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为候补中央委员,赞成国共合作。并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1923年6月,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北京委员。会后,组建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成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同年亲驾马车率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随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缉。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兼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制,分别组建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和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任北方区委书记。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1 926年3月1 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在那里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6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奉系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李大钊时年38岁。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改旗易帜的张学良
张学良(1 901—2001年),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曾用名李毅。张学良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子。因其父张作霖在他出生这天打了胜仗故得一乳名——双喜。张作霖很崇敬张良,希望自己器重的儿子像张良一样有智慧,就为之起名张学良。后来,吴佩孚听说张学良还没有字,就和张作霖说,既然要他学习张良,就把字叫做汉卿,因为张良是汉朝的臣子,张作霖同意了,于是张学良的字就叫汉卿。
因为父亲是土匪出身,所以张学良童年的生活环境是动荡不安的,学生时代也未进过正式学校。6岁时其父张作霖特聘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读四书五经。13岁从师金梁学文。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今沈阳),在家设专馆,聘请教师,学习国文和英文。十五六岁是张学良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日俄的野蛮侵略,张学良参加了爱国储蓄、推销国货、救济灾民等反日爱国运动。同时,他接受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国的希望”的演讲教育,下决心从我做起,立誓救中国。这个阶段由于参加网球俱乐部、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接触了普赖德等欧美人士,受外国师友的影响更多,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思想到行动开始向青年爱国者转变。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其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张学良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通电全国,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从而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的阴谋,并制止了国民党新军阀对奉系军阀的内战,结束了北洋军阀16年的统治,实现了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统一。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但仍主持“长城抗战”。1933年3月,热河省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
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南京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围剿”红军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经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帮助,始信联共抗日是唯一出路。1936年4月,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达成了与红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0月,毛泽东、周恩来致书张学良,请其向蒋介石转达互派代表谈判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并请缨抗战,均被拒绝。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遭到训斥。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1936年12月9日,时值“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一万名大学生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队伍行至灞桥时,等在那里的反动派早已架起机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学良亲自驾车赶来了,站在队伍最前列的东北大学学生含泪高喊: “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流血,我们愿意为救国而牺牲,死在救国路上是光荣的!我们前进吧!”面对群情激昂的学生,张学良感到周身的热血在沸腾,他挥泪发誓:“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佩服的,我张学良也不愿当亡国奴,也要抗日!我的最后一滴血,是流在抗日战场上的!”他向学生们保证代表大家向蒋介石请愿,三天之内以事实来答复大家的要求。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发生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用兵谏的办法,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的内战立场,实行联共抗日的政策。并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政治主张,逼蒋联共抗日,同时致电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达西安,张、杨协商,一致同意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随后与蒋达成停止“剿共”、改组国民政府等六项协议,从而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走向全国抗战奠定了基础。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他对学生许下的诺言,回答了学生的请愿要求。“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送蒋回南京,但被扣留,并于31日被军事法庭判处10年徒刑。4天后被蒋“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4年之久。辗转流迁,先后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安徽黄山居士林、江西萍乡绛园、湘西沅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台湾基隆、台湾北投复兴岗等地幽禁。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退守台湾的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年),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浙江奉化县人。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892年,蒋介石6岁,进入私塾“开蒙”,跟老师学习《大学》、《中庸》,后来又陆续学习了《论语》、《孟子》,同时学习唐诗、古文、八股文
等。1903年,蒋介石进入设在奉化县城的凤麓学堂学习,开始接触一些西方知识。1905年,蒋介石进入宁波府的箭金学堂学习。在这里,主讲顾清廉讲授的周秦诸子、《说文解字》、《曾文正公全集》、王阳明的《传习录》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一生,他对王阳明、曾国藩推崇不已。1906年,蒋介石到奉化龙津中学读书,他的视野更为开阔。这时,同盟会已经成立,年轻学子纷纷东渡日本,出国留学掀起热潮。蒋介石也决定去日本留学,为表示出国的决心,他剪去辫子,将它寄回家。溪口镇上的人听说后,吓得目瞪口杲。但蒋母王采玉深明大义,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供他出国。1906年4月,蒋介石踏上了日本的国土。蒋介石此行本想学军事,但到日本后,才知道原来清政府与日本有约,只准清陆军部保送的学生在日本学习陆军,蒋介石不是保送生,只好望军校门而兴叹。无奈,他进入东京清华学校,学习日文。之后回国于1 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次年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在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蒋介石留学日本时就对日本国民性有认识,认为中日必战。一次日本教官在上生物课,指着桌上的一块泥说里面有3万万寄生虫就像中国人一样多,这激怒了正年轻气盛的蒋介石,他随即走上讲台将那块泥分成若干,并指着最小一块说:“这里面的寄生虫就像日本人一样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参加沪、杭起义,任沪军第5团团长。次年1月因参与革命党人内部派系权力之争,在陈其美指使下,派人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逃亡日本。此后从1912年至1922年10年间,蒋介石的行踪漂泊不定,在浙江奉化、上海和广东三地来回走动。先后参加过“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加入过中华革命党,也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担任过经纪人。1922年,蒋介石干了一件他终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这年6月16日,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广州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在卫士的保护下,登上在珠江游弋的永丰舰,与叛军对峙。同时电令蒋介石,告之以“事紧急,盼速来。”蒋接电后,立即离开上海南下,29日抵达广州,然后潜行穿过叛军的封锁线,驾一叶扁舟,冒险登上了永丰舰。他的到来,使孙中山大喜过望,立即授以海上指挥全权。从此直到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他一直守护在孙中山身旁,并肩战斗,并同孙中山合影。“危难之际见精神”,这一段经历,大大拉近了蒋介石与孙中山的距离,后来孙自然对蒋另眼相看,信任有加。蒋介石也经常拿出他与孙中山在永丰舰上的合影示人,并津津乐道,以标榜他与孙中山的关系不同寻常,是孙的忠实信徒。此后,蒋介石受到孙中山的信任,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
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3月制造“中山舰事件”。4月被推举为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斥共产党人。后相继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从此掌握党政军大权。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中共红军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采纳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先后在上海、南京、晋北、徐州、武汉等地同日军作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妄想。但由于他实行不发动人民群众的片面抗战的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因而不能抵御装备占很大优势的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失陷。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蒋介石虽仍表示要继续抗战,但又对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感到不安,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竟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并不断制造摩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一面依靠美国将其远在西南和西北大后方的军队运往沿海地区,同时命令日伪军在原地守备,以阻止在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收复国±;一面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但随即以“接收主权”为名,大量派兵到东北,抢占战略要地。1946年6月,他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于次年被迫改为向山东和陕北两地重点进攻。在其主力屡屡被歼后,1947年7月转入战略防御,1948年8月又转入重点防御。从9月起,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他赖以发动内战和维持统治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鉴于此,他不得不在1949年1月21日,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仍继续推行反共政策,希望有朝一日能“光复大陆”,但这毫无疑问是痴人说梦,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士林官邸因病去世,时年89岁。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译东
毛泽东(1 893—1976年),字润之,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等,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在家乡读过几年私塾,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3年在长沙进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办《湘江评论》,建立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