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转瞬即逝的机会
机遇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但犹太人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机遇会以各种形式、在各种时候大驾光临,比如,你给别人的一次不经意的帮助。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涌进美国的丰田沃土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福特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佣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念之差,他的资产投资股票几乎亏尽,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被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削减,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这时,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分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只有40岁开外的犹太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美元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一桩事情。
“10年前,在移民局……”总裁开口了,“我在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这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美元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尽管你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预料到有一天会得到回答,但正是这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付出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尽最大努力促成大事业
《塔木德》里有一句话:哪怕只有1%的可能,只要你经过周密安排把握住了,你赚钱的机会就是100%。
仅仅只花了6年时间,犹太人马克·奥·哈德林先生就由一名穷困潦倒的失业青年变成一个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
是什么使他如此神速地获得了成功?答案是他善于把握时机。
哈德林先生描述说,在他25岁的时候,看了一本名叫《我是怎样在业余时间把1000美元变成300万的》的书,好像看到了一个辉煌世界,于是,他尽可能地了解有关投资和不动产的知识,一有机会便和从事房地产的朋友、亲戚聊天,暗暗为自己定下目标: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有一天,一个房地产中间商激动地告诉他一个投资少、收益惊人的买卖:一所坐落在中产阶级住宅区的现代式房子,维护良好,房况极佳,数一流建筑。房主出价14500美元,由于某些原因,她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把房子卖掉。哈德林听后很是动心。经过还价,买卖双方谈定购买价为10000美元,尽管哈德林当时银行存款不足500美元,但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即使万一筹不到这笔钱,也不过要付给中间商100美元酬金而已。
他毫不迟疑地和房主签了约,返身直奔城里最大的银行,以借款的形式得到了10000美元,付给了房主。
他又来到另一家银行,以新购的房产作抵押,贷款10000美元还清了第一家银行的借款。没几年,他的住户又帮他还清了第二家银行的贷款,就这样,马克·奥·哈德林先生很快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面对挑战时,你不能半梦半醒地等待着机会的自动降临,希望机会拿着一个大棒槌到你的面前,把你敲醒,然后对你说:“啊,朋友,快抓住我吧!”如果你能一碰到机缘就好好地加以利用,以后,你就会对于别的良机具有灵敏的感觉,你绝不会让它们从你面前溜走;如果一个很好的机会从你面前经过,似乎马上就要溜掉了,只要你能马上去追赶它,或许还有可能把它捉回来。
要放长线钓大鱼
机会是靠眼光和耐心来争取的。同样一件事,在一个人眼里平常无奇,在另一个人眼里就是实现发财梦想的良机。
有一次,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百货,价格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
那时,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竟相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的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钱用来购买别人廉价抛售的货物,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准备用做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
“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
过了10多天以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兴。
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上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追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库存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赚来的这笔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红火。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
随波逐流的落叶,只能听天由命。它的前途,是完全由风向与流水决定的。然而,你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不必老呆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你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大的新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偶然的机遇能免去你多年的奋斗
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只是有的人没有留意,让机会悄然跟自己擦肩而过。犹太人中之所以有那么多富豪,这与他们善于捕捉机会、把握机会是有关的,有时一次机会就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在追逐财富的路上,机遇会随时闪现在你面前,当你面临一个新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你或许惊喜,或许恐怖,惊喜的是这一机遇又让你看到成功的希望,恐惧的是担心自己能否把握机遇,是否在这一机遇面前再次成为失败者。太多的思考只能让机会白白地流失,因此犹太商人在这方面又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只要认定眼前是一次机遇,就决不放过,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尽最大努力去试一试。
因此,犹太商人的经验是:不仅要善于发现机遇,同时还要在机遇面前知道该如何去抓住它,把稍纵即逝的机遇变成财气。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可能会有,但它不一定偏偏就掉在我们头上。要想获得成功,只有辛勤地去耕耘、去工作。
机遇是自己播种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蜘蛛为了捕获猎物,总是先织好网,等待猎物到来,这是把成功的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这就是“蜘蛛精神”。
常有人发如此感慨:“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成功。”他们把自己的命运放在一个等来的机会上,他们成天地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他们当然总也不会成功。
没有人会主动给你送来机遇,机遇也不会主动来到你的身边,只有你自己去,主动争取。犹太人的观念是:有机会,抓机会;没有机会,创造机会。
生活中并不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能力。如果有了这些能力,即使生活中没有机遇,也能创造机遇。
同样是两个人,面对同样的状况,一个看到的是“失望”,一个看到的是“机遇”。可见,有的人就是机遇摆在面前也不知道,而有的人就连别人看不到的机遇也能发现。前者总是埋怨没有机遇,最终一事无成。
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刻刻洞察着机遇。大家都看过关于泰森打擂咬耳丑闻的报道。许多人看过去就算了,最多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谁能意识到这就是个发财的良机呢?美国的一个犹太商人在咬耳丑闻发生之后,赶紧推出了一种形状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面缺了一个小角,象征着被泰森狠咬的霍利菲尔德的那只着名的耳朵,巧克力包装上还有霍利菲尔德的大照片。此举立刻使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备受世人关注,在许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脱颖而出。那位犹太商人就这样发了大财。泰森咬耳丑闻,全世界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都知道,但是发现这个发财良机的只有这个美国犹太商人。
在商场上,要想拿到红利,必须先拿钱投资。同样,想获得机会,则必须先有所牺牲--牺牲自己的时间、收入、安定生活和享受等等,随时全神贯注地做好准备,一有机会出现,就牢牢地把握住它。但是有的人创业致富常常是靠运气。而运气不是机会,不要把两者混淆,否则就会做出错误判断,招致损失。
现实生活中,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人际间的每一次交往,报刊上的每一篇文章,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可能是一次选择,一次机遇,是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契机,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每一次机遇。不要以为机遇难寻,其实机遇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手上。
要能够发现重要的商业信息
犹太商人重视商业信息,为之花费巨大亦在所不惜。尼桑·罗斯柴尔德个人的情报网,曾经比当时英国政府的还要厉害。它让尼桑比英国政府更早地了解到了滑铁卢战役的结果,这一信息帮助尼桑在交易所内大发横财。经营大陆谷物公司的福里布尔几乎把自己的公司变成了专业的信息公司,他购置一流的信息设备,聘请一流的信息专家,包括各国情报局的退休人员,准确的信息使他的每笔交易都获得成功。这些都是犹太人发信息财的典型例证。
商业舞台越大,商情就越重要,一向以世界为舞台的犹太商人如今对信息的理解和重视更甚于常人。
可以肯定,成功的商业活动无不源于某一种奇妙的设想。也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我们某一刻的某种设想的演绎。而这些想法无论奇妙与否,都是由某一种信息触动的。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异乎寻常地关注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当初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运用只为部落间的战事及生存,而与金钱无关。
古时的犹太人称信息为“兆头”,专指与胜败、生存有关的消息。到后来,西姆思拉比在《塔木德》中说出了“信息是有价的”。
长期以来,犹太人在信息的搜索、整理和运用中,逐步形成了如下理念:
商品离开了信息,便不能产生价值。只有通过信息(语言)描述商品,表达商业活动的构想,说明商品的价值,商品才有流通的可能。
信息、产品、经营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经济活动。
能够说明商品功能和表达服务内涵的信息(语言)是最大的商品,是创造商品价值的资源。
经济活动能不能开展,与商业活动信息和产品信息皆息息相关。
这些有关信息的理念,至今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的信息产业。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犹太小商人,注意到家务繁重的母亲们常常临时急急忙忙上街为婴儿购买纸尿片,由此激发了灵感,想到要开一个“打电话送尿片”公司。
送货上门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送尿片这样微利的小商品则没有商店愿意做,怎么办?
这个小商人左思右想,他雇佣全美国最廉价的劳动力--在校大学生,让他们使用的是最廉价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后来,很快地得到了大学生们的响应,生意很快火起来。他又把送尿片服务扩展为兼送婴儿药物、玩具和各种婴儿用品、食品,随叫随送,只收15%的服务费。
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多,他的生意越做越兴旺。
经营者获取市场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制定经营策略,那些一时一地出现的某些信息,综合在一起,就是机会,它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往往稍纵即逝。精明的人一旦顺手“牵”着机会,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它,利用它。有时真正是快一步天高地阔,慢一招满盘皆输。
靠信息发财,是办实业做买卖必不可少的法宝。没有信息,经营者就像双目失明的盲人,面对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不知东南西北,脚下也不知如何起步。
俗话说,信息灵,百业兴。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求经营者必须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随时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在于是否获取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商品市场上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一方面消费者持币观望,抱怨买不到满意的商品,另一方面是个体摊位、商店、生产厂的产品卖不出去而大量积压,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供求信息不准确,造成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
很多经营者缺乏信息意识,不做市场调查,凭着主观愿望盲目生产,或者子承父业,生产传统商品,或者仿制仿造他人的商品,结果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败涂地。有些经营者虽然重视信息,但往往由于对得来的信息反应迟缓而坐失良机,或者由于信息错误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信息满天下,专寻有心人。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一个准确的情报,很有可能让你一夜暴富。
靠信息发财应该不再是犹太人的专利,任何民族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效法,只要你多留心身边的信息,赚钱也就不是难事了。
不要错失良机
犹太拉比告诫人们:“抓住好东西,无论它多么微不足道;紧紧把它抓住不放,不要让它溜掉。”
着名的美国犹太实业家、政治家和哲人伯纳德·巴鲁克,20多岁就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百万富翁。同时,在政坛上也鹏程万里,扶摇直上,从而赢得事业、权力的双丰收。后来,他被总统威尔逊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和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时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为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的政绩又跃上一个新台阶,他有幸成为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在70多岁的高龄时依然雄风不减。当年,他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原子能设施的国际权威的着名计划--“巴鲁克计划”,这就是国防原子能机构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