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励志经典(合订珍藏版)
19588800000012

第12章 因梦想而伟大

因梦想而伟大

成功箴言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才会有行动、有创造力和推动力,人生价值因此得以实现,社会也因此而进步。因此,梦想是造就伟大的源头。人生因为梦想才显得伟大。

心灵港湾

没有持正确目标而奋斗的人,就像沉溺于游戏的儿童一样,他们不明白自己所要的是什么,只会茫然地撅着嘴。人生由行动本身所左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于人生中的任何行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看似努力,正如地球仪上的蚂蚁,总是不断地在爬,却永远也找不到终点。如果人在生活中没有目标,就会白费力气,得不到任何成就与满足。没有目标的活动与梦游无异。一些人把没有计划的活动当成人生的方向,由于目标不明确,最后一无所获。要想攀越人生高峰,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只有设定目的地,人生之旅才是有方向的,才会因此而有进步、有终点、有满足。

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功的出发点。之所以有些人会失败,就在于他们没有设定出明确的目标,或者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当你研究那些成功的人物时,你将发现,他们都有一套明确的目标,包括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并花上最大的心血和努力来实现它。

1952年,《生活》杂志上曾刊登了约翰·戈特的故事。

戈特在15岁时,偶然听到他的祖母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我年轻时能多尝试一些事情就好了。”这句话令戈特大为震动,他决心自己绝不能像祖母这样在年老之时这么遗憾。他坐下来,列了一份自己梦想中要实现的清单,他把它称为“约翰·戈特的梦想清单”,里面有127项详细明确的目标。其中包括:有10条要探险的河流、17座要征服的高山,甚至要走遍世界,还有学开飞机、学骑马,读完《圣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多位大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当然也有结婚、生子,等等。戈特每天把这些计划和目标看上好几次,几乎倒背如流。那么,半个世纪后,这份看似壮丽的清单完成得如何呢?戈特去世的时候,他已经4次环游世界,在127个目标中实现了103项。他以一生的追求和目标的完成述说了他人生的精彩成就。每当我想起戈特的故事,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人生因梦想而伟大”这句话。

我有一只名叫“花生”的混血小狗,它聪明可爱,是我们全家的开心果。一次,我儿子提出要为它盖一间狗屋。于是,我们立刻动手,很快就盖好了狗屋。只不过由于手艺不好,狗屋看上去很糟糕。一位朋友来访时看到了,他问我:“你为什么不事先计划一下呢?现在的狗屋都是要照着蓝图来盖的。”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吗?

威廉姆·玛斯特恩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曾向3000人问过一个同样的问题,即“你为什么而活着”?结果有94%的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句谚语说:“每个人都会死,不过每个人都并不是真正地活着。”玛斯特恩的调查很不幸地证实了这个说法。如梭罗所说,许多人过着“宁静的绝望生活”。他们等待、彷徨、忍耐,生存着,重复着机械的生活动作,眼看着自己的生命之光如梭飞去,越来越恐慌,害怕他们还来不及体会到真正的喜悦和生命的内涵,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这是一个过程——从发现目标到拥有目标,整个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它需要自省和耐心的品质,这对我们多数人来讲是难以做到的。不过一旦确定了目标,自己的灵魂就像被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方向感和安定感顿时产生!当你研究那些成功者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花费最大的心思和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大凡优秀的企业或组织都有10至15年的长期目标,毫无疑问,人应该从这样的企业规划与发展中获得某种成功的启示,就是说,你也应该有10年以后的发展规划。如果你希望在10年之后能达到怎样的变化,那么你现在就必须成为那样。创造历史的人,是心中有目标的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会是个平庸之辈。思想家罗伯特·F。梅杰说:“目标绝对是重要的,它不仅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更能维持人生。”“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你就极可能走到不想去的地方。”所以,你要尽一切办法去实现你的理想,而不是走到不想去的地方。

在我的成人培训班上,有一个学生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未来10年的工作与生活规划。从他的目标中,你就可对他的未来生活有了大致的预见。他的规划是这样的:

“我希望有一栋乡间别墅,屋子是由白色圆柱构成的两层楼建筑。四周的土地以篱笆圈起来,或许会有一两个鱼池,因为我和爱人都喜欢钓鱼。房子后面要盖一个贝尔曼式的狗屋……10年后的我,有足够的金钱和能力供全家人环游世界,这需要在孩子结婚独立之前实现。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把旅行分成四五次,在每年以短期旅游的方式到不同的地方去旅游。不过,要实现这些计划,我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在制订这个计划5年之后,他的两家小型的“一元专卖店”变成5家,并买下了17英亩的土地准备盖别墅。他在逐步地实现他的目标。

对你而言,过去或现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将来想要得到什么成就。对你自己的未来,必须怀有远大的理想,否则你将碌碌无为,或许还会一事无成。每个渴望成功的人,目标都是其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人需要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一个追求真理的高度。因此,人应该为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并为此矢志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让我们为自己树立一个梦想和目标吧,人生因为梦想而伟大!

逐级接近目标

成功箴言

一个人志向高远是件好事,不过有许多人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目标过大,而是在实现这个大目标时,没有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一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会令人消沉。逐级接近目标,是实现人生终极目标的妙法,值得我们一试。

心灵港湾

人生仿佛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轮船,如果失去了方向舵而原地打转,那么它等不到靠岸就很快会把燃料用光。实际上,那些燃料足以使它在海岸和大海之间来回好几次了。

要达成目标,须知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真的指导行动和激励的意义。当自己充分地了解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的特定任务,才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因此,每次只把精力集中在面前的小目标上,那些看似遥远的目标便近在眼前了。著名的战地记者、作家希达·赖德先生曾以这种方法救了自己的生命。以下是他讲述的亲身经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和几个人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迫降在缅印交界的树林中。那时我们只能向印度方向走,总共有140英里的路程,在8月的酷热和暴雨的肆虐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刚走了1个小时,我的一只长筒靴就扎了脚,至傍晚时,双脚都打起了血泡。那时,另几个人的情形跟我也差不多。我们能一瘸一拐地走到印度吗?可我们不可能不到印度。为了节省体力,我们每次只走一英里,休息十分钟后,再走下一个一英里的路程。就这样,我们走着走着,有一天竟然发现自己走完了这段地狱般的旅程……”

每一个重大的成就背后,是由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而成。唯一实现目标的聪明做法是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有时候,从某些人表面看似乎是一夜成名,但如果你仔细看他们的历史,就会明白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现代马拉松比赛上,每隔5千米就有一个标志牌。即一开始以5000米的标志牌为目标,到达之后,再以下一个5000米外的标志牌为目标……将整个马拉松赛程分为许多个小段。一位奥运长跑冠军在其自传中这样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会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并将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处红房子……”“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的速度冲向第一个目标,在到达之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到达第二个目标。整个马拉松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这个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工作或读书方面。人生在世,的确有值得努力的目标,然而目标过大,会令人觉得不太现实,且很容易半途而废,一直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把目标设在可见的距离,就会使人心怀希望,继续努力。弗兰克是名著《夜与雾》的作者,他曾以一种冷静的精神分析医生的眼光,观察囚禁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其中,有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犹太人一心想着要活着走出集中营,但这个希望似乎不太可能实现。于是他定下目标:“某月某日盟军将会来拯救我们,在这之前,我一定要忍耐。”他生存的愿望因此而延续下去。结果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他都坚强地忍耐并活了下来。可是,当他预定的联军来到的日期一过,他就快速地衰弱而死亡了。

或许我们不会遭遇这么极端的处境,但在我们生活中常会发现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工作还是读书,只要我们认为目标是可能实现的,就会有充满干劲的希望,如果不知道何时才能完成工作,就提不起继续努力的念头来。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切实把目标定为每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如同马拉松的标志牌一样,区分目标,设立计划,将大目标分为中目标、小目标,或把它称做终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例如,某人的终生目标是成为政治家。可是这个目标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先打好基础为将来作准备。因此,要设定中期目标,如通过高考就读名牌大学。而为了达成这个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每天所做的努力地学习。

因此,要想顺利地、轻松地实现“未来蓝图”,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制订事业发展阶段的“短期目标”。这样,你就可以拾级而上,奔向成功的目标。

以专注的精神走向成功

成功箴言

只有专心致志于自己特长领域的人,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三心二意,四面出击,看似样样都会,其实都只是略懂皮毛的人,最终只会一无所成。专注的精神,是每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心灵港湾

一位成功商人这样忠告他的儿子:“无论做什么,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游戏,对每件事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年轻人要记住: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不要当无所不能的废品。”实际上,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秘诀。

英国政治活动家、小说家爱德华·立顿说:“很多人见我整日忙碌,居然还能抽出时间研究学问,他们都好奇地问我:‘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完成如此多的著述呢?’也许我的回答会令你大吃一惊,答案就是——‘我从来不同时做几件事情’一个人如果能从容地安排好工作,肯定是不会令自己过于劳累的;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他疲于奔命的话,必定会疲倦困乏,明天就不得不减慢工作节奏,结果是得不偿失的。”爱德华认为,真正专心致志的学习是从离开大学跨入社会之后开始的。他一天用来研究、阅读和写作的时间不到3个小时,而在这3个小时内,用他的话来说却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心无旁骛,极其用心。”

有许多人最终无法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就是因为他们涉足的领域太多,由此而分散精力,阻碍了他们的进步,最终一事无成。最明智的办法是,集中精力在某一个领域,并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那种四处出击,什么领域都有涉猎,却只是浮光掠影的人,只能懂一点皮毛。一个人在“有所为”的同时,要“有所不为”,方能有所大为。只要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对待纷繁世事,就有可能全力关注自己的重点领域,并在这一领域做出突破。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尤其是在开始创业阶段的人,要随时防范自己滥铺摊子,滥用精力,以为要四处出击才会有所收获。应该像锥子那样,钻其一点,逐个击破,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如此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那些所谓的多才多艺者,看起来样样皆通,实际上样样不精。当别人以耀眼的特长在世上立足时,他却难以匹敌,失去各种成功的机会。

欧文·伯克斯顿曾说,如果某人在生活中只追寻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目标,那么他在有生之年极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如果他事事喜好,见异思迁,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抱憾终生。让我们来看看鲍勃的教训。

鲍勃的父亲给他留下了一大笔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了一家煤气厂。可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格昂贵,使他亏了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价格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办了一家煤矿,不过,这次他还是不走运,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惊人,鲍勃把矿里的股份变卖了8万美元,转入煤矿机器的制造业。在那之后,他就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没完没了地滑进滑出。几年过去后,鲍勃一事无成,10万美元化为乌有。

如果你曾留意,尽管针尖几乎细不可见,剃刀或斧头的刃薄如纸片,不过,在披荆斩棘的时候,正是它们起着决定性的开路先锋的作用。如果不是针尖或刀刃的作用,针和刀都无法发挥作用。在生活中,只有那些能在某一领域学有所专、研有所精的人才会像刀刃一般,克服艰难险阻,最后顺利到达成功巅峰。

不要博而泛,而要精而专,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在这个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越来越精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开来,那么他注定不会成功。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在于他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他做了多少工作。许多失败者本来付出了足以取得显赫成就的努力,但他们努力的结果是支离破碎的一堆。如果你询问其中某个人他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是什么,他会回答说:“我不太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不过我决心勤奋努力地工作,我想我总会得到些什么的。”

伊格·劳拉有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付出努力,就会分散我们的精力,阻碍进步,最终没有成就。耶鲁教授乔治·戴维森,就是凭着专注的力量取得了成功。

乔治年少的时候,梦想着能像他心中的英雄一样改变世界,服务全人类。不过,要实现这个梦想,他必须要受到最好的教育,只有在美国他才能得到他所需要的教育。可是他身无分文,没有路费,他的家乡距离美国有1万千米,并且他根本不知道要上什么学校,也不明白会被什么学校招收。但乔治还是踏上了征途。他徒步从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向北走,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去美国。他一心想着,只要能踏上那片实现梦想的土地,其他的都置之度外了。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乔治陷入了最困难的境地,水也喝完了,食物也吃光了,后面还有几千英里的路程。他对自己说:除非我死了,不到美国我誓不罢休。就这样,他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依靠吃野果和可吃的植物维持生命。

为了拿到去美国的护照,乔治拿起笔给教过他的传教士们写了封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拿到了护照。可是,乔治还要有一笔费用来领取签证。他并不因此而灰心,继续向开罗进发,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什么途径来得到这笔钱。几个月后,乔治穿越非洲前往美国的勇敢旅途流传开来。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帮助了他,寄给他640美元,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1960年12月,在两年多的行程后,乔治终于来到斯卡吉特峡谷学院,跨进了美国学校高耸的大门。凭着专注的精神,乔治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千百个成功者身上,有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差不多都是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起步,专心致志地执行自己的战略,最后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