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版时文选萃:天堂就在脚下
20067900000016

第16章 叩问灵魂

雨凡

灵魂虚无缥缈,如何叩问?灵魂是否存在,众说纷纭,何必叩问?人是群居的动物,常爱走亲访友。然而,无论你如何的前呼后拥,如何的高朋满座,你的灵魂总是寂寞的。偶尔地叩问一两下灵魂,是为了使灵魂更寂寞、更深沉;是为了让灵魂在心中扎根。

世界上真正有勇气叩问灵魂的人并不多。卢梭的《忏悔录》是一种叩问方式:一个18世纪的法国平民思想家以忏悔的心情,谴责他不光彩的过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是另一种叩问形式:他像鲁迅先生那样,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袒露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丑陋,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一种爱的叩问。巴金老人在人生的暮年用他颤抖的手书写出一部《随想录》,这是要他的灵魂在大幕拉上之前登场,讲一番真话。共产党领袖瞿秋白在告别人世之际,他说了《多余的话》。不管这《多余的话》是否多余,不管世人如何对《多余的话》说长道短,我私意以为,《多余的话》是秋白对自己对他人灵魂的叩问,不管这叩问是和风细雨,是重磅出击,或是万箭穿心。《多余的话》并非多余,只有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身的秋白才能一展胸襟。他在与世长辞之前似乎还要向人们贡献些什么。彭德怀上万言书,何尝不是以另一种方式对你我灵魂的叩问?显然,叩问自己或他人的灵魂不是人人愿做、人人敢做的。人的叩问灵魂,或在夜深人静,或在年老力衰,或与死神接吻,或在痛苦中,或在病患里……

这也许是人与灵魂的距离此时最近的原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对灵魂的叩问往往更真切,更动人。可以设想,春风得意的男男女女,如果要来叩问灵魂,不是让你觉得矫情,就是显得轻飘,这可能是灵魂距离他或她遥不可及的缘故吧!人的灵魂真的像个小精灵,让人捉摸不透。当你事业有成、情场得意、婚姻美满、体健貌美时,这小精灵不知躲到了什么地方睡大觉;一旦你苦了、病了、痛了、贫了、残了、不想活、或者不能活了,此时小精灵便随侍左右,嘘寒问暖。所以,物质世界多姿多彩的人较难叩问灵魂,而精神世界丰美的人,却能常常去拜访自己或他人的灵魂。

人的灵魂是应当不时叩问的。如此做来,它会使你时时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看一眼《辛德勒的名单》和《拉贝日记》,你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能不为人性的丧失和人类的杀戮汗颜?

踏访重庆的《红岩魂》展览馆,面对《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一边是人的毁灭,一边是爱的永生,你的灵魂还不出窍?“挑战者”号在升空1分12秒后,连同它的7名宇航员一起粉身碎骨,人类为叩问宇宙献身,同时,那种悲壮的场景

又使人类的灵魂接受了一次伟大的洗礼。人是灵肉的集合体,人对灵魂的叩问不必偶尔发生在冥冥之中。人在顺境时不忘叩问一下自己的灵魂,实在难得。人无论在顺境还在逆境之中都不愿或不敢叩问灵魂,则注定他或她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了,这便是叩问灵魂的要义。

心灵智语

人生中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正视自己的丑陋与缺陷,可当我们叩问灵魂,究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许你就会愿意经受灵魂的洗礼,也就会变得越发的通彻,虽然其间会遇到重大的打击,粉身碎骨般的疼痛,但我们应坚信风雨后总会有彩虹。

感受和享受

易秋

对于人生,享受不等同于感受。品尝人头马、身着皮尔·卡丹、足蹬狼牌、脸涂旁氏……只能叫做享受。仅仅靠一副嘴巴、一副下水和一身皮囊就够了。

能够感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的色彩,能够感受到“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宇宙的情感,能够感受到漠漠夜空中星星的细雨,能够感受到遥远地平线的蠕动,能够感受到我们平常忽略的、淡漠的、遗失的、阔别久远的、隔膜已深的另一番景致,另一番心境。那或许是久违的一份浪漫、一份诗意、一种刺激、一样怀念、一种思悟。

感受,靠的是我们的心。感受需要想象力,才能在枯水的季节,感受到地平线外飘来春潮涨涌中的红帆船;才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春天不会遥远。看到齐白石的虾,就想到宴席桌上的烹炸大虾;看到梵高的向日葵,就想到口中的傻子瓜子……享受,带有明显的欲望;享受,会让我们变得肥胖甚至变得愚蠢。在享受的浴缸或酒杯里浸泡得过久,磨损感受鲜活的灵性,锈蚀感受敏感的触角。

在享受的席梦思或碧草地上躺卧得太久,我们的心会结起厚厚的老茧,我们的眼睛会蒙上一层云翳,我们会在好多时候自以为是地看花了眼、看走了眼——把澡堂子的搓脚石,当成盆景里的上水石;把蜘蛛织的尘网,当成能够捕鱼的渔网;把天边的云锦,当成可以剪裁的衣料。

感受到咀嚼杂草苦艾之后,挤出的才是甘甜浓郁的奶汁;感受到吞进枯枝败叶之后,造出的才是能画出美丽图案的洁白纸张;感受到遭受雷雨袭击之后,呈现的才是明丽湿润的彩虹。如果忽略了前者,而只知道吮吸奶汁、挥洒白纸、欣赏彩虹,那只是享受。

感受,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可能是痛苦,可能是岁月,可能是心血的流淌。

感受,可以包括享受;享受,却不包括感受。享受,属于感官的;感受,属于心灵的。享受,是现实主义的;感受,是浪漫主义的。享受是物质的,感受是精神的;享受愉悦的是生理,感受滋养的是灵魂。

享受钝化人的心灵,感受丰富人的情感。

一声祝福,一页飞鸿,一丝乡音,一分牵挂,一种给予,一种付出,一分阅历,都可张开你感受的触角,洞开你的心灵。

心灵智语

事物的美好不仅要去享受它,还应细细地去感受它,享受与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如果你过分的去享受,你的生活会因此而乏味,失去朝气;而感受则不同,是用心去体会,哪怕生命中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很耐人寻味。因此,生命中我们应多感受岁月带来的乐趣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