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常识全知道
19788300000008

第8章 生活礼仪(2)

3、赠送花束花篮

花束花篮适用于新式婚礼,显得较具时代气息,其缺点是毫无实用价值,必须适合对象才行。中国人一般是较讲实惠的。

4、赠送实用品

适用于知己亲友。在购买以前,最好能知道受礼者的所需,先期告知,以免受礼者重复购置,这不能算是失礼之处。

5、赠送现金

赠送礼金要选择时机,一般在出席婚礼前送上,假如选错时机很可能让他人觉得你不懂礼节。送礼金时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礼金数量,只要不是太少就行,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同时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给对方留点余地,别让对方太为难。一般情况下红包应该是双数,意思是大吉大利、好事成双。假如你打算带家眷去喝喜酒,还是要多添一点礼金为好,以免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应该说,婚庆礼仪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对自己所具有的素质水平的一个检验,表现得好,展示出高水准,才能体现出自己是一个真正懂得礼仪的人。

参加婚礼的礼仪

能被邀请参加婚礼,说明和新人或新人家庭的关系不错,非亲即友。所以,了解一下基本的礼仪,既是对新人的尊重,也能维护和增添婚礼的喜庆、和谐的氛围。

1、参加婚礼的仪表礼仪

应邀者应适当注重自己的仪表。参加婚礼前,应做好面容的清洁和修饰工作。男士要清洁好头发和面部,刮净胡须、剪好鼻毛。女士则可以化个淡妆,不宜浓妆艳抹地参加婚礼。就服装而言,最好着较为正式的礼服,女宾打扮得不要过于妖艳,女士以穿套装为宜,穿着的裸露程度切不可超过新娘。忌穿着和新娘婚纱相近的礼服,颜色应以紫色、绿色、粉色、灰色、酒红、米色等为宜,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男宾最好着西装,显得大方得体。

2、婚宴进行时的礼仪

进入宴席,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导就座,如果没有人引导,可以和熟悉的亲友坐在一起,但应注意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间取菜、吃食要讲究礼貌。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请轻轻碰杯,再道“恭喜”。

参加婚宴,切忌过量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礼。也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婚宴尽量轻松愉快些,不要酗酒,要让新郎、新娘圆满地结束宴会,早入洞房。在婚礼上,当司仪宣读祝词时,在场的人应停止嬉笑、吃东西,应注意倾听,并随时鼓掌,营造婚礼的热烈气氛。在婚礼上,如果你想告辞,则可以向新人父母面辞,而不必向新人面辞,除非新人刚好在你周围且闲着无事。与熟人谈笑时,也要注意分寸,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婚庆礼仪,不能因为气氛热烈而忘形失态,这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家庭成员礼仪

俗话说:“门外的礼仪是尊重,家里的礼仪是关爱。”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港湾,家庭的和睦与否幸福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家庭成员之间要做互敬、互爱、互信、互助、互让、互谅、互感。

夫妻之间的礼仪

对于已经结为夫妻的小两口来说,夫妻关系的好坏,常常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有些年轻人认为,结了婚,都是一家人了,没有什么可见外的。于是,一些夫妻彼此谈话很随便,开玩笑也没有了分寸,就会在无意中伤害了对方,影响了夫妻感情。由此看来,夫妻在家庭生活中朝夕相处,若要保持爱情的甜蜜,就应当讲究夫妻相处的礼节。

1、平等相待

夫妻平等是我国婚姻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感情是夫妻关系的基础,平等是夫妻之间维系感情的前提。因此,夫妻间必须平等相待,绝不可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经济收入的差异等因素而相互歧视。这既是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又是夫妻感情的基础。

2、感恩的心态

人人都希望别人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认同自己。适当的赞美与肯定,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使他的腰挺得更直,干劲更足。夫妻没有血缘关系,大多是由陌生到逐渐磨合,最后达到相濡以沫。感恩是处理好夫妻关系的法宝。从未见过有哪一对夫妻是因为相互之间的真心感恩而吵架的。有人说,他(她)没有优点怎么办?我们承认人无完人,但是说一个人没有优点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看别人的缺点罢了。

3、糊涂的心态

夫妻之间的相处要有糊涂的心态,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婚前要张大双眼,婚后要睁一眼闭一眼。睁开的一眼是要欣赏对方的长处,闭上的一眼是要不见对方的短处。不但欣赏对方的长处,而且欣赏的能力还不能比别人低。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欣赏要真诚,无论私底下或在别人面前都要多多地夸赞对方。并且你应让你的妻子或丈夫感觉到,你的确很欣赏她(他)。这是保持家庭生活幸福、增进双方感情的有效办法。

4、遇事多商量,生活细节要讲究

夫妻之间要互相信任。不论是有关家庭的决策,还是一方个人工作上的困惑或计划,都不应一个人说了算。很多人在婚后,就特别不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总显得很邋遢,以为“打扮给谁看呀”。其实,一如既往地注意自己的仪表,既是对对方的爱,也使自己在各种场合中更加自信、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5、夫妻应当处在和谐的生活环境中

许多夫妻不能像知己一般相处,他们总是用辱骂、奚落和批评来改变对方。当然,用批评和谩骂来攻击对方是愚蠢的行为,你最好是说“我真高兴你能用心听我说话”,而不是,“你从来就不听我说”。婚姻专家建议,要留心那些关键的品质,如仁慈和责任心,而不要总是去挑剔对方的缺点。要分清什么是可以忍耐的小缺点,什么是对婚姻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很多婚前浪漫的梦想破灭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婚姻不幸福,原因之一就是那些毫无用处、令人伤心的批评。

6、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丈夫不应该把家务都推给妻子,而作为妻子也不应该娇气,把自己能做的事都推给丈夫。对家务事可以做出不同的分工,这样做起来有条有理,忙而不乱。夫妻二人要时时处处相互帮助,相互照顾,体体贴贴,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另外,在思想观念上,不要把家务劳动当做额外的负担;要把家务劳动当作培养爱情,加深感情,相互关照的重要手段,通过家务劳动创造优美、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气氛。

7、互相关心

夫妻间的相互关心不仅体现在关心对方的事业、前途等大的问题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夫妻间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细微之处的关心体贴,往往是保持和增进夫妻感情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表达和体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如外出前说声“路上慢走”,“早点回家”;下班或出差归来,说一声“累不累”,“休息一下,喝点水”等都是必要的。

8、讲究语言的艺术

夫妻之间的相处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在夫妻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委婉是一种颇有奇效的黏合剂。委婉是一种以坦诚开放的沟通来对待对方的方式,因此,夫妻应该以委婉的方式来相互沟通,而不是无端猜疑。委婉意味着依赖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当然,委婉并不意味着永远顺应对方的一切意思,特别是当对方的作为令人不能接受时。否则,就会导致不满和愤怒情绪的累积,那样,总有一天会爆发而严重挫伤双方的感情。

子女对父母的礼仪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做人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的美德,还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古代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1)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注意与父母交流、沟通,求得他们的教育和帮助,听取他们的教导和指点。过新年或每逢父亲节、母亲节不要忘了向父母送上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2)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一旦父母身体不舒服,当主动问候,端药送水加以劝慰。

(3)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放。主动为父母服务,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

(4)生活节俭,不浪费、不摆阔气。不向父母提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过分要求。

(5)就餐前先请父母就座后方可就位。就餐时也要注意礼让。

(6)进父母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不得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用品。

(7)离家或者归家要和父母打招呼“我走了,再见”“我回来了,爸(妈)好”!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长辈离家或归家要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8)对于父母的批评与指教,子女应认真恭听、虚心接受。无论从哪方面讲,父母对子女的苦口婆心,都是爱的表现。明白了这一点,即使父母的言词有些偏差,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他们,切不可强词夺理、当场顶撞,或是不屑一听、扬长而去。不要过分夸大与父母的障碍,更不能一味认定父母跟不上时代。

如何对待父母的大骂和错怪

首先要理解父母的心情和苦心,找找自己的原因。向父母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改过的决心。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才能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

如果挨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性情粗暴、教育方式不当、或者不了解情况,就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但最好在他们情绪爆发之前,或事后父母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解释,不能火上浇油。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错怪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子女要耐心听完父母的责怪、训斥,以便弄清他们是在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上对自己产生了误解。如果确实是父母误会了,那么可适当做些解释工作以消除误会,或是暂时沉默以缓和紧张气氛,不要急于争辩以免激化矛盾。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帮助父母消除误会,待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进行详细的解释。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更不要一味责怪、埋怨父母的处理不当。当真相大白时,父母一定会为错怪你而后悔。切忌因为父母的错怪而生气,失去信任,更不能因此采取过激的行动。要多想想平时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多想想他们的养育之恩。

父母对子女的礼仪

对待的子女,父母负有养育和管教的双重责任。用任何借口去推脱其中的任何一种责任,都是为法、理、情所不容的。所以,对子女的礼仪,就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上。

1、悉心培养,言传身教

培养子女,是与之有亲缘关系的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的健康成长,有赖于父母的栽培;而子女的成才,又是父母的殷切希望。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言传和身教方面下多工夫。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在子女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总刻着父母性情的烙印,他们对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断进行模仿。因此,父母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是大有裨益的。

2、严加管教,方法得当

溺爱子女或放纵子女,是父母的大忌;其最大的恶果,是使子女失去了约束,而自己也终将自作自受。因此,父母对于子女,必须负起管教之责。古人曾经说道:“子不教,父之过。”一般来讲,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要注意两条:一是对子女必须负责;二是对子女也多加理解。

家长既要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而且还要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这才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长远进步。开明的父母应该理解子女的心愿,适时予以指点,但绝不可束缚他们的手脚,要让孩子尽情舒展想象的翅膀,飞向更灿烂、更美好的未来。

同辈之间的礼仪

同辈主要指兄弟姐妹以及表亲、堂亲关系,尽管同辈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但在交往中,也要真心诚意、彼此厚待,应掌握彼此之间相处的方式方法。

(1)同辈相待不仅要宽厚,而且还要宽容。不要听不得对方的逆耳之言,见不得对方的逆己之事。尤为重要的是,不要听从他人搬弄是非,并且要容忍同辈亲属之中对自己的无意冒犯。即便对方的确做了有负自己的事,也要对其宽大为怀。

(2)与同辈的亲属打交道,主动对其谦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主动谦让于人,从形式上看,是退了一步。有时,还可能因此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这样做有助于促进自己与同辈亲属之间的团结,对上无愧于长辈,对下无愧于晚辈,所以物有所值,得大于失。

(3)与同辈的亲属打交道,和其他人打交道是一样的,都不可能不涉及物质利益问题。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未必是正常的人。不过对待同辈亲属之间的财物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强调与同辈亲属打交道时要主动谦让,其侧重点就存在此。

(4)在财与物的问题上谦让于人,需要注意三点。其一,是要避免与同辈亲属的争抢,甚至不惜为此而撕破脸面,大打出手。其二,则是要尽可能地多做退让,不要斤斤计较,而要提倡“吃亏是福”。其三,是要与同辈亲属的日常交往中该算的“经济账”就要算清楚。“亲是亲,经济分。”不要总是自己占便宜,而让对方吃亏。也不应当使之成为一笔糊涂账,到头来授人以柄。

(5)同辈的亲属,“本是同根生”,血统与姻亲的天然纽带将其联系在一起,因而互相爱护理当成为其相互关系的重要基础。对同辈亲属的爱护,应当是无条件的,不图回报的。这种无私的爱护,既要体现在物质利益的支援方面,又要表现在精神情感的沟通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对于同辈亲属的爱护,尤其是对于其中急需爱护之人的爱护,应当多多益善。对于来自同辈的爱护,必须要领情,不要将对方的爱护,尤其是出于爱护的目的所进行的批评、指责,视为一种负担。另外,还要切记知恩图报,不要认定对方天生就该如此这般。

(6)同辈之间的互助,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大家要互帮互助,相互提携,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工作上,能者多劳,弱者得助,尽力而为,共同发展;还应在思想上给予帮助,对于同辈在思想、情感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点拨。反过来,遇到对外人难以诉说的苦恼,不妨跟同辈亲属多聊一聊。而在寻求同辈亲属的帮助时,则不宜强求。另外,互助还需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徇私枉法,乃是同辈亲属互助的大忌。

婆媳相处的礼仪

婆媳关系是家庭中最难处理的关系,婆媳矛盾则是一个令清官也为之发愁的难题。在婆媳矛盾的背后,隐伏着母子之爱和夫妻之爱的竞争,这种竞争往往是无意识的竞争,事实上却是婆媳矛盾激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搞好婆媳关系,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1、真心交流

媳妇上班前,要跟婆婆道别,有的媳妇只顾和自己的丈夫、孩子道别,却忽视了这个问题,婆婆也不会说什么,只是觉得你心里没有她。下班后,先向婆婆问候,诸如“这一天您辛苦了”等,婆婆听了这话会感觉到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