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35

第35章 心理咨询师应对的挑战治疗技巧(3)

(16)想要让治疗更加顺利地进行或想要短时间完成可以吗?答:你的焦虑心情我很能理解,请考虑一下,你现在感觉并困扰的事情,不是从昨天、今天才发生的吧,而是长时间困扰在痛苦之中。换句话说,你的问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造成的。因此,解决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同样需要时间。打个比喻说吧,如果想要酿好酒的话,那么需要长时间的发酵,和这个是同样的道理。

注:如果治疗时间受现实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期心理治疗,或者每周增加咨询的次数到2~3次。

(17)等不及到下次咨询的时候,可以有时打电话吗?

答:原则上除了发生紧急的情况,是不能打电话的,为了有利于你的治疗,你自己应该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如果在我们工作很忙的时候打来电话,不仅不能仔细地倾听你的述说,而且反倒容易引起误解。因此,请等到下次咨询。一边等,一边自己思考,这也一定能有利于你的治疗。

注:一般来说,关于电话的接触,要停留在最少的限度较好。如果不加以限制,来访者能够在任何时间打电话的话,也许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单位和自己家中就会接到像洪水一样的电话了。如果心理咨询师觉得说好的事,必须去做的话,于是一边感到扰乱了心情的平静,一边带着愤怒的情绪勉强去应对,这种反移情的感觉说不定会带到咨询的场面里来。超越心理咨询师的限度,过度的善意和勉强的约束,归根到底是会失败的,而且可能会因此而欺骗来访者。因此,除了紧急的时间变更以及取消咨询以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下,要避开电话接触,对双方都比较好。但是,当紧急事态发生,需要介入危机时,电话是重要的联络手段。比如对于抑郁状态变得严重,有强烈的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会说:“如果想死的感觉特别强烈,陷入自己都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请一定来电话”,不仅要有这样的积极的指示,而且在必要时,需要暂时增加咨询的次数。

而且,要与自闭的来访者保持必要的接触时,或心理咨询师准备长期休假的时候,需要先选定好日期,和来访者进行定期的电话交谈,这作为治疗上的辅助手段是有效的。

(18)接受心理治疗,症状消失会不会再发作?

答:这不一定。以后也可能暂时再次出现以前的症状,但那个时候可能比现在更知道如何处置了,而且可能不需要治疗,凭自己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就能加以解决了。

(19)治疗中做的梦有必要和咨询师谈吗?

答:当然,尤其是印象深刻的梦。梦是心灵深处感觉到的东西,在睡眠中的意识里登场,可以说是心理的信息。乍一看,常常让人觉得说不通其中奇妙的意义,但是一旦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是自己心中的情结以各种各样的形态表现出来。因此,梦可以作为思考自我时的材料。

注:即便是没有接受过梦的分析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在来访者谈到自己的梦时,也要和其他的话题一样地去倾听。但是,初学者不要对梦进行直接的评论和解释比较好。可以问来访者“你是如何处理这个梦的?”从此处有可能获得意义深刻的资料。

(20)关于治疗中发生的事情可以和其他人谈论吗?

答:不可以,最好不说。一边保守秘密一边进行治疗,如果随着感情的冲动往外说多了,可能会像发生水漏,使治疗变得不顺利。总之,这里两个人交谈的事情,请放在心里好好孵化,如果出现感到困惑的事情,请告诉我。

(21)最近又稍微感到精神不振,即便在接受治疗中也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状态吗?

答:这是普通的事情。与直线式改善相比,其实是螺旋曲折上升的。本以为稍稍好了一点,也有可能一时又变坏,通过再一次的克服,又变好了,就这样反复。所以一边加深自我的理解,一边要有强烈的耐心去克服,于是慢慢地发展,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

(22)觉得如果转学(或换工作),自己的烦恼就会得到解决,老师,您怎么想?

答:确实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心理的问题以及神经官能症是自己心中发生的事情,即便环境发生变化,也同样围绕着自己。如果你的问题与其说是环境的因素,还不如说是自己内心的矛盾或是性格的问题。即便变换到别的地方,我认为也不能够解决的。因此,想摆脱现状的焦虑和不安而轻率地作出决断的话,不是上策。现在主要是认真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认为从长远的来看,对你真的是很有帮助的。

注:心理咨询师必须慎重地对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变化。应该在充分认识此前来访者的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加以应答。来访者由于不安感,或是对现实逃避的心情,而采取“行动化”(act-ing out)的行为比较多,咨询师要注意对比,加以揣摩。

(23)我已经等了一个小时了(愤怒的表情)。您说8点来,但是……

答:非常对不起。确实今天是约定在早上8点。完全忘了,还是和以前这个时间从家里出来。原来想着今天是10点开始的会议,无论如何都想安排充分时间和你见面,结果还是很勉强,对不起,给你带来了麻烦。虽然约定了这么早的时间却给忘了,真的是对不起。

注:心理咨询师忘记咨询的预约,丢下来访者,或是迟到等这样的事情会时有发生。最容易发生的是心理咨询师为了尽快解决来访者面临的现实,而勉强改变咨询时间。比如平常总是早晨9点开始进行咨询,如果勉强提前约在8点,往往会忘记而赶不上,或者甚至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预约了两个来访者等情况。这种情况下不要加以搪塞,只能解释事情真诚表示歉意,咨询后自己必须斟酌这个事情和现象的含义,也就是说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人都有善意的界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是有限的,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心理咨询师的不小心的失误,其实是对超越了自己界限的一个警钟。

(24)这是个小礼物,请尝一尝,也不知道合不合您的口味?

答:既然是你好意买的东西,这次就先收下了,非常感谢。但是,今后像这样的事情请不要挂心了,因为这里和一般的社会场合不一样,协定好的治疗费以外的,一切均不需要。

注:对于接受和不接受来访者第一次赠送的东西,进行争论是没有意义的,考虑到我们国家的文化习惯,接受一些小礼物是可以的,但是要清楚地说明,以后这样的事情不用挂心了。这是因为这样的规则不是基于所谓的道德问题,而是在治疗的时候,如果发生了接受礼物的现实关系,那么,一边维持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边却要探求心理的真实,以达到治疗目的,恐怕就要变得困难了。虽然做了拒绝,来访者仍然反复赠送礼物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就需要探讨一下这个赠送行为代表的意义了:我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他屡次地来送礼物呢,“与人见面的时候,总是这样带礼物吗?”像把这样的做法作为治疗的话题。当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治疗的基础,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在人际关系中,有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好意的来访者,如果给心理咨询师略为表示好感的赠物时,让心理咨询师在接受赠物时,牢牢地接受这种新的心灵的行为是很重要的。

(25)这里谈话不自由受到拘束,让我们到外面一边吃饭,一边咨询怎么样?

答:非常遗憾这不行,这是因为,为了对你真正有效地咨询,我们必须遵守几条纪律,其中之一就是只能在咨询室和你见面。我和你见面的目的不是一起吃饭,而是一起解决你的困难问题。我觉得如果真的是想解决你的问题的话,维持这种见面谈话,纯粹的专业性的关系,是最好的办法。

注:这样的规则可以说是一种禁欲规则。同样还有想一起看电影,一边喝酒,一边慢慢聊天的。歇斯底里人格的来访者,提出这种要求的比较多。即使来访者没有诱惑的意图,或是操控心理咨询师的动机,除了特殊情况,必须避免治疗设置和咨询关系的崩溃。一旦违规,治疗结构容易一点点地被破坏,维持治疗关系也变得不可能。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拒绝是比较好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过于呆板地拒绝,容易让来访者感觉到被拒绝而烦躁不安,这样会容易引起行动化的行为,使治疗中断。有时可以这样回答:“如果治疗顺利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干一杯,请等到那个时候吧。”虽然是这样地说,多数的情况下,当治疗结束的时候,来访者这种想在外面会面的欲望就变得没有了。

(26)某某的情况怎么样?请告诉一下他现在的情况吧(和来访者有关的人的提问)。

答:由于他/她本人现在得了神经官能症,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解决根本性问题,请加以配合。

注:单位的领导和班主任等等,和来访者有关的人会来寻求来访者的信息。这时,和保持秘密的原则相矛盾的事情比较多。有的心理咨询师认为:“因为要对来访者的事保密,所以不能说”而严厉拒绝。但是,因为第三者对来访者的谈话具体内容并不感兴趣,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可以泛泛地回答一下。之后,最好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请求他们配合。

(27)您多大了,您结婚了吗?(类似这样问心理咨询师的私人问题等)

答:来访者就心理咨询师私人情况进行提问的情况,并不罕见。作为心理咨询师在一瞬间会感觉很为难。特别是年轻的心理咨询师,有不少人被问私人问题的经历。特别在咨询的初期,为了了解心理咨询师的真面目,来访者喜欢询问各种事情,经常被问的内容是:年龄,有没有结婚,有没有孩子,家人及其出生地,学历经验,有没有和来访者有同样的经验,等等,像这样的提问怎么回答,是相当难的事情。恐怕多数的心理咨询师首先担心的事情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中立性,以及心理咨询师作为镜子的作用等等治疗的态度是很难维持的。可是在一般进行的对面法中,这是个相当困难的课题,由于反而会产生不自然的事情,必须加以慎重对待。

原则上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仅仅传递最小限度的事实。而且,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提问,其实从理解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师的感觉、态度上,可能成为重要的钥匙。来访者怎样看待心理咨询师,拥有的是怎样的治疗关系,这都需要反复推敲,下面简单地举两个例子。

例1来访者是18岁的高中男学生,强迫倾向很强(来=来访者。治=心理咨询师)。

来:老师您的生日是哪一天?

治:为什么想要知道生日呢?

来:啊……(沉默)只是想知道老师的星座。

治:星座是……

来:在星座中可以占卦性格,我想知道老师您是哪一种人。

治:我看起来像哪一种人呢?

来:这个我不是很知道,我想您是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请告诉我您的生日吧。

治:(想了一下是不是有必要告诉他)××年×月×日。

来:啊,果然是这样的,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治:是这样啊,怎么一模一样呢?

来,嗯,嗯,您是一个很沉着,什么都知道的成功类型,没有困惑,还很能理解人,现在记不太清了。

治:都是好的方面啊,就好像神一样。

来:就是这样,和家里的父母恰好相反……

例2来访者是45岁的母亲,关于儿子的问题来咨询(初次咨询开始的时候)。

来:您有孩子吗?

治:没有啊,怎么了?

来:如果没有孩子的话,就不能理解我了,您太年轻了。

治:嗯,原来您是这样想的。但是,我想试着尽可能地去理解,请详细地跟我谈一谈好吗?

来:不,母亲的辛劳,如果不实际尝试着去做的话,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有4个孩子需要教育,我很了解其中的辛苦。

例1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被理想化,和现实中的父母不同,从中可以得知来访者心目中渴求的“父性母性”或者是“理想的自我像”的投影。在设立治疗假设时,这些都是重要的信息。而例2的情况,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很容易被提问,这可以理解为或是对心理咨询师的疑惑和阻抗,也可能是对儿子的否定的移情的再现。

而且,与其说,这位母亲的咨询动机是为了理解和解决孩子本身的问题,不如说她更着重于自己做母亲的心情,并强烈期待别人的理解。因此,在第一次咨询中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心理咨询师的反移情也出现了的话,我们要慎重考虑是否要把这个来访者介绍给她所期望的别的心理咨询师。

(28)从老师的经验来看,这种事应该怎么理解?(这样是询问心理咨询师个人经验的情况)

答:一般人在被征求意见时,屡次谈起自己的个人体验,展示自我,被征求意见的人心中有想要让自己的体验发挥作用的意图。而且觉得一旦知道对方的秘密,自己也要阐述自身的秘密。但是,在专业的治疗关系中,心理咨询师要极力地控制讲述自己的体验。心理治疗以确认来访者独自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心理咨询师的体验几乎就不起什么作用。既然如此,听到来访者的提问,不知不觉触及到了自己的辛苦,“实际上我也有同样的困惑,怎么办才好呢?”像这样想说出自己的感情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把它作为移情和反移情来处理。也就是说,在咨询结束以后,要扪心自问:“为什么在咨询过程中那么想倾诉自己的事情?”这才能让今后的治疗得到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