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这些人事无大小都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必须超时工作。所以,这些人永远都不能够放假,因他一直会担心公司如果没有他,这些工作怎么办?
⑸以不停的工作建立自信者。
其实,所有类型的工作狂-不管是本身是有自信,或是高度自信,还是缺乏信心的人,都存有一个共同点,既是这些人都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才干,想满足自己对于荣誉成就感的需求,强烈希望自己被认同。所以,他们把生命的价值完完全全只寄托在工作上。对他而言,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工作的成就(这也是他生命的支持点),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他事物,包括他的个人生活。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人变成工作狂,但这种工作狂并非自愿性质,即是上班族受到整个环境的气候影响,即他们进去了一家以唯勤上岸,力争上游为企业文化的机构任职,在这大环境催促之下,大家都必须长时间努力地工作!
工作狂具有以下十大心理特征:
1)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关键的特征,因为解决问题控制了生活的所有其它方面。而解决问题是通过在工作中失去自我来实现的。于是,工作狂的生活变成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自我沉溺;
2)否认现实:在组织中,一些个人屏蔽或者拒绝听不好的真实的信息或者分析。在组织层面,否认可以是保密或者不能讨论工作的某些方面。否认是封闭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
3)完美主义:这些上瘾的人沉迷于为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而奋斗。不像为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而努力,他们相信存在一个完美的产品或者某种组织形式。错误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它与完美相抵触。因此,错误并不被用来当作学习或者信息的来源;
4)外部证明: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从其他人的感觉产生的。这就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5)非此即彼:非此即彼的思考方法是一个上瘾的人的主要特征来源。当选择变成或者…或者(而非既…又)时,它就在复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假相。对于上瘾的人来说,这两个选择是不相容的,因此在两者间转换时不会进行联系或者整合。这种转换经常在某些方面表现为超负责任,而在其它方面表现为超不负责任;
6)过于认真:太把自己当真会导致孤独感及无能力与他人联络。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过于认真,那就难以信任别人。因此尽可能避免授权,同时进行过多的时间安排。
7)对于不可控因素过度反应:上瘾的人经常对他们无法控制的变化过度反应。工作狂需要控制结果,因此对不可测或者模棱两可的状况感觉不舒服。他们试图消灭不可预测及可变的,通过工作过度计划及过度组织,希望情况是可预期、持续的、因此也是可控的。他们不能变得自然或者灵活,因为对于失去控制的恐惧实在太大了。
8)忽略冲突:冲突或者被避免,或者在产生以后不被提及。他们不能直接处理冲突,因为它表现出差异而且要求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及他人意识;
9)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与害怕失去控制相联系。恐惧比成功的欲望更能够驱动工作狂,而对失败的恐惧影响着工作狂的选择;
10)暂时的失明:上瘾的人不注意他们的环境、他人、甚至他们自己。这种状况不仅使他们缺乏对现实状况的眼光,还使他们对今天的事情如何与过去和未来相联系失去判断力。他们不能辨别整幅图画。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非常短期的焦点,使他们失去对更广泛背景下的行动的主意。
由于以上的状况,企业失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经常对组织造成明显甚至是致命伤害。而对于个人来说,工作狂症状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发现,企业的领导及中高级经理是心理压抑的高危人群,而且往往是越优秀的人隐性抑郁问题越多(表面很风光,但是较多交流就会发现他们的严重心理问题)。中高级经理人的问题已经造成了社会及企业财富的大量隐形流失,有的直接导致企业的艰难局面。
在黑莓、笔记本电脑、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要区分工作狂与只是正常完成工作的人可能有点困难。而且,很多工作狂并不知道自己是工作狂,即使出现身心疲惫、睡眠异常、压力感倍增等感觉也执迷不悟。
从以下五个症状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工作成狂。
第一,一心想着工作,即使在家里或是参加社交活动时也是如此。
第二,不愿向其他人授权,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控制感。
第三,忽视生活的其他方面,因为工作狂永远都是把工作排在家庭与私人生活的前面。
第四,或者将生活的其他方面融入工作,因为对工作狂而言,休闲与工作没有界线。他可能会把与朋友的私人关系转变为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甚至让自己的妻子担任秘书。
第五,偷偷摸摸地工作。与其他瘾一样,工作狂在面对自己的工作瘾时,常常试图隐藏它,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为此而向他人撒谎时,就说明有问题了。
【心理处方】
心理学者就怎样才能阻止工作狂超常投入工作的问题,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享受生活瞬间的乐趣。工作狂应当学会如何享受偷懒所带来的乐趣。刚开始的时候要留意一下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如何使一个孩子在起步阶段提高素质,太阳是怎样越过地平线落下山头的,或者试着花比平常吃正餐多两倍的时间宠爱一条狗等。看电视的时候应有意识地让自己什么也不干,学会忽视一些事情的方法。
忘记最喜欢的习语,例如我之所以不停地做事,全是为了孩子、妻子以及父母生活得更好等。另外在工作之前,工作狂不妨先想想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乐趣,或者长时间工作会使家庭关系破裂等生活不幸,然后问问自己哪一种选择值得自己付出。与此同时,权衡一下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家庭的关系。
调节自己的认知。有这样症状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再把工作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惟一表现,注意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要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自己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爱好,在8小时之外给自己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工作狂的心理问题,患者自己一般感觉不到,周围的人也不会指出,很多发展成忧郁症才来接受治疗。不过,如果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能够将对工作的热情持续下来并保持效率,这样的人还常常是成功者。对于不善于调节的人,则需要治疗,给他们安排出一段专门的休息时间。
工作狂患者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大脑,让患者明白,工作要有松有弛,在创造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享受生活。
5、职业倦怠——职场处处显激情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专家诊断】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你是不是对工作总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你是不是充满了厌倦情绪?曾经效率极高的你,现在是不是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而且身体疲惫?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进行调节,将有助于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长此以往,人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⑴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
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⑵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
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⑶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⑴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
⑵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
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⑶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⑷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
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⑸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6)价值观冲突。工作不匹配理论提倡对职业倦怠的干预训练项目,应该放在对工作不匹配的转变上。这就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体进行训练,更强调在管理上的训练。管理上的训练,是指改变上述六个工作不匹配中的一个或多个,这就非常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员工个体和组织干预双管齐下,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该理论对目前组织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心理处方】
很多职场工作者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会让自己越来越不快乐,严重的话也许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忧郁症中。那么,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沼泽地呢?
⑴转换工作环境
轻度的挫折型厌职来自对目前职业的不满:工作枯燥无味、工作条件太差、报酬太低、离家太远、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发展前途、同事关系难处、领导脾气太坏等等。因此产生厌职情绪者,可考虑通过更换工作来消除。
⑵给紧张的心情放个假
一旦发现自己因为压力开始厌职,就应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不妨记下几个公司附近可以发泄情绪、振作精神的地方,如小公园、书店、咖啡厅、保龄球场等。在双休日,还可约上三五个知己去郊游、泡温泉、钓鱼、划艇等。这样,也许会使你的情绪放松,压力有所缓解。
⑶调整工作时刻表
当你对同样一件工作感到枯燥无味时,你可以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时刻表,如原来都是周一全天跑客户,周二则一整天待在办公室写报告,现在可以相互调换一下。这样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⑷适时运动
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运动有333原则,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钟,心跳达130下。例如快走、游泳都是有益的运动。如果生理上放松了,就可带动心理上的放松。
6、信息焦虑症——信息就是财富
信息焦虑症是一种身心障碍。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调整到可以接收如此大量信息的状态,因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所以也叫做知识焦虑综合征。
【专家诊断】
在你想做得比原来更加出色,对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时,或者面临发展,面临提拔,面临突破的压力时,信息焦虑便很容易出现。
信息焦虑症患者往往不断强迫自己更新信息储备的方式,使人脑的存贮仓库难以适应。当新信息进入,已经装纳大量信息的脑子往往来不及腾出足够空间再接纳新信息,或者不适应新信息的来临,而产生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从而出现突发性的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
最近心理健康调查显示,5%的城市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其中,媒体从业人员、广告策划人员、网络编辑等职业,为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
很多人认为,自己平素就在信息的浪尖上干活,随时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是他们的工作所必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竞争压力加剧的结果。节日期间,由于人际交流和信息娱乐增多,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等信息焦虑症更易出现。所以提醒大家,不要无节制地摄取信息,而应加以选择,尤其是逢年过节时,对信息要学会适度消费。
测试:你有信息焦虑症吗?
认真阅读下面的题目,只需回答是或否就可以了。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O分。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1)你是否每次进到办公室或是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挂上MSN或QQ?
(2)你是否申请了多个QQ或MSN,而且在网上全天挂着,可以同时跟很多人聊天,没人聊天就觉得没意思?
(3)你是否每天要登录很多遍电子邮箱,没有邮件时也会反复按接收键?
(4)你是否一有空闲就检查手机有没有来电,还时不时出现幻觉,总觉得手机在响?
(5)你是否总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而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当别人问到某个信息自己不知道时,情绪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6)你是否喜欢把首页设定为某个搜索网站,随时搜索各类信息?
(7)你是否喜欢在各类BBS上跟帖,同别人讨论八卦新闻?
(8)你是否用信息工具交往超过了当面交往?
(9)你是否只要一玩电脑游戏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并不断延长游戏时间?
如果总分在O~3分之间:表明你已经有轻度信息焦虑了,需要引起警惕。
如果总分在4~6分之间:表明你已经进入到信息恐惧及抑郁阶段,需要赶快调整生活节奏,多和朋友聊聊天。
如果总分在7~9分之间:表明你已经患有严重的信息焦虑症,需要马上去看心理医师。
【心理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