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下巽上)
【原文】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平中正而志行,柔皆JfI页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译】
巽卦象征逊顺,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见有权势的人。
《彖》解释道:上下逊顺宜于尊者申谕命令。阳刚尊者以其中正美德被众人顺从而其意志得以推行,阴柔者都逊顺于阳刚,所以卦辞说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见有权势的人。
《象》解释道:和风相随而吹拂,象征逊顺。君子因此申谕命令并见诸行动。
【智慧解读】
巽卦是八纯卦之一,它的上下都是由单卦“巽”组成的,巽为风,巽卦卦体两巽相重,是风与风相随而吹拂,风之入物无所不至,无所不顺。这也是巽卦紧跟旅卦之后的原因——行旅之人总想一帆风顺。巽卦由一阴爻伏于两阳爻之下,有逊顺以容人之象,上下皆为巽,象征上下皆逊顺。由于上下皆顺,所以有利于上级发布命令,众人执行,这就是爻辞所说的“重巽以申命”,而刚阳之君——上级领导者也正好效法“风行”之象发布命令于众,以行事天下。此卦告诫我们:任何事情要成功,首先应该遵守一个“顺”字,下级应该顺应上级的命令,上级的决策则应该顺应客观规律和民心民意,悖逆对抗太多,目标再简单也不能实现。
【原文】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译】
初六,进退犹豫,勇武之人的占问是吉利的。
《象》解释道:进退犹豫,是因为思想混乱,疑惑不决;利于武人的占问,是因为他能够进行决断。
【智慧解读】
“初六”本是阴爻,体弱性柔,又在重巽之下,是进是退,不能决断,“初六”“志疑”,进退不决,是由于体性柔弱,逊川页太过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用武人的决断力来补充支持它。此爻告诫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阳刚果决的气质,而很多事败就败在反复犹疑、迟迟不定上。而如果临事能用武勇之气加以调整,则可以勇猛果断,济其柔弱之不足。
【原文】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译】
九二,逊顺而屈居床下,通过祝史、巫觋频繁致意于君王,可获吉祥,没有灾祸。
《象》解释道:频繁致意可获吉祥,说明“九二”能够守中不偏。
【智慧解读】
“九二”阳居阴位,表现得很逊顺,屈居床下。因为“九二”与“九五”阳气相冲,所以它不断通过祝史、巫觋去向“九五”致意,以求得到“九五”谅解,居中则无过刚之弊,逊顺从上而不卑屈谄媚,因而与“九五”疏通了关系,达成谅解。最后得到“九五”的信任,获得了吉祥。此爻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能屈能伸,过于刚强不能顺应领导,对自己对事业都是不利的。
【原文】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译】
九三,皱着眉头勉强逊顺,有所恨惜。
《象》解释道:皱着眉头勉强逊顺而有所恨惜,是因为壮志全失。
【智慧解读】
“九三”阳居阳位,是阳刚之躯。可是其上为“六四”阴爻所乘,又和“上九”相敌应,所以它不得不皱着眉头勉为逊顺,忍受屈辱,根本没有志气,只知唉声叹气,一味地忍屈顺从,无法救治,是以“吝”矣。此爻警示我们:一味隐忍只会使敌人更加嚣张,使自己的困难严重加剧,所以人不可逊川页过度。
【原文】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译】
六四,悔恨消失,田猎获取三种猎物。
《象》解释道:田猎获取三类猎物,有功赏。
【智慧解读】
“六四”阴柔无应,又乘凌“九三”阳刚,处境不利,本该有悔;但是另一方面,“六四”以阴居阴,上承“九五”之阳,依尊履正,故虽有悔而终当“悔亡”。“六四”与“初六”同样处于二阳之下,但“六四”吸取了“初六”进退犹疑的教训,虽以逊顺上承“上九”,却又能主动出击,“田获三品”终于有所建树,获得成功。此爻告诫我们:逊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毫无原则地刻意讨好他人。
【原文】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译】
九五,占问可得吉祥,悔恨消失,无所不利。虽然没有良好的开端但有吉利的结果。在象征“变更”的庚目前三天发布新令,而在庚日后三天实行新令,必获吉祥。
《象》解释道:“九五”之所以获得吉祥,是由于他居中得正。
【智慧解溃】“九五”处在当“巽”之时,但以阳居阳,显得不太逊顺,好在“九五”刚正居中,因而能够得“吉”,使“悔亡”。并“无不利”。爻辞中所说的“庚”古人常取以象征“变更”,此处作为更布新令之意。“先庚三日”是指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前三天发布新令,“后庚三日”是指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后三天实行新令。庚日的前三天是丁日,后三日是癸日,丁借为叮咛之叮,癸借为揆度之揆。变革之际,叮咛于先,揆度于后,办事如此严谨,当然可以获吉。此爻告诫我们:要想成就伟业、做成大事就必须谨慎小心,认真防范细微过失和问题。
【原文】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译】
上九,逊顺而屈居床下,又丢失了赚来的钱,占问结果十分凶险。
《象》解释道:逊顺而屈居于床下,已经是穷极无奈;又丢了钱,实在是凶险。
【智慧解读】
“上九”本为阳爻,但是身处逊顺穷极之位,卑躬屈节,又丢了钱。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不能奋起,便只能走向凶险的死路。此爻告诫我们:位卑人轻而危难频仍之时,除了奋起改变自己的状态,此外别无办法,逊顺至极,只会使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
【经典例说】
顺势而为,平步青云
选准一个有前途的人,然后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打天下,这是一种大智慧,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而一旦有了信任,机会也就不远了。
刘裕深谙巽卦之“道法”,他善于把握机会,顺势而为。卑微的身份并没有消磨他的凌云壮志,在其崛起的过程中,他归顺于孙无终和刘牢之,忠心事主,开始了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王者生涯。中国历史也因为他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南北朝时期。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的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都掌握在豪门大族手中,像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贫寒的平民想要做大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没有使刘裕放弃对成就伟业的追求,在当时的环境下他选择了走投军这条路。
由于有王谧(东晋开国功臣王导的孙子,时任晋王朝侍中)的荐书,刘裕投奔了北府军,很快得到分派安置,成为了北府军将军孙无终麾下的一名司马(军事辅佐官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刘裕有了一个小官之后,充分显示了他的领袖能力,各种事情都做得很好,逐渐得到了老将孙无终的赏识,最后成为了他的贴身幕僚。
然而,孙无终没有什么政治眼光.也没有野心,永远只能是一个将领,刘裕认识到跟着孙无终不会有太大的出息。自己还得选一个有出息的人跟着,惟有如此,才能水涨船高。
幸运的是动荡的时代又给了刘裕重新选择的机会。
公元398年,司马元显反叛,朝廷派北府军统帅王恭出兵征讨,王恭率北府兵对敌阵形成半包围态势。其手下的将领有辅国将军刘牢之,5000人;东莞太守高雅之(刘牢之女婿),2000人;镇北参军何澹之,1000余人;冠军将军孙无终.近1000人。北府军大将军刘牢之起了异心,要除掉北府军的统帅王恭,取代王恭掌握北府军大权。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刘裕充分显示了他的判断力。
由于势均力敌,司马元显与王恭的军队都不敢首先发难,双方只有沉默地等待。
在长时间的对峙中,军心也渐渐烦躁不安起来。这样的环境,正是流言蜚语的温床,在士兵们的口中,流传起了一句令人惊恐的谣言:“刘牢之被司马元显策反了!司马元显许诺,事成之后即以王刺史(即王恭)的官位授予刘牢之。”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不论是大将还是兵卒,无不担惊受怕。一旦刘牢之反叛,形势必将发生重大逆转。而大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将坠人不可知的黑暗深渊。孙无终军中也有这样的传闻。他不禁忧心忡忡.并下令军中严禁散布此类谣言,并追查谣言的起源。然而,调查徒劳无功.短短几天之内,谣言就像瘟疫般笼罩了全军。
孙无终暗暗考虑,如果是刘辅国的确有了变心的可能.他对事态也无能为力,惟一可以做的,是加强戒备,深沟高垒,广布耳目,以防不测。
九月二十日清晨,负责侦察的骑兵突然来报:“何澹之全军拔营.向京口方向返回!”
何澹之是王恭的心腹,又一向和刘牢之不和,此次仓促从前线撤走,想必是发生了意外事件。不久,何澹之的信使飞骑赶到孙无终营中传达口信:“刘牢之与司马元显往来的使者已抓住,刘牢之反叛的证据确凿。此等背负朝廷的小人,实在令人发指!如若孙将军仍忠于王刺史,请务必与末将站在同一阵线,共讨奸贼刘牢之!”
孙无终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自己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沉默片刻之后,立即召见刘裕商谈,如何回复何澹之。听完孙无终的转述,刘裕眯起虎目,反问:“大人打算如何回复?”
孙无终思考了几分钟。回答:“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实力强弱来看,老夫都认为只有舍弃刘牢之,追随王刺史到底才是正途。你说呢?”
刘裕缓缓地说:“如今的时代。是正邪不分、无善无恶的乱世。凭着旧有的忠义仁爱,不但不能解救众生,消除祸乱,反而会危及自身的存亡。现在,全国陷入大混战中,王刺史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匡扶世道。挽救国家,刘辅国的倒戈又接踵而至。由此看来。要想在乱世中立稳脚跟,进而拯救万民,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
孙无终不由得满头雾水。
刘裕接着说:“治乱世如治洪水。如果想正面与之抗衡,就像是鲧的堵塞治水法,劳而无功,反而会导致更大的灾难;只有采用大禹的疏导法,顺应天意和人心,不与时势硬碰硬的相对抗,而将各条大大小小的支流都顺其自然汇集往同一个方向流.最终才能达到平定乱世的结果。”
孙无终想不到刘裕有这等见识,但还是如云里雾里一般,说:“那么,现在究竟追随何人,才能算是顺应时代潮流呢?”
“时代潮流,就是各种势力的强弱消长。当前刘辅国和王刺史这两方胜负未分。我们也不应该立刻插足这场纠纷。而要等待大势已定,再选择胜利的一方加入。”
孙无终明白了,刘裕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然后做出抉择。他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对何澹之的信使做出允诺,托辞:“辅国叛意未彰,末将不愿同室操戈,为敌人所笑。”采取了保持中立的态度。
第二天,侦骑再度来报:“王刺史急召刘辅国回镇,两人在城下饮酒欢宴,尽释前嫌。王刺史主动提出与刘辅国结为金兰兄弟,约定事成之后即以北府官职相授。并派帐下都督颜延率领精兵锐甲前往竹里,听候辅国调遣。”
“这么说来.原来的谣传全是虚惊一场喽?”孙无终不由松了一口气。
然而,刘裕却发了一句长叹,说:“王刺史真是仁人君子。不过,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这怎么可能啊!”孙无终大惑不解。“司马元显给刘牢之开出的条件,也不过是王刺史的官位罢了;而如今王刺史不但表示愿将官位拱手让出,而且还大力笼络刘牢之。与他义结金兰。难道刘牢之情愿背负叛逆和背信弃义的双重罪名,也要毁掉王刺史吗?”
“如果刘辅国是仅用地位和笼络就能收买的人,他也不配称为北府第一名将了。”刘裕感慨地说,“他肯定有自己的野心,王刺史不但不早做准备,反而授人以利器,这才是真正的自寻死路啊!”
孙无终将信将疑,几天后,果然不出刘裕所料,刘牢之反目,将王恭杀了,自己执北府军政大权。在这件事情上,刘裕看出了刘牢之的野心,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于是鼓动孙无终追随他。孙无终听取了他的意见。自此,刘裕就到了刘牢之的手下。
【大师讲评】
《中国人性报告》里有一句话总结了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即真孝假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大忌,实际上忠诚胜于能力。许多聪明绝顶、精明能干的人为什么没好下场?就是在于他们缺乏忠诚的心态,忠诚不单单是要一直跟随对方,关键还要在心里认定对方,能为他解决问题,甚至替他卖命。
刘裕选择了强者刘牢之,并从心里认定了他。靠着自己的忠心,他在刘牢之手下平步青云,从幕僚变成将领,最后成为了一员名将。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南北朝时代的开启者、宋国的开国之君——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