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9959900000074

第74章 不战而胜的智囊(3)

贼退后,高仁厚顾念如果按律处置弃城逃走的军士,势必诛杀太多,于是密召张诏,对他说:“你赶快派探子数十人,分头追赶逃走的士兵。”就用你的话说:“元帅那晚不在营寨,所以根本不知道你们溃逃的事,你们赶紧回营,明天照常守卫,不要担心。”张诏一向是宽厚长者,众人都相信他的话,认为元帅真的离营外出,于是四更时分,溃逃的士兵都已回营,只有杨茂言一直追到张把这地方才拦下他。

高仁厚听到各营寨的更鼓声如平常,很高兴的说:“他们都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众将领都集中到高仁厚寨中,拜见仁厚。还以为高仁厚真的不知道实情。坐了很久,高仁厚才对杨茂言说:“昨天晚上听说副使身先士卒,跑到张把,有这事吗?”杨茂言回答说:“我听说敌人攻打中军寨,左右说仆射已经离开了,就策马驾车跟随,后来看出是假的,就又回来了。”

高仁厚说:“我与你都受命于天子,领兵讨代逆贼。如果我先逃跑了,副使应当喝斥我下马,执行军法,代理总指挥,然后上报朝廷,如今副使先逃跑了,还说谎欺骗,按理该怎么办呢?”杨茂言拱手说:“应当处死。”高仁厚说:“是的。”命左右将杨茂言拉下去斩首。众将领都吓得两腿打颤。高仁厚又召来昨夜的俘虏数十人,给他们松了绑,放他们回去。郑君雄听这些人一谈,恐惧地说:“他的军法如此严明,还可以侵犯吗?”从此后再未出兵。

孙武在阵前杀了吴王阖闾的宠姬,以殉军舰,司马穰苴斩了齐景公的幸臣庄贾、以立军法。严明法纪,将领就有尊严。将领尊严,士卒就愿意为他卖命。士卒有了不怕死的气概,敌人就必败无疑了。高仁厚固然善于用法,但最妙之处在派遣张诏这一着。不将逃兵全部杀掉,他的威严反而胜过将他们全部杀死,再驱使指挥他们,逃兵就全都会成为不怕死的人。

孙武子是齐国人,带着他的《兵法》去见吴王阖闾。阖闾说:“你的这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试试训练队伍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问:“可以用妇人来试试吗?”孙武回答:“没有问题。”于是命令宫中一百八十个美女全部出来接受训练。孙子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的两个宠姬分别作两队队长,命她们都各持一把戟。孙武又对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手、右手、背吗?”宫女们说:“知道。”孙武又说:“向前,就是看心:向左,就是看左手边;向右,就是看右手边;向后,就是看背。”宫女们说:“是。”布置完毕,于是摆好了铁钺,将规矩三令五申。然后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大笑。孙子说:“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又再将规矩三令五申。然后又击鼓发令:向左!宫女们又大笑。孙武说:“规矩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罪过。既然已经讲明而不按军令操练,就是官吏和士卒的罪过了。”马上就要斩左右两队的队长。吴王从台上看见要斩他的爱姬,大惊,派人下来说:“寡人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寡人要是没有这两个爱姬,就食不甘味,请不要斩她们。”孙子说:“臣既然已经受命做了大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便斩了两个队长,以殉军规。又将副队长任命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宫女们前、后、左、右、跪、起都符合规矩要求,没有一个敢于出声的。孙子派人去报告吴王说:“兵已经训练好了,大王可以下来观阵了。只要大王要用她们,就是赴汤蹈火,她们也决不会退缩。”吴王说:“将军停止演练,进屋休息吧,寡人不想下来观阵了。”孙子说:“吴王只是喜欢我的兵书,并不愿意用它来实践。”于是阖闾知道孙子善于带兵,就任命他为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进入郢都,北面威胁齐国、晋国,显名于诸侯,孙武子作出了重大贡献。

齐景公的时候,齐国的军队被燕国和晋国打败。晏婴就向景公推荐了田穰苴。景公命他统率军队。司马穰苴说:“我素来卑贱,人微权轻,希望国君派你的宠臣来监军。”齐景公就派心腹庄贾前往。那天,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明日太阳当顶的时候在军门碰面。司马穰苴先乘车到军门,立下竹竿测日影,设好刻漏以知时辰,等待庄贾。傍晚时分,庄贾才到。司马穰苴问:“你为什么晚了?”庄贾说:“亲威来迭我,所以滞留了一下。”司马穰苴说:“大将军受命之日,就忘了自己的家;到军中有了约束,就忘了自己的亲威;手持鼓棰,就忘了自身的安危。说什么亲威相送呢?”召来军正询问:“按照军法,不按约定时间到达,该如何处置?”回答说:“该斩!”庄贾这才开始害怕,让人飞马弛报齐景公,请他来救命。没有等到那人返回,司马穰直就斩了庄贾以儆戒三军。一会儿,齐景公派使看持着信符来赦免庄贾,使者纵车驰入军中,司马穰苴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又向军正询问:“军中不许驰车传令,如今使者违纪,该如何处置?”军正回答说:“该斩!”司马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于是就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了使者车箱外左边的立木,杀死了在左边拉车的马,向三军显示法纪的威严。司马穰苴检阅了士卒。又依次检查士兵的水井、灶具、饮食,询问病员,安排医药。亲自到军营中慰问士卒,把将军的薪饷粮食拿来分给士卒,而自己却只和那些身体瘦弱的人领得一样多。三天后集合部队,准备出征,连那些有病的战士也都争先恐后要求参战,结果打败了晋国军队。

[智囊]

高仁厚阵前依法诛杀杨茂言,严整军法,震撼叛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自古以来,纪律严明一直是兵家决胜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要想成就事业,必须先学做人,再学做事。首先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纪律,努力提高思想和道德觉悟,这是做人的第一准则。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努力学会做事。

李光弼收二将

唐朝时史思明在河清屯兵,想阻断官军李光弼的粮食供应。李光弼得悉敌情,陈兵野水渡,以备应变。

夜晚,李光弼回到河阳,只命雍希颢率领一千多名士兵防守野水渡,交代他们说:“贼将高廷晖、李日越虽都是力敌万人的勇将,一定坚守营寨,不要同他们作战;但若他们来投降,可以一起来见我。”众将官不理解李光弼的意思,暗自窃笑。

不久,史思明果真对李日越说:“李光弼善于城市防守作战,今天他移师郊野,正是生擒他的大好机会。你带五百骑兵,替我把他抓来,抓不到不准回来见我。”

第二天,李日越带了五百骑兵来到野水渡,大叫说:“司空在吗?”

雍希颢说:“元帅昨晚已离营回城去了。”

李日越暗想:“用雍希颢代李光弼,回去史思明一定会杀了我,我还是投降算了。”

于是与雍希颢一同去见李光弼,李光弼待他如心腹,非常礼遇他。高廷晖听说李日越受到李光弼的重用之后,也主动投降。

有人问李光弼,用什么方法,这么容易就让两名贼将投降,李光弼说:“史思明曾怨恨没有野战的机会,听说我出兵在外,以为一定可以胜我。李日越没有抓获我,不敢回去,只好投降。高延晖的才干胜过李日越,听说李日越在我这里受宠被信任,必定想到我这里来争宠。”

智囊

尹宾商藉用了《鬼谷子》“捭阖”一词,来作为一个战争的将帅审定敌人虚实的一种策略,即要善于发现敌情变化的兆头,摸清敌人的思维活动规律,以便揣测和推算敌人的活动脉搏和动向,做到未卜而先知,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能正中矢的,无往而不胜。李光弼对部将的解答,正说明了他运用了“捭阖”的谋略,既知己方,又知敌方,进而将计就计,明里迎合敌人的需要,暗中却稳操胜算,巧妙地设下了连环计,不战而屈人之兵,智降叛逆史思明手下的两员骁将。

赵充国平羌

公元前63年,宣帝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羌族部落。先零羌首领杨玉请求朝廷允许他们渡过湟水游牧。义渠安国便奏请朝廷答应其所求。赵充国分析羌人有诈,便向皇帝上书说安国“奉使不敬,引寇生心”。于是宣帝召回了义渠安国,又表示拒绝羌人的要求,但是先零羌不肯罢休,联合本族各部落,强渡湟水,占据了汉朝边郡地区,郡县无力禁止。二百多位羌族部落酋长会盟,消除冤仇,交换人质,订立攻守同盟条约。不久,羌族一酋长狼何,派使者向匈奴借兵,企图进攻鄯善、敦煌,切断汉朝通往西域的交通线。

宣帝听到这一消息后,因为知道赵充国原籍陇西,又曾多次出征边地,熟悉情况,便召见赵充国。赵充国分析了羌族的内部情况,以及与匈奴的往来关系,指出一旦他们“解仇交质”,并与匈奴勾结在一起可能会发动动乱,因此建议立即派人检阅边防部队,作好战备工作,同时派人去离间羌族各部落。宣帝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又派骑都尉义渠安国出使羌族。

义渠安国到陇西后,召集了三十多位羌族酋长,谴责他们图谋不轨,一齐处斩,同时纵兵杀掠羌族一千多人。结果,激化了羌人与汉朝的矛盾,加速了羌族叛乱的爆发。

于是,皇上询问各位大臣:“谁可以领兵去制服他们呢?”赵充国回答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了。”赵充国当时已经七十余岁。皇上问他:“将军到了羌地,如何行动,要用多少人?”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打仗的事,远离现场很难设想,我愿意立即赶到金城,策划最恰当的方略。”

赵充国到了金城,一直等到兵员超过万骑,才南渡黄河。为了避免被羌人拦截,以防出声,他在夜里派三校人马率先衔枚渡河。一过河马上布置好阵营,到天明时,全部人马再依次过河。这时有近百名羌人骑兵从东边奔驰到军营附近,赵充国料知这些骁勇的骑兵是故意来引诱我军与之交战的,就告诫全军不要出击。并说:“我们的战士和马匹刚到,十分疲惫,不要幻想马上出击去消灭他们。这点小利不值得去贪图。”他派骑兵去侦察四望陿,发现陿中并无羌人,于是当晚赵充国就引兵到了洛都。他对各校司马说:“我知道羌人无能了,他如果派数千人守着四望陿我还能进得了洛都吗?”于是再往西到了西部都尉府,每日拿好饭菜犒赏军士,军士们都急于为他而战。但是羌人数次来挑战,赵充国都坚守不动。

当初罕曾派他的弟弟雕库来报告都尉,说先零将要造反。几天后先零果然反叛了。雕库手下的人有不少在先零叛军中,都尉就留下雕库作人质。赵充国认为雕库没有罪,就将他释放了,派他回去告诉部落中的豪强,大军是来诛杀有罪之人的,并不是要把大家都消灭掉。能协助大军抓捕罪人的免罪。凡斩杀一个有罪的大豪强,赏钱四十万;斩杀一个有罪的中豪强,赏钱十五万;斩杀一个有罪的小豪强,赏钱三万。斩杀他们的大男孩赏钱三千,斩杀他们的女子和老人、小孩赏钱一千,并且将罪人的妻子和财物一并赏赐给立功者。赵充国想以自己的威严与诚信来招降羌人。罕和其它劫掠者的队伍就这样被瓦解了。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说:“如今羌人朝夕侵扰,土地贫瘠,人民生活极苦,汉人的马匹无法在此过冬。可以补充草料,在七月上旬,携带三十天的粮草,分别从张掖、酒泉出兵,合击罕。”皇上将他的意见转发下来。赵充国认为,背负三十天的粮草,加上服装兵器,难以追逐羌人;而不带粮草,羌人所占据的地方前后又十分险要,假如被他们断绝了粮道,那就太危险了。况且先零首先起事叛乱,最好是对罕以礼相待,私下里晓喻他的过失。首先诛杀先零,以使罕受到震动。而朝廷中的官员们却认为,先零兵力强盛,又有罕的帮助,不先消灭罕不可能消灭先零。于是皇上就下令赵充国出兵打击罕。

赵充国上书请罪,并向皇上陈述利害关系说:“臣听说《孙子兵法》上说过,‘兵力不足以进攻者就防守’,又说,‘善于作战的人,能掌握敌人,却不会被敌人所掌握’。现在羌人入寇,我们便应该整饬兵马,训练战士,以逸待劳,才是致胜之道;如今放弃制敌先机,落入敌人的战术,愚臣以为千万不可。先零想要反叛大汉,所以才和罕化解过去的仇恨,订立盟约;但是他们心里也担心汉兵一来,罕或许会背叛他们,所以先零希望汉军先攻打罕,他们好出兵救助罕,表示坚守彼此的盟约。现在羌马肥壮,粮食充足,我们出兵攻击,恐怕讨不到好处,只是正好让先零有机会有恩于罕,更坚定他们之间的盟约,先零的势力就会日渐壮大,归附的羌人也会日渐增多。老臣担心那时候,先零会成为我朝的大患,将不只是二、三年的外患而已。依老臣之见,如果能先诛灭先零,即使不讨伐罕,罕也自然会归顺;万一先零已被诛灭,而罕仍然不服,那么,到正月时再进攻也不迟。”皇上采纳了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领兵到了先零占据的地方。先零的军队久驻一地,纪律松弛,军无斗志。望见大军来了,扔掉辎重就想渡过湟水逃命。道路狭窄,赵充国就带着队伍在后面慢慢追赶。有人说:“逐利应当及时。”赵充国说:“穷寇不可急追。缓一点他们就只管一个劲逃跑而不回头;追急了他们就会回过头来以死相拼。”众军校都佩服他的高见。结果,羌人在水中淹死数百人,投降和斩首的五百余人。

大军进了罕的地盘,赵充国下令不许放火烧部落,喂牲口的草都收集到田里。罕听到后高兴地说:“汉人果然不打我!”豪强自己前来归顺,赵充国赐给他饮食,放他回去向自己部落的人作宣传。当时来投降的羌人有万余人。赵充国为防止羌人以后作乱,请求朝廷,将一万骑兵解甲屯田,长留在羌区。

智囊

赵充国在平羌的过程中,坚持政治瓦解与军事斗争相结合,一方面集中兵力部署对先零进行军事打击,先零在毫无戒备,纪律松弛,斗志不足的情况下一触即溃,仓皇逃遁。而另一方面,则对罕进行政治安抚,广开善言。这其实是“以静待哗”的作战谋略。

自古兵家都把镇定持重、处变不惊作为将帅修养的要则。只有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才是掌握军心的方法,因此,以沉着的心态安抚自己,乘机进攻浮躁不安的敌人,或者以冷静的态度控制动荡不安的局面,那么胜利就有十足的把握。现代战争较之古代战争更加激烈,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战场上能否沉着冷静,不乱方寸,也是对每个参战者非常现实而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以静待哗”的策略,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被广泛地运用着。它能使人们有效控制自我情绪,理性思考问题,从容克服困难,做情绪的主人,做事业的开拓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