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动中学生的心态故事全集
20138200000010

第10章 好习惯才会收获好命运(1)

送给那些因为习惯差而失败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觉得孩子能不能上重点大学,取决于孩子聪明不聪明,从而疏忽了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导致了高考中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其实高考检验的不仅仅是智商,更多的是考察一种素养,一种习惯。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父母,习惯好的不一定不被高考淘汰,而习惯差的人则一定会被高考淘汰。

心灵破解密码。

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成为习惯。

题记。

习惯,生命飞翔的翅膀。

世界著名航海家托马斯库克船长曾经在他的航海日记中记录了一个令他惊叹的画面:一次,当他的航队在大西洋上时,他看到不远的上空中有一个庞大的鸟群,数以百计的海鸟在天空中盘旋,并发出绝望的鸣叫。最终,许多鸟在耗尽体力后,义无反顾地坠入大海。后来,这个围绕着许多人的谜团终于被揭开了,这个地方曾经是个小岛,对于那些候鸟来说是在迁徙途中稍做休息,积蓄力量的一个地方,然而,在一次地震中,这个小岛沉入了大海,可对此一无所知的鸟儿们依然在惯性的驱使下,一如既往地飞来这里,于是,便有了那悲壮的一幕。

一个曾经给它们以力量的小岛,最终却成了它们的坟墓,这就是一个习惯的力量,习惯可以成为你最大的帮手,也可以葬送你的一生。

绝大多数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某一段时间内,只要自己端正态度,集中心思学习,那成绩马上就有显著提高,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那一股激情早就不在了,成绩也回到了原来的面貌,有时想一想觉得自己和那些名列前茅的同学比,并不存在智商上的差距,缺乏的只是一股持之以恒的毅力,然而他们忘了,成绩的高低恰恰是由此决定的,谁能上重点大学,也决定于此。

加加林是踏上月球的第一人,当时苏联的航天员有几十个接受挑选,很多人都认为加加林只是好运而已,但是事情并非如此。一次航天局让这几十位航天员去参观他们有可能乘坐的飞船。进航时,只有加加林把鞋子脱了下来,看到这一幕的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认为只有真正爱护飞船的人,他才放心让他使用,在主设计师的推荐下,苏联当局最终选定了加加林。

我想加加林并非作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人是很难想到脱鞋的,只有在长时间养成的习惯的驱使下,才能做出这样的举动,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便把加加林与其他人分开了。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缺点都了如指掌,也都曾试过去改掉它们,可真正改掉的,只有极少数人。

其实,一个缺点不是一个坏习惯,而是多个坏习惯综合体现。如果你指望一下子改正一个缺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只有将一个一个坏习惯逐个击破,才是改正缺点的有效途径。比如大多数人的懒惰,其实就是由睡懒觉,上课走神,不喜欢多做习题造成的,你要彻底改正,就必须制定一个完备的,循序渐进的计划,当然,你首先得有改善习惯的决心。ATARI的创始人,电子游戏之父诺兰·布歇尔在介绍他的成功经验时说道:“关键便在于去做点什么,就这么简单,很多人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很少的人立即着手付诸实践,不是明天,不是下个星期,就在今天,一位行动者,而不是空想家。”

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

美国作家杰克·雷吉写的《习惯的力量》被评为2003年度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因为人们已经对习惯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些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来到一家知名的企业应聘。当他们自信奕奕的站在总经理面前时,忽然来了一个电话,接完电话的总经理告诉他们,他有急事,需要离开20分钟,这些学生很有礼貌的表示愿意等他,当总经理离开后,他们紧张的精神就松了下来,然后兴致勃勃地参观起了总经理的办公室,对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互相传阅,品头论足,几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并告诉他们: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一个也没有被录取,他们惊讶不已,纷纷询问原因。经理说:不应该随便动他人的东西,这是一个小学生都懂的道理,然而,你们连一个小学生的素质都不具备,让我如何放心把公司交给你们。

何为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习惯至少需要21天。我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每当考试时,我都告诉自己,应该怎样认真读题,应该怎样有条理的答题,应该怎样仔细计算,然而当试卷一到手,什么认真仔细早就忘光了,平时怎么做的还是怎么做了,成绩一下来,不该错的还是错了好多,然后又开始后悔。

忏悔只是一种象征,不是进入阿里巴巴山洞的钥匙。真正的钥匙,是我们每天都在打磨的习惯,当一切成熟时,那胜利的凯旋之门便向我们敞开。高考是一场战争,也是一场检验。最终能通过独木桥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更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创造一个培养好习惯的环境。

家是一个形成习惯的重要场所,一个孩子的习惯许多都是受到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养成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习惯有较大影响。身教永远胜于言传,父母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言语上的教育太多,就会成为唠叨,只有用行动才能让孩子真正感悟!

送给那些不懂装懂,死要面子的孩子。

阻碍成功的心态。以前的孩子诚实坦率,现在有的小孩碰到不懂的题目,为了不让父母认为自己笨,就干脆点点头或眨眨眼睛说:“我会”。你真的会了?其实不然,为了自己一时的面子,在读书这个布袋上就有了数不清的小窟窿,长此以往,知识从小窟窿里流走,小窟窿也就成了大窟窿,读书也就成了读空书。

心灵破解密码。

寻求自我满足,更要自我完善。

题记。

人需要一个自我满足的世界。

一位年轻人和他的同事在机场与顾准的儿子顾重之相遇,这是他大学时代唯一佩服的人。途中他和同事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同事相信全世界的喷气式引擎都是美国通用公司产的,他却坚信都是英国生产劳斯莱斯汽车的那家公司产的,并最后以上司的身份取得主动权。而顾重之偷偷地给他指了一下飞机引擎,上面用英文清楚地写着“通用制造”。

相比顾重之的宽容,他犹豫之下主动地向同事承认了错误,却没能挽救一颗受伤的心。他用上司的权势,不懂装懂硬说别人不懂,在人前看低了同事。他理解,如果换了是顾重之,在权威面前哪有他装懂的份。

我们爱面子,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绞尽脑汁”不懂装懂,然而或许会更加颜面尽失。

不懂装懂,古有南郭,现在又冒出一个“自以为是”的善良的“东郭先生”。

花园里,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挣扎出来。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看样子已经竭尽全力。一个人实在看得心痛,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破茧而出了。然而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体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它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这个好心帮助它的人。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的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在破茧而出后展翅飞翔。有时候,一个人的不懂装懂,足以扼杀生命。

这几个事例显而易见,我们都是不甘心受冷落的。我们需要受人重视,不能让人家用异样的眼光看低自己。我们需要一个自我满足的空间,有受重视的权利,然而这个权利的实现是靠自尊、自爱、自强,而不是自欺。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流沙锥中,放入一些大颗的石子,然后慢慢地倒入细沙,可是不管倒入多少细沙,沙锥中永远都只有这几颗大石子。不懂装懂,心里留的疑惑越多,得到的就越少,最终都会从石子的空隙中流走。那么我们先放细沙,待细沙装满瓶底,再放入大石子。然而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不管多大多细的沙石再也流不走了。

其实这时候,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流沙锥就像是那个我们需要自我满足的空间,而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学习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我满足的舞台。在这舞台上,我们要不断自我完善,学得越多,懂得越多,自我完善的资本就越大。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目标是高考,高考是这个舞台的最高点,所以,放下不懂装懂吧,更好地迎接人生的大舞台,满足自我,满足人生。

不管何时,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永远是寻求自我满足空间的必杀技。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请撕下你的伪装。

也许孩子撒谎时,家长也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1)你是否把孩子的成绩看成比什么都重要;

(2)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3)自己的“言传”是否符合“身教”;

(4)是否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家孩子进行攀比,自家孩子好,也客套地说不好:自家孩子不好,就加倍地诋毁孩子;

(5)是否充分地信任孩子,有没有给过孩子沉默的权利。

有时孩子也不想说谎,但又不能说出事实的真相。在家长的威逼之下,他只能选择撒谎,其实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闯进孩子自我满足的空间,孩子有沉默的权利。家长又何尝没有私人空间呢?

孩子要诚实,家长要正确的指引,关爱孩子,以真诚的心来面对孩子,满足孩子自我满足的满足,是最明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不懂吗?让我们来帮助你!

送给那些事事都追求完美的形式而降低了人生效率的同学。

阻碍成功的心态。或许我们都曾为了追求完美而一意孤行,不管这是对是错,我们都只会淡淡说一句:“为了完美,我不会后悔。”可是最终我们却还是会发现,其实这一切终究是不完美的,纵然是完美,却也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这到底值不值得呢?所以,我认为既然结果已定,我们又为何一定要去改变一下这形式。不如试着让人生这个过程变得精彩一点,而不是执意去改变这个结果。让人生效率提高,精彩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心灵破解密码。

拥有不完美的人生,我们才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题记。

失落的完美。

维纳斯的双臂透露出秘密之美;圆明园破碎的石柱突现了悲壮之美;罗布泊贫瘠的沟壑,弥漫着沧桑之美,世间无数的美,不是因为它完整而美,而是因为残缺,因为不完美,于是才有了摄人心魄的力量。

“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人生没有什么是完整的,无论我们如何苛求完美,却终不会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人生真是一场迷离纷呈的宴席,无论父母,朋友都有一个独立的位置,然后各自随着自己的道路不停地走下去,谁也不会为谁停留。于是,无论这是十里长亭的盛宴,还是绳瓦泥灶的寒宴,终归有众人散尽之时,凄美到让人心痛。

《独立宣言》在美国是广受尊重的历史文件,是美国的无价之宝,可有谁能料到,其中竟有两处“缺憾”。其实在这份文件成稿后,大家发现遗漏了两个字母,人们只是在行间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并打上“<”的符号。《独立宣言》文字简约,篇幅不大,重新抄写得工整漂亮并不难做到,但这种细枝末节的完美于问题的实质有无影响呢?世界上完美无缺的文件很多,但成为国宝的有几件呢?形式上的细枝末节再完美,也不过是形式而已,内容如何,执行情况如何,才是一份文件的价值。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缺憾,使更多的人去想象那些所谓的不完美,它们并没有让人感到失望,相反,会让人感到遗憾之美,受到心灵的震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尽可能看看在我黑暗的岁月里令我珍惜的东西。”也许,这就是命运,会充满如此多的遗憾和如此多的不完美,但又有谁能去改变它?没有人。于是,我们只能接受,但我们不可以向命运妥协。“忘我就是快乐。”海伦·凯勒如是说。也许正是由于经历了人生中如此多的遗憾和缺憾,才会造就这样一个奇迹,如此不凡,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如果每一个人都经历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经历了这种生活,才会真真正正体会到缺憾之美,只有聋人才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才体会到重见天日的幸福,只有不完美的人生才会拥有完美的想象和缺憾之美。或许我们太过幸福,因而经常去责备幸福,说要去寻找完美。如果有一天,这些幸福都消失了,我们一定会惊慌失措,害怕不已,随即明日,我们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幸福。

还记得小王子吗?那么快乐、单纯,又透着悲哀的小王子,触动着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们被他感动是因为明白故事太完美,完美到令人心碎,并深知完美是不存在的。小王子是可怜的,他爱的是那朵只属于他的玫瑰,可那朵玫瑰却太吝啬于付出她的爱;小王子不值得可怜,因为他的盲目专一使他主动放弃了唯一真正值得拥有他的爱的狐狸。谁都会是小王子,谁都可以是玫瑰,可又有谁是那可怜的狐狸。这样的结局,我们真的无能为力,有的只是叹息。这难道就是我们一直苛求的完美吗?

可是没有人在意这些,也许正是由于这些不完美,才会让人有了新的感悟,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缺憾,才会激起我们最真切的感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会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接受不完美,你才有勇气面对现实;不强求完美,你会少一些抱怨,多几分洒脱。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怀抱着一颗追求完美的心,不断向前,快乐而无虑。也许这就是最适合,最理想的生活方式。退一步说,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别忘了,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孩子有多累,这等于是强迫孩子快乐。

满空的烟花,绚烂得迷惑了所有人的双眼。我们迷恋于璀璨一时的焰火,为落寞的烟花惋惜,却遗忘了每夜都与自己相伴而行的星星,曾经那微弱的光芒引导了多少迷失路途的孩子?

其实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可是这世上本无完美。

别说:“灰蒙蒙的天空没有星星。”

想送给大人的心里话。

让孩子不再苛求完美。

80年代的我们或许已经体会了太多的所谓完美,所以我们渴求一些缺憾和不完美。

在现代家庭里,学问比任何时代都高,可教育比任何时候都差。因为书籍作用永远比不上言传身教,没有一个人十全十美,所以没有一个孩子能达到他们父母期望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父母”这门“职业”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的。

退一步说,其实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别忘了一个有完美父母的孩子有多累,这等于是强迫孩子快乐,逼着他幸福。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该有多辛苦。所以,请你们记住:孩子需要的是完整的父母,而不是完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