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动不如行动
19903600000015

第15章 抓住机遇,想到做到(3)

1942年2月12日中午,英国海军和空军重兵布防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一架英国战斗机在例行巡逻。突然,飞行员发现有一队德国舰队大摇大摆地从远处开了过来,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司令部报告。英国司令部的军官们大惑不解:德国舰队怎么可能在大白天从英吉利海峡通过,是不是飞行员搞错了?英国人忙于思考和争论,却没顾及到时间正一分分溜走。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又一架英军侦察机发现德舰已经闯入海峡最窄也是最危险的地段了,并且正在全速行驶。英军指挥官们这才意识到敌情的严重性,等他们判定真相,调集部队,下令进攻时,德国舰队已然远离了最危险的地段,给其致命打击的机会已经丧失。整个下午,英军虽然不断出动飞机、驱逐舰对德国舰队进行拦截,但由于仓促上阵,反而被严阵以待的德军沉重打击。就这样,德国人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将驻泊在法国布雷斯特港内的舰队顺利地移至挪威海面,增强了那里的战斗力。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军为完成这次战略转移精心策划的大胆行动。因为从法国到挪威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向西绕过英伦诸岛北上,这条航线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如果遭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条航线则是直穿英吉利海峡,但此处有英海空军的重兵布防,同样是危机重重。最后,德军指挥官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在英国根本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闯过英吉利海峡,在夜间出发,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最危险的多佛和加莱之间的地段。

这一大胆冒险的行动果然成功,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在英国人认为绝不可能的时候出现,在英军来不及判断和阻挠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过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争教学课。成功往往是由于克服重重困难而得到,它的一条有效的捷径便是: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

把错误变成机遇

人们都知道,错误会给人们造成很大影响。不过,假如人们积极思考,巧妙利用出现的错误,用以捕捉新机遇,就可以让错误变“废”为“宝”。

一天,一位女顾客在美国某商店闲逛,突然她眼睛一亮,本来不打算购物的她,立刻喊来售货员,要买下一架德国造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售货员看了这架钢琴的标价后心知有错,请来了部门经理。部门经理问清原委,也发现这架钢琴的标价标错了一位小数点,他也不能做主,便向总经理反映。总经理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干脆将错就错,当场拍板定夺:卖!按错了的标价出售!这样,一架价值数千美元的名牌钢琴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仅卖了数百美元。这位顾客当然很聪明,不过那位总经理也不笨!有长远眼光的总经理将错就错,尽管眼前损失了一笔钱,但却抓住了机遇做了不同寻常的创意广告,获得了一笔难得的信誉财富。

美国俄亥俄州的在校学生迈克·布列斯林,由于把一只盛满铝的陶瓷坩埚加热过头,使铝全部熔化了。而当其冷却以后,陶瓷坩埚看上去却完全像金属坩埚一样。于是布列斯林干脆来个将错就错,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铝——陶瓷复合材料。以前也有人提出过用铝和陶瓷加工成铝——陶瓷复合材料的设想,但并没有使之变成现实。将错就错却给布列斯林提供了机遇。

1932年,德国化学家杜马克发现一种叫“百浪多息”的染剂,它对抑制链球菌很有效,而且不会损伤受感染的动物机体。这一发现在医学史上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标志着医学史新纪元的开端。但是,当法国化学家特雷弗在研究合成“百浪多息”时,他惊讶地发现把这种药物当成染剂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百浪多息”包含了磺胺,可是磺胺根本不是什么染剂。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将错就错让人们发现了磺胺的治疗作用。其实,早在1908年时,各国化学家们就知道磺胺的存在,但谁也没有任何根据来确认它的治疗性能。现在看来,要是能早一点将错就错,那么仅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磺胺就至少可以拯救75万人的生命!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待错误不应该简单地否定,其中有可能隐藏着通向成功的契机。

机械地认定“错误”就是“谬误”,不想“将错就错”,只会使自己陷入被动,进而丧失可能抓住的机遇。正确的做法是:想用好“将错就错”,就必须勇敢地突破常规,巧妙地寻找捕捉机遇的突破口,从而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18世纪风行一时的“燃素说”,已由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而化学家拉瓦锡等人却突破常规,也来个“将错就错”,提出了氧和燃烧的科学理论。

有一位热爱电脑的年轻人,非但不怕他的电脑坏,反而怕电脑不出毛病,一般人在电脑出毛病时按常规求助于行家,但这位电脑爱好者却一反常规自己对着书来纠“错”。还真有几次让他给纠正了,慢慢地办公室的电脑出了毛病,别人就试着找他,他也敢试着“治”。就这样,电脑一出毛病,这位年轻人就能学到点东西。

将错就错,把错误变成机遇是要求人们全面地看待错误,从中发现和捕捉有利于成功的机遇。只要用得好,这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招妙计。

以迂为直,灵活应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势篇》)意思是说,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可见,“以正合,以奇胜”,是兵家取胜的要诀。打仗没有奇兵便不可能取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朱可夫被称为“常胜将军”。他所指挥的战争总是胜券在握,与他熟练地运用谙悉敌情而又善于隐蔽自己的高超的军事谋略是分不开的。他从不打无把握之战。他首先熟悉敌人,能正确评估敌人的行动计划、兵力、手段及其可能性;知道敌人的弱点和强点;知道敌人擅长什么,缺乏什么;知道用什么办法引诱敌人上圈套。

对于战争来说,用兵必须做到“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他常常能想出出敌不意、令人惊奇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时,朱可夫要在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消灭敌人。由于供应问题,情况发生变化,因为铁路运输终点离前线有465英里。在朱可夫的领导下,第一集团军参谋部制定了使用坦克、炮兵、飞机和步兵互相支援配合的作战计划,要实施这一计划,根据敌情的变化,当时拥有的兵力还嫌不足。因此,又从远远的后方调集了新的部队到哈勒欣河。这样一来,苏蒙军队就在数量上超过了日本人。

朱可夫还使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办法,给士兵发了一本小册子《苏联战士防御须知》。他让士兵不停地在防御阵地上干活,卡车也卸除了灭音装置来掩盖坦克的调动。飞行员专门进行了侦察飞行来了解地形,夜里还派出侦察兵去摸清敌人的阵地。为了帮助监督作战和保持接触,朱可夫给参谋部配备了12名联络官。在他准备好发动进攻时,他已悄悄地调来了35个步兵营和20个骑兵营。

在进攻的最后阶段,朱可夫的“料敌计谋”更为令人惊异。海拉斯台音河水浅有淤泥,本来以为可以作为雷米佐夫高地南面的屏障,但朱可夫却命令士兵在夜间把河床加固,这样坦克部队便可以从这方面进攻,使日本人大为惊恐。一天夜里,苏联部队突然渡河,摧毁了日本人的工事,开始有步骤地肃清负隅顽抗的敌人。由于这一系列出奇制胜的举措,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上的日本侵略者很快就全部被歼灭了。

运用以迂为直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

马上动手,绝不拖延

生活就像一盘棋赛,坐在你旁边的就是“时间”。如果你犹豫不决,你将被淘汰出局。像围棋比赛一样,每一步都有时间限制,超时了,你就自动出局吧!职场就是战场,你不冲就是死路一条。

2003年度美国哪家公司最赚钱?不是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也不是在IT行业里的某个大型企业,而是传统企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2003年,公司利润为21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1%,股东回报达到115亿美元。在2004年4月5日《商业周刊》评出的50家标准普尔表现最佳公司中,埃克森—美孚排名第23位,并在《财富》评出的全球500强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