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己解脱自己
1998600000013

第13章 调整自己错位的情绪(1)

1、悲观——凡事都往好处看

心理学上认为,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它由精神引起,但还会影响到组织器官,引起相关的一些心理及生理疾病,如焦虑、神经衰弱、气喘不接等等。

【专家诊断】

一般而言,容易悲观的人是与世无争的好人。他们心地善良,洁身自好,习惯在处理事务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胆小、怯懦。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言行不检负责,甚至对别人的过错也负责。明明是别人瞪了自己一眼,他也会立即觉得自己肯定做了不好的事。

极端悲观的人常用反常性的方法保护自己。越是怕出错,越是将眼睛盯在过错上。一句话会后悔半天,人家并未介意的事他也神经过敏。他对人际冲突极为恐惧,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也很奇怪。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打了,他还跟着打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给自己惹是生非。

与别人发生冲突,在对方恃强要挟之下,他会当众打自己耳光,以求宽恕。同时用这种办法来平衡自己的苦闷,因为我该打,打了自己才心安理得。

平常的人也有悲观情绪。表现为事情发生后的自我检查,总结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行动中作积极的调整。就这一点来说,人人都会有悲观,它是人类进步的校正器。但极端的悲观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进行适当调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让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以放血的方式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基于这个实验,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1988年他公布实验结果时,遭到司法当局的起诉。但是他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可能有人常常会像传教士那样对别人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这么看问题的人也不是没有道理,想想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首先决定了他要面临死亡的威胁,然后是各种各样的压力、烦恼、挫折或是苦难。由此看来,人有悲观情绪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尼采有句话说得好: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有悲观心理是正常的事情,但让悲观成为习惯却并不是件好事。人们常看到悲观的人整天愁眉苦脸,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要寻死觅活的人就是如此。遇到一点困难,生活有挫折,就说命运对他们不公,就自毁自灭,甚至于堕落,这种例子已有不少。古时有寻世外桃源的,有隐居山林的,有看破红尘出家的等等。而今,已无法脱离社会的这类人,就甘愿沉沦,随遇而安,不求进取。这些人是生活的弱者,是懦夫。他们不敢吃苦,贪图安逸,总是幻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也只能生活在幻想中。

附:下面这个心理测验可以测试一个人的悲观程度

你来到度假胜地,住到预先好的旅馆房间后,轻松地喘了口气,试着打开窗户时可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

A可以看见旅馆的游泳池和人群;

B窗外是广大的阳台,上面种着五颜六色的花草;

C看到海边,还可以看见在那里玩的人们:

D可以看见远方有一座岛。

选择A的人是轻微悲观型。旅馆的游泳池之类的,一般说来都在窗边,将这种距离感转换为时间的流逝,以长久的态度而言,觉得将来是抓不住的,稍微有点悲观的成分存在。

选择B的人是严重悲观型。只有看到这么近的东西,你的未来观实在是非常悲观!已经少有乐观想法,是不是已全部都像河水一样流光啊。

选择C的人是乐观型。看得到旅馆外的东西的距离感,表示你多少对长远的将来抱有一点展望,一般说来,这是认为自己的将来很乐观。

选择D的人是超乐观型。可以看到那么远的距离的话,你的将来是不是很安乐、无忧无虑呢?不过,比起忧郁地沉思,还不如开朗一点更能招来运气。

【心理处方】

悲观的人当遇到情绪扭转不过来的时候,不妨暂时回避一下。打破静态体验,用动态活动转换惰性,只要一曲音乐,就会将人带到梦想的世界。如果能跟随欢乐的歌曲哼唱起来,手脚拍打起来,无疑,心灵会与音乐融化在纯净之中。同样,看场电影,散散步,和孩子玩玩,都能把人带到另一个情绪世界。这个时候,不要总是将目光盯着消极面,自怨自弃或怨天尤人。

悲观的人在闲暇时间,要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能培养起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内心点燃。要热心去同别人交往,不要制造人际隔阂。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或者轻视、怠慢自己,想想不是滋味,于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结果是又多了一个人际屏障。那当然也使人整日诚惶诚恐,不知他人在背后又要搞什么。正确的方法是:净化自己的诚意,不回避对方,拿出豁达的气度,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是最有利于个人情绪健康的方式。

悲观沮丧的人喜欢把自己关在屋里,这样反而会给人造成被禁锢的感觉。悲观的人应该试着离开屋子走向自然。当漫步在林阴大道或是站在山顶呐喊的时候,就会发现心绪突然变了,心中充满了宁静,自然的色彩给人带来阵阵的快意。任何一种体育锻炼都有助于克服沮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人精神振奋,避免消极地生活下去。

只要能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会发现自己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自信心自然也就增长了。

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如果乐观态度使人成功地克服了困难,那么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2、厌倦——值得爱的东西还是蛮多的

别因厌倦丢掉香槟。

厌倦情绪是指对整个世界感到不屑或厌烦,,什么事都不想做;不理解生活到底是什么,对生活的意义感到迷惑,找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自我同一感失去,莫名其妙的焦虑、矛盾和情绪消沉。厌倦情绪与心理期望有关。当一个人的梦想放到现实中反差太大,或者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时,就容易产生疲劳感,用心理学的概念,这是角色模糊导致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专家诊断】

一般说来,厌倦情绪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 工作狂

有些人上岗工作只知道拼命干。一开始在晚上加l~2个小时班,不久便整星期地加班,最后连周末也成了办公时间。实际上,工作成了霸占他全部光阴的蛮横客。这类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这样时间长了,不免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反感。

> 做的工作或目前的生活方式自己不喜欢

每天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得拼命完成它,就算薪水不错,但时间长了,你不感到厌倦才怪呢!

> 人际关系不良

有的人每天早晨一想到上班就害怕,部分原因是因为与周围同事相处不好,这时心里就会想:这种看别人脸色的日子真让人厌倦。

【心理处方】

和厌倦说再见的方式有:

> 重建理想

考虑清楚有关自己理想职业的每一件事——从工作形式到工作环境,然后确定自己所追求职业的标准或目的。具体方法是,可把所追求的理想职业划分成尽可能短的各阶段。

如果发现自己目前离理想比较远,你就必须寻找一条能帮助自己达到较高理想的成长之路。你可以先在较低的职位上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爱自己的职业有百利而无一弊。然后找机会进修。最低限度也要找出妨碍你日后发展的不利因素,加以改进。差距太大时,不能太好高骛远,要先分段实现目标。谨记,循序渐进是改变不称心工作的最好方法。

> 寻找工作外的成功

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消遣活动,培养业余爱好。把自己的爱好和业余活动当作本职工作一样认真对待,并同样引以为豪。这有利于拓宽视野,改善心情,排遣心中的不快。还可以陶冶情操,增进个人修养。

今天,许多人只把来自办公室的成绩看成真正的成功,结果这些人惟有事业上春风得意时才会沾沾自喜,而一旦工作遇到麻烦,就感到羞辱不堪。如果你把自尊也系于你的职业努力之外,工作中受挫时,就容易保持一种平衡的态度。

> 改变对待他人的态度

如果你每天早晨一想到上班就害怕是因为你与周围同事相处不好的话,虽然你不喜欢与他们一起工作,但最低限度,也应该和他们积极相处。当你在电梯里对人微笑时,别人也会报以微笑,在办公室也是如此。以礼相待是人的本性。与不理不睬的人一夜之间就建立亲密关系是不现实的,但若你真诚地去改善关系,你的同事迟早会感受到这一点。假如你对周围一切都心存厌烦——厌烦你的工作、你的上司……你就更要用一种积极方式与人交谈,谈些你喜欢的事,至少你可能会找到与同事的某些共同点。

> 充满热情

美国文学家R·w·爱默生曾写道:人要是没有热情是干不成大事业的。

大诗人S·乌尔曼也说过:年年岁岁只在你的额上留下皱纹,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热情,你的心灵就将布满皱纹了。

人们有了热情,就能把额外的工作视作机遇,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能真诚地宽容别人,能爱上自己的工作,不论他是什么头衔,或有多少权力和报酬;人们有了热情,就能充分利用余暇来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一位领导可成为出色的画家,一个普通职工也可成为一名优秀的手工艺者。

人们有了热情,就会变得不再厌倦,心胸宽广;就会变得轻松愉快,甚至忘记病痛,当然还将消除心灵上的一切皱纹,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动力。

3、愤怒——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发怒,周围的人都只知道某些人脾气大,却很少想到此人很可能是患了一种疾病。中医将容易发怒称为善怒,是指无故性情急躁、易于发怒、不能自制的症状,又称喜怒、易怒,应属于疾病的范畴。

【专家诊断】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日益紧张,心理负荷不断增加,人们变得脆弱易怒。从心理学角度看,愤怒是一种情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些人易激动,遇到不顺心的事一触即发;有的人会把愤怒压在心底;也有的人此处受气,别处发泄;还有的人自己错了却冲他人发火。这些都不是处理愤怒的好方法。因为人在愤怒时,意志力会变得薄弱,判断力、理解力都会降低,理智和自制力也容易丧失,会在情绪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不适当的决定以及行动。

但是,引起愤怒的直接元凶却不是事件本身。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于某一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因为经受了这一事件的人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形成了某种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导致了负面情绪的出现。著名心理医生卡尔·孟宁格说,态度比事实要重要得多。

当你爆发愤怒的情绪时,无论什么原因,不但会使你的肾上腺分泌急速上升,更正要的是,你根本得不到任何益处。用怒气恐吓你的朋友或对手绝不是交流的最好方式。通过控制你进攻的情绪,你不但赢得自爱而且可以提高你的说服力。这样无论你是在同事、朋友还是陌生人面前,你都会知道采取平和态度而不是轻易发火的重要性。这是情绪智商的一个基本原则。

你的愤怒情绪爆发之后,可能你会感觉舒服一些,但是这不应成为生活中的习惯,除非你想和你的朋友们对立起来。所以当我们被烦恼、愤怒、绝望等负面情绪包围时,不仅要从事物本身找原因,更重要的是及时检查自己的态度,看看你是否在用消极的态度评价所发生的事情。

其实,使怒气徘徊不去的正是你自己的消极思维方式。一旦你意识到愤怒的情绪是源于自己考虑事情的方式,你就能负担得起控制情绪的责任。要知道愤怒心理可引起血压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情绪松弛了,血压也就跟着降了下来。如果愤怒的情绪受到压抑,不能自由地发泄出来,情绪上的紧张就不能得以松弛,血压也就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适当地疏导、宣泄心中的愤怒情绪,而不是积累压抑,长时间压抑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心理处方】

人们的愤怒情绪大多数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跟与我们直接产生矛盾的人沟通有困难,于是就不再沟通,而采取别的渠道泄愤。但真正成熟和有勇气的做法,是在产生愤怒的地方解决愤怒。比如与上级之间的冲突,与丈夫或者妻子之间的冲突,要尽量找机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尝试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许多愤怒是沟通不畅导致的。

愤怒就像是压力锅中的蒸汽,发散不出来就会不停地郁积,直至爆炸。因此,消除愤怒、缓解压抑情绪是对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让愤怒情绪发泄出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而最可取的是降温法。

愤怒犹如火山爆发。愤怒的人会变得毫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去想会有什么后果。自己的愤怒不仅使家人、朋友和同事远离你,同时也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让愤怒之火自行消灭。关键还在于自己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心理专家建议:

⑴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周围那些精神愉快的人,你不难发现,他们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善意的幽默感。让别人开怀大笑,在笑声中品味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是消除愤怒的最佳方法;

⑵努力学会幽默。幽默可以让人觉得生活醇香扑鼻,它是语言的调味品。幽默会使你和其他人都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笑声会使你的生活充满阳光;

⑶如果你依然不肯抛弃留存心中的愤怒火种,那么你应以不造成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产生愤怒的情绪。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是失望,但至少你可以消除那种不利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愤怒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用暗示、转移注意法

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