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20026000000027

第27章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2)

3,教育孩子注意理解、及时复习。

理解了的东西,容易记住。除了必须死记的材料,如地名、人名、年代等之外,凡有具体含义的材料都应先理解再记忆。记忆之后要及时反复复习,最大限度减少遗忘。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最初忘得快,随时间推移而减慢。因此,在记忆之后的前几天里反复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4,指导孩子注意用脑的艺术。

脑子越用越灵,但必须讲究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不开“早车”、“夜车”,保证睡眠。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休息。不同的功课,可以采取交替学习的方法。特别要养成讲求效率的好习惯。

5,用单侧体操增强记忆力。

人的左右脑功能不一样,记忆需要左右脑协调配合。现在孩子的学习,使用左脑比较多,右脑用得比较少,为了提高右脑的活力,可以做单侧体操,有意识增加左手、左腿、左脚的运动机会,刺激右脑,使之得到锻炼。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有一些专门讲记忆问题的书,列出许多具体的记忆方法。家长可以带孩子买一两本,读一读,多学些好的记忆方法。而且应该鼓励孩子总结经验,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家长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时参考使用:

1,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年幼的孩子。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对此产生厌恶情绪,因为孩子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他可以百听不厌。当然,你在重复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变化,比如,边讲故事边做手势,或者边讲故事边向孩子提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接着讲或背,以提高孩子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2,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智力超常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联想特别丰富。科学上的许多发明创造也是由联想引起的:牛顿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开水冲壶盖发明蒸汽机。最简单的联想,就是“1”等于筷子,“2”等于鸭子等。这样,既可加强孩子的联想,也易于记忆,减少枯燥感。

3,直观形象记忆法。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直观表象性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孩子记忆。实验证明,直观形象记忆法是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孩子模仿电视广告或卡通片人物的语言,而且惟妙惟肖。这个方法可与玩具游戏结合。

4,归类记忆法。

如果把记忆比喻为知识的仓库,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能力。有人曾用归类法来教育孩子识字,效果很好。这是利用了汉字的特点,用基本词来带形声字,如井、阱;青、清、情、晴、精,这样一串字,孩子容易记。

5,歌诀记忆法。

一般有节奏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让他们从小背一些儿歌、诗歌(要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对于开拓知识面,开发智力大有好处。另外,还可以把某些知识用孩子喜爱的歌谣方式传授,效果也会很好。

6,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耳、眼、口、手)来参与记忆活动,能提高记忆的效果。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一组试验;用一种方法让三组被试者记忆10张画:第一组只告诉他画了些什么;第二组给试者看画了些什么;第三组给被试者看了这些画并告诉他们画中画了些什么。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测试被试者的记忆结果,保留记忆的效果程度依次是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说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率。

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这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相信孩子的记忆力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延伸阅读:记忆也要讲卫生。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思维器官,一天内大脑中流过的血液达人体血量的四倍,比其他器官要多得多,特别是在大脑工作时更需要大量的血液。

我们知道,血液的功用除了输送养料外,就是向体内输送氧气,如果大脑缺氧就会造成头晕,严重影响思维和记忆。因此,人们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在空气清新、氧气充足的地方生活。

一般情况下,与大脑争夺血液最强的竞争者就是胃。胃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需要血液。因此,我们尽可能不要暴饮暴食,并且在饱餐后不要马上去思索和记忆。

睡眠对记忆力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有较强的记忆力,需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力的好坏,与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忧虑、焦躁、自卑感、孤独感等都会使记忆力大幅下降。因此,在识记材料时应保持心平气和,才能有个好记性。

体育锻炼对增强人的记忆力是有利的。体育运动不但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疾病,而且也使大脑得以休息,脑功能得到改善。

理解记忆事半功倍。

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在记忆材料时要根据他们的这一记忆特点来安排和要求。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记忆任务在于培养意义记忆,逐渐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满足于死记硬背。不过,这一任务只有伴随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才能实现。

记忆的技巧归根结底还是要以理解为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以12岁的3组儿童记忆30对配对词进行实验。这个实验对甲组只要求记住就可以,对乙组和丙组则要求利用中介词语把配对词联系起来识记,其中乙组的中介词由教师讲解,丙组的中介词完全由学生自行研究,设法找出来。实验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当教师给出第一个词语而要求学生联想起第二个词语时,甲组平均答出50%,乙丙组竟高达95%,其中丙组比乙组还要好些。这个例子深刻地说明依靠对知识的联系与理解记忆,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要比机械的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所谓理解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识记78、71、64、57、50、43、36七个数字,若是一个一个地硬记很难记住,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注意到这7个数字依降序排列,前一个数字比后一个数字多7,7个数字都是如此,即所谓的等差数列,那么只要记住第一个数字或者最后一个数字,其他数字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的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时,不要试图去记忆,这会浪费时间。”理解就是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背诵诗文首先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用词及结构特点;对于数学公式、法则、定理、推论与定律,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搞清楚它的来源与推导过程及其性质与意义;识记历史年代、地理位置、人名、地名、门牌与电话号码等,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再加上联想,把识记对象同其他有关事物联系起来,掌握特点及其规律性。总之,先求理解,再求记忆,才能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常说,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了解理解对记忆的重要性,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斯陀夫人的世界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前出版,还是南北战争后出版的?只要了解这部小说揭露了黑奴制度的罪恶,引起了黑奴问题的探讨,影响了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这样出版时间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许多事物应该记住但却没有记住,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只注意枝节,而忽略了对本质的理解造成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出身贫寒,小时候买不起书,只好去借。只要有人肯借给他,无论走多远的路他也要去。借回后反复阅读,直到完全理解和记住。靠着这种阅读!理解!记忆的方法,林肯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之一。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忆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心理学实验表明,理解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大约高25倍。

日本教育界提倡的一句口号是:“要思考,不要死记硬背!”这里所说的思考,首先也是指理解。

所谓理解,用古语来说,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生理学角度来说,理解就是在已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并将新、旧条件反射组成系统。巴甫洛夫说过,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反射就叫做理解。理解就是懂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实际上就是利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系统中。而我们这节要讲述的释义记忆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语词的一种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就是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懂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的结构层次、理解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活动方式。释义记忆法的基本条件就是对记忆材料的理解和积极的思维加工,可见,它是建立在更高智力水平上的记忆。

理解记忆法基本特征。

(1)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结合,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类和系统化等思维活动,把握记忆材料的含义、范围和结构层次,掌握其本质与非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加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和整体结构的把握。

在记忆各种材料时,还可以通过思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去理解材料的意义,以增加多种联系和多维度思考,使记忆材料意义更加深刻全面,进而纳入认知结构系统,形成长时记忆。

(2)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使新材料或融入已有知识体系,或丰富、扩展已有知识体系。学习新知识时,很好地联系已有知识,是理解记忆法的重要一环,个人已有知识经验越丰富,结构越正确,越有助于理解记忆力的提高。

(3)灵活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和方法。

针对记忆材料的不同性质、数量和范围大小,以及不同学习情境和个人情况,分别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4)复述程度也能表明理解水平,用自己的言语去解释或复述新知识,能增强理解,有助于记忆。

我们从理解记忆的四个特征的情况,来衡量理解记忆的运用水平。如果这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全面、精确、牢固、迅速地提高记忆效果。

如何实现理解过程。

要实现理解记忆,我们首先要了解如何实现理解这个过程。我们要知道分析与综合是理解的实质。

如何进行分析与综合呢?具体方法可以分为5步进行。

第一步:了解大意。

当我们记忆某个事物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它的大致内容。拿读书来说,先要通读或者浏览一遍。如果是记忆音乐,先要完整地听一遍全曲,了解了全貌才能对局部进行深刻的理解,这也就是“综合”。

第二步:进行局部分析。

对事物有了大致了解后,就要逐步深入分析。比如对一篇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论据,根据结构分成若干段落,逐个找出主要意思,也就是要找出“信息点”,加以认真分析、思考,以达到能编制文章纲要的程度。

第三步:寻找重点和关键。

找到文章的要点、关键和难点,并弄明白,牢牢记住。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和记住其他比较次要或者从属的内容。

第四步:融会贯通。

就是将所理解和记住的各种局部内容,联系起来反复思考、全面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加深记忆。

第五步:在实践中运用。

所学的东西,是否真正理解了,还要看能否在实践中运用。如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卡壳”,那就说明并未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有具体标准的,一是能够用语言和文字解释,一是会实际运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继续深化理解。

如何做到理解记忆。

首先,我们既然知道了记忆的这种规律特点,那么在记忆的时候就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记忆,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运用理解记忆的时候不去运用,而偏偏要使用机械记忆进行无意义的重复,那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十倍、二十倍了。

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记忆。例如,背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会像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这时再背,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也快得多,印象也深刻得多。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显意义联系的学习材料,如历史年代、数字、外文单词等,我们可以利用记忆术的一些方法,采用联想、谐音、歌诀等人为的方法去建立起一定的意义联系,帮助记忆,变死记为活记,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益。

理解记忆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