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恐惧症已成为困扰职场中人的一种新的病态心理,他们害怕老板办公室的窗帘拉开,害怕看到老板的轿车停在楼下,害怕老板朝自己走来,害怕老板单独找自己谈话。总之,只要是和老板有关,他们就总是感到恐惧,并且这里所说的老板不一定非得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公司的其他领导、自己的上级也都是属于老板的范畴。实际上,在职场中,我们也经常会把这些能够决定自己职场未来和对自己职场表现有权评价的人,叫做老板。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老板恐惧症呢?
1.从人生经历来说,如果小的时候怕家长,念书的时候怕老师,工作了就比较容易变成怕老板,怕上级。
2.有自卑倾向、有对人敏感倾向、有自我压抑倾向,就业后容易出现老板恐惧症状。
3.从诱发因素上说,某次任务完成得不好,或领导的一次批评和否定,或偶尔听到的某种言传,都会诱发对领导的恐惧。
如果具备以上三大因素,又不会正确调节产生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慢慢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老板恐惧,从而把本可一带而过的紧张感逐步积累成挥之不去的恐惧症状。
陷入这种症状中会使人感到心神不安、效率降低、上下级关系别扭甚至紧张,工作就变成了沉重的苦役。症状进一步加重会使人产生回避动机——如果真的开始回避领导、回避交往、回避任务,人的社会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不恰当地调整,就会产生跳槽、休假甚至辞职等退缩行为。
上级恐惧心理本可以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化解掉。如果症状越来越重,主要原因往往是调节的方向不对或方法有误。下列方法会使症状得以“巩固”:
1.总是期望领导能变得和颜悦色、善解人意、温柔如许等等。
2.总是希望自己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心境平和、从容不迫、落落大方、魅力百分百。
3.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哪怕一丁点儿的缺点、弱点都消灭干净,至少在领导面前消灭干净。
这三个“总是”会把一个人的全部注意力都盯在自己和领导的心理关系上,用专业的语言来说这叫“精神交互作用”。说白了,对上下级关系的过度关注恰恰是老板恐惧症的“精神支柱”,也就是说过度关注会使恐惧加剧。
那么,正确调节老板恐惧症的方法是什么呢?
1.全盘接受。就是说,把自己害怕上级的这种心理状态原原本本地容纳下来,把它看作是自己人际交往的特点之一。宁愿带着这样的特点去和领导真实交往,也不削足适履地硬弄出一套办法去适应领导。说到底,任何领导都不会因为你有点儿怕他而恨你,倒是你不拿他当回事儿更容易形成问题。
2.本末正置。完成任务是上下级关系的“本”,心理感受是上下级关系的“末”。如果领导还给你发工资,一定不是因为你在他面前旁若无人、放松之至,而是因为你完成了这个岗位规定的任务。领导靠什么生存?靠所有的下级卓越完成他下达的任务,而不靠大家悠然的心情和悦目的表情。如果你心情好、表情好,那只能算是上下级关系的副产品。如果把心理的关系变成上下级关系的主旋律,那个领导肯定会使企业亏损,使工作拖沓,使团体涣散,使自己下台,使员工没饭。这样的领导你可能不恐惧,但你也没活儿干、没饭吃,至少干不出豪迈感。
3.树立普通观,不必神化上级。“老板恐惧症”源自心中的一种上级神话。苦于“老板恐惧症”的人,无一例外地把上级给神话了。苦于“老板恐惧症”的人不是期待自己和上级能有神交就是把上级想象成近乎上帝的某种神话。总之,肯定没把上级当成普通人。其实,上级就是被时势的某个浪头,推向了某个位置的那个普通人。把你推上那个位置,你也是被叫做上级的普通人。骨子里有了这样的平等观或普通观,再想得“老板恐惧症”也不容易。
需要提示的是,轻微的“老板恐惧症”可以在工作中自然调节,如果调节无效或症状加重,再满足于自我调节就会陷入误区。这种情况下就该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或心理治疗了。
第八节 战胜挫折——困难面前不逃避
人在职场,为的是通过辛勤劳动来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然而,正如人生有万事遂意的时候,也有遇到艰难坎坷的时候,职场也会有风云变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职场中人,遇到各种个样的困难挫折,几乎是在所难免的。
挫折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心理感受。在现代职场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失败,特别是那些容易导致职场失败的心理比较重的职场中人更是如此。
虽然在职场中失败在所难免,但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如果在职场受挫后,不能及时调整而使心理失衡,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还可能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给身边的人以负面影响。所以在职场受挫后,要及时防止消极结果的产生。一般可以考虑使用以下几个方法。
1.倾诉法。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倾诉法是心理医学比较提倡的一种治疗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后如果把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失衡者的心理给以适当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受挫人会在一番倾谈之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2.优势比较法。受挫后有时难于找到适当的倾诉对象以诉衷肠,便需要自己设法平衡心理。优势比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另外,寻找分析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增强挫折承受力,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发潜力,正确运用挫折的刺激,就能挖掘自身潜力。
3.痛定思痛。当自己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之后,应认真审视自己的受挫的过程,多从自身找原因,接受受挫的事实,克服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自身原因,寻找你的优势和劣势。受挫后,不要认为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要看到其实在职场上还有很多人的状况比你还要糟糕。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控制住你的受挫情绪,然后再寻找你的优势,并克服自己的劣势,这样能够增强你对挫折的承受力。其实挫折也蕴涵着独特的力量,处理得好也能激发你的潜力。
4.目标法。职场上的挫折干扰了自己原有的工作氛围,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因此,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和干扰,向着目标努力。目标的确立是人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的中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认识向实践飞跃的起始阶段。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目标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们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可以激发和推动人们去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从而鼓起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需要注意的是,职场中挫折在所难免,所以在职场中不管以前的挫折处理得怎么样,你都要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将挫折所带来的坏心情赶跑,坦然面对之前的得失,尽快适应新的职场生活。
在职场挫折面前,最忌讳的情况是逃避问题。在相当一部分职场人中,存在着严重的逃避心理。
邵先生是一名业务经理,负责整个公司产品的销售工作。每天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可事与愿违,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同类产品不断涌出,经济效益每况愈下,邵先生感到越来越难做。而当初立下的军令状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使他喘不过气来。
邵先生越来越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仿佛看到前任经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感到自己力不从心,重压之下,干脆选择逃避,竟然三天没上班,手机也关掉,在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约朋友出来聊天也显得心事重重。到了第四天,垂头丧气的邵先生找到心理医生。“现在的我真是累啊,一进公司就感到紧张,自己以前的那种干劲不知到哪里去了。现在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睡上一觉,再也不想面对这些烦恼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而人在长大以后,应对事情的方式会变得比较成熟。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面临某一应激情境,无法以适合该年龄身份的适当行为独立应付时,转而以较早阶段的幼稚行为方式来求得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行为称为“退行”。这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面对压力的态度也是不同的。邵先生在压力面前采取了退缩、逃避的态度,是用小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邵先生过于看重工作,或者过于看重业绩,而忽略了一些实际运作中的问题,以及对市场的残酷估计不够,一旦事与愿违,又过分自责,把责任都归咎在自己的身上,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因此,焦虑与恐惧的情绪随之而来,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释放几乎快崩溃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邵先生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来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