因小小的矛盾而变得动荡不安的时候,何不学着去放下,那么你的心情会很快变得风平浪静,这样不是让你更能“前进”吗?难道非要在波涛汹涌时冲过去不可?放下不代表是畏缩和妥协,放下与别人的冲撞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放下人生中的失意能让你拥有更豁达的心境,只要你懂得放下的智慧,你将前进得更快、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