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米卢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自然懂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极度配合。米卢在会上开玩笑地说:“我非常希望明年的天气非常热,这样空调就可以卖得更好了。我们家用的就是这种牌子的空调,很不错。”
配合米卢的新闻运作,在2002年,奥克斯展开了米卢“巡回路演”和售空调赠签名足球活动,从五、六月份斥资6000万元在中央台高频率播出“米卢”篇卖点炒作,在中央台的八大频道,以每天138次、几乎是每7分钟就有1次的高频次滚动播出由米卢热情演绎的“沸腾的事业,冷静的选择”卖点炒作片,频率之高、动作之大,创下了中国家电行业单月卖点炒作投放量之最。最后配合世界杯推出“200万巨奖任你赢”世界杯欢乐竞猜活动,做到了全年有活动,月月有高潮。
总之,奥克斯的成功卖点炒作就是用好了一个“借”字。
七、从组合中寻找炒作卖点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次成功地卖点炒作,不是运用了几种得力的卖点炒作手法的结果。因为任何单一的卖点炒作方法都不可能一直炒下去,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人的胃口。人这东西最难伺候,人是好奇的动物,人人都讨厌单一和死板的卖点炒作行为。
因此,要想让卖点炒作产生最大的冲击力,就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卖点炒作手段,那样,才有可能让消费者着魔。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西方成熟的组合卖点炒作法,又是怎样对哈利·波特施足魔法的。
一是美妙的首发日——吊起读者的胃口。
哈利·波特刚露面的时候没什么动静,但到了第四册书《哈利·波特和火杯》上市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神话。首发日那天被塑造成一个圣诞节般令孩子们期待的节日。当天零点,从伦敦到纽约到渥太华,成千上万的孩子打扮成小巫师的样子聚集在书店门口要先睹为快。
组织活动已经成了书店销售的必由之路。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销售经常被搞成大party。美国休斯敦市蓝窗书店重新布置了店面,老板和雇员穿起了小巫师的服装,顾客们化了装来买书。有4000多人参加了约瑟犬一贝斯书店的午夜魔法聚会,结果书店卖掉了2000册书。纽约某书店的店员化了装向排队的读者分发谜语、巧克力、干草棒糖和蛋糕。伦敦一家书店宣布购书就可以得到特制的T恤衫,并能观看魔术表演。
书店之间的激烈竞争客观—卜造成哈利·波特升温。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宣布要在首发日当天将25000册《哈利·波特和火杯》送到读者手中,各独立书店:立即表示提前开门,保证全美读者能“最早”看到由他们提供的新书,“用优质服务击败那些不可一世的强敌”。
二是“自动裂变式”卖点炒作——引媒体主动上钩。
首先,《哈利·波特》传播范围更广,报道类型更多,自然关注人群也就更多;其次是节省卖点炒作费。哈利·波特本身作为世界级的热点,自己不需要造“点”就很容易被炒起来。新闻媒体自知足替人卖点炒作,因为有“新闻卖点”也愿意自动上钩,因此,发行者用“我有新闻卖点”抵了卖点炒作费,在宣传上根本没花太多的钱。可以这样说:哈利·波特的神奇是被全世界的新闻媒体“自动裂变式”的报道炒起来的。
三是发电影及副产品——充分利用产品冲击波。
哈利·波特当然也会成为电影明星,当传闻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要接手这部电影时,新闻卖点炒作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斯皮尔伯格又放弃了这一计划,另由他人担纲,华纳兄弟公司宣布2001年夏天推出影片。而伦敦的某电影公司则很有先见之明地在1998年就买了系列小说前两册的改编权。哈利·波特的鼎鼎大名也促成了相关产品的开发,如玩具、糖果、收藏卡片及音像、电子产品。商家有计划将产品的销售与电影档期相协调。上流新闻媒体为哈利·波特成为明星推波助澜。《新闻周刊》将它作为封面故事,详细讲述小男巫传奇的来龙去脉。权威的《纽约时报》特意于7月23日开设了儿童畅销书排行榜,以便更好地观察童书的走向。此前哈利·波特已在成人书排行榜上雄踞81周,并获得部分成年读者的青睐。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成为媒体的“灰姑娘”,她穷困之时写作的小咖啡馆成为当地名胜,有人预测她将足未来英国最富有的作家。
四是亲情回归——瞄准人性的弱点。
西方世界认为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奇迹,它把生活在电子世界里的孩子们重新带到书本之中,父母与子女共读一本书增进了两代人的感情,它已然成为传递亲情的纽带。
五是定位“非智力”儿童读物——填补市场空白。
哈利·波特一书热销其实源自儿童读物市场中“非智力”读物市场的空白。长期以来,我国儿童类图书大多以知识性、教育性为主,不重视儿童的纯真天性,儿童教育理论家认为,“寓教于乐”不足不可以,但现实操作中具有很大难度,需要同儿童心理学家合作才有可能成功。哈利·波特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个市场的空白,孩子们看完后,想像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满足。
消费者就是被以上五招组合拳搞定的。
八、从对手中寻找炒作卖点
任何成熟的卖点炒作者都不会不懂打对手战、差异战和声音战的。下面就是一例通过打对手战卖点炒作策略而制胜的。
2003年2月,“背背佳”集团的董事副总经理蒋字飞在打车从常州到南京的路上,听说苏州有一个叫“e百分”的英语学习机卖得非常好,营销触觉敏锐的蒋字飞马上让司机调头,从南京直奔苏州。二天的蹲点考察后,蒋字飞把一台”e百分”带回了北京,与总经理杜国楹一起研究其市场机会。
吸引杜国楹和蒋宇飞的是这个小小的电子产品所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中国现在有2,55亿的英语学习者,并且以每年约2000万人的速度增长,专家预测中国的英语教育市场潜量不低于100亿人民币。从消费者需求上分析,现今的中国,父母最舍得往孩子身上花钱,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望子咸龙、望女成凤使得孩子的家长们不惜血本,而在孩子的教育中最受关注的又是英语。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到硕士、博士、毕业后找工作,英语成绩都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是一块非常诱人的“大蛋糕”。
然而,与人们学英语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相比,电子辞典的市场却在逐渐萎缩——2000年的销量是335,9万台,而2001年就骤降至281,1万台,一年时间将近55万台的市场付诸东流。英语复读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降。与之相关的PDA市场也出现了颓势——2003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PDA销量下降22%,其中,中国PDA市场缩水比例则超出了50%。
另一方面,电子辞典市场的品牌格局相对比较稳定,文曲星,好译通,记易宝等几大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余下的市场由众多的中小品牌所瓜分。
面对这个逐渐没落并且品牌林立的市场,该不该进入?如何切入?杜国楹和他的营销团队认准了这个市场,着手研发对手的技术、开发产品,并将品牌命名为“好记星”,分别取对手好译通的”好”、对手记易宝的“记”、对手文曲星的“星”,打造第一品牌的雄心初步显露。
好记星当然不只是卖名字。那么,好记星到底卖什么?
“好记星”所面对的消费者市场是2,55亿的英语学习者,针对这个庞大群体的英语教育产品琳琅满目,包括各种类型的英语辅导班、教学辅导书、电子辞典、复读机、英语电脑学习软件及数码学习机等等。此外,近年来掌上电脑(PDA)融合和吸纳了电子辞典功能,也成为市场的有力争夺者。
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要在这种多个细分行业互相交叉、渗透的市场格局中有所突破,采取怎样的品牌定位和市场切入点是极为关键的在对几个细分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杜国楹和蒋字飞发现:目前电子辞典市场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辞典版权”和“词汇量”上——你装朗文、我装牛津,他就装英汉;你是30万词汇量,我加到50万,甚至突破100万。
而这两点实际上仅仅是解决了英语单词的”查询”功能,在其他核心功能方面没有更好地扩展。因此,只能靠打价格战和终端战来争夺市场,目前零售价在300元左右的低端产品占据了主流。相类似的英语复读机市场平均价格水平更低,大概在100-200元之间。整个行业缺乏创新,利润空间和成长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