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宽容不是懦弱,宽容的人和懦弱的人通常都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一忍再忍,但二者很不相同。懦弱的人往往胆小怕事,对人唯唯喏喏,是由于自以为本身无力而又怕受人欺。而宽容的人则是具有宽阔胸怀的人,通常他们有自信心,有坚定意志,有远大目标和理想,为人开朗、豁达、谦让,但不是没有力量反击,而是主动地容忍他人。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吴,邻里关系一直很和睦。有一天,吴家因砌新房,侵占了张家三尺宅基地,两家各不相让,最终对簿公堂。
张家有个儿子叫张文瑞,在朝廷当官。为官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处世待人宽容大度,官缘、人缘都非常好。
张文瑞官高权重,长住京城,极少回乡。老家的亲属认为张大老爷做了大官,又陪伴在皇上左右料理朝廷大事,一定很有权势和威风,因此就骄傲起来了。他们常仰仗老爷权威而横行乡里,特别不讲理。这天,正赶上家里要盖新房,张文瑞老家的亲属为扩大地盘和邻居吴家吵了起来,两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吴家认为张家仗势欺人,不讲道理,咽不下这口气,偏不相让!
张家认为自己有后台,不行就打官司,十有九赢。于是张父连夜写信给儿子,要求他出面给当地县衙写封信,县太爷的官衔低,敢不服从宰相的命令?那时,县衙门里面作出判决,哪个小子敢违抗?
没想到,书信送给张大老爷好几个月了,也没接到回信。这是怎么回事呢?张家的人慌了手脚,邻居家又不依不饶,只好暂时停下工程,等着京城来信。左等右等,大老爷的信终于来了,张家人拆开一看,全傻眼了。原来,信上只写着一首小诗:“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都蔫蔫地低下了头。这下他们不但知道了张大老爷的主张,还明白了他的用意。就是说,张文瑞要自家大大方方地先让出三尺地界,不许再与邻居争抢了。他还规劝家里的亲人,要放开心胸朝前看,不要效法秦始皇的霸道。人生在世,总有一死,犯不上活着的时候争争夺夺的又费力又生气。当年的秦始皇吞并六国占领多么大的地盘,后来他一死,还不是都丢光了吗?只有他修的万里长城直到今天还保存着。人去物留,平添多少感慨!
因此,张家立即让出三尺。吴家十分感激张家的宽宏大量,也主动退让了三尺。从此,张吴两家相敬如宾,两家中间便多了一条小街,人们称之为“六尺巷”。
生活在复杂的世界中,我们不可能不遇到让人生气和发怒的事。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做一个冷静和理智的人,适度地处理各种不愉快的事,努力培养起宽容的好品质。如果该忍时不能忍让,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从而麦尖对锋芒地寸步不让,其结果,首先伤害的是自己。万一对方是你的对手、仇人,有意气你、激你,你不忍气制怒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落个可笑的下场。就像三国的周瑜那样,心胸狭窄,无力制怒,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上当中计,命丧不忍,落得遗笑千古,实在不值当。
保持谦让的美德
谦让,是君子之道。君子之所以懂得谦让,是因为这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以退为进,以屈为伸,才是做人的大道理。常见小人斗气,锋芒尽露,睚眦必报,不可一世,最后害人不利己,教训实在深刻。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里的“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一个关于谦让的故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四岁的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小,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后来,孔融果然成了东汉末年的着名学者、“建安七子”之一。
谦让是高贵者的通行证,沿着着谦让的路走下去,收获的是君子美名;而小人好斗,不仅摸不到高贵的门槛,连自己仅有的光环也会黯然失色。君子懂得尺蠖之道,一伸一屈,因而受辱时不反击,知道谦让的本性能战胜狂傲的对手;君子懂得隐藏自己的智慧,不计较暂时的嫌隙,把眼光投向将来。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辱使命,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真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但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从此,两位一文一武大臣,共同辅助国王,使国家日益强大。
从这个“将相和”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谦让哪里有软弱可欺的成分?有的却是处世的智慧、做人的诀窍,和宽宏大量的君子风范。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争强好胜,斗气斗狠,就是不斗智比谦,他们以为谦让就是无能,是屈辱行为,丢了自己的脸面,会受人耻笑,于是步步紧逼,锋芒毕现,不争个高下不罢休,不斗个你死我活不收手,其结果自然是害人害己。他们或者有点能耐,就自视清高,傲视天下,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妄。直至碰得头破血出,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半瓢水。
同样是古代的事例,春秋时的颍考叔和公孙子都的故事却是悲剧。
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觉得露面的机会来了,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
第一个比赛项目剑术。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一时刀光剑影,互不相让。经过首轮比拼,选出前六名。
接下来是比箭,六名胜出者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其中公孙子都,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只见三箭连中靶心,博得一片喝彩。不免扬扬得意,认为这先行官非己莫属。
但有一位将领,是个老人,胡子都白了,叫颍考叔,也是个身手不凡的主儿。只见他走上前来,从容不迫,拈弓搭箭,嗖嗖嗖,三发三中,居然与公孙子都比了个平手。
两将并列第一,还须再考。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对他们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颍考叔,没把这老将当一回事。谁知刚跑了一半,公孙子都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等爬起来,颍考叔已把车抢到了手。公孙子都不服,扑过来就抢车,两人又打起来了。庄公忙令制止,并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同时命公孙子都为副将。公孙子都居人之后,怀恨在心,难咽下这口气。
颍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都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城头。眼见颍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恨得要死,竟抽出一支箭,瞄向颍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颍考叔从城头上射下来。
这个悲剧的发生在于两个人锋芒太盛,互不相让,非得拼个高低不可。持这样的心态去处世,带来的不是悲剧才怪。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能奏出人间最动人的乐章。品性善良的人,对世界充满了爱心。他们做人的立足点,是出自善良的愿望。当他们创造了财富时,就用财富周济困难的人;即使他们没有财富,他们一样对他人充满了关爱。善良的人,永远是值得歌颂的。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最令人感动的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从小失却母亲,父亲给他娶了继母。继母只疼爱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对子骞很不好。但懂事的子骞却从来没有在父亲面前说过继母的不是。
天冷了,继母给三个孩子做了新棉袄。一天,子骞同两个弟弟高兴地穿着新棉袄,随父亲赶牛车外出。路上遇到了大风雪,子骞手的冻僵了,抓不住牛缰绳,牛车骨碌碌顺着斜坡往下滑,棉衣被车钩钩破了一个洞,从袄缝里飘出了纷纷扬扬的芦花。父亲呆住了,他急忙扶好冻倒在车座上的子骞,扒开其他两个孩子的棉袄看,见里面都絮着厚厚的棉花!
父亲回到家,指着继母大骂:“亲生儿女穿棉衣,子骞却穿芦花衣。你太狠毒了,你给我滚!”弟弟们吓得哭起来。这时,子骞扑通跪在父亲面前,哀求说:“爹,求您不要赶娘走。”父亲说:“她这样对你,你还替他求情?”子骞含泪说道:“有娘在,顶多是我一人受冻;娘走了,弟弟们和我三个却都要挨冻。”子骞的真情感动了父亲,更感动了继母,她惭愧地说:“孩子啊,对不起,让我重新给你做件棉衣吧。”从此,继母对子骞视为己出。
子骞是善良的,是他的善良挽救了一个差点分裂的家庭,感动了自私的继母,也教育了继母。可见,善良的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也许有人会说:我要创业,只要有能力、机遇就行了,与善良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抱着一种善良的愿望去开创事业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如福特是为了普及汽车,比尔·盖茨希望电脑与软件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的目的是要让“家家户户都点上电灯”。从一开始,爱迪生便对自己提出要求:发明的电灯必须简便、适用、便宜、耐用、无臭、无烟、无毒。他用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发现白金灯丝效果较好。但是,他想黄金就够贵了,白金更贵,普通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于是放弃了白金灯丝,继续寻找更合适的灯丝。抱有善良的愿望,你才能真正关心人们的需求与愿望;而只有那些能满足人们愿望与需求的人,才能获得卓越的成功。
你关爱别人的时候,就等于别人关爱你。你关爱几个人,就会有几个人关爱你。成为一个善良、关爱别人的人,往往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人们总是更愿意把机会让给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许多成功人士,出自善良的愿望去创业,去拼搏,终于成为杰出的企业家、实业家和大富豪;当他们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时,爱心的力量又促使他们成为慈善家。他们将自己双手创造的财富,无私地奉献给那些还需要帮助的人们,表现出人性中最美的一面。松下幸之助成功之后,乐善好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财富与荣誉是社会给我的,我一定要回报社会,以实现我感恩图报的理想。”
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于1979年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当他看到站在道路两边欢迎他归来的、衣衫褴褛的父老乡亲们,他心里很不好受,心痛得不想说话,也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一刻,他真想哭。
回港后,李嘉诚与家乡飞鸿不断,表示“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我是引以为荣的”。“本人捐赠绝不涉及名利,纯为稍尽个人绵力。”从那时起,李嘉诚不断地向家乡、向中国各地捐款,数额已逾12亿港元。抛开功利而言,善行义举显示了李嘉诚崇高的做人品格。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善举是他商业活动中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更昂贵、更具价值。
像李嘉诚和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他们的爱心力量深深地震撼着人们,我们有理由把人间最美的鲜花和颂歌敬献给他们。
有人会说:如果我有钱了,也把财产捐给穷人。其实,善良与财产无关。关爱别人,并不是完全依靠捐献财富,还可以捐献精神。只要你心中有别人,你就会在别人身处困境时去关爱别人。比如,在2003年“非典”期间,在2005年印度洋海啸期间,在历次自然灾害发生期间,无数普通人,纷纷捐钱捐物,无论多少,都体现了自己的爱心;那些无偿献血者、环保志愿者、爱心大使,等等,大都是普通人,他们的行动不是一样表现了崇高的善意吗?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永远不会关爱别人,反而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别人身上榨取好处。
善良的品性,让人生进入崇高的境界。我们好心帮助那些求助于我们的陌生人,可能也正是帮助我们自己。善良是一剂良药。从善意出发,我们的表现将会更加精彩,生命将会更加有意义。
敢于承担责任
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品质。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些人养成了一遇到不利于自己的情势就推脱的毛病。他们不愿接受有困难的任务,不敢主动承担责任。殊不知,经常推脱会使自己养成不敢负责任的不良品性。
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我们要从小就培养这种责任心,学会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他人负责。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推托责任,寻找借口摆脱责任,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立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能提升良好的个人形象。
很多人遇到麻烦或失败时,总是会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而实际上,无论你推脱的理由多么充分、技巧多么高超,它将都会给你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