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下离上)
【原文】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日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译】
噬嗑卦象征咬合,亨通,宜于处理刑狱之事。
《彖》解释道:嘴里有东西,咬断了才能合上嘴。噬嗑卦的亨通,由于包含刚柔分明的两个因素,能够迅速行动而又明察秋毫,像雷电一样互相配合,从这里显示出卦理。柔爻居中,并且在上体,虽然不当位,但利于执法断狱。
《象》解释道:雷电交加,象征咬合。先代君王因此严明刑罚,公布法令。
【智慧解读】
口中有物隔其上下不能合上嘴,必须咬断它才能合上嘴,故为噬嗑。噬嗑卦下震上离,震为动,离为明。这个卦是异卦(震下离上)相叠。离为阴卦;震为阳卦。阴阳相交,咬碎硬物,喻恩威并施,宽严结合,刚柔相济。困难与阻力非常大,应以坚强的意志、果敢的行为、公正无私的态度去战胜种种厄运。为了早日化险为夷,必要时可采取强硬手段,甚至诉诸法律。
【原文】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译】
初九,戴着脚镣,断掉了脚趾,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脚上套着刑具,断掉了脚趾,受到警戒,不至于犯重罪。
【智慧解读】
“初九”是第一爻,象征初犯刑法,其过尚微,所以不必严惩。“初九”又是以阳爻居阳位,刚暴好动,能力很大,所以又必须加以惩罚。量刑的结果,是加以较轻的足刑,以警戒防止他犯更大的罪行。这样做,看来是惩治,实际上是挽救。限制他的自由,使他不至于在犯罪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对他当然是没有害处的。
【原文】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译】
六二,施刑伤及皮肤,即使毁掉鼻子,也不会施刑过重,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施刑伤及犯人的皮肤,毁掉犯人的鼻子,这是因为必须用重刑使犯人屈服。
【智慧解读】
“六二”以阴爻处阴位,又居于下体之中,象征柔顺中正的执法者。这样的人审讯治狱,不能一味用柔,要防止优柔寡断,要注意执法的森严,要像咬松软的嫩肉一样,一下子就深深地咬进去,甚至连鼻子也陷进肉里。“六二”作为执法人员,要扬长避短,在耐心细致的同时,必要时要抓住时机,像“快刀斩乱麻”一样坚决果断,才能办好案子。对罪犯一味地用柔是不行的,必须压住他的气焰,乘凌于强硬的罪犯之上,执法森严,宽猛相济,才能制服罪犯,进而达到改造、挽救他的目的。
【原文】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译】
六三,施行刑法像咬坚硬的腊肉并遇到毒物那样不顺利,小有不适,但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施行刑法像咬坚硬的腊肉并遇到毒物那样不顺利,因为“六三”居位不当。
【智慧解读】
由于“六三”居位不当,阴居阳位,而又不居中,以柔弱之质居于执法者的刚强之位。犯人也会欺软怕硬,因此而顽抗,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麻烦。不过“六三”毕竟上承于“九四”,得到刚强的上司的支持,这块硬肉终究会咬下来,中了毒也不过是小有不适,无伤大体,尽管执法好了。
【原文】
九四,噬干肺,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译】
九四,实施刑法像咬带骨头的肉那样困难,但因具有金箭般的刚直品德,宜于艰难中守正则吉利。
《象》解释道:虽然利于在艰难中守正,可获吉祥,但是执法治狱之道尚未发扬光大。
【智慧解读】
由于“九四”以阳居阴位,失位而又不中,在主客观因素上有这样的弱点,所以在执法治狱时遇到重重困难,十分艰苦。不过“九四”的优点也很明显,它秉性阳刚、正直不阿,有此品格,就能够在艰难中坚持守正,所以爻辞断为“利艰贞,吉”。六爻中只有这一爻吉祥,可见执法人员刚直的品格十分可贵。
【原文】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汗】六五,实施刑法像吃干硬的肉脯那样艰难,但它具有黄金般的刚坚中和的品质,占之有危险,但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守正防危,可以免过,说明“六五”的行为得当。
【智慧解读】
“六五”居于中位,要注意发扬中道;“黄金”为刚坚的金属,暗示“六五”以柔居刚,要注意刚决果断。总之,黄金是刚中之德的象征,要求“六五”以“刚”来克服阴爻性格的“柔弱”,以“中”来克服以阴居阳的“不正”。
【原文】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译】
上九,肩负重枷,遭受严惩,失掉了耳朵,有凶险。
《象》解释道:肩上负着重枷,失掉了耳朵,这是因为不听劝告,不能改恶从善,结果受了这样的重刑。
【智慧解读】
初、上两爻是始与终的关系。“初九”是初犯,故施以薄惩,使其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上九”却是最后一爻,这意味着罪征已经发展到了极点,必须严办,处以重刑,以儆效尤。所以“上九”被钉上了失掉耳朵的死囚大枷,这当然是极为凶险的象征。
【经典例说】
治乱戡乱,刑赏分明
在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中,一开始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无论就个人的勇猛威武、名望的影响力、士卒的精锐、战功的卓著,项羽都远远超过了刘邦,可是最后项羽却败在刘邦的手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刘邦谙习噬嗑卦的哲理.在官爵的封赏上高项羽一筹,致使刘邦终得天下。
没有韩信,便没有刘邦的江山,韩信是刘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性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早年,韩信却是项羽的部下,他在投奔刘邦时曾这样评价项羽:“项羽的行动举止威风凛凛,发起怒来,将士谁也不敢再吭一声,只能惟令是从,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对人也恭敬慈爱,说起话来如拉家常,平易近人;谁要是有了疾病,他会急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送给病人。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时,他却迟迟不肯封赏,很多良将都不堪忍受这一点。”韩信向刘邦建议,要反项羽之道而行之,大胆任用天下强将,将天下城邑封赏给有功之人,这样便可以无往而不胜。
刘邦接受了他的建议,在这之前,他看中韩信的将帅之才,破格将韩信这个投奔来的普通将领提升为大将,而且拜将的礼仪极为隆重。韩信一步登天,受宠若惊,事后出生入死地为刘邦卖命,在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占据了山东的大片土地。为了治理好山东,稳定这一地区的人心,韩信请求刘邦给他一个“假齐王”(即代理齐王)的名分。当时刘邦正被困荥阳,盼着韩信来解救他,一接到韩信的请求,十分恼火,冲着谋士张良、陈平,破口大骂道:“我被困在这里,瞪大了眼睛盼他来救我,他倒想自己称王!”谋士张良对他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困难,假如韩信自己称王,我们也无法阻止,而今他只是要一个名分,这对于他治理齐地也是有用的,不如顺势买个好,就立他为王,并对他客气点,让他固守在齐地,成为您日后创建基业的大后方。要不然,会出乱子的!”
这话立即让刘邦醒悟过来,他现在其实是控制不了韩信的,只有来个顺水推舟,答应韩信,才能将他笼络住。于是刘邦立刻改口道:“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当就当真王,干吗当假王?”随即便派了张良去到韩信那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典礼,封韩信为齐王。韩信也不辱名分,把偌大的齐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后来,在楚汉相争的关键阶段,刘邦又一次受困,通知韩信及另一位大将彭越前来会战,这两个人都没能如约前来,形势非常危急,刘邦一筹莫展,又是张良给他出谋划策:“楚兵眼看就要失败,而韩信、彭越虽有官爵,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封地,他们不来,也是理所当然的。君王如果将从淮阳到海边的这一片土地尽划归韩信,从睢阳以北到谷城这一片土地尽划归彭越,同他们共分天下,让他们各自为战,楚敌很快便会失败;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的危险就大了。”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韩信与彭越便分进合击,围困项羽于垓下,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而将刘邦推上皇帝的宝座。
【大师讲评】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处于混乱的状态归于安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订一套严格的赏罚标准,在赏与罚的实施过程中惩恶扬善,让人们知道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这样就有利于广大民众形成合力,混乱的状态就会很快消失。
任何一个组织或团队,有了严明的赏罚制度,就会很大程度上让人们知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对于屏弃不良习气,形成优良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