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当孩子选择伙伴的时候,要负责提醒孩子,在孩子和同伴的交往和互动中,去发现孩子是否习得了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养成了不良习惯、形成了错误的是非判断标准等。如果是,就要及时地帮助孩子改正过来,告诉孩子,伙伴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好伙伴。
3.学习同伴的优点
与同伴交往的一大功能就是相互学习,这也是同伴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力所在。可是,孩子的心还是比较浮躁的,他们一般看到的是同伴的衣着打扮、时髦发型、正在看的影视剧等,而较少关注对方的优秀品质。如果这样,男孩可能无法从同伴身上学到更多的优秀品质。
所以,家长要多在孩子面前提起他的某个伙伴有某种优良品质,值得学习。这样,孩子才会从学习伙伴的外在发展到学习伙伴的内在。
正面的品质,包括能分享、有爱心、会合作、肯赞扬别人、遵守游戏规则、知道道歉、公平地玩耍、愿意帮助别人等。当男孩心里记住了这些优秀品质,就不会攻击人、霸道粗暴、争吵、说脏话、抢东西、无礼、欺负人、爱慕虚荣等了。
男孩总是觉得“别人有我也该有”
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孩子在商场里缠着妈妈要买山地车的情形。妈妈说:“你又不骑自行车上学,要什么山地车?咱们家里也没有地方放啊。”儿子说:“我们班好多男生都有,上次我们去郊外,他们就是骑车去的,可帅了!”妈妈说:“一年才去那么一次郊外,就要买辆自行车啊?”儿子说:“反正同学有,我就得有,要不多掉价啊!再说,咱家也不差那点钱!”妈妈说:“哎!你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话呢?别人有好成绩,你有吗?还跟别人比上了!”
看到这里,我想,现在的孩子在选择的时候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非常容易受同学的影响。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至于太受同学影响呢?
攀比有别于竞争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向周围人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人的东西好,就会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竞争心,觉得自己不能比对方差,于是,也就有了拥有同样物品的愿望。
男孩有强烈的竞争心理,所以他们希望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好、比别人强。当不如别人的时候,就会默默地努力,要超过别人,所以,这种跟人比较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意义的,是激发孩子积极、努力的动力。
但是,孩子由于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就不可避免地与人攀比,如常会听到男孩这样说:“我的滑板比你的好!”“我家的房子比你家的大!”“我的衣服比你的贵!”“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等等。
这种攀比容易助长男孩的虚荣心,如果虚荣心太强,就会过分地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忽略内在的修养,可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竞争心理。如果孩子这样,可能就会出现好逸恶劳、盲目攀比、不当消费等行为,同时会降低在工作、学习、品质、道德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这将严重影响男孩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最要命的是,当孩子比不过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的自卑心理。如果物质上比不过别人,就会觉得是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导致的,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如果是成绩比不过别人,就会觉得是自己不够聪明,比别人成绩差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不管哪方面比不过别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攀比的孩子恰恰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当下的境遇。
所以,攀比是男孩竞争心理的一种扭曲,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低级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去实现的世俗的浅显的行为。喜欢攀比的孩子其实最怕竞争,不敢竞争的孩子是没有勇气的,未来发展也不是很乐观。
做个有实力的竞争者
生活是个大舞台,谁能在这个舞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努力去演好,谁就是成功者,是具备实力的竞争者,而任何一个有实力的竞争者,都不会是时刻想着处处都要超越别人的盲目的攀比者。
1.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孩子的成长是个不断学习、不断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从而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当一个孩子达到了这个水平时,他就不会盲目地跟别人学习,更不会看到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
2.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生是一个竞技场,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技艺展现出来。这是一个人再普通不过的心理诉求,是生命的价值所在。竞技给生命增添了色彩,提升了个体做事的动力。而一个人能否驾驭竞技的形式,则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孩子很好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要让孩子明白,凡事要靠自己拼搏,而不是靠父母。这样的成长理念需要家长从小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自己才是最可依赖的人,自己完全有能力生活得好,这样,孩子才不会畏惧,才会充满信心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3.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
如果孩子光有能力,而不懂是非,那么,就很有可能去做坏事。能力就可能会成为孩子邪恶的帮凶,那样的话,很可能会伤害别人。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懂爱,理解和接纳别人,无时无刻不想着要包容别人,而不是要和别人去比,更不会千方百计地去战胜别人。这样的人,因为胸怀宽广,更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也更有实力。
男孩一上网就高兴有原因
一位妈妈说:“我就奇怪了,我的儿子每天吃好的穿好的,什么活都不用干,就是去上个学,学习成绩还不咋地,一看就是没有努力学习。我们觉得现在就一个孩子,不学就不学,将来做点什么都可以养活自己,也就没给过他压力。可是他还一天到晚都没有笑容,动不动就喊累。要说我儿子什么时候开心,就是上网的时候。他通宵达旦地玩游戏,既不烦也不累。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好像除了上网就没有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了。”
这位妈妈的话透露出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当下孩子的心灵世界。那么,我们的孩子在物质和精神如此丰富的今天,何以会心灵空虚呢?
是心灵空虚惹的祸
当一个人满足于当下的状态,并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了解并愿意承担身上肩负的责任时,那么,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无所事事的感觉的,更不会通过无意义的方式去打发时光、消磨人生。因为他们太忙碌了,忙着实现自己的理想,忙着去做自己一直热爱着的事情。
当下,很多人出现了一种不知道做什么或者逃避责任的行为,于是,就会选择一些刺激感官,能够带来短暂快乐的事情来做。比如,学生们天天上网,而不去运动、不去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内心空虚。
导致内心空虚的常见原因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甚至不能够把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或者遇到一些挫折,就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于是,便不知道人生该怎么度过了。因为失去了干劲,没有了奋斗目标,人便失去了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一个心灵饱满,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孩子,这样,孩子的每一天才会过得很充实。
教出一个内心充实的孩子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男孩较之女孩更容易充实内心,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快乐,不会被苦闷纠缠,更不会觉得孤独、无助、无所适从。要培养这样一个深谙幸福之道的孩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不忽视德育
道德是一个社会正面的价值取向,没有了道德,社会就向着假、恶、丑发展了。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时忽视了德育,那么,孩子就可能成为“缺德”的人,做出有违法律和道德伦理的事情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获得良性发展,人才会成为幸福的人。这是因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人。人是这个社会发展的核心,而人的核心圈就是德智体美劳。可惜,有的家长把“分数”这个智方面的素质,放在了孩子成长的第一位,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不懂人事、不会做事、不懂伦理道德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