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孩子,父母就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从孩子的标准评判孩子的行为。为此,父母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真正去了解孩子,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点,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世界。
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但如果是过分的保护,就成了溺爱,这反而会成为对孩子的伤害,会让孩子得不到必要的锻炼和成长。
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小区广场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问题,这时,我看到了一个刚学会走路的男孩子,他在不停地四处走动。
看得出,男孩很想无拘无束地到处走动,但一旁看护他的奶奶却总是死死抓住孙子的胳膊,紧紧地跟着他,生怕他摔跤、受伤。
男孩使劲地挣脱了奶奶的手,一转眼就又跑开了。
体态有些臃肿的奶奶不停地追赶着孙子,她一边追赶,一边大喊着:"小心,乖乖,别摔着,慢点跑。"
不一会儿,男孩果然摔倒了,可他丝毫不在乎,自己爬起来,继续到处跑。
奶奶追上了孙子,又一次抓住他的胳膊,不敢再松开。
男孩受到了束缚,开始大叫,他要摆脱奶奶的控制,不断地抡胳膊、踢腿。
"这死孩子,怎么乱跑呢?不能再跑了,刚才摔倒了吧?疼不疼啊?"奶奶不住地责怪着小孙子,仍旧死死抓住他的胳膊,任他乱打、乱踢。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常见?孩子刚学走路,很喜欢到处走动,但他走路技巧还不那么熟练,摇摇晃晃,不时会摔倒、碰伤,这常常让家长担心,所以总限制孩子"乱走"、"乱跑"。
这就是一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这种过分保护会严重阻碍孩子身心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不要担心孩子摔跤,要拒绝过分保护,孩子在经历过摔跤后才能走得更稳健。
我的一个表弟,他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嘟嘟,这个孩子是全家人的宝贝,全家人都对他百般疼爱。
有一次,嘟嘟有点感冒,只不过是普通的小感冒,有点咳嗽而已。但就是这点小毛病,却让全家上下"兴师动众"。
得知在幼儿园的儿子生病了,嘟嘟的爸爸和妈妈都急忙从单位请了假,双双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
医生给嘟嘟开了治疗咳嗽的口服药,但妈妈担心疗效低,要求医生给他输液。
输完液回到家,嘟嘟的爷爷奶奶也来了。妈妈不住地问儿子哪里不舒服,想吃什么,想喝什么,爸爸则急忙到网上去查询治疗咳嗽和感冒的食疗偏方等。
嘟嘟要在客厅里玩玩具,奶奶不让,非要孙子躺到床上去,而她将孙子喜欢的几个玩具一一摆到了床上,陪孙子一起玩。
不一会儿,嘟嘟要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爷爷急忙把下载有这个动画片的电子播放器拿来,双手给孙子举着,让躺在床上的孙子看。
嘟嘟的爸爸在网上查到了萝卜蜂蜜水可以治疗咳嗽,且家里有现成的材料,嘟嘟的妈妈听说后,急忙照方抓药,去熬萝卜蜂蜜水。
就在嘟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旁陪护着他时,还没退休的姥爷听说外孙生病,也从单位请了假,和姥姥一起赶来了。姥姥还给外孙买来梨子、贝母,要给他熬水喝,说是止咳的。
对孩子过分保护,容易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变得娇弱。父母要放弃对孩子过多的保护,让孩子承受一些苦痛,经历一些挫折和风雨,反而会让孩子的身心变得更强大。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有两个朋友带了孩子去,其中一个是叫可可的十二岁男孩,另一个是叫菁菁的六岁女孩。那次聚会是可可的爸爸请客。
席间,有一个朋友要吸烟,可可的爸爸取过眼前桌上的打火机,吩咐自己的儿子说:"可可,去帮叔叔点烟。"
可可犹犹豫豫,似乎有什么顾虑。迟疑了一会儿,他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我不敢用打火机。"
"都是个男子汉了,还不敢用打火机?真是笨。"可可爸爸无奈地说。
这个时候,菁菁快速跑到可可爸爸跟前,抢过打火机,说:"我来,我帮叔叔点烟。"说完,她拿过打火机,很熟练地将火打着,将那个朋友的烟点好。
可可的表现让我深思。
听可可爸爸说,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可可的妈妈制订了种种限制措施,不让儿子动刀、玩火,不让他单独摆弄各种电器,不让他爬树,不让他下水……
为了这一点,可可的爸爸和妈妈没少闹矛盾。他说:"我这老婆啊,太小题大做,你教孩子怎么用这些有危险的物品,教他注意安全不就是了吗?唉,也怪我,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教育儿子。"
也正是妈妈的过度保护,才让已经十二岁的可可,连打火机都不会用。
正如可可爸爸说的,面对有危险的事物或事情,父母正确的做法,不是将这些危险和伤害完全屏蔽掉,不是过分保护孩子,而是应该设法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学习如何去避免危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成老师心语
过分保护孩子,就会让孩子成为经不起风雨的温室里的花朵,使其不能独立面对生活中、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种种挫折和难题。
真正爱孩子,父母就不要永远做孩子的羽翼,拒绝过分保护孩子,并要让孩子去锻炼自己的翅膀和心智,让孩子在亲自经历挫折、风雨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体质、磨炼自己的意志、强大自己的内心。
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要体罚孩子
孩子成绩不好,用武力不能提高他的成绩。孩子不听话,打他却不能使他心服,有可能还会因此疏远亲子关系,使他变得胆怯,或者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结果得不偿失。
有一次,我把桐桐从幼儿园接回家之后,想教她学写字,就摆好桌椅,放上纸笔,然后叫桐桐出来学习。
叫了几声,桐桐才磨磨蹭蹭地从自己的小屋里出来,有些不情愿地坐在凳子上。我看着她这个样子有些生气,因为平时我若说教桐桐写字,她一般都会欢快地跑过来,认真地读、写。
"做什么呢,速度这么慢?"
桐桐抬头看了我一眼,没有吭声。
我压住心中的不快,开始教桐桐认字,又教她如何写,然后吩咐她每个字读十遍,写两行。我悄悄地躲在一边观察。
桐桐从我开始离开,就一直坐在凳子上,不出声,也不动笔。我越看越恼火,快步走到她身边,"啪"地在她头上打了一下。
"发什么呆?我这么忙,教你学写字,还不知道用功!"
桐桐从来没挨过我的打,也很少看见我如此大动肝火的样子,她一边哭,一边开始写字。
看着女儿哭我有些心疼,但见她因为挨打立即开始学习,我心里找到了平衡,很快忘记了此事。
隔了一天,我又叫桐桐写字,她很快地跑到我面前,胆怯地看着我说:"爸爸,别打我,我好好写字。"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发誓再也不体罚孩子。
有时候,孩子如果不听从你的吩咐,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动手打孩子。孩子因为挨打变得听话,但由此也可能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这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无论你多么恼怒,都不要体罚孩子。孩子有不对之处,你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候进行冷处理,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接触过一个初三的男孩,成绩属于中上等,因为爱打架在学校成了焦点人物,曾经几次被学校勒令退学。
但是,男孩喜欢打架的恶习依然没改。眼看孩子有被开除的危险,他的父亲无奈,只好把孩子带到了我这里。
这个男孩五官端正,又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斯斯文文的表面一点都看不出有暴力倾向。
我单刀直入地问男孩:"你爱和人打架?"
男孩摇了摇头说:"我不喜欢与人打架,但却控制不住自己。"
"为什么非要选择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呢?"
男孩用复杂的眼神看了父亲一眼说:"我爸爸就是这样,每次让我做什么,就用拳头说话。"他的爸爸立即低下头。
"孩子,我知道你也认为打架不对,明白用武力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只是从爸爸那里习得了这样的行为。我相信,你爸爸会改正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你也一定能改掉打架的恶习,对吗?"
"如果爸爸能做到不打我,以后我保证尽量不去与人打架。"男孩接过话说,然后抬头去看爸爸,见他点头,自己也深深地点了一下头。我也跟着点了点头,表示对二人此举的赞赏。
你经常采用体罚的手段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有可能不自觉得就学会了你的暴力行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不如意之处,往往会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爱打架的恶习。
不管你打孩子是为了教育他,还是用来发泄心中的怒气,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因此毁了孩子的前途。
因此,教育孩子,你要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听孩子如何说,然后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位父亲在派出所失手打死儿子的惨痛事例。
因为家里穷,这个孩子许多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他就经常偷同学的钱。
后来越偷越胆大,有一次,男孩竟然偷了一个商人的钱包,结果当场就被抓住,扭送到了派出所。公安人员把孩子的父亲叫去,父亲十分生气,见到孩子就拳打脚踢,很多人都拦不住,结果失手把孩子打死。
这位父亲看着地上一动不动的儿子,懊悔万分,撕扯着自己朝墙上撞,被人死死拉住,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悲剧。但孩子已死,父亲再后悔,都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的事例实在让人痛心!但愿天下父母都能以此为戒,不要再用武力去惩罚孩子。
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谁都不想把孩子打死打伤,但这样的事情却接连发生,实在让人痛心!
成老师心语
孩子成绩不好,用武力不能提高他的成绩,孩子不听话,打他却不能使他心服,有可能还会因此影响亲子关系,使他变得胆怯,或者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等等,结果得不偿失。
所以,想教育好孩子,你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不去体罚孩子。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
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途径都可能走向成功。分数不是孩子的命根,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每次考试,不给他施加任何压力,或许孩子会考出更好的成绩。
一天下午,我正好无事,带着桐桐去老同学秦军家玩。刚进屋,就看见秦军的儿子壮壮耷拉着脑袋哭泣。
"爸爸,壮壮哥哥是不是又没有考好,叔叔批评他了?"桐桐小声地问我。
我用力握了女儿的手一下,示意她不要再问,其实我心里和她想得一样。
"这孩子,一点都不争气,成绩不好也就罢了,竟然学会了抄袭,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给判了零分。"
老同学对我说完,又转身对壮壮讲:"你把我的脸都给丢尽了,回屋面壁思过。"壮壮哭着走了。
我拉着秦军坐到沙发上,压低声音说:"别尽去责怪孩子,如果不是你要求孩子考高分,他也不会想着作弊。"
他看了我一眼,有些困惑地问:"你是怎么知道我要求他考高分的?"
"壮壮以前的成绩也不太好,但从来不作弊,现在突然这样,肯定是你给逼的啦。"
秦军低下头,黯然地说:"孩子马上要升初中了,成绩再这样下去肯定跟不上课,我就要求他每次必须考及格,没想到他竟然作弊,而且还被老师发现了!"
"分数只是孩子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记录,不要因为它逼出孩子其他的缺点。"我说。老同学听了,深有感触地用力点了点头。
你希望孩子能考高分,要求他达到你定的目标,如果孩子对知识没有掌握到,就有可能会用抄袭的办法取得高分,或者用撒谎的手段告诉你没有考试等等。
这样逼孩子考高分,孩子不仅成绩提高不上去,往往还会多出许多缺点、毛病。再说,你只注重孩子的分数,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其他能力,不知道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这样孩子即便考上了大学,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因此,教育孩子,要着重培养他的综合素质,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我昨天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名叫小灵,是初一女生。信的内容如下:
墨初叔叔好!
我叫小灵,读初一,现在很苦恼,真不想再上学了。
每天,妈妈都会问我考试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如果考好了,妈妈就会满脸笑容,在我脸上亲了又亲,爸爸则给我买很多零食,还带我出去玩。我真希望时光能够停在那一刻,留住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但是,我考不好的次数居多。这时候,我就惨了,父母就会横眉冷对,还指使我做这干那,家里笼罩着一片乌云,我憋得喘不上气,真想逃出去。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想,妈妈是爱我还是爱分数?难道分数比我还重要吗?
伤心的小灵
读了这封信,我心里异常沉重,急忙写了封信,宽慰小灵,告诉她父母之所以关心分数,是因为爱她,劝说小灵不要有别的想法。
你关心孩子的成绩没错,想知道孩子的分数也能理解,但不能依据孩子分数的多少,用不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那样孩子会伤心,甚至对你的爱产生怀疑。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别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脸上的晴雨表。分数虽然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
三月前,有一个高三的男生,满面愁容地来到我的咨询室问:"叔叔,如果我高考没考好,前程就全完了吗?"
听到孩子的话,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但却故作轻松地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孩子,你怎么这样问?"
"眼看就快高考了,我有些紧张。有一次我听到爸爸对妈妈小声说:"别开电视,影响孩子学习,这次考不好,孩子的将来就全完了,我们的希望也没有了。"这话让我心惊肉跳,又见爸妈天天小心地陪着我学习,走路都怕打扰了我,心里压力很大。"男孩目光游离不定地说,脸上现出疲惫之色。
"孩子,别想太多。虽然大学是靠分数录取,但成功的道路却有千万条。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应该放下压力,轻松上阵,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水平,你说是吗?"
男孩点点头,笑着离开了。
中考、高考,是孩子通往大学的两次重要考试。尤其是孩子的高考,揪着你的心。为了孩子能够考个好成绩,你对他倍加照顾,买补品,送茶水等等,甚至是陪孩子一起熬夜奋战。
你的这种举动,会无形中给孩子带去很大的压力,影响孩子正常水平的发挥。
成老师心语
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途径都可能走向成功。分数不是孩子的命根,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每次考试,不给他施加任何压力,或许孩子会考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