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的题材来写戏剧,这是中外皆有的实例,就以英国的莎士比亚而论,他的作品差不多都是历史剧。过去的戏剧如此,到了现在,当前的事实告诉我们,自民国三十年以后,在戏剧中间历史剧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上海这样,内地也是这样,考其所以有此倾向的原因:在上海是因为那时候正在敌伪的统治下,最好反映黑暗的现实的是历史剧。大后方呢?也为了要避免检查等等的原因,所以多历史剧。
说历史剧是开倒车,这话是苛求,是误会。其实,写历史剧原有几种动机,主要的就是在求推广历史的真实,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在过去的人类发展的现实里,寻求历史的资料,加以整理后,再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那有价值的史实,使我们更能认识古代真正过去的过程。就以“太平天国”的历史来说:“太平天国”建国十九年,领土占得本国大半,满清在那时如无英国帮忙,其结果决非如此。(事实上也还是“太平天国”内部分裂,以致失败。)这一段历史,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中看来,真是很光荣的一页,而在从前的历史家们的眼光中,就不同了。以前的历史家,常用封建思想而歪曲了当时的事实,凡是背叛朝廷的人,一概就把他们看成乱臣贼子。这是过去的历史家的看法。在今天,我们的看法却不同了。历史家把事实现实的记录下来,戏剧家就在认识了这历史的真实以后,用象征的比喻的手法,写出更现实的历史剧来。自然,过去的历史也有许多相似的,大同小异的;不过,人类总是前进的,在进展的阶层上虽有不同,而其前进的意义总是相同的。就以外侮的历史例子来说:宋末金人入寇,中国有了一次亡国的创痛。明末清兵入主,就统治了中国三百年的天下。而这宋明两代的抗战史实,也就有许多许多。岳飞与史可法等,我们自然要加以颂扬,而秦桧与洪承畴等人,我们就要暴露他们的丑恶。这是写历史剧的主题,这主题就是把古代善良的人类来鼓励现代的人的善良,表现过去的丑恶而使目前警惕,这是对照的手法,这是历史剧的功效。
写历史剧可用诗经的赋、比、兴来代表。准确的历史剧是赋的体裁,用古代的历史来反映今天的事实是比的体裁,并不完全根据事实,而是我们在对某一段历史的事迹或某一个历史的人物,感到可喜可爱而加以同情,便随兴之所至而写成的戏剧,就是兴。(我的《孔雀胆》与《屈原》二剧,就是在这个兴的条件下写成的。)
赋、比、兴是写历史剧的主要的动机,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迎合观众。在内地的乡镇上,假如演一个现代戏,那就很少观众,他们都不要看那随地皆是的现实。这也是几千年来的习惯,偏僻地方的人民大多数喜欢看历史剧。戏剧的演出自然不能没有观众,为了迎合观众,就不能不写历史剧。为了写些人民喜欢的东西,也决不能说是坏;主要的是要看这迎合观众的历史剧的本身,不低级,不封建……借此利用人民的爱好而去向他们灌输知识,可以事半功倍。赋、比、兴的动机也有这个道理在内。只要不把那些封建的故事凑合到舞台上去,历史剧是应该写的。总结写历史剧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再现历史的真实,次是以历史比较事实,再其次是历史的兴趣而已。
一般反对写历史剧的理论家的反对理由是为什么不写当前的现实,不正面去写抗战,这是逃避现实。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剧本的现实不现实,是不能以题材的“现代”或“历史”来分别,来估计。而是要看其剧中的主题是不是现实或非现实的,用历史的题材也许更能反映今天的事实。但是也有另外一班相反的历史家的见解是:历史剧就非要能合于当时的真正的历史事实不可,不能加减。这种说法,也有理由,不过,我们要知道科学与文学不同,历史家站在记录历史的立场上,是一定要完全真实的记录历史,写历史剧不同,我们可以用一分材料,写成十分的历史剧,只要不违背现实,即可增加效果。何况其中还有一个语言问题。历史剧假如一定要完全依照过去的历史,剧中的语言不用现代的语言而用古代的语言,那末这种语言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语言,不但写剧本的人不会写,就是观众也是听不懂的。
不过,写历史剧有一点最值得注意的,虽说语言是用现代语言,但总不能太摩登,一切总该有个限制,服装也是一样,太摩登太新派的时候是要破坏效果的。
总之,戏剧是个有效的教育工具,历史剧也自有它的价值。我们的一般老百姓,既然都喜欢古代的东西,那末,只要我们的题材不与大众太违背,不低级,不封建……历史剧的存在就是个合理的存在。
注释
[1]原载1946年6月26日、28日上海《文汇报》。本文系在上海市立戏剧学校的讲演,由周惜吾记录。未收集。现据《文汇报》编入。题目是编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