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在继位时,并不是一个英明能干的君主,相反表现得十分昏庸。继位三年没发出过一个文件,整日声色犬马、饮酒作乐,并在朝廷门前贴出告示,“有敢谏者死无赦。”大臣申无畏朝见,楚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蔡女,坐在乐队中间,问:“你来干什么?”意见与建议是不敢直说的,不妨打个比喻试试。
申无畏说:“有五彩大鸟,栖于楚国高坡之上,已有三年,不见其飞、不闻其鸣,不知此是什么鸟?”问中带讽,敢向有生死大权的一把手质询是什么“鸟”,真是“无畏”。楚庄王却坦然一笑,随口问道:“寡人知道了。这非凡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看吧。”
而大鸟却一直不飞不鸣,楚国在群雄逐鹿中一直没拿出什么战略举措。苏丛等大臣实在等不下去了,面见楚庄王都声泪俱下,发誓要用生命来挽回楚国灭亡的命运。
这时楚庄王才从大怒转为肃然起敬,表示要顺从众意,开始振兴行动。其实,他心中窃喜,要的就是你们心里憋出来的这一股有冲击力的猛劲。
他一出手便不同凡响。选拔年轻有朝气、有闯劲的上层官员,控制守旧派的权力。连内宫也立贤惠的樊姬为夫人,主持中官工作。《史记,楚世家》以春秋笔墨记载:楚庄王浪子改悟,罢淫乐,听政,诛杀数百人,起用数百人,国人大悦。开明态度和用人标准的彻底改观,明法度奖惩,自然民心所向。
朝纲整肃,政治清明之后,便有了向外扩展称霸的底气,战略霸业便不断取得胜利。灭庸国后,伐宋,获战车五百乘,组建成当时机械化武装。与晋国大战,俘虏大将解扬,大胜中使楚庄王认清了楚国实力,了解了中原大国的底细,由此进一步明确了楚国的战略方针。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战略目标就是与周天子平分天下,各领南北。
他发动更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讨伐陆浑戎,大军经过雒水时,竟在周朝首都郊区布阵,以武力威胁,对象征江山社稷的九鼎,也公然向周天子问问轻重。周天子在恐慌中以巫道天命之术相责问,才缓释了他决战的锐气。
晋国为报前仇,并巩固霸权,以救郑国的名义,与楚国在邺交战,楚庄王又趁晋军高层意见分歧,打得晋军措手不及,获得战略全胜。因这一战,决出了楚国霸主的地位。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也能解读出更多有价值的法则:楚庄王当初面临群雄争霸的局面,不是甘愿居后,而是在内政外交上条件不够成熟。所以他把自己的目标暂时隐藏起来——深藏宏图于声色犬马之后,让他人误以为他是个昏君。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楚庄王不但有所作为,而且还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使用韬晦这一策略对楚庄王取得这一地位的重要性。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只有使自己存活,才能建立卓越的功勋。东汉王朝创立者刘秀,就以韬晦之计躲过生死之劫。
王莽末年,连年灾荒,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地皇三年(公元22年)10月,刘秀之兄刘掩在春陵、刘秀在宛城,同时起兵反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人推刘玄称帝,刘掩任大司徒。刘掩因恃功与刘玄争权,被刘玄谋杀。
时任太常偏将军的刘秀正征战在外,闻听兄长被杀,遂驰奔宛城,忍辱负重,主动向刘玄请罪。刘玄见其无反意,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行大将军事,命其持节征伐河北。刘秀以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室制度为号召,在河北豪强和官僚支持下,镇压农民起义军,收编部分义军,击败王郎割据势力,平定河北。更始帝遣侍御史持节立刘秀为萧王,并令其回长安。刘秀以河北未平为名,拒绝赴长安应征。
当时,更始政权内讧,四方背叛。刘秀平定河北后,力量迅速壮大。建武三年(公元25年),遂在河北柏乡(今河北桐乡县)称帝,后移都洛阳。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征战,先后镇压赤眉等农民义军和削平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并将国有荒地租借给流民耕种;劝民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税,组织军队屯田;实行精兵简政,全国共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大批官吏;废除掌握地方军权的都尉,逐步扩大以南北军为核心的中央军队;废除地方更役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极力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进行官制改革,规定刺史为州一级地方官,可直接上奏皇帝,使三公形同虚设。这些措施,有利于恢复生产和安定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所有的这些成就无不与刘秀的存活有直接的关系,前车之鉴,更使这一策略在三国时期发挥得淋漓尽致。
表面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军事谋略,却是高招。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段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证。刘备早已有夺取天下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一日曹操请他喝酒,席上曹操问刘备谁是天下英雄,刘备列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
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一句话说得刘备惊慌失措,深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幸好此时一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
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在中国历史上干出了一番事业。
三国时期的关羽重义气,勇迈绝伦,怀除恶济世之志,破关斩将,威震九州,备受世人崇敬。但其痛失荆州,对后人来说终是一件憾事,究其败走麦城的原因与韬晦之讲不无关系。
在三国时期,因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
自称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
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跋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
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三国韬晦之计的运用范围,从对人而扩大到对事、对己。从一般的劝说价值,上升到对于识见的有力帮助。从普通韬略原则,提高到事关前途、命运的总体对策。从个别的对象处理,演化为对历史发展、形势格局的洞察预示,总而言之,对我们来说是不无益处的。
虽然韬晦之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专制统治重压下人们为了自保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避祸方法,但是,韬晦之计的各种形式仍然显示出人的智慧价值。韬晦之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是极富人的主体精神。韬晦之计又有极强的进取性,虽然在表面上有许多退却忍让,却更显示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
使用韬晦之计是显示人生智慧的突出例证,一些老谋深算者更是深谙此道,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想当年,东北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便是采取此法则,成功地为自己挖好了一条地道,结果官运亨通,扶摇直上。
张作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虽说已是土匪大头目,但他朝思暮想耍弄个朝廷官千千。
奉天将军增祺的姨太太从关内返回奉天,此时被张作霖手下干将汤二虎探知,急忙报告张作霖。张作霖一拍大腿说:“这真是猪拱门,把货送到家来了。”
于是张作霖就吩咐汤二虎,如此行事。
汤二虎奉命在新立屯设下埋伏,当这队人马行至新立屯时,被汤二虎一声令下阻截下来,随后把他们押到新立屯的一个大院里。
增祺的姨太太和贴身侍者被安置在一座大房子里,四周站满了持枪的土匪。这时,张作霖已经接到报告,便飞马来到大院,故意提高声音问汤二虎:“哪里弄来的马?”
汤二虎也提高声音说:“这是弟兄们刚在御路上做的一笔买卖,听说是增祺大人的家眷,刚押回来。”
张作霖假装愤怒地说:“混账东西!我早就跟你说过,咱们在这里是保境安民,不能随便拦行人,我们也是万不得已才走绿林这条黑道的。今后如有为国效力的机会,我们还得求增大人照应!你们今天却做这样的蠢事,将来怎么向增大人交代?你们今天晚上好好招待他们,明天一早送他们回奉天。”
在屋里的增祺的姨太太听得清清楚楚,当即传话要与张作霖面谈。张作霖立即先派人给增祺的姨太太送来最好的鸦片,然后人内跪地参拜姨太太。
姨太太很感激地对张作霖说:“刚才听罢你的一番话,将来必有作为,今天只要你保证我平安到达奉天,我一定向将军保荐你这一部分力量为奉天地方效劳。”
张作霖听后大喜,更是长跪不起。
次日,张作霖侍候好姨太太早点,然后亲自带领弟兄们护送姨太太归奉天。
姨太太回奉天后,即把途中遇险和张作霖愿为朝廷效劳的事向增祺将军讲了一遍。增祺听后十分高兴,立即奏请朝廷,把张作霖的部队收编为“巡防营”,张作霖从此告别了“胡匪”“马贼”生活,成了真正的清廷“管带”(营长)。
就这样,张作霖利用“韬晦”之计办成了由黑道转为白道的一件大事,为其以后的道路打下了基石,做了铺垫。
在下面的故事中,我们将看到村长是怎样运用智谋十分巧妙地将自己真实求人的意图隐藏起来,而以假象迷惑对方,以此稳定他人情绪,确保其沿着自己的思考轨迹行动,实现既定的目标。
某村种植的苹果树结出的苹果个大味甜,在市场上销路很好,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道路不好,往外运输时总是很不方便,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村支部决定向乡里申请修一条路。
在几次申请后,乡政府均以“资金不够,项目太多,排后再议”而婉拒。眼看着苹果销路那么好,可就是难于运输,村支部一班人很着急,便生出一计。
这天,村长亲自带着请柬找到乡政府,把乡里的大小领导都请了个遍,要请领导参观考察苹果产业的发展并举行苹果展览会。乡领导欣然赴约。通往此村的道路太差了,领导们一路颠簸,尝到了这条路的苦头。不过,该村的苹果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还真是有看头,有前途,乡领导们对此赞不绝口。
经过此次展览会,该村的苹果产业很快惊动了县领导,县领导班子决定两个月后参观一下这个远近闻名的苹果村。
乡政府领导们听说此事,第一想到的就是路的问题,如果县上的领导再看到那样的路,肯定会怪乡里的工作没做好,自己可要倒霉了,于是紧急开会研究修路的问题。
结果短短两天内,资金全部到位,第三天就开了工,在领导来参观之前终于修好了路。
此村支部可谓聪明之极,他并没有直接要求乡领导拨款修路,而是以请领导参观指导为幌子,并以县领导要来参观为名,乡政府便不得不考虑修路的问题了。
在生活中,事业上,我们向对方表达可以利用多种假象隐藏真实意图,并用各种方式激起别人的热情,为我们的成功打下基础,这也是韬晦之计的最佳效果。
雷特是格里莱办的《纽约论坛》的总编辑,身边正缺少一位精明能干的助手。
他的目标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约翰帮助自己成名,帮助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马德坦克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家乡从事律师业。
怎样让约翰在报社里就职呢?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约翰到报社去玩玩。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编辑不在,这使他从许多电讯中间找到一条重要消息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条消息的社论吧。”
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笔写了起来。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提议趁约翰还没回家,就在这儿帮几天忙。渐渐地,约翰感到做新闻记者很有乐趣,也很应手,就留了下来。
从雷特巧求助理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雷特正是以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而拟定一个虚假的目的做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从而达到真实目的的策略,猎获了他所物色好的人选。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争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项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六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项项目是比箭,取胜的六名将领各射三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耙边,有的射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