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艺术5000年
19912200000052

第52章 柴科夫斯基的浪漫悲歌

1840年,柴科夫斯基在维亚特卡省边境的沃钦斯克矿区小镇出生,他的父亲是矿上的总督察,他鼓励柴科夫斯基从小学习钢琴。柴科夫斯基8岁时,全家迁往彼得堡,他被送入寄宿学校。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坏事情,因为他敏感、个性很强,根本不适合在学校住宿学习。10岁时,他遵循父母的意愿转学到法律学校。

1854年,柴科夫斯基母亲死于霍乱。他从这一年开始创作。1854年,19岁的柴科夫斯基从法律学校毕业,进入司法部任职。与此同时,他跟新开设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鲁宾斯坦两个人私自学习音乐。这段时间他进步非常快。

1866年,他辞掉了政府美差,进入由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任院长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这一年,他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名为《冬日的幻想》。创作此曲时,由于太紧张了,他一度精神崩溃。

1868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司令官》,随后几年中还写了大量杰作,不过总的来说,这些作品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声誉。真正给他带来声

誉的是1877年开始创作的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当时,他与崇拜者安托尼娜·伊凡诺夫娜·米留科娃结婚了。但是,柴科夫斯基是一个同性恋者,这意味着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他在失望中走到伏尔加河畔,企图自杀。这一时期,富于同情心的娜杰日达·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巨大的帮助。她与他通信,虽从未会面,但她崇拜他,又是他的庇护者。她定期给他提供资助,使他能脱离教学工作而专心从事创作。他这一时期的成就也很大。1890年,梅克夫人突然中止了对他的资助,这使柴科夫斯基很烦恼,这种烦恼不在钱上,因为他的声誉、他的作品能够给他带来富足的生活了;他烦在友情突然中断,这使他很难受。

1891年,柴科夫斯基赴美巡回演出,在许多城市指挥音乐会。1892年,他又去汉堡听马勒指挥演出《叶甫盖尼·奥涅金》,同年12月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圣彼得堡首演。1893年初,他开始创作第六交响曲《悲怆》。这一年的10月,他在圣彼得堡指挥第六交响曲首演。9天后,由于在午饭时饮用了一杯未煮沸的水,他患了霍乱,数日后离开人世,葬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格林卡·鲍罗廷和穆索尔斯基墓旁,送葬的时候,人们演奏《悲怆》交响曲来为他送行。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最成功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充满了俄罗斯风情。如同在《悲怆》交响曲中所展现的一样,他的音乐充满了表示。所以,人们习惯称他的音乐为浪漫悲歌。第1章 罗丹的《思想者》

1840年11月12日,罗丹出生在巴黎一个职员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小时候的罗丹很调皮,功课很糟糕,不过对绘画和雕塑有特别的兴趣。这得到他的姐姐玛丽利的支持,父亲于是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玛利用自己的工钱供他生活,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从14岁开始,罗丹跟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勒考克是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员,他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遵循学院派的教条。这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学习期间,罗丹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罗丹转入雕塑班学习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罗丹向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学习,在巴椰的训练下,罗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3年学习,踌躇满志的罗丹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但是,头两年,他都落选了。更意外的是第3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于是这个未来的欧洲雕刻大师,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心爱的姐姐因失恋而进了修道院,两年后,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和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失去姐姐的精神支持,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修道院院长埃玛尔劝说罗丹回到绘画与雕刻的道路上。罗丹重新回到启蒙老师勒考克身边,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边工作边自学。贫困的他雇不起模特儿,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给他当模特儿。在乞丐的脸上,罗丹看到了人类的愁苦和凄凉。随后,他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生活了5年,在那里学习创作装饰雕塑。1875年,罗丹去意大利参观了许多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深受启发,深刻理解了现实主义。

罗丹的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这些作品一发表,就受到当时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当时,罗丹负责《地狱之门》的设计,这座雕像群由186件雕塑构成,但因为最初完成的《思想者》、《吻》、《夏娃》等受到了强烈的批判,政府停止了他的雕塑计划。

《思想者》被誉为罗丹艺术人生的里程碑,这座圆雕预定放在《地狱之门》的门顶上。但是,因为《地狱之门》并没有完成,所以这座圆雕后来被独:立出来,放大了3倍。这是一座青铜雕塑,规格为198×129.5×134厘米,创作于1880~1900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塑像雕刻了一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左手托着下颌,向下默视。他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展现出内心极度痛苦。他似乎陷入了一种绝对的冥想之中,全神贯注,思考着人类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痛苦。这些痛苦也表现在他的表情上。罗丹一生都在不知疲倦的创作中度过,这很像他所尊敬的米开朗基罗。1917年1月29日,他与同居了50多年的罗斯走进了结婚的礼堂。两周后,罗斯在严寒中冻死;同年11月18日,罗丹也痛苦而死。在他和罗斯的墓碑前伫立着《思想者》。罗丹是欧洲雕塑史上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现代主义时期第一位雕刻家。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现代雕刻的“三大支柱”。他对古典时期的终结与对现代艺术的开启,使他无愧为雕塑史上的大师、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惟一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