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越理债越有钱完稿
1992300000001

第1章 认清债务面目 (1)

什么是良性债务,什么是恶性债务?

很多人都认为,债务是不好的或是邪恶的,远离债务才是明智之举。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对的。因为债务分为良性债务和不良债务。不良债务从你的口袋往外掏钱,良性债务则在给你送钱。我们想要了解债务的性质,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债务。债务可以简单的解释为一个人或一家公司亏欠其他人或公司的金钱,区别于会计意义上的负债。

自古以来,在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都是“无债一身轻”,认为债务就是一种负担,视其为洪水猛兽一般,避而远之。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无债一身轻”只能让我们永远远离巨额财富!想要成为富人,现代社会,我们离不开负债,也必须有负债,只有充分利用好负债,才能够快速到达富裕生活的彼岸。当然,负债也绝非越多越好,就像水中行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良性负债能帮助我们成就富裕的生活;不良负债会断送我们美好的未来。

那么什么是良性债务呢?简单来说,就是债务成本低于个人机会成本的债务。个人机会成本就是一个人所有可能的投资机会里风险调节后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回报。

债务,从另外的角度看,是一个极佳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债务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大的财富。就像大多数富人那样,虽然自己的钱有限,却可以通过负债,用别人的钱,更多的钱来钱生钱,钱滚钱,最终得以快速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没有还不了的债,只有不会还债的人。问题不在于债务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有驾驭和运用债务的能力。适当的负债是成功的保障,但是过度的毫无节制的负债,会让我们原本还能维持的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甚至让我们成为悲惨的债务奴隶。有的人为了应付债务,失去了眼前生活的安宁,有的还不得不痛苦地牺牲掉长久的幸福,被戏称为“债奴”“卡奴”“房奴”“车奴”。

如果想用好债务,就必须通过合理规划来理债,聪明地理债,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债务。举例来说,信用卡就是不良债务,因为它让人们透支购买贬值商品。而投资型不动产所产生的贷款则是良性负债,因为这部分债务能产生现金流,而现金流除了还贷,还可能为你剩下一部分钱。可见,巧用你的债务能为你带来正现金流。比如,一个餐馆老板自信他在自己餐馆里投入的每一分钱可以产生10%的回报,那么这10%就是他的个人机会成本。对他而言,利率低于10%的债务就是良性债务,应当维持在相当程度并将贷款投入他的餐馆;利率高于10%的债务就是恶性债务,比如信用卡上的欠款,其利息高达18%!

债务真的不可怕,而且可以帮你创造很多的财富!现今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做房地产能获取超额利润。为什么房地产能带来大的回报?很多人认为是特权。有些人可以低价获得土地,盖好房子,再以高价卖出。其实房地产就是利用了地产投资的杠杆原理。以举债方式经营不动产,透过杠杆作用,扩大自有资金报酬率。简单地说就是:“借鸡生蛋,以钱生钱”!

地产投资的运营之道在于资金的运作,这就是房地产的诀窍。比如,一个地产开发商,现在要投产于一个10亿元地产项目,项目预期建设5年,预计总售价15亿,回报率50%,年平均率10%。这规矩的途径并不是我们想像的超级利润。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先投资2亿启动项目,完成立项、审批、设计和初期的基础工作,然后以预售或贷款等方式融资8亿,年利息6%。5年后,项目建成,以15亿售出,还本金8亿,5年利息共30%,共计2亿4千万。加上自投的资金2亿,总成本12亿4千万。获利2亿6千万,比较2亿的成本,回报率就是130%,年均回报率26%。以10亿元的总资金投资于5个这样的项目,总获利就是13亿!

可见负债运用好了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积累财富的工具!从根本上说,不管自身条件如何,完全指望“借鸡生蛋”的人是不明智的,不要陷入这种误区。生产性的贷款是必要的,然而无止境地贷款也不是一种高明的做法。房地产投资贷款在正常情况下也是一种良性债务。不过,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性,地产投资也不例外。人们在借贷消费的同时,应该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情况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预测,否则,一旦未来收入水平降低,现有的良性债务很可能转化为不良债务,使生活陷入困境。

贷款的时候要区分良性负债和恶性负债,良性负债就是不影响你现在目前生活水准这种情况下的负债,划分良性负债的依据是如果你的负债不超过30%就是良性负债。良性债务是我们的朋友,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比如学生贷款。恶性负债是指人力不可控制的负债,例如生病、意外伤害、车祸等,这些事件引起的负债都属于恶性。

不良债务有三种:一是贷款购买住房时,每月的还款金额超过月收入的50%的债务;第二种是贷款购车;第三种是信用卡消费。信用卡消费实际上是向银行贷款来购买商品。信用卡贷款首先是一种高利贷,如果你不能按时向银行还款,银行会按照每日万分之五的罚息收取利息,这样一年下来就是18%,远远高于目前银行的商业贷款利率,这是一种典型的高利贷。信用卡还是一种“财务鸦片烟”,它是一种可以让你上瘾的东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时间一长它就会麻痹人的财务神经,使人误以为信用卡本身就是钱,其实信用卡本身不是钱,而是债,刷卡的同时就是在向银行举债。

在生活中我们常因“清仓大减价”、“免年费信用卡”等诱惑而控制不住花钱的欲望。对于贷款买汽车,这就是是家庭负债里的恶性负债。如果说你一定要有车,不用花30万去买一个什么本田,可以花10万块钱买一个捷达,其实就是一个代步工具,就是说一定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要为了面子买了个车,然后每天车在贬值,还得还车贷,这样是非常不划算的!我们一向支持贷款买房,但是从来不支持贷款买车,尤其是贷款买好车,因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且汽车贬值得非常快,一下就贬值几万块钱,所以车贷一定是一个恶性的负债。在有需要的时候如果你想贷款买辆车,务必要注意一点:三年之内确定能把贷款赶紧还上,同时不要买太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好车。

恶性债务还有一个是信用卡负债也很可怕。信用卡还债是按月按复利结算的,是典型的高利贷,并且多数信用卡透支尾数未清也计全息。曾有一个朋友,忽然发现,他问我你说高利贷多少钱?我说高利贷最高的时候20%、30%都有,我说15%以上就算挺高的了,他说我告诉你,他发现信用卡有最低还款额,如果你是只还了最低还款额,其他那部分不用还的话,它是按全额给记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而且就是你还了白还。假如我还了6000,但是我应该还12000,那么其实它是按12000给你算利息的。这个月到下月开始,这个月利滚利,如果你年初欠一万块钱,如果你到了年底没还,你应该欠银行12000,也就是说2000块钱20%的利,那是典型的高利贷。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月光族白领女孩,深陷数十万信用卡负债,倾家荡产还卡债。我有一个朋友的妹妹,她真是彻底的月光族,小女孩80后,然后每月工资1万多,但是她不仅是到月底欠款,她已经刷爆了4张信用卡,每张信用卡欠债十万以上,她到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把她买的那些包、手表等拿去当铺然后就很便宜卖掉。

用信用卡套现买房买车,“卡付卡”现象是属于财务上的自杀行为,最终自食其果。信用卡办一张应急就可以。负债如果过度的话,肯定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财务压力,甚至现金流可能会断掉。排除恶性负债、控制良性负债,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计划消费是理财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

债务比例要警戒,不可盲目去借钱

在每一次牛熊市的转变中,很多人的财富都会被淘洗,再也无力靠“元气”再战,于是这些就萌发了借钱再赌一把的念头。

对于他们这样的想法,我们也无可厚非。因为资本最有力量的地方在于钱能生钱。也就是说,兜里的钱越多的投资者越容易累积财富。在现代社会,用别人的钱赚钱已经成为商界的一条准则。正如法国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写到的一句话:“经商,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它的窍门就在于善于借用别人的资金。”很多商界成功人士,完全凭自有资金获得成功的非常少,他们成功的秘诀几乎都是善于利用各种融资渠道为自己的公司筹融资金。

事实上,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对借钱投资的看法两极分化,一种观点视借钱为迅速发大财的康庄大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借钱是一件风险很大并且有失脸面的事,视借钱为畏途。实际上,不举债虽然也能理财致富,假如借钱有道,警戒并控制好债务比例,也可加速财富的累积。

千万不要盲目地去借钱,假如一定要借,也要遵从两点:一点是风险管控能力,即在最坏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还本付息。正如美国著名的小商品经营大王格林尼所说: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抵押。这就在告诫那些勇于借贷的人,借钱之前你最少得有可以抵债的项链,一无所有却去玩空手道,那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第二点是要根据自己拥有的个人资产确定借债资金的多少。因为借贷要使巧劲儿,你的收入和你的资产就是保持资金流平衡的砝码,也是阻止你滑入风险区的救命索,只有了解以上这两点,你才能借助借债的力量来获取财富。

借钱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投资收益一定高于贷款利率。举例来说,贷款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为例,假设现在你有资金100万,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全款买房;一个是用20万付首付(假设这种情况存在),另贷80万,自己余下的80万元用来投资其他项目。

这时候,我们就要计算一下自己的期望收益率了。

假设这座房子房贷20年还完,按照2011年7.05%的年利率,利息则是80×7.05%×20=112.80(万),加上80万元本金,等于192.80万元。假如20年中,这80万只赚出了192.80万元,这就意味着,这20年你完全是替银行打工,因此你必须赚到192.80×2=385.60万才算合适。那就意味着每年的年均收益至少为385.60/(20×80)=24.1%,这样高的收益率,除了高风险投资之外,几乎没有能够到达的。因此,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很弱的人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还不如全款买房,落得一个省心、自在。

借助实例帮助分析债务问题

2007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播过这样一则爆炸性新闻:曾经红极一时的英国著名电视新闻记者、主播埃德·米切尔因为负债过多而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当年,米切尔曾在英国独立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做主播,那时的他是业界有名的大腕儿,采访过英国和世界级别的政坛要人,其中就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梅杰。当时,米切尔的年薪高达30万英镑,住着价值60万英镑的房子,而且享受着丰厚的福利待遇,这些都让很多人非常羡慕。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公众瞩目的焦点,生活的享受应有尽有。

后来,随着电视台进行了一系列的栏目调整,米切尔的节目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到了2001年,米切尔被迫“下岗”。因为他之前的生活大肆挥霍,无论每月收入多少,几乎都是月月光。所以,当他被解雇后,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他之前借的几万英镑的信用债务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他为了还清旧债,便开始申请新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结果仅仅几年时间,他的25张信用卡都达到了透支程度,总欠费金额达到了25万英镑。

生活的每况愈下,债务的不堪重负,他的妻子选择了离婚,远走他乡。于是米切尔不得不变卖自己的所有资产来还债。可是,这样还是无法还清债务,于是就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地步。

米切尔的故事被BBC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他警告世人: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人们不应该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更不能轻易地去借钱消费。否则,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像他这样的遭遇就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所以人们对物质追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许多并不好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比如,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等都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的东西,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我们都能不用支付现金而用负债贷款的方式拿到东西。于是就有很多买了再说,用了再说,以后再说的观念产生。因为负债消费的方式越来越方便,所以传统的先储蓄后消费的意识在人们的心目中开始逐渐淡化。有的人就可能将原本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在当前轻而易举地实现了。这样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负翁”。

好生活需要负债,而负债反过来又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它能给我们带来享受的同时又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事实上,负债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关键是对待负债的态度和处理负债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

在通常情况下,负债可分为良性负债和不良负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究竟该怎么分,这就取决于负债是否在我们自身承受的范围之内,还要看我们负载时是为了获得长远的富足生活,还是只为了自己眼前的短期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不良负债都是消费负债和被动负债,它们总会超出我们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这样的不良负债,我们确实能得到短期的享受,这个不可否认。但我们失去的却是未来长远的生活品质保证,这种做法甚至会让我们的实际生活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

良性负债则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前提是要在个人的可控范围内,用适度的负债让我们提前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这种方式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享受,同时也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对负债有了明确的认识,能掌握负债、驾驭负债,这就可以合理地运用负债为我们服务——通过负债得到的资本让我们用钱生钱,让我们富有的梦想加速实现,从而成就我们最终的美好生活。

所以,要记住,只要是良性负债,就不怕继续持有;倘若是不良负债,那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让自己的理财走向正规。

负债也是一种资产,巧用负债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