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十六计》品读
20101500000104

第104章 诸葛亮七擒孟获

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而诸葛亮审时度势,对孟获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地区酋长孟获率10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而后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了,如果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地区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地区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释放孟获。

孟获回营之后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沪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趁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他们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将他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最后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诸葛亮七擒七纵,决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便,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