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04

第4章 从硅谷到中关村(4)

李彦宏后来回忆道,“从打算二次融资到融资成功的这几个月的过程中,虽然我表面表现得平静沉稳,公司仍旧象平时一样运作,但其实压力是很大的,内部潜在的危机,只有我和公司几个核心员工了解。当时主要担心第一笔风投资金花光之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二次融资商,那么到时百度将发不出工资,做不了市场推广,技术研发也将被迫停止,最后自生自灭。或者出现另一种情况,某家风险投资商看好百度发展前景,于是乘机压低价格,以获取与其投入不成比例的超额股份。这样一来,百度将会变得极其被动,我和其他创始人甚至将失去对公司控制权。”

二次融资,对于李彦宏本人来说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意义。

由于忙于公司事务,李彦宏很少陪太太,对于太太和家人,他其实一直很愧疚。

女儿出生前夕,太太马东敏曾经开玩笑的问他,“李彦宏,你这么长时间你都没有陪过我,你准备给我们的女儿一个什么样的礼物?”李彦宏曾经很想给女儿一个很特殊的礼物,但他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当一千万美元融资成功后,李彦宏突然明白了,原来,这一千万美元的融资就是给“女儿的最好礼物”。

沉浸在初为人父幸福里的李彦宏知道,在恶劣的产业环境中,百度可以顺利地走下去,但他同时知道,百度的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

搜索俱乐部

虽然百度暂时解决了资金和产品销路问题,但在当时的中国,懂得中文搜索技术的人不多。百度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能够笼络一批对搜索很懂的人才,甚至从中招募一批对搜索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事实上,在一些门户网站或一些技术行网站上,还是有一些对搜索技术非常感兴趣的人的,他们经常在一些BBS上探讨搜索技术问题。百度要做的是如何将这些人团结到自己的身边。

这个任务落到了百度产品市场经理王湛头上。王湛也是百度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此时,他主要负责对整个搜索引擎市场的Marketing research,以及协助制定百度现有产品的改进策略和新产品的开发方向。由于所负责的工作关系,王湛设想成立一个搜索俱乐部。

2000年9月18日,周一,上午10:33分,百度产品市场经理王湛给李彦宏发了一封邮件,提议成立一个由关心中国搜索引擎网友组成的搜索俱乐部,共同探讨,促进中国搜索引擎的发展,这是百度创业初期,王湛在百度提出的工作计划之一。

这个计划得到了公司的支持,王湛立刻给所有员工发信,招募俱乐部成员,同时在百度网页服务器上架设BBS论坛。王湛开始在各种网络论坛上寻找,并邀请那些对搜索引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俱乐部。不到一个月,搜索俱乐部就开始运作了。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完成,搜索俱乐部帮助百度聚拢了中国最早一批对搜索引擎感兴趣的网友。

当时的中国,搜索引擎还是个很遥远的名词,Google中文版虽然已经推出,但Google公司尚未进驻中国,雅虎也在摸索中。中国互联网界出现了一批早期的搜索引擎爱好者,他们在一些门户网站的搜素引擎论坛上讨论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看法,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活跃着一个名叫“搜索引擎9238”的搜索引擎爱好者。

罗燕在《环球企业家》的文章中,对“搜索引擎9238”有这样一段描述:“1999年,他着魔一般利用所有时间使用和研究搜索引擎,阅读一切能找到的关于搜索引擎的中英文文章,并去搜索引擎论坛里发表见解。”

虽然,“搜索引擎9238”还没有与百度发生交集,但王湛早就在搜索论坛上注意到了他,经过多次邮件沟通、包括争论后,王湛发现这个“搜索引擎9238”确实对搜索引擎的认识极为深刻。

百度成立后,“搜索引擎9238”针对百度写了不少批评或建议性文章。这些文章被王湛一一转到了百度的技术人员那里,大家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修改。

对搜素引擎着魔、一心想从事搜索引擎工作的“搜索引擎9238”,有一段时间为就业所困扰。

2000年,“搜索引擎9238”写了一封后来成为经典的求职信: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构建搜索俱乐部后,王湛就向“搜索引擎9238”发去了邀请。

以下是王湛给“搜索引擎9238”的第一封邮件:

希望构建百度公司和最终网民之间交流的桥梁

搜索引擎9238,您好:

……

至此,百度搜索引擎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为了能不断改进我们的产品,为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提高网民们的搜索水平,我们准备建立一个百度搜索论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论坛架起一座百度公司和最终网民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让我们能够直接听到来自网民的声音,看看大家对搜索的需求和想法,以及可以及时反映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还希望能通过这个论坛把关心搜索的朋友们集合起来,共同探讨,为中文搜索的发展提供些帮助。

我虽然是个网虫,但对于建立论坛还没有什么经验。因此我想先找一些关心中文搜索,常在各个论坛上发表关于搜索的贴子的朋友或者是论坛版主们,建立一个邮件组。我们先通过这个邮件组讨论关于中文搜索以及百度搜索论坛的建设,这样先获取些经验,看看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开办开放的大论坛。

不知我是否已经讲清楚了我的意思。我常去新浪搜索论坛,知道您一直关心中文搜索并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和您取得联系,邀请您加入这个邮件组。如果可能的话,能否给我您的oicq号码,或者把我添加到您的列表中,我的号码是:

非常感谢!!

王湛

搜索引擎9238很快给王湛回复了第一封邮件:

王湛您好:

来信收到,产品市场经理您做得很出色,sohu和Sina都用了你们的产品,以后人们只有相信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做得最好了。

我觉得网络的利用率与网络的飞速发展脱节,最近也正好在想成立一个类似于搜索俱乐部的组织,集中搜索爱好者,交流发展搜索技巧,提高网民的搜索水平,帮助网民提高利用网络的能力。

所以我非常乐意加入这个邮件组。但您的想法和我的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您是百度的人,我不是。您要为百度做事情,我想为网民做事情。您重视搜索引擎技术,我更关心搜索技巧,不止搜索引擎。在邮件组里我不会故意说百度好话,也不会刻意回避百度的不足。

求同存异,您说的为中文搜索的发展提供些帮助或许是共同点之一。我也希望百度能做出更棒的中文搜索引擎,只要百度在任何一方面领先了,我都会不遗余力的向别人推荐百度领先的那方面,也许比百度的推销员还要卖力。

顺便问一下,我用同一个关键词在Sina,sohu以及百度主页上的sohu框中查询,三个结果明显不一样,为什么?

非常感谢!!

搜索引擎9238

20001018

2001年5月,“搜索引擎9238”终于加入百度,先后任产品经理、高级经理、总监,首席产品架构师。

这个“搜索引擎9238”就是后来成为百度产品副总裁的俞军。

在百度搜索成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的发展过程中,俞军等一批早期的搜索引擎爱好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迷茫里的探索

2001年前后,网络泡沫的破灭,让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经营惨淡,撑不住的宣告破产,底子厚点的则捂紧裤带,希望可以熬过这个寒冬。相比之下,此时的百度却显得生机勃勃。这其中除了要得益于李彦宏等百度领导层良好的商业掌控能力外,还有就是此前产品的成功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到2001年夏天,国内80%的门户网站都采用了百度的搜索技术。

不过,这种平稳发展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2001年夏天,李彦宏等人逐渐感觉到百度的前路越走越窄,出现了一个瓶颈。百度当时可以说是垄断了国内的搜索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一直在增长,搜索量也在增加,但是百度却赚不了钱,入不敷出。造成这种局面的背后原因实则是利益问题,拿当时使用百度的搜索技术的几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来说,虽然搜索引擎对于它而言是一个必要的东西,他们也有这个需求,而且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上升也是非常明显的,但这些门户网站就是不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资金,甚至还要往下压价或者拖付服务费。因为在门户网站看来,这是一个花钱的频道,不像其他频道加进去后会产生盈利,除了流量上的改变,门户网站自身并没有获得多大的好处。

这时的百度陷入了两难境地——给门户网站带去了巨大流量,为了保持这个水平,百度的带宽和服务器都要升级,是需要花钱的,然而那些门户网站不但不愿意多付钱,还要砍价。包括李彦宏、徐勇、刘建国在内的整个管理层都普遍存在这种困惑。作为一个公司,作为被投资的企业,百度肯定要盈利,这样入不敷出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不能持久的。

那时,李彦宏、徐勇等人隔一段时间就去郊区研讨,怎么走出这个瓶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做软件,把搜索技术打包成一个软件,卖给网站,不光是卖给门户,还有一些中小型的网站。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因为市场不买帐。当时的互联网行业正处严冬,大家唯一考虑的事情是怎么生存下来,至于搜索这种锦上添花的功能可有可无。

此路不通,股东们又主张百度试验另外一个商业模式——开发出售CDN软件,也即“互联网内容分发系统”。2000年左右,中国互联网硬件建设尚比较落后,普通网民的上网速度比较慢,百度的CDN软件可以把网民的搜索请求链接到空间上离他最近服务器,从而缩短访问速度,达到给网站加速的目的。美国有一家公司叫ACMT,是MIT(麻省理工大学)的几个人开办的,ACMT在“互联网内容分发系统”上取得了重大成功,股东们觉得该模式可以复制到中国来。在股东们的坚持下,百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试验了很久,将“互联网内容分发系统”开发出来了,并将这个产品推荐给好多网站。但是,由于中、美市场的巨大差异,这个产品的市场反应却令人沮丧。

一来,此时正是互联网的寒冬,门户网站自己的日子不好过,访问速度更快点,以及使用更先进的搜索引擎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事。因此,各家网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术”,而不是“最好的技术”,给门户网站打工显然是没有前途的;二来,在互联网出现泡沫之后,部门门户网站改变了策略,意识到搜索的重要性,很多网站不想再从百度购买服务,有的网站甚至开始自己研发搜索技术。这也逼着百度反思如何转化商业模式。就算门户网站继续维持现有的搜索技术服务需求,百度的业绩增长点在哪里?

这段时间是百度最痛苦的彷徨期,那是有心使不上力的感觉。

此时,互联网世界风起云涌,“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等以一种天将奇兵的姿态登上舞台,很快便席卷了全中国,不少人跟风而动赚得盆满钵满,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都不为过分。不少人鼓动李彦宏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这样一来便可让百度走出困局。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在李彦宏眼里,自己所在的中文搜索领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他当时要做的是找到一个适合百度的具备成长性的商业模式。

幸运的是,李彦宏后来找到了适合百度的商业模式,但是,当他给股东们提出,百度要转向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却遭遇了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