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情形下,与名人谈孩子是不会错的。你可以问对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他们现在在哪儿,以及孩子读的学校好不好,学习成绩好吗……如果你也当了爸爸或妈妈,那么,你就更具备和他们谈孩子的资格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已经长大,或和对方的孩子同龄,你也可以向他们表达,你对孩子染头发的感觉,或孩子喜欢搜集小动物等等,不过话题不要扯得太远,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秘密都抖出来。
察言观色再开口
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是很讨人嫌的。要注意了解对方,要看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在人际交往中是尤其重要的。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时,曾经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官员,听说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他知道郑板桥为人正直无私,直接求情肯定不会见效,于是便以访友的名义来到郑板桥家里。郑板桥知其来意,心里也在想着怎样巧拒说情,于是一场心理较量开始了。
李君四处一望,见旁边的几案上放着文房四宝,眼珠一转,顿时有了主意,于是说道:“郑兄,你我题诗绘画以助雅兴如何?”
郑板桥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李君提笔在纸上画出一片尖尖竹笋,又在上面画上一只飞着的乌鸦。郑板桥挥毫画出了一丛细长的兰草,中间还有一只蜜蜂。
李君扭头对郑板桥说:“郑兄,我这画可有名堂,这叫‘竹笋似枪,乌鸦怎敢尖上立’?”
郑板桥微微一笑,回敬道:“大人,我这也有讲究,这叫‘兰叶如剑,黄蜂偏向刃中行’!”李君碰了一个软钉子,又换了一种方式,提笔在纸上写道:“燮乃才子。”郑板桥顺手写道:“卿本佳人。”李君看后心里窃喜:“郑兄,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这‘燮’字可是郑兄大名,这个‘卿’字?”“当然是贵公子的宝号啦!”李君心里顿时高兴起来:“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情!”“大人,我这里还有后句,岂不闻‘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瞽”的本意是瞎眼的意思,李君在官场上混迹多年,还不至于混到睁眼瞎的程度,既然郑板桥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就无话可说了,老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人际交往中,要做到像郑板桥一样说话不失分寸、尺度,除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定位”。比如,在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尽量客观。所谓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
第三,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自尊是很奇妙的东西,你正面攻击它时,它反而更加坚强,有时一句若有若无的闲话,就可能将其击溃。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留意对方的敏感点,比如对方身材矮小,最好就不要在谈话中提起身高等一些敏感的字眼。
第四,注意语言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在甲地区一句夸人的话,在乙地区就可能是一句骂人的话;在某些人看来很平常的说话方式,却很可能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因此,在社交场合,说话之前要仔细思量一下,最好用普通话和对方交流。
第五,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也就同时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得体的安慰他人
当我们认识的人遭遇不幸时,我们的反应往往不一定得体。我们常常说出他们不愿意听的话,令他们难过;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却不在他们身边;或者,就是和他们见了面,我们也故意回避那个敏感的话题。既然我们并非存心对他们无礼或冷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其实愿意帮忙的时候有那样的表现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巴不得能马上收回。我们怎样才能在某个人处于困难时对他说适当的话呢?虽然没有严格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衡量情况并做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1.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时,你要记得你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
不要以朋友的不幸际遇为借口,牵扯出你自己类似的经历。要是你只是说:“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那当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不能说:“我母亲死后,我有一个星期吃不下东西。”每个人的悲伤方式并不相同,所以你不能硬要一个不像你那样公开表露情绪的人感到内疚。
2.尽量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丧失了亲人的人需要哀悼,需要经过悲伤的各个阶段和说出他们的感受和回忆。这样的人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要顺着你朋友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逗他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并表示了解他的心情。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的这种态度。一个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人说,她最感激一个朋友的关怀。那个朋友每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谈话都不超过一分钟,只是让她知道他惦记着她,但是并不坚持要她报告病情。
3.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泰莉·福林马奥尼是一家综合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据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们会说些“别担心,过一会儿就会好的”之类的话,但明知这些话并不真实,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医院去探望病人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福林马奥尼说,“例如‘你觉得怎样’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搂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4.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一个伤痛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向他表示愿意替他跑腿,帮他完成一项工作,或是替他送接学钢琴的孩子。“我摔断背骨时,觉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一位有个小女孩的离婚妇人琼恩说,“后来我的邻居们轮流替我开车,使我能够放松下来。”
5.要有足够的耐心。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我丈夫死后,”一位寡妇说,“儿女们老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去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倒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在另一方面,要是一个朋友的悲伤似乎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你可以对他说:“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我愿意帮助你。”
说话要注意场合
一位早年毕业于某高等院校中文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了,为此,学校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退休老同志一并举行了一个欢送会。领导对他们的工作和为人进行了热情洋溢而又非常得体的肯定和赞扬,相比之下,对那位曾多次荣获过“先进”的老同志的美誉则尤多。当轮到两位受欢迎的退休老同志致答辞的时候,他们对大家的欢送做了深情的感谢。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一种令人动情的温馨气氛。作为答谢,话本该说到这里为止,然而,那位老教师却并未就此打住,而由人们对另一位“先进”的赞扬中引起了感触,并做了颇为欠佳的联想和发挥:“说到先进,很遗憾,我从来也没有得过一次……”
话犹未尽,坐在他对面的、平日与他相处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师突然抢了话头:“不,那是我们不好,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怪我们没有提你的名。”话语带着不肯饶人而又让人难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师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伤的表情,一时间会场中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尴尬气氛。
领导见势不对,马上接过话茬,想把气氛缓和一下。照理说,这时,他应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转而谈论其他;然而,他却反反复复劝慰那位退休老教师,叫他对“先进”的问题不要在意,说没有评过先进,并不等于不够先进,先进不仅在名义,更要看事实。如此等等,一席话,等于是把本应避而不谈的话题做了重复和引申,使本已尴尬的局面显得更为尴尬。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个“不会说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引出几点发人深思的教训来:
一是那位退休老教师的教训:不该作无谓的比照。比照,是谈话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得好,可以使谈话产生某种积极的效果。这里,“积极的效果”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在退休欢送会这样的场合,人家所说的都是一些富有情感而又不失真意的十分得体的人情话和好话。对于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好话,听话者要善于倾听,善于应答,大可不必拿别人的长处来衡量自己的短处,从而引起不快。
二是那位青年教师的教训:不要在别人失意之火燃烧时加油。一位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前辈即将退休时,虽然可能因为老先生平时在某些方面不善为人处世而与自己伤了和气,然而在欢送会这种场合,我们却不能乘别人一时失言,抓住不放,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无论如何,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送”之,要尽可能多留一点美好给人家。
三是那位领导人的教训:应注意避开敏感话题。领导者的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不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师,而是竭力肯定那位教师的贡献,具有这种应急应变的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具体的应变能力和说话方式的一面看,却又显得很不够。照理说,在这种场合,他应竭力避开“先进”这个敏感的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欢快,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如他所做的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唠叨不休。能否机敏地避开某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
三个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愚者的表现。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的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巧妙推销的语言技巧
作为一个推销人员,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如果没有交流和沟通,别人就不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可以信赖的人,就会将你拒之门外。试想,连门都不让你进,怎么能推销商品呢?要进门,就不能正面进攻,要使用技巧,脑子要学会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