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历史,没有哪一个伟人名士是胆小鬼。正因为具有勇气,他们才变得出类拔萃,能站在时代的巅峰傲视群雄。唐太宗斩杀兄弟、逼父退位;宋太祖未称帝就敢穿黄袍;康熙十几岁时勇除鳌拜……历史上凡有成就的帝王,无不胆大包天。就连武松,也因为在景阳冈怒打老虎,使他一夜之间成就千古美名。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必是胆大者。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干出一番事业,如果没有超凡的勇气和胆量,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中国人对待财富,大多数人持这样的观念,就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因此大家都羡慕那些发了财、致了富的人运气好,都在心里盘算着要是运气到了那一天,发了财后该如何如何等等,而从未大胆地付诸行动。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积极的思想应该是那些有勇气的人常说的“富贵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这样一个神奇的财富公式就能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财富=行动次数×成功概率。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当中能够发几次财、发多少财取决于行动的次数乘以成功的概率,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个公式还告诉人们这样一个财富真理:胆量大者比知识多者更容易赚钱。
知识渊博的人,想问题想得全面,喜欢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这本来是优点,但想得过多,对失败的可能也考虑得越多,就会养成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行动迟缓的弱点。不是万无一失的机会,他们就不会轻易地冒险,但世界上哪会有万无一失的机会呢?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将钱存入银行吃利息。何况,商业银行还有倒闭的时候呢!
相比而言,没有多少知识甚至无知者,他们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认识不到风险的存在,自然也就少了对风险的畏惧,无知者无畏,他们当然会在利益引导下而积极行动了。过去,很多钱不是能不能赚,是敢不敢赚的问题。就是在市场规则日益规范的今天,这些人虽然成功概率低,但是行动次数多,能以多次的行动弥补成功概率低下的弱点,因此最终还是能获得成功的。
光说不做或者做的次数太少,虽然能避免失败的风险,但同时也远离了成功。愚公虽愚,但是挖山不止,最终山还是被挖通了;智叟虽智,但是什么也不做,只有绕山而行。赚钱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浙商群体,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德力西的胡存中、正泰的南存辉等等。他们都没读过多少书,完全是凭着没有退路,背水一战的胆量去创业的,虽然其间也曾遭遇过失败和挫折,但他们敢于不停地去做、去尝试、去行动,最终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与上述企业家同一时期的那些大学生、虽然当时有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因为没有胆量自主创业,他们拼命读书的目的只是希望找到好工作、好饭碗,全然没有打算给自己造饭碗、给别人提供饭碗的豪气。结果呢?运气好的,在单位里面庸庸碌碌混日子,运气差的遇到了下岗,不得不去打工。
“爱拼才会赢”,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是全无风险的。就算“十拿九稳”,也有十分之一的不稳啊。所谓的“一胆二力三功夫”:第一是冒险的胆量;第二是行动的力量;第三才是科学管理或专业技术的功夫。因此,商人想成功,必须做一个浑身是胆的商人,胆大不是万能的,但胆小是万万不能的。
出路、财路是闯出来的
有专家总结出了创业所必需的四个支点:技术、资金、经验以及人才。但中国最会做生意的温州人最初创业的时候却一点都不具备,他们是凭什么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呢?那就是胆大,敢于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出去闯荡。
改革开放之初,身无分文的温州人,就从擦皮鞋、弹棉花、卖眼镜、挑糖担这些小生意做起,游走在全国各地。他们三五成群、拖家带口,过着漂泊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外出闯荡,最终闯出了令世人敬佩的业绩。
只要敢闯,总会有出路的。易贤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创业而意外成功也是一个例子。
易贤忠本是广州一家国有制药集团下属的一名厂长,因为女儿患脑疾,为筹集医药费被迫下海。他在第一次下海时,恰好南方大厦停业大装修,易贤忠刚好自制了一种节能电子镇流器,人家卖30元,他只卖27元。不久,易贤忠就接到了一批镇流器的订单,他从一个小老板处赊销了价值5000元的电子原材料,利用自己50平方米的住宅当工厂,3个月后赚了14万元。在赚足了为女儿治病的钱后,易贤忠又继续回原厂上班,后因工厂效益不好,才不得已第二次下海,这才有了今天资产过亿的他。
有传媒对当今中国人的梦想做了调查,排在“中国人欲望榜”第一的就是:拥有更多的钱,多达72%。68%的人毫不犹豫地把“更多的钱”作为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欲望。此外,榜上排名前几位的理想也基本上是金钱所决定能否实现的。比如第二名的“环游全世界”,第四位的“开名车”,第五名的“住别墅”,第十名的“有更多的桃花运”也基本上与金钱的多少成正比。
如何才能实现这些诱人的理想,于是又派生出了两个理想——第八名“当老板”与第九名的“中大奖”。中大奖当然是一条赚钱的路子,还能不劳而获,可惜中大奖的概率太小,而且只能听命于天。只有“当老板”才是正确的,想要赚钱,就得当老板。但是,当老板就得行动起来,敢于闯荡。
生活中不时有人发出以下一些感慨:“如果我有100万,我会开一个大公司”,“如果我有1000万,我会做房地产生意……”说这种话的人只是说说而已,真正立志赚钱的人就会马上行动起来,尽早地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京城茶艺怪才段云松就是这样的人。
段云松上初中时就开始做买卖,每到元旦就倒卖贺卡。他分给各年级的“代销商”每人10张贺卡,让他们到护士学校的宿舍去卖,3角进的卖一元,100张就能赚70元钱。有时候,他还会骑着三轮车带上几十条纱巾,等下课了就在校园里叫卖。
到了假期,段云松就放开了手脚干,晚上在夜市卖油炸鹌鹑,白天帮着开小卖部的哥们儿卖烟,还骑着三轮车去进酱油、汽水。甚至在大年三十晚上,他4点钟就起床,推着炉子走3个小时赶地坛庙会去卖过桥米线。
后来,大学没考上的段云松在某饭店做行李员,期间,他曾经为李嘉诚拎过包。但从小就喜欢折腾的他怎么会老老实实地寄人篱下呢?于是,他开民丰饺子馆,开忆苦思甜大杂院,开五福茶艺馆,还开了广告公司、健身俱乐部、大药房等等。这么多的买卖,这么多种行当,段云松想干什么就马上去干了,而且都还挺成功。
把一只瓶子放在桌上,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蜜蜂只会朝着有光亮的一方飞,宁愿活活累死,也不朝其他方向飞。放进苍蝇就不同了,它们一旦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去。
做生意也要及时调整,哪条路通就走哪条路,什么项目赚钱就做什么项目。这样多闯闯、多试试,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路子。
1999年,小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地位不低,工资不错,待遇不差。但工作3年后,他决定自己出来闯天下,开始了5年内7次创业的历程。
2002年,小严在农资超市偶遇一人,在对方天花乱坠的吹嘘后,小严搞了一个农资超市。结果因为太过于信赖他人,疏于监管造成巨大的财务漏洞,被奸人所害。抽身后,50万元的资金只剩下了一半。
同年底,小严开始第二次创业,这次是搞饮料开发,但因为缺乏技术支持而再次失败,又损失了5万元。2003年,小严又开了一家书店,结果因为选择不当,周围全是实力雄厚的同行,再次失败。幸好及时刹车,只损失了5000元。
2003年底,小严从遭遇“非典”找到了创业灵感,做代理消毒产品的生意,结果两个月赚了3万元。但随着“非典”远去之后,市场也一天天萎缩,加上国家对卫生产品的严格控制,小严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好在这次赚到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