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出生,他的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13岁开始,米开朗基罗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的工作室学习,之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当学徒。米开朗基罗酷爱学习,这使他陷入绝对的孤独。在旁人眼里,他孤芳自赏,生性乖僻,疯疯癫癫,总之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一个人。社交活动总使他感到腻烦。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只和几位严肃的人士来往。他生平也只爱过一个女人,就是著名的德·贝斯凯尔侯爵夫人维多利阿·柯罗娜,但那也无非是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开始在艺术领域显露锋芒。1501年,他重新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用了4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他再度来到罗马,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两年后,也就是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4年又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束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6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面积近200平方米,耗时6年。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一个人完成是艰难的,他找来一些人作助手,最后却留下一个调制颜料干杂活的,绘画都由他自己动手完成。画中的人物充满超人的力量,表现了丰富的运动,并充满戏剧性。1541年10月31日,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揭幕了,这一瞬间,整个罗马惊讶了。《最后的审判》是现在已知的这一题材作品中最惊世骇俗的一件,它将内在的上帝威严(而不是他的父权)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审判是对整个世界的,而这个世界在他看来已腐化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其实这种审判在当时是反基督的,属于异教徒行为,但在当时被视为极其正统。有人评价这件作品:“审判者基督是一位伟大的、复仇的阿波罗。而这幅画可怕的震撼力正源于画家充满悲剧色彩的绝望。他把自己也画入这场审判,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张被剥的人皮——一副由于艺术的重压而被榨干人格的皮囊。当圣母也在叱咤风云的巨人身旁畏缩不前的时候,惟一的安慰是:这张皮在圣巴多罗的手中。这位殉教者曾经发誓普度众生。”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就是展现他创造力的一生,他从来都没有停歇过。重大创作期间,他常常和衣而睡,这是为避免在被衣束带上浪费时间。他睡眠时间很少,经常半夜就起床,抓起雕刀或铅笔记下他的构思。一日三餐仅吃几片面包。他的目标就是自己塑造的成千上万的人物形象,不应该有一个被遗忘。他说:“不预先回忆一下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是绝对不动手勾画草图的。”他亲手为自己制造锯子、雕刀,任何细枝末节,他都不信托别人。一旦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他就放弃整件作品,转而去雕刻另一块石头。很多时候,由于他不能把自己的宏伟构思变成现实,许多作品在中途就被他自己毁掉了。有一次,就一刹那之间,他失去了耐心,竟把一座几乎完成的巨大群像打得粉碎,就是最初所创作的《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体格雄浑,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大量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又显示了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代表。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作品中倾注了他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股激情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有现实的感受。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