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介绍者也应注意应对的礼仪。被介绍者在他人介绍自己时,应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注意聆听,点头示意。当介绍完毕后,除年长者和年纪偏大的女士外,一般都应起立,表示对介绍者和介绍的对方的尊重,并依照合乎礼节的方式相互握手,彼此问候对方。常用的问候语是:“您好!”“久仰大名!”“很高兴认识您!”“认识您,我非常荣幸!”等。两人相互认识后欲深交,还可以交换名片,以便日后联系。但在宴会桌、会谈桌边也可不起立,这时被介绍者只需略欠身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自我介绍的礼仪规范
在人际交往中如能正确地利用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自我介绍,即将本人介绍给他人。从礼仪上讲,作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下述问题:
1、自我介绍的时机
在下面场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如,应试求学时;在交往中与不相识者相处时;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自己感兴趣时;有不相识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绍时;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时;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自我推荐,自我宣传时。如果欲结识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向对方自报家门,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2、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1)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是最好的自我介绍时机。
(2)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镇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既不唯唯诺诺,又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要表现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的真诚情感。任何人都以被他人重视为荣幸,如果你态度热忱,对方也会热忱。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在自我介绍时,镇定自若,潇洒大方,有助给人以好感;相反,如果你流露出畏惧和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目光不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则会为他人所轻视,彼此间的沟通便有了隔膜。
(3)自我介绍时还要言简意赅,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不宜超过一分钟,而且愈短愈好。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罗唆,而且交往对象也未必记得住。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
(4)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三项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供职的单位以及具体部门、担任的职务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这三项要素,在自我介绍时,应一起连续报出,这样既有助于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又可以节省时间,不说废话。自我介绍要真实诚恳,实事求是,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词。
(5)进行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应善于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关心以及沟通的渴望。如果你想认识某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或情况,诸如性格、特长及兴趣爱好。这样在自我介绍后,便很容易融洽交谈。在获得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口头加重语气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最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
一般说来,有以下五种自我介绍的方式:
一是应酬式的自我介绍,此介绍方式的内容以简单为好,往往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即可。比如,“你好,我叫王明”;
二是工作式的自我介绍,大体包括四项内容,即单位、部门、职位和姓名。比如,“你好!我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科部王明老师”;
三是交流式的自我介绍,可包括自己的姓名、工作、籍贯、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关系等;
四是礼仪式的自我介绍,这主要是在一些正规而又隆重的场合(讲座、报告、庆典等)进行的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单位、职务,同时应该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辞、敬语等;
五是应聘式的自我介绍,主要包括姓名、单位、专业、学历、职务、职称、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长、兴趣,等等。当然,这些内容,也应该是突出重点的介绍。
上述各种介绍有的是在工作场合,有的是在公共场合,有的是在正规而隆重的场合。但无论在何种场合,自我介绍都要讲究方法,掌握技巧,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自我介绍时应注意:自我评价的准确性;介绍繁简的合理性;介绍心态的自信性;介绍用语的艺术性;介绍内容的针对性;介绍时间的适时性。
名片礼仪
名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了。当今,交换名片更是社交场合中一种重要的自我介绍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名片在社交中的作用,应该特别注意递送和接受名片的礼仪。
1、递送名片的礼仪
在社交场合,如果递送名片,必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送到,不能只送这个而不送那个。所以,事先应做好准备,并把名片放在容易拿出的地方,切不可等需要时再找,给人缺乏条理的感觉。名片通常要放在名片夹里,或其他上衣口袋里;女士可将名片夹置于手提包内,不要放在裤子后侧和左右侧的口袋或钱包里。同时要注意将别人的名片和自己的名片分开放,以避免忙碌之中误将别人的名人当做自己的名片发出。
在社交活动中,遇到下列情况时,需要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第一,表示自己重视对方;第二,被介绍给对方;第三,对方提议交换名片;第四,对方向自己索取名片;第五,初次登门拜访对方;第六,通知对方自己变更情况;第七,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
递送名片时,态度要谦恭、诚恳,举止要文明、礼貌。一般情况应起身站立,走向对方,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拿住名片上端的两个角,名片正面朝向对方,双手递上,眼睛注视对方,并真诚地说“请多指教”、“请多关照”、“请多联系”。递送名片,切不可用左手,也不能用手指夹着名片递给别人。
名片递送有着一定的顺序。当同时与多人交换名片时,要注意“先长后幼”和“由近而远”的顺序依次递送。切不可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的方法。另外,特别忌讳向同一个人重复递送名片。
2、接受名片的礼仪
接受名片时态度要恭敬,举止要得体。当他人把名片递送过来时,要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尽快挺身起立,微笑着注视着对方,并以双手或以右手捧接。接过名片后可以说“谢谢”,随后有一个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并注视着对方,使其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时,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称呼礼仪
称呼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选择准确、敬重的称呼,既能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又能反映自身的修养,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要十分注意称呼礼仪。
1、生活中的称呼礼仪
(1)对亲属的称呼礼仪
对亲属的称呼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敬称或谦称,但必须合乎常规,合乎礼仪。
对本人的亲属可采用谦称。对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称呼时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叔”、“家兄”等。对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直呼其名,或使用其爱称。在家庭内直接称呼时,不必加“家”。
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可在其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等。对其平辈或晚辈,可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兄”、“贤妹”、“贤侄”等。
(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礼仪
对长辈和平辈称呼时,应用“您”来称呼,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之意。
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和资深人士进行称呼时,可在其姓名后加“公”或“老”字,如“李公”、“陈公”、“张老”、“王老”等。
对有身份者和年长者,可用“先生”相称,在“先生”之前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如“郑先生”、“唐先生”等。
对邻居、至交可以用类似有血缘关系的称呼来称谓,以示亲切。如“大爷”、“伯伯”、“阿姨”、“大姐”等。
平辈之间,熟人之间,可以直接以姓名来称呼对方。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氏前加上“老”、“大”、“小”字,而不直呼其名,如“老柳”、“大罗”、“小张”等。
3、对普通人的称呼礼仪
在日常社交中,对只有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一般以“同志”、“先生”、“女士”相称,也可以其职务、职称和姓氏相称。
2、工作中的称呼礼仪
(1)称呼方式
工作中的称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职务性称呼。职务性称呼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仅称呼其职务;二是在职务前加其姓氏;三是在职务前加其姓名。
(2)职称性称呼。职称性称呼具体也有三种情况:一是仅用职称称呼;二是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三是在职称前加上姓名。
(3)学衔性称呼。学衔性称呼具体有四种情况:一是仅称学衔;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姓名;四是根据社交场合的具体需要,将学衔具体化进行称呼,如“经济学博士李华”、“管理学硕士张进”等。
(4)行业性称呼。行业性称呼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其职业进行称呼,如“王老师”、“贾律师”、“郑医生”等;二是对商业、服务行业的人员按约定俗成的称呼,如“小姐”、“女士”、“先生”等。
(2)应注意的问题
在交往中称呼他人时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使用错误的称呼。如将未婚女性称为“夫人”等。
(2)不要使用过时的称呼。如用“长官”、“大人”等称呼政府官员等。
(3)避免使用地域性称呼造成误会。如,山东人喜欢称人“伙计”;南方一些地方喜欢将小孩子称为“小鬼”;湖南人喜欢将妻子称为“堂客”等。但这些对不同地区的人来说容易造成误会。
(4)不要使用不当行业称呼。一些特定行业的称呼在其他行业使用,不但不能表示亲近,反而会令人产生反感。
(5)避免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如正式场合,不能使用“兄弟”、“哥们儿”、“姐们儿”等一类的称呼。
(6)不要使用绰号称呼。使用绰号称呼对别人不礼貌、不尊重。
(7)不要使用侮辱性、歧视性的称呼。
拜访、接待礼仪
拜访和接待是社交中的一种重要礼仪形式,能起到加强联系、促进交流、沟通思想和增进感情的作用。拜访、接待作为交往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拜访礼仪
个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个人与企业间都少不了拜访。拜访是公关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而经常的形式,也是社交的一种重要手段。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1、事先预约
社会交往活动中,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贸然拜访别人,可能打乱别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给别人带来诸多不便,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预约是拜访活动的第一要求。
拜访前应通过电话等方式预约,把访问的目的告诉对方。预约的语言和语气应是友好客气、请求商量式的,不应该是强求命令式的。拜访活动一般要以主人方便为前提,对于主人提出的方案应予以优先考虑,尽量在对方比较方便和容易接受的时间拜访,而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对方。
事先预约时,不但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还要约定地方和人数,以便对方做好接待准备。私人拜访可选择家中或公共场合,时间最好安排在节假日的下午或晚上,尽量避免对方可能正在吃饭或休息的时间,晚上拜访不宜太晚,以免影响主人休息。公务拜访最好安排在工作时间,在办公室或公共场合,尽量不要安排在星期一上午和星期五下午等较忙时段。当然,拜访预约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双方关系非常亲密,拜访时间还可以自由选择,以不影响对方正常工作和生活为前提。
2、赴约准备
预定拜访时间、地点、人数后,应认真做好各项赴约准备。一般情况下,赴约的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讲究仪容仪表。拜访之前,应根据访问的对象、目的、场合等,按照相关礼仪要求,将自己的衣饰、容颜适当修饰一番,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2)准备相关材料。要根据拜访的内容,把各种材料准备充分,以免措手不及。
(3)规划交通路线。若是自己首次去的地方,要提前查询确定交通路线,把握时间,以免影响按时赴约。
(4)备好名片、礼品。拜访前要准备足够的名片,并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同时要根据需要,适当准备一些礼品。
3、注意拜访礼节
(1)遵时守约。要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如期赴约,不要迟到,最好也不要早到。万一因故不能准时到达,务必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到达时向对方郑重致歉。
(2)礼貌登门。登门拜访要注意进门、问候、服饰、入座等礼仪。
(3)做客有礼。无论是到办公室还是寓所拜访,一定要做到彬彬有礼,衣冠整洁,谈吐得体。进入室内,应该先敲门或按门铃,待到有回音或有人开门相让,才可以进门,不要冒失地随意进入。作为商务拜访,要体现自己的职业感。入室前,有鞋垫要先在鞋垫上蹭净鞋底,不要把脏物带进室内。带有帽子或墨镜,进入室内应该脱下帽子和墨镜。当主人上茶时,应欠身双手相接,并致谢。喝茶应慢慢品饮,不要一饮而尽。不要随便抽烟并把烟灰、纸屑等污物随意扔在地上或茶几上。不要翻动别人的书信和工艺品。冒失、邋遢的客人都是不受欢迎的。
(4)交谈技巧。入座寒暄后,要主动开始谈话,珍惜会见的时间。在交谈过程中,谈吐要清晰,用词要准确,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认真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观察对方情绪变化,并注意回应,不要急于出示你随身所带的资料,只有在对方感兴趣时才可出示。谈话要精练,注意把握好时间。如对方谈兴正浓,交谈时间可适当长些,反之则短些。在谈话时要诚实、坦率、有节制,始终要保持相应的热情。如果对方资历比你浅,学识比较低,你要格外留心自我优越感的外露。为了避免对方自愧不如,在介绍自己时应谨慎一些,交谈中切忌出现说教口气。
(5)适时告辞。拜访一般不宜久留,谈完该谈的事,叙完该叙的情,就应及时起身告辞。特别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应及时告辞,以免妨碍他人办事。一是对方话不投机,或是与你谈话时主人反应冷淡;二是主人有反复看钟表的动作;三是主人心不在焉,或时常有长吁短叹,因有急事而心情烦躁;四是主人将双肘抬起,双手支于椅子的扶手时;五是被拜访者把谈话做了小结,并说出以后再继续交流的话;六是快到就餐时间或休息时间。
(6)礼貌辞行。不管拜访目的达到与否,都应该礼貌辞行。告辞之前不要显得急不可耐,应先讲一段带有告别之意的话,或是双方对话告一段落,新的话题没有开始之前提出告辞。辞行时,应向主人及其家属和在场的客人一一握手道别或点头致意,应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并说一些“添麻烦了”、“谢谢”之类的感谢语。出门后应主动请主人留步,礼谢远送。出门一段距离后,应回首再向送行的主人致意,不可匆匆离去。
接待礼仪
接待和拜访一样,同样可以起到加强联系、提高工作效率、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作用,是个人和单位经常运用的社会交往方式。在接客、待客、送客的过程中,接待者都要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每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要求。
1、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