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成长直通车
20064300000008

第8章 懂得分享,促使你更快乐(1)

我们需要与他人分享喜悦、痛苦、劳动和爱。有些青少年会因为怕自己吃亏,经常斤斤计较,并且占尽便宜,这样做表面上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但事实上失去的更多。不懂得分享的人,很难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快乐。分享虽然是一种付出,但同时也是一种获得,当你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时,你的胸怀因此而变得更加宽广,而生活也更加精彩。人生在世,谁都不会能孤立地存在,所以当你的快乐与大家的快乐联系在一起时,便可以收获真的快乐。

做个胸怀宽广的人

有人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人们通常都希望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于是常常会为一己私利所左 ‘右,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也许是利益上的冲突,也许是情感上的纠结,于是斤斤计较,谁都不可退让。事实上,这种局面的造成也是一种双方都心胸狭窄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事情还不能解决的话,就演变成为了恩怨。会自然而然把对方想得非常坏,而不去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奇怪的心理,也被人称之为“思想病”。

那么,怎么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个胸怀宽广的人呢?并且,胸怀宽广的人就无欲无求了吗?这还要看人们在处理具体事物时要斟酌一个适当的“度”,通常左顾右盼、举棋不定的人内心是痛苦的,而淡泊名利的人会非常容易拥有幸福感。

耳边的“小心眼”

如果你身边有心胸狭小的人,你该怎么办呢?首先,你应该看淡他的所有言行和态度,不要在意他,而是走好自己的路。因为过分的指责别人也是一种心胸狭隘的表现。

一般心胸狭窄的人都不喜欢变通,所以在日后参加工作时,会出现很难扩展人脉的问题,这对工作是否能够很好的开展有极大关系。而且与他人交往时,人们也必然不会喜欢心胸狭窄的人,因此就连朋友问情感的维护也会非常困难。相反,如果你是个心胸开阔的人,想要结识更多的朋友并不是一件难事,朋友间能够互相分享一些好事,共同承担一些难事,是很幸福的。

陆薇是家中的独生女。她不光有爸爸妈妈的疼爱与呵护,还有爷爷奶奶的娇惯,可谓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家长们从来都不让陆薇受到半点伤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陆薇,非常娇气霸道,要是在学校里受到一点委屈,哪怕是吃上一丁点亏,她都会追究到底,直到认为自己占到了便宜才罢休。

有的时候妈妈也会无奈地说道:“你这心眼小的毛病真让我发愁!”但即使妈妈说了很多次,也无济于事,陆薇根本管不住自己,她总是很条件反射的犯小心眼,自己有时候也想克制.但就是克制不住。别人稍微触犯到她,她就会发雷霆之怒。非报“仇”不可。

那天她在教室做题,她右边的小明冲她的方向骂了一句人,当时陆薇就火冒三丈,站起来就问小明: “你骂谁呢?”声音巨大。其他同学全都过来围观。这时小明也不耐烦地回了一句:“我又没骂你,你激动什么啊!”陆薇听后更加生气,但想着自己确实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他在骂自己,于是强忍着坐下了,但是她却暗下决心:一定得给小明点颜色瞧瞧!

终于,机会终于来了。在数学课上,老师叫小明回答问题,小明回答得乱七八糟的,这下可美坏了陆薇,她落井下石的小声说道: “你个白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小明果然被她气得直翻白眼。

事情没过多久,陆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书,是本关于道德观念的书籍,在看过之后,她终于明白了自己是气量小、虚荣心强、神经过敏的表现,以前妈妈说她的时候她一直没当回事,但是书中说这是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如果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从而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并且书中的很多事例,都和她亲身经历的一般,看后不禁脸红,觉得自己确实该改改了。

当心胸狭窄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可以很好的改正。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是一天到晚总是为了芝麻大的事情就暴跳如雷,耿耿于怀的话,仔细想想也确实是没什么意思。所以一定要改掉心胸狭窄的坏毛病,努力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摒弃“孤独性格”

当今社会的家庭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过度地溺爱,给予孩子的物质太多,教育太少,好玩的都由他玩,好吃的都由他吃,娇惯成性,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事事“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从而使孩子养成“好吃的我自己吃,好玩的我自己一个人玩”等“吃独食”的习惯。别人若违背了他的自私法则,他便认为他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就会以大哭大闹等方式来提出抗议,家长一旦由着他的性子来,就会使其养成坏习惯并带来很大危害。

某年寒假,上小学四年级的程明跟着妈妈一起到姥姥家去。由于好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姥姥为他们这些孩子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就在这一刹那,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明明与小姨家4岁的弟弟为了一块奶糖而抢夺起来,谁也不让谁。妈妈赶紧劝明明让着小弟弟点。明明说: “不,是我先拿到的。”弟弟见哥哥不给,哇哇地哭了起来: “我也想吃。”最后无奈,姥姥又去买来一些回来。两个小孩才罢休。

由此可见,父母在吃东西上如果养成了孩子吃独食的习惯,别的事也由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自然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习惯,凡事都一定要得到自己的满足。

当今的社会竞争如此强烈,如果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利益,那么就不可能找到合作伙伴,最终堵塞了自己的路。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小事,但却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孩子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就很容易进而养成偏食的习惯,最后会导致营养不良。这不但会滋长孩子自私的心理,而且长此以往会形成孩子待人冷漠、不会关心他人的性格,甚至不关心自己的父母。吃独食的孩子在家里撒娇任性不听话,在集体生活中会很难与其他的孩子相处。

家长要尽可能避免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在孩子正常的饮食结构得以保证以外,不可随便给孩子买零食;当孩子在抢占好菜、好食物时,应及时制止,并告诉他: “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吃才会更香”。让孩子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从他最喜欢吃的东西人手,鼓励他主动与人分享,然后,对孩子每次分享行为,父母都要表现得很开心并认真地表扬他,以此来感染孩子,让他体验分享的快乐。

(2)创造更多的分享机会。每次买回好吃的,鼓励孩子将这些东西分给不同的家庭成员,然后每个人再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同时也鼓励孩子将他的东西分给其他人。这种分享气氛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分享,并且乐于分享了。

(3)让孩子品尝“吃独食”的苦头。要让孩子明白不能吃独食的道理,父母可以稍微给他吃一点点苦头。比如,告诉他,如果他想吃独食,以后就不给他买同样的东西了,并真的不给他买。还可以买来他最喜欢吃的东西,当着他的面吃得有滋有味,如果他也要吃,父母就可以表现得像他平时一贯的那样来拒绝他,以让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4)让孩子充当爱心使者。孩子如果在家里或是其他人的熏陶下变得充满了爱心,有什么好吃的自然也就很自觉地想到要分给大家吃,“吃独食”的习惯也就被纠正过来了。

(5)不要用负面语言攻击孩子。父母要理解孩子喜欢吃独食,不要把这种行为看得过于严重,应尽可能从正面去引导他,并用积极的语言从内心深处来鼓励他变得越来越慷慨。

家长们一定要戒掉溺爱孩子的坏习惯,孩子在家得到太多,踏上社会的他们将很难接受竞争如此残酷的现实。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分享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会成为性格。要教育孩子心里要容得下他人,凡事可以多为他人想一想,只有这样在社会上才可能少遇阻碍。拥有愿意和别人分享的良好习惯,孩子必将受益终生。

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

英国大戏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分享是一种快乐,更是孩子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孩子如果在生活中学会了分享,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孩子具有分享的意识和能力,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他们从小生活在受保护的环境中,接触面相对封闭,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形成了自私独占等不良的情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的摩擦,带来很多人为的烦恼。如果不懂得分享,将会成为孩子人际交往中的巨大障碍。

小学四年级的乐乐,平日里性格温和,是个很乖的孩子。但是,为人却比较小气,什么事都不愿意与人分享。当老师要求乐乐把学习工具分给其他同学时,乐乐总是非常不愿意,如果老师学习工具分给其他同学时,乐乐就一定会趁老师不注意,从同学手里把东西夺回来。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询问河北省实验小学的某班学生:你妈妈最爱吃的东西是什么?你爸爸呢?你自己爱吃什么?结果,90%的小学生这样回答: “爸爸妈妈最喜欢吃鱼头鱼尾,我最爱吃鱼身。”这些小学生们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还真的以为爸爸妈妈最爱吃鱼头鱼尾呢!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这种关爱已经升级为溺爱,就养成了孩子不愿与他人分享的坏习惯。由此可见,孩子的分享行为是不会自发形成的,需要引导、启发和耐心教育。 、

(1)预先做好准备。在同伴来家里玩之前,问问孩子有哪些东西是他不愿意分享的,帮他把那些收起来。然后让他想想觉得什么东西和小伙伴一起玩会很好玩,比如玩具话机、橡皮泥等。这样会让孩子在小伙伴到来后,心里大体上有个分享的概念,还可以让来的小客人也带一两个他自己的玩具,如果你的孩子知道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玩具给别人玩,他可能会更大方。

(2)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学会大方的好方法,就是亲眼让他见证这种品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在给予、获取、妥协和与他人分享方面的行为。

(3)运用移情法。很多的孩子都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他希望可以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要充分了解孩子这种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运用移情方法,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让孩子学会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小气而惩罚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他太小气,要是不跟别人分享就要收拾他,甚至是强迫他把喜欢的东西给别人,那你只会增加孩子的怨恨情绪,而不是慷慨大方。鼓励分享首先是要从正面去强调,而不是训诫。别忘了,孩子如果不愿意分享某些东西,关系也不会很大。随着他越来越成熟,他会逐渐明白,与很重要的朋友分享,要比独自拥有更快乐。

懂得合作才能达到共赢

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认为,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品的优劣,他曾经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一般那些明智的、有远见的家长,从孩子懂事起,就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拿出一只玻璃杯,玻璃杯里面有几个漂亮的玻璃球。然后对大家说: “现在,请同学们把玻璃球从玻璃杯里取出来,每个同学都只有一次机会。你们可以用五个手指中你认为最厉害的那个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记住,只可以用一个手指。”孩子们的热情被老师感染了起来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走上去,用他们的手指进去取玻璃球,但是,不管他们再怎么努力,玻璃球无法取出来。孩子们很着急。

这时.老师对孩子们说: “好了,你们可以邀请其他一个手与原来那个手指一起来合作,一起取玻璃球。”这次,孩子们一个个都把玻璃球取了出来。活动做完了,老师对学生们说:“你们现在应该明白了,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才能,他总会有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人与人的合作非常的重要。”

学会合作是孩子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孩子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孩子从小就有合作的意识,经常与别人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犹豫、忍耐、克制和坚持,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满足,看到合作给别人带来的愉悦,孩子慢慢地就可以理解合作的真正含义,养成发自内心的合作意识,成为一个乐于合作、习惯合作的人。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1)让孩子从内心学会悦纳别人。所谓悦纳别人,是指一个人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只有了解对方,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具有真正的动力基础。家长要常教育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别人有某个缺点,就嫌弃别人、疏远别人。

(2)教孩子学会分享。假若孩子事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就难于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合作了。因此,为了孩子可以很好地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学会慷慨大方,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