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德兹原是俄国人,青年时代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师从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博士,由于才华出众,受到赏识。他认为,天才还是俗物,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莫不如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在这种观念下,他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少年天才,11岁就考入了哈佛大学,并最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他写成了《俗物与天才》一书。此书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被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做。
天才是教育的结果
塞德兹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191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时年仅15岁。正是因为儿子才促使他写成了不朽之作《俗物与天才》。
他说:“如果没有儿子,我恐怕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写作《暗示的心理》、《双重人格》、《精神病理学研究》这样的精神病学方面的书籍,不会想到要写一本教育学方面的书。我承认我在这方面并非专家,但儿子的成就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小塞德兹拥有近乎传奇的经历。他从1岁半就开始接受教育,到3岁时已能用本国语自由地阅读和书写了。5岁时,看到家中的骨骼标本,便对人体发生了兴趣,于是开始学习生理学。他的学习能力十分出色,没过多久,就参加了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小塞德兹走进考场时主考官勃然大怒,认为有人在开不合时宜的玩笑,但他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顺利完成了所有考题,获得了合格成绩。
小塞德兹6岁那年的春天,和别的孩子一样上了小学。上午9时我送他去学校时他被编入一年级,到中午12点他母亲去学校接他时,已经成了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那一年内,他结束了小学的学业。
第二年小塞德兹7岁了,他渴望升入中学去学一些更高深的知识,但遗憾地落了空。由于年龄太小,一个个学校都拒绝了他的请求。没有办法,塞德兹只好让他在家里自学。他的主要学习科目是高等数学,这是因为古今的语言学等知识他早已学过了。
8岁时,终于有中学肯接收他了。学校很快就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慰,因为年仅8岁的小塞德兹不论哪门学科都非常优秀。由于数学尤其超群,学校批准他免学,同时让他帮助老师为其他同学批改数学作业。在这期间,由于功课轻松对付,小塞德兹分出精力来尝试着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教师们对这些教科书的评价相当不错。小塞德兹很喜欢中学的生活,但因为中学教的知识他全部都学过了,为了不浪费生命,塞德兹只好再一次让他退学。
从这时开始,小塞德兹已驰名远近,各方各界的人士纷纷赶来考他,考毕,无不感到奇怪,个个赞叹不已。例如,马萨诸塞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出了一道自己在德国接受博士考试时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结果小塞德兹即席完成,那年他才9岁。
9岁到10岁的两年中,他都在家中继续学习,直到11岁进入了哈佛大学,终于重新过上了他喜爱的学校生活。入学后不久,他进入了一次有关第四象限的数学难题讲演,使得教授们大吃一惊。大学的第二年他只有12岁,但却非常擅长往往使硕士课程的研究生们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原著作品。本来,他是擅长古典语的,他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莱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孩子读《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小说那样容易和有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对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也具有丰富的知识;他还通晓政治和宪法。他兴趣的广泛与知识的宽博,连父亲也感到惊讶。
就这样,15岁时他作为哈佛大学的优等生毕业了。
看了以上的介绍,大概许多人都会惊叹:这就是世人们所说的神童吧!而一些富有见识的人士则会有不同的看法:古语说“十岁神童,十五才了,过了二十是凡人”,所以这些神童们的黄金时代,也只是现在这一时期,过些时候,大家都会发现他们也不过只是些俗人罢了。
塞德兹写《俗物与天才》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这种普遍的认识是错误的,创造出超凡脱俗成绩的小塞德兹,并不是上帝心情愉快时所偶然产生出的神童,而是人间的某种教育所必然形成的天才,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的必然结果。
天才与俗物
按照一定规格培养起来的、行动受到限制的、循规蹈矩的、内心压抑的儿童,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必然成为俗物。他们的特征是很听话,总是唯命是从,害怕批评,竭力使自己的举动不出格、不违礼俗、不犯过;他们接受别人教给的东西,几乎从不表示怀疑;他们把嫉妒、恐惧和挫折全都传达室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为数众多,就散布在我们四周。
小塞德兹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格兰特·哈塞,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自由的孩子。格兰特尔的父亲哈塞先生是一位医生,也是经常与塞德兹共进下午茶聊天的朋友,塞德兹对他和他的家庭都非常了解。他这样讲述:格兰特尔一生下来就备受束缚。他被层层衣服捂得严严实实,发现自己想踢腿时却不能自由地踢腿;他养成了吮吸拇指的习惯,为了不让他养成这个坏习惯,妈妈就把儿子的手臂绑进袖筒里,或者把什么难闻的东西涂在他的指尖上;当他开始在地板上玩耍时,立刻便会听到“淘气”、“肮脏”之类的话。
家庭中总是有那么多恼人的琐事,父母时常会因为这些琐事而大声争吵。这些争吵刺痛了小格兰特尔的神经,他害怕,并哭泣不止。这样没道理的哭喊,往往使他挨大人的打骂。
他父母最关心的是子女不犯错——做一件好事,所以,当亲戚邻居来拜访的时候,格兰特尔必须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在女士们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时,他必须说声“谢谢,夫人”;在男人们命令他离开时,他必须恭恭敬敬地说:“是的,先生”;他还必须留心在饭桌上的举止,不管有多饿也不能狼吞虎咽,尤其在大人谈话时,必须管住自己不要插嘴。
在智力上,格兰特尔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他很聪明。他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成绩十分优良,并以此摆脱某些愚蠢的教师对他的嘲弄和责罚。但是,他的学校生活同样毫无乐趣可言。学校一心只想把他训练成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学生,哪怕再不合理的规矩他也不能有丝毫反抗。
可以想象,格兰特尔也会上大学,但尽管如此,他离开学校时只会学到一些肤浅的、没有多少用处的知识和学问。凭这点东西只能看看报纸、无聊的电影和流行的侦探丛书。
而且就算接受了高等教育,格兰特尔也不会知道真心想从事的事业是什么。是的,他也有过少年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探险家、飞行员或是画家等,但他的理想往往会换来人们的惊呼:“难道你想靠这种职业为主吗?你怎么养活你的妻子和孩子?”最后,在职业的选择上,格兰特尔多半会遵从父亲的意志,他自己对生活的理想则根本无足轻重。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目睹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儿童。
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个孩子出来时穿着干净崭新的衣服,看起来对自己很满意。但他很快就不在意这身新衣服,而是玩起泥巴,他蹲在地上,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他那身新衣服保不住了,不过情况还不太糟,只是稍微弄脏了一点。但他母亲发现时却好像发现了世界末日,急忙上前去拍了他一巴掌,一边数落一边把他带进屋。过了一会儿母亲又送孩子出来,孩子已换了件干净的衣服,可还在哭,满脸的委屈,10分钟以后,那可怜的孩子又把衣服弄脏了,接着又是刚才发生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将为生活而恨自己的母亲,而比这更糟的是,他还会恨生活。
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应当教会孩子处处为大人着想,让大人尽可能过安静的生活。因此,培养服从、礼貌和恭顺是十分重要的。儿童的自由天性就被这种愚蠢的力量所扼杀。他们在摇篮时期就被弄得毫无生气,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拒绝生活。因为,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是一个漫长的否定,不要吵闹,不要顽皮,不要说谎,不要不守规矩等等。
塞德兹感慨道:“在这种教育下产生出来的难道会不是俗物吗?难道我们指望靠这些俗物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幸福与完美吗?不,俗物们只会成为那种狭隘的唯命是从的小人,一生只能低头哈腰,他们只会使世界变得更糟。”
与他的朋友格兰特尔相比,小塞德兹小时候是一个反应灵敏、行动自由的顽皮的孩子。当你举起他,他的身体像小猫一样轻盈而放松。但可怜的格兰特尔举起来像一袋笨重的马铃薯,他不会放松自己,他的反应完全是防御性和反抗性的。
小塞德兹成为这样的孩子完全是因为他从一生下来就很少受到束缚与压抑。在婴儿时期,他不受襁褓的捆绑,自由地活动身体,他饿了就进食,只有到必须时才养成整洁的习惯;他很少受到大声指责,也很少挨打,总是被爱着并受到保护;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耍,因为他只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学完了别的儿童用8年才能学完的功课。
音乐能够造就出天才
我们能够从大量的文献之中看到,凡是被称为“天才”的人,大多数都极为喜爱音乐,并都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经历。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道:“音乐往往能够造就出天才。”当然,他所说的天才已经超出了音乐范畴。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不仅为他成为音乐家提供了可能,也为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音乐对他的影响最为明显。孩子对音乐的敏感远远超出了视觉。
塞德兹在儿子诞生后不久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每当母亲在客厅中演奏钢琴时,小塞德兹总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在他还在摇篮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当他哭闹之时,一听到悦耳的琴声便会立刻停止,甚至有时会流露出愉快的微笑。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样递上吃喝,而是常常用音乐去慰藉孩子。因为孩子哭闹时递上吃喝的东西,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有害,也会使孩子养成一种恶习。他们会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哭闹便能换来吃喝,吃喝是世界上最好的事。形成了这种概念的孩子必定会变成一个俗物。
由于钢琴的声音过大,母亲便时常弹吉他给儿子听。她还说,吉他是一种很棒的乐器,如果儿子将来打算学音乐的话,她一定首先教他演奏吉他。
事实上,在以后的日子里,妻子的确是这样做的。直到小塞德兹在哈佛念大学的时候,他一直将那把心爱的吉他带在身边,他的演奏也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塞德兹认为:如果小塞德兹能称得上“天才”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便是他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这种说法千真万确。
通常,人们总以为让孩子学习音乐仅仅是为了使他们多一种爱好,或者陶冶性情,或者消磨时光。而在塞德兹看来,学习音乐正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
小塞德兹之所以那么小就能读书写字,并对词汇的意义有准确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功于音乐。塞德兹用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有一天,妻子正在教小塞德兹学习一系列的形容词,当她讲到“快乐、兴奋、幸福”这些词时,小塞德兹流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在多次讲解之后仍然不能领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时,妻子拿起了那把可爱的吉他。
她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E)上演奏的。
“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个形容词,快乐就像在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妻子演奏完后对小塞德兹说道。
“哇,原来是这样。”小塞德兹似乎明白了一些,“那么兴奋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妻子又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了几段和弦,又在吉他的二弦(B)和三弦(G)上演奏了一小段乐曲。
“这个和声就是兴奋的感觉,而二弦和三弦上的这几个音就是幸福。”妻子一边演奏一边对小塞德兹说道。
这时,小塞德兹的眼中充满兴奋的目光,“妈妈,我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了。”说着,他从母亲的手中抢过了吉他并有力地弹奏了几个和声,“我现在很兴奋。”
从此以后,小塞德兹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轻松起来。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形容词的意义,还能够把它们用音乐表现出来。
有兴趣的学习
小塞德兹从小接受的都是自愿的学习,如果他不想学,塞德兹肯定不会强行要求他学。况且,每学一样知识,小塞德兹总会觉得快乐,并主动要求学更多的知识。
但我们生活之中有一些人,他们的童年在忙碌中度过,丝毫也没有快乐而言。由于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使他丧失了学习任何东西的热情。为了使他成才,他的父亲给他安排了许多学习内容。这个孩子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几乎天天都被关在房间中啃那些无趣的书本。他的父亲不许他与别的孩子接触,也很少带他到外面玩。读书、学习,几乎是他唯一能做的事。这位愚蠢的父亲以为这样便能培养出一个天才,然而他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才怪呢!
虽然小塞德兹同样在学许多不同的知识门类,但对这些知识他都是充满激情和兴趣的。塞德兹不但不把儿子关在房间中,还时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
可以这样说,小塞德兹的教育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
有一次旅行中,小塞德兹就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兹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塞德兹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儿子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小塞德兹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兹充满疑问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塞德兹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兹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塞德兹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我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讨论在父子之间发生过许多许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天才。
“玩”出天才
塞德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象都不过分的。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会一一被激发出来。塞德兹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的。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他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比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等,尽力使儿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有一次小塞德兹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厢”冒充火车头。他做这个游戏做得很认真,不光要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哐啷哐啷”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象中的“旅客”上下车。
这天小塞德兹突然想到要增加几节车厢,使这个“火车头”能带领更长的火车。可是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小塞德兹想到了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刚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好像突然着了魔一般,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一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手弹开。小塞德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吸在一起。
小塞德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它们不愿意在一起。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塞德兹忍住笑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斥而弹开啦。”
“真的吗?”小塞德兹怀疑地说。
“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对,就是缺了角的那块。这块磁铁是负极的,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的。”
“真的!”小塞德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塞德兹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在开发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塞德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例如,他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并可飞入空中。小塞德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小塞德兹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一天,塞德兹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塞德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学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
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
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兹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开发。当后来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才时,殊不知,他的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啊!
热爱知识
小塞德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热爱知识了。他的这种对知识的热爱,完全归功于父亲对他施行的教育。
虽然小塞德兹很早就喜欢读书和学习,但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他也曾和其他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一样对一切都漠不关心。那时候,无论父母怎样引导他,也不能把他从那种天生的贪玩拉到热爱知识的轨道中来。直到有一天,或许是上帝的安排,他真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
有一次,小塞德兹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骨折了。
小塞德兹抱着那个可怜的小家伙飞快地跑回了家。
“爸爸,爸爸,快帮帮我。”他一进门就冲着塞德兹大喊起来。
“什么事?怎么这么惊慌?”爸爸奇怪地问儿子。
“这只小猫受伤了,快想想办法。”小塞德兹焦急地说道。
塞德兹让他抱着小猫一起去找自己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对于他来说,接好一只小猫的腿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后来,这只小猫得到了康复并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小塞德兹也由此而多了一个小伙伴。
由于这件事,小塞德兹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并真正地热爱上了知识——这一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爸爸,医生太伟大了!”有一天,看着得到康复的那只小猫,小塞德兹感叹道:“如果没有医生,这只小猫永远也不能再走路了。”
“是啊,如果没有医生,不仅猫不能得到恢复,我们人类也会有吃不完的苦头。”塞德兹说道。
“爸爸,我也想成为医生,这能行吗?”小塞德兹看着爸爸,他的眼神似乎在期待着爸爸的肯定。
“为什么不能?只要你努力学习,并掌握必备的医学知识,你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塞德兹笑着对儿子说。
“真的吗?”小塞德兹的眼睛中流露出兴奋的目光。
“当然是真的,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
“那么,你教我吧。”小塞德兹说道。
“这个我可做不到,因为我不是研究医学的人,不过我可以先教给你一些简单的有关医学的知识。”
“医学的知识?”
“是呀,掌握医学的知识是成为一名医生的第一步。”塞德兹把他带到了书房,并将自己收藏已久的一副骨骼标本拿给他看。
就这样,5岁的小塞德兹对人体发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习生理学。
可能是由于兴趣所致,不久他便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在7岁时就在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中获得了合格成绩。
这样一来,小塞德兹不仅认识到了医学知识对于一个想成为医生的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物理学知识、天文学知识、地理学知识以及其他门类所有知识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一个热爱知识并拥有知识的人。
很多人认为小塞德兹的成就来源于天生的才能,其实,所谓天才,就是那种热爱知识并努力学习的人。
天才是全面教育的结果
许多人只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门知识,他们认为学得太多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塞德兹看来,各种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仅学一门,只能使孩子的视野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中。
片面的教育只能让孩子拼命地学一样东西,将全部的宝贵童年都一门心思地集中一处。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但在其他方面却犹如白痴。
难道,这样的孩子能够称得上“天才”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这是人们对天才一词的误解。
塞德兹以“神童”里斯米尔的例子说明这一问题。
报纸上曾报道了“神童”里斯米尔的事迹。这个只有6岁的孩子在绘画方面有超人的天赋,能准确地描绘人体,并对人体结构以及光影都有极准确地把握,人们都在沸沸扬扬地谈论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断定这个孩子将会是一名艺术大师,因为他只对绘画有很高的天赋,在其他方面却很平庸,这足以说明他的天赋是先天性的。
这件事引起了塞德兹的注意,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教育思想将会面临一次打击,因为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后天的培养,如果这个孩子的才能真是来源于所谓的天赋的话,那么这将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反证。
一天,塞德兹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访问了这个孩子以及他的父亲。
孩子的父亲对塞德兹的到来感到很高兴,一再诚恳地要求塞德兹指导他的儿子。
里斯米尔的“画室”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画作和装饰品,房间的地板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石膏模型,一幅巨大的人体解剖图高挂在最主要的一面墙上。有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孩在画架前坐着,他便是里斯米尔。
孩子的父亲拿出许多参展证书和获奖证书说:“这些都是里斯米尔的。”
这些全是儿童美术大赛的参展证明,有区域性的,也有全国性的。
但塞德兹却发现里斯米尔始终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两眼无神而茫然地盯着前面的墙壁。
塞德兹奇怪地问这位父亲:“里斯米尔在干什么?”
这位父亲说:“他一定是在思考。”
“思考?为什么一定要以这种方式思考?”
“恕我直言,报纸上的那些报道并不完全真实。他们说我儿子的才能来自于天赋,我可不这样认为。正如您所说的那样,孩子的才能来源于后天的教育,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一直对他要求很严。你也看见了,他无时不在考虑绘画的事。可以这样说,他的那些成绩完全来自于努力和勤奋。”他解释道。
“那么,除了绘画以外,里斯米尔还在学习什么?”
“绘画已经占用了他所有的时间,不可能再学其他的东西。何况,我认为只有用心一处才能有所成就。既然想成为画家,那么就应该有所牺牲。”
他这样一说,塞德兹才明白了为什么里斯米尔会有那么一种古怪的表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的那种表情完全是白痴的表情。事实上,这个孩子在父亲长期的“强行教育”下,已经变成了只会画画的机器,几乎对其他的事一窍不通。他既不会认字也不会书写,更谈不上有其他的爱好。里斯米尔所受到的教育完全是舍本求末。塞德兹判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果然,几年后里斯米尔的“天才”便不复存在了,人们也没有见到他们所期望的这位“天才”有任何的成就,里斯米尔后来真成了一个白痴,一个大脑发育不良的白痴。
纪律会扼杀孩子的天才
某些教育家常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形成习惯。这是极端错误的说法。塞德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然而,现行的教育是恰恰相反的,重纪律甚于重素质,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视为大敌,非得严惩不可。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殊不知,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小塞德兹的舅舅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彼特。
彼特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坏东西,惹是生非。他与他的父亲是两个极端,因此两父子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彼得把祖母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不过拆东西可算是彼特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父亲多少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彼特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还说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还没来得及修,就被他这个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兹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煽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
站在一边的塞德兹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去抓住他的胳膊,高声说:“请不要打了,你这样打孩子太过分了。”
他跺着脚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
“彼特是弄坏了表,但是你认识一块表比自己的儿子更重要吗?”
这时,彼特抽抽咽咽地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要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
塞德兹继续对他说:“不管彼特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恐怕又一个‘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
他愣了一下,问道:“我不懂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算孩子拆坏了金表,他也只是想知道金表里到底有什么,这是一种好奇心,这是有求知欲和想象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父亲,就不应该打孩子,而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要给孩子提供从小就能够动手的机会。”
那天彼特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他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已经不哭了,可是眼睛里却充满了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塞德兹走过去问道:“你还在生父亲的气吗?彼特?”
他看着我,鼓起勇气说:“没有,我只是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我恨他!”
第二天,彼特突然失踪了。原来他是跟着一个马戏团跑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依然不肯跟回家,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他说自己在家里总是不愉快。而跟马戏团在一起,却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快乐,他喜欢马戏团的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彼特才不情愿地回家了,这件事对他父亲的震动非常大,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天性,不再强求他非要与自己一样。这样一来,他发现自己和儿子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它同时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当孩子显露出某方面的天才时,我们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导和启发,反而首先是用纪律的条框去规整它,使它符合我们的习惯。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对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
培养孩子的品质
哈塞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智力以及品质都是天生的,而塞德兹却恰恰相反,他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大多是来自于这个人得到的教育。
哈塞先生教育自己的儿子应该成为一个诚实、守本分的人,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对待别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冒没有意义的风险。
但塞德兹说:“诚实、守本分固然好,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智慧。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他接触优秀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优秀,接触低劣的品质就会变得低劣。”
哈塞先生的教育一定会使他的儿子格兰特尔具有一颗爱心,但在某些时候他却拒绝帮助自己的同伴,这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之中又缺少了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无私的精神。归根结底,他缺乏的是一种优秀的个性。他是一个规矩和本分的人,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可是这类人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而格兰特尔的这种品质,完全来自于他父亲的教育,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如何。
一次,塞德兹目睹了哈塞先生教育儿子的一件事:那天,我从外面回来,路过哈塞先生的家门口。我看见他正在训斥他的儿子格兰特尔。
“格兰特尔,你是怎么搞的,把这双刚给你买的新鞋弄坏了。”老远我就听见了哈塞先生的说话声。
“我在与其他的孩子玩的时候……被一颗钉子划了一下……”格兰特尔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钉子划了一下!”哈塞先生生气地说,“跟你说过不要去和那些孩子瞎闹,你就是不听。把鞋子弄坏了小事,弄伤了脚怎么办?那会使你变成残废的。”
这时,我看见格兰特尔难过得都要哭出来了,便走上前去。
“哈塞先生,”我笑着向他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们的小格兰行尔多不高兴呀!”
“他还不高兴?”哈塞先生指了指手中的鞋子,“这个调皮的家伙把刚买的新鞋弄成了这个样子。”
“是吗?”我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看这没什么问题。一条小小的伤痕并不影响这双鞋的作用和美观。孩子嘛,给他讲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过于严厉。”我笑着说道。
“不严厉不行,否则他会变得无法无天起来。”哈塞先生说。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对格兰特尔及他所得到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格兰特尔之所以有胆小、自私的表现,都可以归之于他父亲的态度。
哈塞先生对儿子的做法看似合理,但却极为不明智。首先,在孩子把鞋弄坏之后,他不应该去骂他,而是应用合理的态度教育他以后小心一些。因为孩子弄坏了自己的鞋子,心里一定是很难过的,再加上父亲的责骂,他就更难过,这很容易使人了陷入自责和不安之中。另外,父亲说钉子会划伤他的脚,会使他成为残废,夸大了这件事的危害,使他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就是导致他胆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哈塞先生说格兰特尔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是瞎闹,这就会使他把这件事的不良结果完全都怪罪到别的孩子身上,他会认为如果不和他们玩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这直接导致了自私这种不良品质的出现。那么下一次呢,他肯定会先考虑自己或自己的利益,然后才去想帮助别人。
所以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影响是极大的,人们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不听话,缺点太多,甚至说他们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品质。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天才是这样的人:敢作敢为,不怕失败。错误对天才来说只是一个过程,他要做的是把将来的事做得正确和完美。
有一次,小塞德兹做完功课之后,和格兰特来到了安迪斯大街。由于安迪斯大街聚集了很多艺人,所以是孩子们都乐意去的地方。那儿不仅有许多不同风格特色的表演,也有许多令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在儿子小的时候,每逢节日塞德兹都会带他去那儿,给他买一些具有异国风味的纪念品和民间特色的手工玩具。
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走在因人群拥挤而显得更狭窄的安迪斯大街上,被各种好看的玩意所吸引。他们东走西看,还不时地各自讲述自己的计划。就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逛了很长时间。
正当他们陶醉在幸福的梦想之中时,一个比他们大得多的孩子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一把抓住格兰特尔。
“你们刚才为什么欺负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指了指他身旁的一个孩子。
“什么!我们根本不认识他,怎么会欺负他呢?你们是不是认错人了!”格兰特尔对那个大孩子说。
“你可别乱说。我们什么时候欺负你了?”小塞德兹喊了起来。
“你们还敢否认,就在刚才,你们撞了我一下。”小孩子不服气地说。
“原来是这样。”这时,小塞德兹突然想起,就在不久之前,可能是他与格兰特尔玩得太高兴,在蹦蹦跳跳之际,的确不小心碰了一下那个孩子。没想到这种在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小事却引起了这样不愉快的冲突。
“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刚才不小心碰到了你,但我们不是有意的,对不起。”小塞德兹立刻向那孩子道歉。
“你们要拿出你们身上所有的钱给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恶狠狠地说。
“为什么?我们只是不小心碰了他一下,用得着这样吗?”
“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有你们好受的。”
这时,格兰特尔被大孩子的模样唬住了,他害怕地对小塞德兹说:“我看……还是……给他们钱吧!”
“不,这是绝对不可以。”小塞德兹坚决地否定了格兰特尔的提议。
大孩子一听小塞德兹这样说,立刻用力推了他一把,接着,他们就开始动手拉扯起来。到了后来,他们渐渐从拉扯发展到了打架。格兰特尔显得很胆怯,但还是进行了自卫。最后,小塞德兹扔过去一只铜壶,砸到了大孩子。
回来后,小塞德兹对父亲讲述了这个遭遇。
“其实,在那种情况下,一味地忍让是没有用的,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塞德兹说:“你可以反抗和自卫,但用那么坚硬的东西打那个孩子,很容易使他受伤,这不太好。”
“是的,我就是因此而懊悔。为了一点小事就把他伤成那样,真是不应该。”小塞德兹垂头丧气地说。
“儿子。你不要这样想,虽然你出手太重,但也不能怪你,在那种情况,你没有选择的机会。何况,这是那个大孩子自己不讲理,是他引起的争端。”塞德兹耐心地劝道。
“唉,我真后悔。”儿子叹了一口气。
“不,儿子,你不应该后悔,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能自己去面对它。”塞德兹为了让儿子从懊悔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便这样对他说:“敢于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人是坚强的人,而只会后悔的人是没有骨气的俗物。”
从这一件事之中,儿子对一些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但懂得了以后做事要谨慎,而且还懂得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
解答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
现在许多父母都讨厌孩子问问题,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愚蠢的做法虽然能换来片刻的宁静,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更为严重的是抹杀了孩子最可贵的求知精神。塞德兹总是认真而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问题,决不会像很多父母那样嫌麻烦,应付了事。
一天,塞德兹正在与哈塞先生就孩子爱提问题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哈塞先生说:“小孩子有时真的很烦。他那张嘴整天都没有停过,叽叽喳喳不停地问这问那,我的头都快要被他吵炸了。”
就在此时,小塞德兹走了过来。他手里拿了一本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少儿读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且配有极为有趣的插图。
“爸爸,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是对的吗?”儿子问道。
“我不知道是否完全对,但达尔文的理论是有道理的。”
“可是既然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儿子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兹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儿子怀疑地说。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为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另一群猴子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这时,哈塞先生的脸上流露出极不以为然的神色,他的眼光似乎是在说:“看你有多大的耐心。”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是猴子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进化……”塞德兹说。
“为什么?”儿子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于是,塞德兹只能尽自己所知向他讲明其中的原因:“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人类;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儿子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上猴子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塞德兹说道。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样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儿子说道。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
“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儿子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塞德兹说道。
……
就这样,儿子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地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很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毫无根据,但即使这样,塞德兹也尽力不让他失望。
“塞德兹博士,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哈塞先生说道。
塞德兹说:“其实也并非我的耐心比其他人好,只不过我认识到认真回答孩子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起他的究理精神,而不是将这宝贵的品质抹煞掉。”
消除孩子的恐惧
过分的保护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塞德兹认为,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为了让儿子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也为了让他多一种娱乐活动,塞德兹在院子里专门安放了一个秋千。虽然荡秋千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一项运动,但把它安放好之后才发现小塞德兹很害怕。
当塞德兹第一次将他抱上秋千的踏板上时,小塞德兹吓得哭了起来。
“不,不。”小塞德兹站在踏板上紧紧地抓住绳子,他的动作狼狈极了,不停地哀求爸爸把他放下来。
“这没有什么,很多孩子都会玩,你不用害怕。”塞德兹一边说一边将他稳稳地扶住。
“爸爸,我不想玩这个,我会摔下去的。”小塞德兹哭着说道。
“你不会摔下来的。只要抓住绳子,这是很安全的。”
“不,我害怕。”儿子仍然坚持。
见到他那副害怕的样子,塞德兹知道再劝说也没有用,便把他抱了下来。
“这样吧,爸爸先给你作个示范。等你见到爸爸玩得很高兴的时候,你一定会改变主意。”说完,塞德兹就上了秋千开始摇荡起来。
“爸爸,你真行!”见爸爸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小塞德兹高声欢呼起来。
“那么,你也来试试好吗?”他问儿子。
“好吧,可是我不要荡得那么高。”儿子终于同意试一下。
这一次,儿子仍然很害怕,但他毕竟有了一个开始。他站在秋千的踏板上扭来扭去,样子难看极了。不仅如此,他几乎没有把秋千荡起来。
这时,女佣莱依小姐走了过来。她见到小塞德兹的模样顿时大笑起来:“威廉,你是在荡秋千吗?怎么一点也不像呀。”
“不,莱依小姐,你不应该这样说,威廉做得很好。”听见依莱小姐那样说,塞德兹担心会由此而打击小塞德兹的自信心,连忙出声制止了她。
莱依小姐是个很机灵的人,她立刻明白了塞德兹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忘了,在我第一次荡秋千时还不如威廉呢。”
“是吗?”儿子听见莱依小姐这样说,便立刻来了精神,用力在秋千上摇荡了几下。
“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时都害怕得要命,爸爸也是这样的。”塞德兹趁机鼓励小塞德兹,“我第一次上千秋的踏板上时比你还要害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不敢晃动。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荡得很高很高。”
“真的?!”小塞德兹听见塞德兹和莱依小姐都这样说,恐惧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塞德兹下班后回家,还没有走近住处便听到了花园中传来的欢笑声。小塞德兹和莱依小姐正在高兴地荡着秋千。
这件事足以证明,孩子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没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那可恶的恐惧心理自然会消失掉。
假如在小塞德兹第一次上秋千时表现出恐惧的时候,爸爸没有鼓励他而是打击他,说他太笨或太胆小,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避免在心理上打击孩子
如果说得不到鼓励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不但得不到鼓励反而时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只会变成渴死的枯草。
塞德兹认为:“打击只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当然,放纵孩子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起码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打击却不一样,它能毁掉孩子。”
但哈塞先生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打击孩子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或许还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呢?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野气,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打击,恐怕会翻上天去。”
为了向哈塞先生说明打击孩子的危害性有多么严重,塞德兹向哈塞先生讲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我的同事,心理学教授罗塞尔先生曾经做过一件极为愚蠢的事。这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这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居然采取了荒唐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儿子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吉姆是罗塞尔教授的大儿子,从他刚刚出生之时起,就一直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才华。
吉姆3岁时已经会阅读和书写了,这一点他和小塞德兹几乎一模一样。如果他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教育,他的成就绝不会亚于小塞德兹。
然而,这个孩子的不幸正是由他的才华引起的。吉姆不但有才华,也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喜欢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他的这种快乐性格却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因为吉姆的父亲罗塞尔先生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也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应该谦虚,应该稳重,不要总是那么自以为是。
“吉姆,你又在嚷嚷什么?”当一天吉姆正在高声欢笑时罗塞尔先生问道。
“爸爸,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吉姆高兴地对父亲说。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何况任何一本书都是有趣的,你用不着那么高兴。”罗塞尔先生说道。
“可是,这本书的确太令我愉快了。还有,我居然能把这么难懂的书读完,真是感到兴奋。”吉姆说道,似乎正在等待着父亲对他的肯定。
或许是由于吉姆的性格与他不同,或许是他认为受到了儿子的干扰,罗塞尔先生突然发恕:“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我看你就是个骄傲自大的孩子。你是在等待着我的表扬吗?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表扬你。”
“爸爸,我做错了什么?”受到了责骂的吉姆委屈地说道。
“当然,你没做错什么。但我警告你,不要成天叽叽喳喳的,这让人烦透了。”罗塞尔先生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我以后再也不想听到你的那种赞扬自己的声音了。你是个笨蛋,你是在自欺欺人。”
罗塞尔先生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站在门外的吉姆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他本想和父亲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快乐,还想向父亲请教一些他不明白的东西。可是现在,他突然发现父亲并不喜欢他这样。
突然之间,他的那种良好的心态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极坏的感觉涌上了心头,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吉姆脸上的笑容,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听完塞德兹的讲述,哈塞先生默默无语地沉思了良久,他心里彻底信服了:一个心理受到打击的孩子必然会变成一个毫无作为的人。
摆脱失意的情绪
在一个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在身体方面慢慢长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变化。
遗憾的是,父母们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心理的成长。
当一个孩子告诉他的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粗心的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他们会说:“小孩子嘛,能有什么失意的感受呢?”“别淘气了,你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么,孩子也有。因为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成年人在失意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难道我们的孩子就不需要吗?
当然需要!
小塞德兹不到7岁就完成了小学教育,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然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在一次由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塞德兹倒数第一名。
那一次的比赛,是同年级中的比赛,也就是说一年级的孩子们就仅限于一年级,比赛在不同的班之间进行。二、三、四、五年级也是相同的比赛办法。这样一来,小塞德兹首先就在年龄上吃了亏。小塞德兹报名参加了50米短跑,他当然不是别人的对手。
事后,小塞德兹难过极了。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儿子仍然闷闷不乐。见他这样,塞德兹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塞德兹问他。
“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数第一名,太丢脸了。”儿子难过地说。
“是啊!得最后一名是不怎么光彩,可是你想到过其中的原因没有?”我问。
“是什么原因呢?”儿子问。
“因为年龄。你想想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都好,只有体育一样不行,这多丢脸呀。”
“不,你这样说并不正确。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但年龄却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个子高。他们的腿都比你的长许多,如果跑得还没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塞德兹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儿子还是很难过。
塞德兹知道儿子的性格,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而从不服输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固执得往往去钻牛角尖。于是塞德兹进一步对他进行开导:“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是真的。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还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你差。”
小塞德兹似乎在眨眼间得到了一个真理,顿时从失意之中走了出来。
让孩子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中
塞德兹认为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塞德兹把培养他良好的性格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有一次,小塞德兹又一次拿起那只捉蝴蝶的网来到了田野。各种颜色艳丽的蝴蝶在阳光下飞舞,它们欢乐的模样真是美极了。那些蝴蝶身上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夺目。
他举起网的杆子向一只蝴蝶舞了过去,一下子就将它网住了。若在平时,蝴蝶会在网子里飞跳不停,想要挣脱出去。可是这一次,那只蝴蝶却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网子,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又害怕它突然逃掉。
可是,当他把蝴蝶的翅膀捏在手上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死了。或许是他刚刚捕捉它的时候在无意中用杆子将它打死了。
其实,这是小孩子们捉蝴蝶的时候时常发生的事。对于那些淘气鬼来说,这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他们会扔掉死蝶开始重新去捕捉另一只。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看到死蝴蝶的那一瞬间,小塞德兹突然难过起来。他认为自己无缘无故地杀死了那只蝴蝶是一件有罪的事。突然之间,晴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一下子就在他的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他的心里只剩下了黑暗。一阵沉重的忧伤将他完全笼罩。
在以后的好几天里,他一直被这种犯罪感所折磨,认为自己残酷地杀死了一个小生命。
“爸爸,你说我是一个坏孩子吗?”他将心里的感受讲给爸爸听:“我害死了一个生命,我是个罪人,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不,儿子,你不应该这样想。”塞德兹决定安慰一下悲伤的儿子,“虽然那只蝴蝶是因你而死的,但这也不全怪你,因为你不是有心的。”
“虽然不是有心的,但终归是我弄死了它。”小塞德兹伤心地说道。
“可是,那只蝴蝶已经死了,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你能用自己的难过让它复活吗?”为了使儿子从自责之中挣脱出来,他尽力给儿子讲一些他能够明白的道理。
“但那只蝴蝶是我亲手杀死的,我是有罪的。”小塞德兹说道。
“可是,那只蝴蝶已经死了,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事实,你自责也没有用,关键是要看你以后怎么做。”他安慰儿子说:“只要你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尽力去关心和保护小动物,不就行了吗?”
“可是,我杀死了那只蝴蝶,上帝会宽恕我吗?”小塞德兹问道。
“只要你以后不像坏孩子那样残酷地对待小动物,并关心和保护它们,我想上帝是会宽恕你的。”塞德兹回答道。
“真的?!”儿子兴奋地叫了起来。
第二天,他们一起到田野中散步。这一天天气好极了。天空像宝石那样蓝,几只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之中欢乐地飞舞着。
一见到那些蝴蝶,小塞德兹的脸一下子又阴沉了起来,似乎在他心中又浮现出了那件不愉快的事。
“儿子,你怎么啦?”
“我……我又想起了那只蝴蝶。”
“不要再想它了。”塞德兹摸了摸儿子的头,“生活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愿遇到的。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应该多想一想现在和明天,你看那些蝴蝶是多么的快乐呀!”
“是啊,它们无忧无虑,真让人羡慕。”儿子感叹道。
“你应该向这些快乐的蝴蝶学习,不要总是把什么事都往坏处想,你应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