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人士,不论智商高低,不管从事何种行业,都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奥托·瓦拉赫,小时候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但是文学老师评价他“行文拘泥死板”,后来父母让他改学油画,结果天赋平平、进步很慢。最后,奥托·瓦拉赫迷上了化学,不顾父母的反对一丝不苟地钻研其中,最终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朱德庸上学时淘气又贪玩,因为学习成绩差,转了好几所学校。外界的不良评价让朱德庸觉得自己很笨,于是对学业彻底放弃,平时自娱自乐地绘画打发无聊时光。毕业后他靠画漫画为生,渐渐地画出了名气,成为红透宝岛台湾的漫画家,目前他的《双响炮》、《醋溜族》、《涩女郎》系列一直是国内最畅销的漫画书。同样很早就成为职业漫画家的蔡志忠,在一次漫画比赛获奖后这样说:“我要感谢父母没有阻止我画画,感谢他们没有强迫我去做不喜欢的事,也感谢我一直很用心地画漫画。我会一直画下去,直到我拿不动画笔为止。”
3.干一行懂一行
穷人家孩子甭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是在吃商业这碗饭。商业的门道纷繁复杂,是需要你一辈子学习的功课:餐馆老板是如何赚钱的?闹市区的便利店是怎样经营的?报社是通过何种途径盈利的?麦当劳是搞餐饮业的还是隐形的房地产商?比尔·盖茨只是在卖软件吗……如果你对上述问题一脸茫然,说明你距离一个标准的“商业人士”还差得很远,至少你还不熟悉各种主流行业赚钱的门道所在。只有熟悉某个行业到一定程度,摸清了它的规律,具备比较成熟的业务水平、客户关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你才有可能自立门户,大干一场。有一条规律,对穷人家孩子的发展可谓是至理名言,那就是:一年入行,两年入门,三年有小成。
如果你的商业资质很一般,运气也没有好到出门就捡到500万,那么在决心干点什么之前,就要务必“熟悉”你所期待进入的行业。只有在真正的熟悉以后,你才会明白该行业运作的具体细节,再动动脑子摸清内部的明暗规则后,你就可以行动了。打个比方,原来你是IT软件工程师,现在要做电脑生意。尽管在技术方面你相当熟悉,但是跟做这方面的生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和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你熟悉的只是电脑的修理和程序检测等方面,而不熟悉与之相关的电脑产品的价格、行情和性能等。如果说技术工种接触到的是“点”,那么做生意接触到的就是“面”了,这里面包含的学问更大。从做生意的角度看,你要卖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而应该是“利润最大”的产品。卖电脑的“行家”,就是有本事把对自身有利的产品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信服,然后成功地销售出去。
做生意,只有熟悉和了解行情,遇到问题时你才能自行解决,而不是求助于别人。也只有真正懂得,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用联想公司的“三不投资”原则解释就是:“投得起钱没钱赚的事儿不干;投不起钱有钱赚的事儿不干;投得起钱也有钱赚,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儿也不干。”
比尔·盖茨在总结微软的成功之道时,说了三个词:专业、内行和熟悉。“股神”沃伦·巴菲特的经历更能说明问题:20世纪末,当纳斯达克股市一路上扬的时候,巴菲特不为这些高科技股票所动,他坚持认为“无法判断这些高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随后,纳斯达克股指一泻千里,巴菲特的内行观点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
拿身边的商业活动说吧,大家都知道贸然进入证券市场,风险会很高,可是有个在股票交易所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尽管其貌不扬,却腰缠万贯。原来,她也在炒股,但是她炒股的技巧很特别——她是根据交易所门前停放的自行车数量,决定入市出市的。老太太坚持“车少买进,车多抛出”的原则,几乎从未失手过。这种成功,其实也是来源于她对股市的“熟悉”——一种间接的熟悉。
俗话说:“行行有道,隔行如隔山。”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和门道,如果不熟悉该行业你就贸然闯入,无异于钻入漆黑的山洞里,不仅摸不清东西南北,还很容易栽跟头。一个穿戴入时的女人找到老鞋匠修鞋,老鞋匠随便看一眼鞋,说道:“小姐,你看我有活正忙着呢,如果着急,附近还有几家修鞋的。”女人自然不愿意等下去,匆忙走开了。旁人见此情景,不解地问老鞋匠:“为什么生意来了,你却给支走了呢?”老鞋匠笑着说:“那只鞋做工精细、皮质又好,少说也得值上千块,一旦修不好,弄坏了咱可赔不起,这有风险的活咱得谨慎地接。话说回来,我不敢接的活,别人也很少敢接,最后她一准儿还得回来。”
果然,不一会儿工夫,女人又返回来,老鞋匠再次把鞋拿到手里左瞧右看,答复道:“您这鞋得认真修修,很费时间的,明天过来取吧。”等女人走后,老鞋匠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把鞋修好了。旁观者又问:“你修得这么快,为什么非让人家明天来取?”老鞋匠解释说:“客人看着你一会儿就把鞋修好,顶多给你三五块钱。等到明天,看你把那么贵的鞋修好了,至少会给你10块钱。”第二天,妇女取鞋时,见鞋修得很好,高兴地给了老鞋匠20块钱。你看看,如果换作是外行修鞋,怎么会如此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呢?
4.给别人打工,为自己创业
穷人家孩子初入社会,不妨考虑先进入某一行业给别人打工,在打工过程中积累将来创业的经验、人脉和资源。只有你熟悉了这个行业,日后才能从容不迫地与人打交道并从中赚钱。比如你是做杂志的,如果不了解基本的流程、印刷的成本、不同工艺和纸张的基本价格,就很可能会被某些人算计,到时候的损失可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事。只有熟悉行业的细节,了解基本的规则,你才好跟人谈价钱,找渠道和经销商。不止是杂志行业,每个行业都是如此。
美国股票界巨头孔菲德,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纽约打工。最初他在一家共同基金公司做了一名推销员,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孔菲德看到了证券投资业的掘金潜力。在这家基金会工作,孔菲德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和门道,知晓了很多内幕信息。孔菲德发现,共同基金犹如一座金字塔,最底层是推销员,上一层是推销主任,然后是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推销员,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基金经理,凡是上层的人均有从其属下的佣金中提成的权力。为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孔菲德一直潜心学习。几年后,他看准一个绝好的机会:美国的侨民在当时是一个巨大且尚未开放的投资群体,这些侨民大多都很富有,正跃跃欲试地想把资金投放美国的股市中,以获取长期的收益。孔菲德看准形势,说干就干,拿出身上所有的钱,开办了一家贸易合作公司,通过广泛地游说,卖出了很多份共同基金,为自己赢得了巨额的利润。公司一炮打响后,孔菲德的声望日渐提高,冲着他投资的侨民越来越多。之后,孔菲德又通过内部消息得知法德里的股票很有市场潜力,便迅速提出一份专业的开发报告,寻求成为法德里在欧洲的总代理。鉴于孔菲德的名望与业绩,法德里方面同意与其合作。就这样,孔菲德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最底层推销员做起,慢慢熟悉了整个金融行业,一举成为亿万富豪。
正是由于孔菲德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吃透了这一行业,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起家。穷人家的孩子,要理解“钱是由内行人赚的”这一商业本质,不熟悉某个行业就别贸然冲上去。不要以为别人做生意赚钱是运气好,你自己干什么都赔钱就是倒霉,从根本上讲,赚钱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你是否熟悉某个行业的所有猫腻。
干一行吃透一行,首先从最底层开始摸爬滚打吧。
信用通财,做人要有原则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大道通财,讲信用的人注定不会吃亏。
1.成大事者“信”字当先
穷人家孩子做人要坦荡,走正路。事业需要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不能靠不义之举一夜暴富,然后“半路翻船”,锒铛入狱。
当年,成龙只是邵氏片场里不起眼的一个“跑龙套的”,专门负责扮演死尸或者替人挨打,一日三餐只是剧组的盒饭。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龙没有怨天尤人,专心干着自己的替身工作,加上他腿脚勤快、嘴巴很甜,几年后得到了一位业内高人的提携,开始担纲功夫片的男主角。到后来,也是混得小有名气,每个月能拿3000块左右的薪水。有一天,著名编剧何先生找成龙担纲一部新戏的男主角,成龙因为合同在身婉言谢绝。何先生不死心地对成龙说:“除了你应得的报酬,我们会替你支付10万的违约金。”之后何先生塞给成龙一张支票,匆匆离去。
成龙仔细一看,票面上的金额竟然是100万!真是让人心动的一笔钱,按成龙当时的薪水,不吃不喝少说也要赚上50年,他从小辛苦学艺,不就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吗?
不过思来想去,第二天,成龙还是把支票退还给何先生,坦诚地说:“我昨天想了一个晚上,虽然我很想要这笔钱,但是我不能拿!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能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既然我答应人家,签了合同,就要履行这个承诺。”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公司得知成龙如此讲诚信非常感动,不仅买下何先生的新剧本,还交给成龙自导自演。结果,成龙凭借这部《笑拳怪招》一炮走红,成为新一代的动作明星。那一年他才25岁。
成龙对这件事一直深有感慨:“至今,我仍然庆幸当初没有拿那笔钱。我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人生改写命运的机会有很多,有些你认为可以飞黄腾达的机会,实际上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如果当初背信弃义拿了那100万,一走了之,肯定成不了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