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上的失控。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因此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缺乏,很容易受到很多不健康的诱惑,造成道德上出现失控。如有的青少年学会了网络漫骂;有的喜欢上了黄色网站;有的滑向了网络犯罪;有的进行了网络诱骗,等等。有一项针对4000人的调查显示80%的中学生都上网,其中在网上看色情内容的就占4.5%。这个结果虽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但是 青少年应该明白,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就等于整个家庭出现了问题。
(2)时间上的失控。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网虫”、 有“网瘾”现象。青少年年龄小,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上网浏览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消耗在网上。这种现象确实比较严重,一些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吧中,造成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的下降。
(3)学习习惯上的失控。网络的过度便利性也许就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学习的惰性,遇到难题首先求助网络,而不是苦思冥想,他们热衷于以“下载”方式完成作业。若是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青少年的内在素质、学习质量必将受到影响。
(4)情感上的失控。青少年处在未成年时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是情感超过理性。他们在虚拟网络中,很容易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出现所谓的“网恋’’行为,引起情感上的失控。其中一项调查显示,上网的青少年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网恋。
(5)性格上的失控。一些青少年长期在网络世界中沉溺,慢慢地就会将自己从现实世界里淡出,逐渐就会改变自己的性格。他们对现实世界缺乏精神,感到乏味,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马上精神百倍。情况较为严重的青少年甚至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不愿与周围的老师、同学沟通,产生性格上的扭曲。
网络对孩子教育的正面影响
(1)网络是青少年学会沟通的一种平台。网络给青少年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在虚拟世界中,青少年和别人的交流不会受到现实的约束,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在无拘无束中体会到沟通的快乐与简单。一些在生活中拘谨胆怯的青少年,可以用“网聊”来进行训练,对沟通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网络是青少年的一种学习资源。网络首先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载体与学习资源,让青少年转变思维、开阔眼界,并且可以使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与知识爆炸的社会,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网络。青少年不明白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解答。借助网络,青少年获取了新方法、新知识,有效提升了学习能力。
(3)网络是青少年创新素质培养的一条途径。当今社会最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网络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素质。青少年在网络中从事阅读活动,最新的信息刺激、巨大的知识量,可以让青少年拥有创新灵感,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火花。
(4)网络是青少年获得娱乐的一条渠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青少年需要娱乐。但是,面对竞争的压力,青少年在学校中很难获得足够的娱乐机会,家长也基本上没有时间和青少年一起玩耍。网络就是青少年获得娱乐的渠道之一。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有兴趣的读物。通过网上娱乐活动,青少年从中获得了愉快和轻松,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青少年孤独与寂寞的心理。
网络家庭教育的影响
针对目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来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网络家庭教育较为复杂,并且教育内容相对日常教育而言存在着新的变化,具体来说,网络家庭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点:
(1)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还没有成年,其价值观还未形成、心理尚未成熟,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就会迷失在网络的时空里。所以,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必须让青少年明白是非判断标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引导他们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真正做到:不浏览不良信息,要善于上网学习;不侮辱欺诈他人,要诚实友好交往;不随意约会网友,要增强自护意识;不破坏网络秩序,要维护网络安全;不沉溺虚拟时空,要有益身心健康。家长应该让青少年明白在网络世界里也必须注意自身修养,远离不健康的文化,努力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2)网络知识教育。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学生家长,不可以畏惧网络,不可以强行封闭孩子使用网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在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介绍,在美国,一般孩子到了5岁,家长就会帮助其接触网络,12岁开始就可以独立上网。尤其可见,美国的父母是将网络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向孩子推荐。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什么事物越有秘密感,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强烈。对于网络也是如此,家长若是强行不让青少年上网,青少年也许就会越对网络产生好奇,经常就会出现背着家长上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必须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迎接网络,向孩子全面客观地介绍网络功能与网络知识,同时必须让孩子了解到网络的正负面影响。只有孩子对网络知识有了了解,才会正确地认识网络,也就会减少消极上网行为,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
(3)网络安全教育。这里所说的网络安全并不是指网络软件与硬件的安全,而是指在网络世界中,与人交流的安全问题。网络世界是一种虚拟世界,无论相距天涯海角,不管彼此是否相识,只要有了聊天工具,就可以交往,无所不及,谈天说地。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很容易轻信对方,视对方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安全随之就会出现风险。所以,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交流网友的情况,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交际问题,避免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
(4)网络情感教育。青少年很容易就会掉进网络情感的泥塘,而且很难自拔。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网络情感方面的预备教育,无意或有意地给孩子介绍一些因网络情感而痛饮苦酒的实例。结合典型事例对孩子进行网络情感方面的预防教育,这样就会有效改善青少年对网络情感的认知水平,让青少年在情感上更为成熟,有效减少或避免“网恋”现象的出现。
需采用正确方法
若是青少年一旦被网络的负面影响到,就会被其惊人的破坏力所伤害。很多青少年之所以会成为网络“问题孩子”,这其实和家长们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那么家长教育孩子正确地应用网络,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1)循循善诱法。家长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作为一种方式、一种资源,可以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学习的条件,但网络上同样存在着青少年不宜接触或不健康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在青少年刚接触到网络的时候就为其打上一剂“预防针”。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网站,避免孩子进入一些不良的网站。当发现孩子在网络上有不良倾向时,不可以一味地封杀、训斥,而应轻“堵”重“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主动学习法。家长应该多学习一些和网络有关的科学知识,这样当青少年受到网络负面影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同时还可以科学地教育孩子。实际上,青少年之所以被一些网络负面影响所伤害,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家长对网络缺乏一个正确的了解。所以,家长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教育和影响孩子。
(3)兴趣转移法。避免孩子将自己所有的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在网络上,应该将孩子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其他各个方面。比如,与孩子一起去展览馆、博物馆参观,一起看球赛和电影,一起下棋、玩球、外出散步等等。合理地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同时避免让孩子将对网络的兴趣局限于浏览网页上,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参加有关网页设计的比赛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各方面的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
(4)监控指导法。家长有责任去了解孩子每天在网上做些什么、会花多长时间上网、希望从网络上得到哪些东西等。但这不等于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控制,而是应该用一种积极友善的方式进行。要指导孩子加强网德的修养。要控制孩子的上网地点和时间。上网花费的时间和频度应该和孩子的身心发育情况和学习要求相吻合,不可以用时太多、过于频繁,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要少于2小时。要使用“安全浏览技术”,运用绿色上网软件,避免孩子进入或浏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5)多向沟通法。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孤单封闭的,家长对孩子的网络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学校、社区进行沟通,争取多方支持,及时获取信息。例如,可以要求社区加强管理网吧,避免孩子受到网吧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且应该经常去学校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课是否走神,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等等。若是孩子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的话,家长就应该有所警惕。同时家长必须重视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任何忽视和孩子沟通的行为都不正确。
(6)榜样示范法。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尤其是孩子与家长共用一台电脑的家庭。若是家长长期使用家庭电脑浏览不健康网站,孩子就会由兴奋、好奇到试验、效仿,其后患无穷。若是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就不可以有“网瘾”。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用一个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
要成为软件开发者
什么事情都有个规则,有人不择手段,有人遵守规则,这其实也在折射一个人的人品,当然游戏也不例外……
一对头发花白的父母带着一个大一的孩子来到了咨询室,父母说:“我这儿子刚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不上了,整天玩游戏,还说他可以通过游戏赚钱来养活我们,我们不需要这种不干净的钱……”
“什么叫‘不干净的钱’?我一不抢、二不偷、三不坑蒙拐骗……”孩子说。
咨询员将这种冲突制止后,决定单独和这个孩子交谈。
“看来你很孝顺,你还想通过游戏赚钱来养活父母,不过有一点我想知道,玩游戏究竟可以赚多少钱呢?”咨询员带着认同和好奇的心态,问这位大一的孩子。
“多少都有。”他说。接着,他告诉我:玩游戏可以获得游戏币。在游戏“商城”里任何消费都需要用到游戏币。玩家可以用这些游戏币在游戏大厅里参与玩诸如“梭哈”、“斗地主”等充值游戏。按照游戏的官方规定,赢得的游戏币无法直接换成现金还给游戏币拥有者,但是这些游戏币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随意消费……
他看咨询员理解了不少,似乎找到了听众。
“游戏币如何才可以换成现实中的金钱?”咨询员进一步发问。
“一般在地下进行。不过,很多网吧都可以成为兑换游戏币的中介。”他看咨询员很真诚.于是将心里话都说了出来“怎么个换法?”咨询员带着无知的样子问。
“按正常比例,一个游戏币应该等于1元钱人民币。网吧回收游戏币的价格是1:0.5,也就是一个游戏币只可以换0.5元人民币,转手‘卖’游戏币时一般都低于游戏卡价格并高于回收价格。”
‘‘你玩游戏多长时间了?一共赚了多少钱?”咨询员问。
‘‘半年多了,目前赚了两千多元。不过,肯定会越来越多。”
他说。
“我会打扑克牌,打扑克牌时经常有人喜欢作弊,玩游戏有吗?”咨询员问。
“这种现象肯定会存在,经常会有人合伙作弊。”他说。
“作弊挣的钱就有点‘不干净’了吧?”咨询员说。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作弊。”他说。
“你想成为一个职业玩家是吗?”咨询员问。他点了点头。
“对。咱不能只去玩别人的游戏,自己应该编出更好的游戏,让别人来玩,成为一个游戏商或游戏工程师怎么样?”咨询员鼓励他说……
本事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孩子想成为职业玩家。二是玩游戏也有职业道德,家长却不支持和不理解。须知,中国的游戏产业目前还缺少很多技术人才,尤其是游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开发游戏产品的高端人才严重短缺。青少年若能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会自己编游戏,说不定将来能成为一个游戏软件开发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