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19914100000035

第35章 传世经典——中华文学之最(2)

郭沫若这些写于1920年左右的诗作,今天读来,依然感人肺腑。在现代文学的草创期,他对现代汉语这一极其稚拙的媒介,已经把握到了非常娴熟的地步。《女神》诗集中那激昂的斗志、浪漫的情怀和反抗的决心,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闻一多曾盛赞《女神》说:“若论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甚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的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最早的字典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完整和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本书为东汉许慎所撰,全书共分14卷(加上序目15卷)。今本为宋初徐铉核定本,共30卷。每卷分上、下,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即古籀异体字)1163个。书中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文字形体和偏旁构造,分列540部。字体以小篆为主,另有重文。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字义。

本书从创稿到定稿历时22年,新印本据清同治十二年(1873)番禺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并两页为一页缩印,并在每篆字上端增加楷体。书后附有新编的检字表,称“大徐本”。

《说文解字》对后世影响很大,它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典学以及文化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泽被深远。

最早的词典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最早的词典,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在历史上,《尔雅》备受推崇。这是由于《尔雅》汇总、解释了先秦古籍中的许多古词古义,成为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在汉代《尔雅》就被视为儒家经典,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事实上,《尔雅》并不是经,也不是某一部经书的附庸,它是一本独立的词典。人们借助于这部词典的帮助,可以阅读古籍,进行古代词汇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增长各种知识。

除了被当做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以及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尔雅》还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帝圣旨编纂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纂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6年,因此书名叫做《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

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分为12集,以12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是我国收录汉字最多的一部大字典。

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410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编撰,全书凡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楚辞》、《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

《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其泽被甚多。

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说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刘峻(字孝标)注。全书原为8卷,刘孝标注本分为10卷,今传本皆作3卷,分为德行、言语等36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这部笔记小说集,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它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最早的笑话集

《笑林》是古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所撰,共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

邯郸淳(约132—221),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

邯郸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魏文帝时,邯郸淳为博士给事中,曾作《投壶赋》上奏文帝,讲述仁义礼仪和恩威相兼的君臣之道。邯郸淳留名后世在于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以级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

《笑林》原书已佚,今存20余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最早的小说总集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神怪故事所占比例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

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可谓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尤其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水浒传》由施耐庵所著,该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其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水浒传》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最著名的长篇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了想象力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嘉靖(1522—1566)时期。作者吴承恩将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美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此可谓精当之评。

§§§第一部小说专史

鲁迅先生编纂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专史,被誉为“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胡适《白话文学史》)。

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赅,评断允当,是20世纪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经典之作。

全书共有28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另有《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篇,是作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做《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现收入《鲁迅全集》中。

《中国小说史略》描画出了一条脉胳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由于作者能够将各种类型的小说及其发展放在当时社会各种条件下进行考察,所以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最早的史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书》首次记述了我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文件,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时期宝贵的历史资料,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先秦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早且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编修完成,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6亿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作为一部类书,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其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

最早的断代体史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由东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编撰,为“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其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共80余万言。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彪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较完整地采纳录用了大量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等不少原始史料,因此本书比《史记》更具史料价值。

这本纪传体断代史,史料丰富,系统完备,闻见博洽,文赡事详,语言庄严工整,多铺排句式。它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全书共21卷,上起周穆王十二年(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历时500余年。分别记载了周朝王室和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之事,是各国史料的整理加工与汇编。各国“语”在全书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国记叙事迹亦各有侧重。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弘扬德的精神,尊崇礼的规范,认为“礼”是治国之本,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其政治观也比较进步,反对专制和腐败,重视民意与贤才,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所记历史事件与传说涉及春秋时期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方面,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司马迁有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最早提到其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李昂等也都认同此观点,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最初无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