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交响曲欣赏
19949000000015

第15章 第七交响曲

(奥)布鲁克纳

创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音乐界中,以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为代表,形成了形同水火的两个派别。瓦格纳的浪漫主义戏剧,在当时是受到许多人的攻击的,布鲁克纳非常崇拜瓦格纳,自然被划入瓦格纳一派,因此他受到勃拉姆斯派的排斥。他的交响曲也受到维也纳音乐界那些有影响的人物的种种非难,特别是受到当时在音乐评论界号称权威的勃拉姆斯派主力人物汉斯立克的恶毒攻击,许多指挥都不愿意排演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写出来以后几乎没有上演的机会,往往会被搁置很长时间。比如他的《第一交响曲》放置了二十五年,《第二交响曲》放置了二十二年,《第四交响曲》放置了十六年,《第五交响曲》放置了二十三年,《第六交响曲》放置了十八年。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不堪忍受的痛苦。

《第七交响曲》对布鲁克纳来说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这部交响曲是题献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布鲁克纳在1881-1883 年两年的时间里完成。1884年得以在莱比锡首演,第二年,在曼海姆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这时,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作者风采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824年9月4日在奥地利小镇安斯菲尔登一个教师家庭中出生,早年学习小提琴、钢琴,但最主要是管风琴,十岁时即间或到教堂当管风琴师补贴家用。1837年他到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当合唱男童,在那里他得到音乐方面的深入教育并且受培训成为教师;他的第一份工作(1841-1843)是在小镇温德哈格当学校教师。

1855-1868年在林茨,他成为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1856年,在林茨举行的一次管风琴演奏比赛中,布鲁克纳取得胜利,并获得大

教堂管风琴师的职位。布鲁克纳写了一些合唱曲。在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后者对他影响深远。

1868年,布鲁克纳成功以通奏低音和对位法教授的身份到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1869年,他踏上了到南锡和巴黎的音乐会之旅,期间他在管风琴上做过不少即席演奏。在接下来的几年,布鲁克纳用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一个宫廷管风琴师和一个大学教授的职位,1875年他最终得到维也纳大学的教职。

他的《第三交响曲》使他在维也纳陷入了新一轮的危机,第一稿是献给瓦格纳的,上面援引了大量瓦格纳的东西,但很快他就对这稿做了大修改。1877年没有瓦格纳影响的第二稿上演,得到的却是灾难性的结果,观众纷纷离开。直到《第四交响曲》在1881年上演,布鲁克纳才在对方阵营里赢得一点掌声。“勃拉姆斯派”(汉斯力克用语)和“瓦格纳和布鲁克纳派”之间的战火也稍稍停息。

《第七交响曲》很成功,为布鲁克纳彻底赢来了世界声誉,使他从此跻身世界一流作曲家之列。《第八交响曲》第一版受到首演指挥家赫尔曼·列维的严厉批评,1892年第二版在维也纳大获成功。

1891年,布鲁克纳得了水肿病,但他仍然继续交响曲创作和管风琴演奏。1896年10月11日,他在维也纳逝世。他的《第九交响曲》仅完成了前三个乐章和第四乐章的一部分。

布鲁克纳的作品以其宏大的音响建筑著称。他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内容是以泛神论的世界观为基础的,而在艺术上,则是对以巴赫、贝多芬等为代表的德、奥古典音乐的继承。他的交响曲继承的也是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交响乐传统,所以瓦格纳甚至说:“只有布鲁克纳同贝多芬最相近。”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是19世纪上半叶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交响乐大师。

作品欣赏

布鲁克纳的《E大调第七交响曲》又被称为《英雄交响曲》。但是,就像《第四交响曲》被称为《浪漫交响曲》一样,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这和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是不一样的。布鲁克纳在写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刚得到瓦格纳逝世的消息,瓦格纳是他最崇拜的作曲家,这种情绪影响到布鲁格纳的创作,影响到作品的主题。他在给学生费利克斯·莫特尔的信中说:“有一天我回家后感到十分悲哀。我想大师不可能活得很久了,这样,我就得到了#c小调的Adagio(柔板)了。”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一开头是小提琴的颤音,这种持续的颤音是布鲁克纳非常喜欢的手法,以至于巴伦勃依姆都说:“提起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小提琴手就会想到颤音,连续半小时的颤音。他们通常会很累的。”这个轻微的颤音作为主题的背景,造成一种轻烟弥漫的朦胧感觉。法国号和大提琴奏出的主题宽广宏伟。

当乐队进入以后,乐曲变得辉煌壮丽。在法国号和小号的衬托下,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这是乐章的第二主题。

展开部不是很长,几个主题的交替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呈示部也是在几个主题的反复交织中,把乐曲推向热情的高潮。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二十三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柔板之一。

这个乐章常常被人称为“挽悼瓦格纳的颂歌”。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著名乐段。

瓦格纳大号是瓦格纳为他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所需要的特殊音色专门设计制造的,它的音色介于圆号的圆润和长号的庄严之间。这种乐器除瓦格纳本人以外,几乎所有的作曲家都没有使用过,而布鲁克纳在这里使用了四支这种大号。

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美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

第一主题的前半部由四支瓦格纳大号奏出,弦乐器接奏后半部。

瓦格纳大号低沉的音色,庄严肃穆,而弦乐器则在低音区吟唱。乐队突然的爆发,是痛苦与绝望。安静平和的第二主题出现了,三拍子的节奏和舞曲风的旋律有一点儿梦幻般的感觉。

这两个主题不断地轮番发展,情绪也就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痛苦的悼念,也有热切的希望。最后,第一主题出现,乐曲的情绪升华,如夕阳般辉煌,乐曲在安宁中结束。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又有民间连德勒舞曲的风味。

乐章结束在重新出现的第一主题的舞曲风旋律中。

第四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开始仍旧和第一乐章一样,是在第二小提琴的颤音衬托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的轻盈而有力的第一主题。

由铜管乐奏出的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和平的气氛。

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和一首对人类幸福的赞歌。

版本推荐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419195-2

卡拉扬最后录制的一张唱片就是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但不是这张。这一张CD是卡拉扬1975年的录音,DG公司1977年出版。卡拉扬一共录制了十二款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这一款是比较经典的。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439037-2

这一款CD是1989年卡拉扬逝世前三个月的录音,也是卡拉扬录制的最后一张唱片,仅此一点,就有极大的收藏价值。此片登上了《日本唱片艺术名曲名盘300》榜单。

君特·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版,RCA公司

旺德是德奥派指挥硕果仅存的大师,在1982年接掌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后,为RCA录制了许多优质唱片。由其执棒的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一向都端庄稳重、不哗众取宠,本唱片中他则以更紧密的乐句行进凝聚出一股在宗教热诚之外,反映人生命运挣扎的撼人力量。第一乐章结尾处复杂的对位法在旺德的缜密分析下井井有条。第四乐章有着一气呵成的气势,外表的强度和内在的张力同样让人激赏。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的版本还有巴伦博伊姆指挥伦敦室内乐团版、切利比达齐指挥史特嘉广播交响乐团版、蒂勒曼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