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艺术论
19611300000032

第32章 动画美学论——无生命的生命活动(2)

正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有三种尺度,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艺术作品中既有人类对他的过去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预测。艺术家既面向自己的社会环境,面向同时代人和亲近的人,又面向遥远的未来人,面向整个人类。艺术家努力介入今天的关系,同时又力图切断当代的界限,把自己时代的经验用于未来,用永不过时的全人类价值的数据来测量当代。这里既有永久的伦理标准(善与恶),又有全人类的审美价值(美与丑)。”(鲍列夫《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76页)实质上人类的希望就是在追求尽善尽美,因此,动画艺术遵循永久的伦理标准和全人类的审美价值以其无限自由、无比超越的形式和手段,充分地满足了人类生命的希望。

3、动画——让生命的幻想自由放飞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相同,产生并维持这种活动继续下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幻想。他说:“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去幻想,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愿望的补偿。”(车文博主编,孙庆民等译《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长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29页)幸福是相对的。十全十美、绝对的幸福是不存在的,况且人的愿望,特别是精神上的愿望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因而,几乎人人都有幻想,人人都需要幻想。就象儿童一样,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生活中儿童感到自己处处受到大人的限制,不像大人那样自由、随意,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情感和想象都投入进去,全心全意地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满足自己“已经长大”的愿望。动画家也像儿童游戏一样在创作中把自己的(当然,不仅是他个人的,而是概括人们普遍的、共有的)思想情感、想象和幻想投入到动画中去。创造出一个自由自在、令人神往的虚幻世界。

席勒说:“在审美王国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公民’,在权利的力量的国度里,人和人以力相遇,他的活动受到限制;在安于职守的、伦理的国度中,人和人以法律的威严相对峙,他的意志受到束缚;在审美的国度中,人就只须以形象显现给别人,只作为游戏的对象而与人相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审美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席勒著1987年版145页)在动画世界里,动画家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生命自由,整个生命无拘无束地徜徉在审美境界里,一切愿望、一切幻想都可以像白鸽一样自由地飞翔。

动画艺术家只有摆脱了庸俗社会学的所谓反映社会真实,教化民众的困扰,冲出了狭隘的、实用的、功利目的的羁绊,才能真正成为审美主体,以真实的生命冲动投入创作,从而进入动画的审美境界。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其目的就是对有限存在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只能存在于心灵的期待。动画家创造了一个“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和一个“小鹿斑比”的童话世界,前者天宫、人间、龙宫、上天下地入海,人鬼神怪任意驰骋其间,为所欲为;后者森林、山川、湖泊、原野……整个大自然的动物、植物,一切自然物都拟人化了,都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一切都超越了自然,超越了客观,超越了自我……想象、幻想、超脱……生命、心灵、创造得到了空前的自由。

动画艺术以其自由的想象、无限的时空、超越物质世界的广阔天地为动画家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使动画家以玄想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最集中地实现人的梦想,创造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的价值世界。

动画家的审美需要,实质上是创造的需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又满足了动画家的这种基本需要,并从中得到了创造的,也是审美的快乐。

二、生命律动的显现

动画原本是无生命的幻像,动画家将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理解、思考,倾注在动画之中,使无生命的图画仿佛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这实际上是动画家自己的生命律动通过动画形象显现出来,才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体现在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之中,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之中。

1、审美主体(动画家)应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

虽然动画艺术创造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梦想的世界,但仍然是现实世界中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折射。如果动画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没有真情实感的生命体验,那就是“以假造假”了,那便是动画艺术的悲哀。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家生命律动的外显,动画艺术也不例外。动画家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生命投射到动画创造之中,才能产生有生命力的动画作品。

(1)动画家对大自然的生命体验:

宇宙无穷、奥秘无限、日月星辰、辉煌灿烂。地球如同宇宙间之沧海一粟,然而,云霓彩虹、风雨雷电、海洋浩瀚、陆地茫茫、山川平原、花草树木、禽鱼虫兽……,这就是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法国哲人卢梭说: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动画家置身于大自然,用生命感受大自然的脉搏,象孩子一样产生许许多多奇妙的梦想。大自然恰恰是人类的母亲,她永远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这些梦想正是动画艺术的胚胎,它一旦成熟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大自然的雄伟、大自然的温柔、大自然的慈爱……动画家在动画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是自身对于大自然的生命感受、生命体验、生命净化的艺术再现。它吸引观众们对美好的大自然产生向往、依恋和探求,于是更加热爱大自然。海底世界的奇妙(《海底总动员》);江河之壮阔、峰峦之秀美(《山水情》);淳朴的田园风光给孩子们带来的童趣(《龙帽》)等等,让动画家与观众通过动画中的大自然景色达到了心灵的沟通、生命的融合。

(2)动画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和以上层建筑来维系的人类群居在一起的生活就是社会。社会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和精神需要(包括劳动创造、文化教育、审美享受、休闲娱乐等)人们也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动画家对社会的回报和奉献就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之中。也就是说,动画家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和体察人类社会的脉搏使之与自己的生命律动合拍,然后,将社会现实的情状通过主观的想象加以改造和变形投射到动画的虚幻世界里,让观众感到似真非真,亦真亦幻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使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与观众的生命律动在梦幻的潜意识中达到融合,激发起生命的活力。

动画世界主要是孩子们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动画家以自己童真般的生命动力为孩子们创造着真、善、美的美好世界,完成着培育未来的社会使命。

(3)动画家对人生的向导作用:

一个人从诞生开始经历着成长、学习、劳动、事业、交际、爱情、婚姻、友情、亲情、成功、失败、病痛直到死亡等等,遭遇过多少挫折、磨难和艰辛,也享受过多少幸福、荣耀和欢乐……这就是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就象养花一样,不能因为花迟早总要枯萎、死亡,就以为浇水是徒劳的。其实,每天浇水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人生。也就是说,这种行为本身,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人生,就是生命的历程。动画家用自己的生命经历来体察、思考人生的真谛,并推及人生的普遍哲理,引导人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价值目标是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最终目的,它贯穿在个人一生的全部社会生活过程中,成为一个人全部思想活动和行为过程的内在动力。因此,动画家创造的为理想而奋斗的动画形象正是为青少年树立了人生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典范形象。这正是《灌篮高手》、《梦幻街少女》等动画片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这里,我们把动画世界所展现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种种情状提升到动画家生命律动的高度和力度来分析和认识无非在于说明:动画是假的,动画世界是虚幻的,是没有生命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创造动画世界的动画家是有生命的,是现实中的人。因此,动画家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律动、生命感受赋予虚幻的动画形象,使他们也有了思想、情感和生命,才能打动观众,唤起孩子们心灵的触动。有生命的动画才能得到生命的呼应。

2、审美主体(动画家)的生命理性与动画情感的融合统一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情感,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自由,克服人性弱点也获得自由,因而艺术情感是包含着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通过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出来。这种艺术情感是与理性、思想融为一体的。德国美学家费尔希认为:艺术中的思想与情感“象一块糖溶解在一杯水里一样。在水的每一个分子里都存在着、活动着,可是作为一整块糖,却再也找不到了。”(转引克罗齐《美学原理与美学纲要》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25页)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正体现在理性与情感的结合与统一之中,动画家的生命律动也表现在这两者的统一之中,而动画情感又是艺术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理性,包括科学理性、教育理性和道德理性。这里的情感称之为动画情感(冒昧制造这一概念,意在强调动画是艺术,就必须赋予艺术情感)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动画家必须将自己的艺术情感倾注在动画创作之中;其二,动画作品中的每个动画形象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物品、事物、现象,甚至是妖魔鬼怪也都应该赋予它们符合各自心理、性格和情境的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爱与憎、喜与怒、哀与乐等不同情感的外化。“情感的最高形式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它们产生于主体的社会性需要,具有持久而炽烈的特色,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主体的能量去完成使命。”(******《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199页)可见理性与情感之间并没有无法超越的鸿沟,高度的理性必然激发强烈的情感;激越的情感也积淀为理性的思考。

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情感,近代构造派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情感三度论”,认为情感的基本性质只有三个方向:愉快与不愉快,激动感与平静感,紧张感与松弛感,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状况会更丰富、复杂、细腻,但动画中的情感比较单纯、简化。

(1)科学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辞海》上说,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就不是点滴的、零散的、互不联系的某些知识,而是人类系统地反映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本质的方式。动画家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科学方法才能以高度的理性认识宇宙、自然、人类、生命、社会等方面的规律和本质,也才能在有关科学题材的动画创作中准确地反映出来。但是,仅止于此,并没有达到艺术的层面,充其量不过是科普教材而已。现在有些科幻片、环保片不感动人,不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艺术情感。因此,动画家必须用激情点燃理性,进行大胆地想象预测宇宙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创造出艺术化的科学寓言式的动画片。《风之谷》、《幽灵公主》等正是宫崎骏的科学理性与艺术情感高度统一的产物,使观众在感情共鸣中获得了科学的启迪和洗礼。

(2)道德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道德是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言行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是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道德规范着人的行为方向。正如一位作家所说:道德感可以喻为一艘巨轮的舵。

动画家正是以高尚的道德理性清醒地判断各种各样人、事、物的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从而产生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外化、物态化到动画作品中去感染着观赏者。使原本带有某种利害关系和实用价值的生活情感加以升华和净化,使之超越功利目的,而达到审美情感的境界。《钟楼怪人》之所以深深打动了各国观众就是因为它表达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3)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的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二是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等的发展。应该承认,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方面,动画艺术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动画家从教育理性的高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出于对孩子们的深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爱,将这种理性与情感融汇到艺术想象中去,创造出美妙的动画形象,让孩子们在喜爱和欢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净化和提升。

有些动画片把成人的说教通过动物等动画形象说出来,完全失去了动画艺术的美感,令人感到厌倦。美国的《芝麻街》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孩子们的普遍喜爱,就是因为教育理性与动画情感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享受着审美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