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仪表礼仪
教师仪表是教师整体风范的内容之一,教师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个体和群体形象,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个性修养乃至综合素质的外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仪表礼仪不可轻视,更不可忽视。
教师风范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而教师仪表又是整个师者风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教师仪表的好坏,对于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要点有如下方面:
1、衣着要整洁
教师的着装不需要名牌高档,但必须做到端正、妥帖、干净,扣子扣得好、上下熨得齐,要时刻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又可爱,无形中成为学生的榜样。
如果衣冠不整,甚至穿着短裤、背心和拖鞋去上课,就会给学生留下不修边幅、不懂礼节的坏印象。
2、服饰要大方
服饰大方主要是指服装和发式方面不要过于追求时髦华丽。一般说来,教师的服装式样宜庄重、清新和自然。服饰色彩不宜太鲜艳、太刺眼,应以素雅、含蓄为佳。
如果穿上奇装异服,打扮得花里胡哨,使人不知道是看“服装模特”还是听课。既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在学校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3、举止要端庄
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必定要在举止、姿态方面反映出来,作为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4、注意公众形象
在公众场合,应注意自己的言谈和举动;在社会上更要成为遵守文明规范的典范,为他人做出榜样。
5、礼貌相待
教师之间相遇,一般都应热情主动地与对方打招呼。早晨相见,道声“早”;课间相见,可互相点头微笑;临下班则向学生道声“再见”,这样会使大家感到亲切、温暖、文明且高雅。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应自觉地保持良好的仪表,待人接物温和自然,举止态度谦恭庄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以及社会的敬重。
教师言谈的礼仪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完成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讲台上的言谈
(1)表达要准确。在讲台上,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掌握专用名词和专业提法,不可随意将其通俗化,甚至庸俗化。同时,讲课要紧扣教学中心,做到严密、直接。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会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时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不可过于随便,冲淡了学科的严肃性。过多地在课堂上讲笑话,会影响正常教学内容的进行。
2、与学生谈话
教师为了做好学生工作,经常要与学生进行谈话,谈话时要讲究举止,分清场合。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最好先简要说明内容,让对方有个思想准备,然后商定谈话的时间、地点、方式,让对方认可,并对对方的合作表示谢意。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要热情迎候谈话学生的到来,在门前热情迎接,不能在屋里站着不动或在门口谈话,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不礼貌。与学生谈话时,座位安排及距离要适当注意,要让学生坐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自己高坐其上,或坐在办公桌后,会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或使其心理失衡。
(3)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目光要注视对方,赞成的内容应点头示意。与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对方如果不接受谈话内容,甚至耍态度,教师要有耐心,摆事实、讲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讥,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4)分清场合,入情入理。教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慰问、安抚类谈话,既要深沉、严肃地与学生分担痛苦,又要坚定自信,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问题类谈话,既要细心听取、全面了解、不厌其烦,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谈话,既要简单明了,讲求效率,抓住实质,又要态度和蔼,有涵养,不失风度;说明问题、批评类谈话,要先消除对方的畏惧心理,缩小双方的感情差距,然后提出中肯批评,表情要严肃、认真。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时忌讳谈话内容言过其实;忌对学生拉长语调,放慢语速,压低音量;忌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忌批评时事实不清,不分场合。
教师举止的礼仪
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表现出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讲台上的举止
(1)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反衬出一个人心中的一切波澜。在讲台上,教师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目光,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不能死盯住某个学生,这样不仅不礼貌,还显得咄咄逼人或神智呆钝;无节制地东张西望,又给人以心不在焉、应付差事之感。合理运用目光的要领是:把目光放虚一点,不要聚集于某人,而是将目光罩住全场。还要注意,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反映出自身的心胸狭隘与无礼。
在讲台上,教师忌讳的目光有:对学生运用斜视、瞥视、瞪视、眯视等傲慢目光;目光游移不定,看天花板或讲台;表现出惊恐不安、心神不定、害怕见人的眼神。
(2)坐姿。教师应提倡站立讲课,但在一些讲座课或教师年龄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坐着讲。坐着讲课应注意,坐姿要端正,身体要坐在椅子中间,上身与椅背平行,两腿要平行,间距不可过大。坐着讲课时切忌斜身、后仰、前趴、侧坐在椅子上。用手抓握话筒、用稿掩面等讲课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礼貌,同时表现出一种病态,不符合教师的身份。
(3)站姿。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样更有利于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站着讲课时,两脚脚跟落地,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女教师讲课时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声音过响转移同学的注意力,一般穿平底软跟鞋较好。持稿讲课时,持稿高度应与胸平行,不能掩面或过低,也不能紧靠眼前晃动讲稿。
(4)手势。老师讲课时,无论站姿还是坐姿,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用手指点人、敲击讲台或作其他过分动作;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5)板书。整洁清楚的板书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进行书写,事先应有所设计,这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对课程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尊重。板书要求书写公正、整齐,切忌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板书不能过于潦草、零乱,应条目清楚,突出讲课的重点内容。整体设计要规范、醒目、美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2、课后的行为举止
课后,教师常常在家访、集会和组织参观浏览时与学生交往。在这些场合里,一方面,教师要放下在讲台上的严肃、庄严,和家长、学生亲切随和地交谈或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或家长不感到拘束,这时的举止应随意,言谈要幽默、风趣,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忌板着面孔,故作正经,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不可过于随便,如和学生拉拉扯扯、称兄道弟,这样容易失去老师应有的尊严,给课堂教学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学生的仪表礼仪
从礼仪角度来说,学生应该适当注意自己的形象。衣冠端正、举止文明、遵守纪律、生活俭朴,是对学生的起码要求,而良好的仪表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学生仪表要有风度
作为学生,应培养“越看越美”的风度气质。男学生要有阳刚之气、稳重、高雅,表现出刚劲、强壮、英武、坚毅、坦率、潇洒的面貌。当然,“刚”不等于野蛮、粗俗,如果袒胸敞怀、赤膊露腿、歪戴帽子、甚至吸烟,就是典型的“二流子”形象了。同时,要体现出对女同学的谦让和帮助的风格。
女学生贵在优雅得体,表现出阴柔之美。要轻盈、娴静且富有朝气,庄重和谐又不乏可爱。应该懂得微笑,因为微笑本身就是亲善友好的标志,能使人舒心、轻松、愉快,体味到春风的温暖。应该庄重谦逊,交谈时不能“目不转睛”,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也不能过于羞怯,低头腼腆,故作忸怩之态。大庭广众之下,更要态度自然平静,动作落落大方,既不要观念老化又不可过于新潮。另外,还要避免表情麻木、目光游离、挤眉弄眼、哈哈大笑,这些都是有失风度的。
归根结底,学生的仪表在心灵美的前提下,追求气质美、风度美、形象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青年人的品位和涵养。
学生的发式要求
女学生的发式以梳辫子、理短发、童发为宜。这样可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烫发则显得老气和成人化,不合学生身份。
男学生最好留短发,这样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不过发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但不管哪种发式,都要给人阳刚之气才好。作为学生如果留长发或蓄小胡子,则显得疲沓、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还会给人一种流气的印象。
学生的服饰要求
学生应以年轻活泼的形象出现,因此,他们的服饰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以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在校内,学生应穿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早操和上体育课,同时也可以显示出青少年健美的身姿,不宜穿中、高跟皮鞋。男学生在身上抹香粉、洒香水,会搞得奶油气、娘娘气十足,也不要穿背心、打赤膊、穿短裤、拖板鞋或歪戴帽子、袒胸披挂在校内外走动,这样会给人轻浮之感。
作为学生不要穿奇装异服。学生穿奇装异服、浓妆打扮等,会给人矫揉造作、俗不可耐的感觉,部分学生更会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虚荣心。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与学校的教育目的相违背的。
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少女的肌肤丰润,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需化妆;也不要戴金银首饰,因为刻意的化妆打扮,只有助于气色,却无助于气质的形成。
学生穿校服礼仪
学生的校服也是职业装的一种,讲究实用性、审美性和象征性。校服既与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协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明快、富有朝气、穿着朴实,又便于活动。学校规定在校内外集体活动时穿着校服,这是优良校风的展现,也是注重仪表、培养良好品质的基础之一。穿校服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整齐。服装必须合身,袖长至手腕,裤长至脚面,裙长过膝盖,尤其是内衣不能外露;不挽袖,不卷裤腿,不漏扣,不掉扣;衣服的拉锁要拉至胸前,不可敞胸露怀。
(2)清洁。要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无污垢、油渍,领口与袖口处,尤其要保持干净。不能在服装上乱写乱画,随便添加饰物。
佩戴校徽的要求
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佩戴校徽对学生来说,在发扬道德和遵守纪律上,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在公共场合活动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和监督,校徽的佩戴可使学生不忘身份,自觉维护本校的荣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校的保卫工作,使门卫对进、出人员的身份一目了然,更有利于维护学校的秩序。
所以学生应经常佩戴校徽,并虚心诚恳地接受门卫和值勤同学的监督、检查,不可有粗暴的言行和其他表现。
校徽统一佩戴在外套上衣的左上角,要求端正、规范,不得倒戴、反戴或佩戴于别的地方。
课堂礼仪
礼仪是每个人修养的体现,良好的课堂礼仪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己的尊重。
上课的礼仪
学生要在上课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端坐恭候老师到来,并欢迎老师传授知识,这本身是一种应有的礼貌,也是对老师的尊敬。上课铃响,学生不能随便跑进跑出,影响老师教学。作好上课准备,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所有学生,都不能因为个人的准备工作尚未做好而影响整个班级上课。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恭候老师到来。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肃立,表示敬礼,老师还礼后,再坐下。起立、坐下时,动作要快、要轻,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音。
学生上课,衣着要整洁,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怀,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口罩、围巾、手套。听课要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听“随身听”、不扇扇子、不玩东西;不随意下座位;不交头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觉。
老师上课,更要注意仪表,不穿大衣,不戴帽子、手套、围巾。一般情况,不喝水、不坐下。
学生迟到的礼仪
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而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就应先轻轻叩门,要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恳,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
(4)在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
总之,迟到学生要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教师迟到的礼仪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在遵守纪律方面应是榜样,一般来说,上课应准时、不迟到。但有时也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教师不能准时到达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双方都应正确对待。
作为教师,应向学生道歉,并向学生婉言简要说明原因,适当检讨,请求学生谅解。当学生情绪稳定后,应立即转入上课正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引到课程内容上来,巧妙消除因自己迟到带来的影响。既不能无事一般,也不宜过于自责。
作为学生,对老师迟到,不要指责,不要大声议论。当老师进教室时,应立即起立致礼。当老师表示歉意时,学生应以表示谅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增进师生情谊,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不能因此纠缠不休。
万一个别教师上课经常迟到,影响学生学习,学生有权向校领导反映情况,由学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学生自己不要和教师唱“对台戏”。
如何对待迟到的学生
老师对迟到的学生,也应注意相应的礼节。当学生有礼貌地“报告”后,老师应允许学生进课堂上课,不要无理拒绝学生进入教室;不要用生硬的语气训斥学生。因有的学生有时迟到确是出于无奈,教师应以谅解的态度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