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20154300000008

第8章 打造适合男孩特点的学习模式(1)

在一定的成长阶段男孩比女孩发育晚,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理解能力、自控力等方面,这使得男孩几乎整个小学阶段在学习上都是落后于女孩的。但是,慢慢地,男孩会追上女孩,而且他们某些方面能力会强过女孩,比如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会迅速发展,而且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也会通过后天的学习迅速发展起来。

面对男孩这样一个先慢后快的发育特点,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让男孩因为有这样一个慢阶段而落后于女孩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造适合男孩特点的学习模式。

对呆板的学习形式不感兴趣

曾经听一位妈妈讲过这样一件事:“儿子不好好学习,老公说一定要在小学一年级就把孩子看住,否则的话,就会掉队。于是,一天两个小时的家教,300块钱,就花在了儿子身上。辅导老师来家里辅导,儿子就算再神通也跑不掉了,只得跟着老师一块儿学。学着学着,儿子就要去厕所或者要喝水,老师没办法,只得让儿子去。

“谁知,儿子就此来劲了,老师讲着课,他就偷偷地玩,老师说他几句,他消停一下,几分钟后,又开始玩。老师没办法,把情况反映给我,谁知,儿子来狠的了,他说:‘我妈妈进来,我就听!我妈妈一出去,我就趴到桌子上,一句话也不听你说!’

“老师看出来了,自己是教不了这个孩子的,于是请辞了。儿子乐了,我却发愁了!儿子不爱学习,这可怎么办呢?”

男孩不是不爱学习

男孩喜欢五彩缤纷的动态世界,让他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力的,虽然同龄的女孩做得很好,但是男孩好像天生就不具备这种能力。如果我们强行限制天性好动的孩子,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课本上,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讲,他们一定会讨厌学习,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讲,他们也只能是手里写着字,脑子却在想着别的,根本没有用心理解和记忆。

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是因经验而引起的,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要想孩子很好地完成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各个系统协调运作,完成这个信息加工过程。

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去完成这个过程的,孩子是否用心地去完成,在于孩子是否有这个动机,比如,想不想听讲、想不想记住等。拥有上进心的孩子都是想获得知识的,有了这样的动机,他们才会克制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动力一部分来自他们与生俱来的求知的需要,另一部分则是来自家长的鼓励和知识趣味的吸引,这几个方面促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当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拥有了一定要好好学习的信念。等有一天,这个信念被孩子纳入他的价值体系后,孩子就拥有了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

可是,当下的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获得好成绩,于是他们强制性地把孩子禁锢到学习上: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离左右,字写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就让孩子重写;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就剥削掉孩子的玩耍时间,让孩子上辅导班……刚上学的孩子是非常贪玩的,这个时候他们的玩心要大于学习的心,家长如果强迫孩子学习,孩子就会非常反感,甚至是讨厌学习。孩子拗不过家长,只能把不良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来,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把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合孩子的胃口,让知识吸引孩子,那么,孩子就愿意去学习。一旦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再加上不断地强化,那么,孩子就爱学习了。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的儿子特别淘气,一年级入学几个月了,上课还是聊天、乱动、不愿意动笔,放学后就疯跑着玩。以这样的状态去学习,学习成绩当然不是很好。于是,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安排出一天的玩耍内容,一周五天,一共五种,每天都让孩子抓阄,抓到什么就玩什么。不过,妈妈每天在孩子抓阄前都会把前几天学习的内容放进去,比如,拍球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7+14’就是先拍了7次球然后又拍了14次球,一共拍了多少次球?”就这样,很自然地把学习的知识融入玩耍当中,边玩耍边检验和巩固了孩子所学的知识,因为孩子是在玩耍中学的,因此非常愿意学习。

知识吸引孩子

男孩的脑部结构决定着他们有很强的学习优势,但是因为左脑发育要明显落后于右脑,使得他们在读写、拼音、听讲、语言计算、记忆等方面会暂时落后于女孩。这个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理解男孩,把握好这个阶段,让孩子对知识充满兴趣,以防止孩子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方面。

1.入学之初,迁就孩子的不足

当支配孩子完成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还没有发育起来,以及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的脑部区域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孩子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很差,他们还不懂得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所以,学习对他们来讲是很不顺手、很不愉快的事情。

我曾经听到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在上学前很不情愿地问妈妈:“为什么要上学呀?上就上呗,还得天天去上!”埋怨中透露着童真。如果在妈妈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学,校园生活又比较枯燥的情况下,感受到被限制的儿子是不愿意上学的。

这个时候,我们想要孩子懂事,克制自己玩的欲望,而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并不是现实和聪明的做法。我们要力争让孩子所学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孩子就愿意学习了。比如,孩子学习诗歌,那些古人用古代的语言表达情感的句子,孩子理解起来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先给孩子讲个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那个时候古人的想法,然后,再配上相应的图画,孩子背诵的时候陌生感就会降低,就有了背诵的意愿。不单单是诗歌,其实很多知识都可以想办法使其变得让孩子容易接受,就看家长是否用心了。

2.给“老学生”灌输学习的意义

在孩子逐渐长大后,他的脑部结构已经逐渐发育到接近成人的标准了,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都获得了大大的提升,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或者直观行动化了。那么,如果孩子还是不好好学习、贪玩,怎么办?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为什么学习,就像奥巴马曾经提醒美国家长的:小心中国孩子抢饭碗!学习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让自己学到足够的知识,提升能力,有一个填饱肚子的饭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

单单让孩子懂了学习的意义,孩子的学习动力还不一定足,我们要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具有惯性的作用。孩子在学习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时间多了,完成了各种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必然不错,孩子的成就感由此大大提升,从此,也就热爱学习了。

在课堂上孩子不会总是东张西望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描述她的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不注意听讲,上课还喜欢站着,老师让他坐下,他坐一会儿就又站了起来。现在上小学了,一年级都下学期了,本指望着情况有所改变,谁知却不好好听讲,一会儿看看旁边,一会儿摸摸衣服,老师讲的内容理解不了,老师留的作业也记不全,每次考试前都要我们盯着复习,才勉强能考个及格。这样下去,这个孩子怎么办呢?我想这个孩子是没出息了。

听完这位妈妈的讲述,我告诉她:“你的儿子上课不会总是东张西望的,慢慢就好了。”她充满疑虑地问我:“能好吗?”我说:“当然能好了!”她紧蹙的眉毛这才舒展开了。我没有安慰这位妈妈,我说的是实话。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养育,即使有一点小问题,也不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大问题。

男孩为何不专心听讲

男孩上课不注意听讲,我们很容易将其与孩子的贪玩、不爱学习联系起来,这样主观的判断就容易做出主观的行为,于是,我们就总是要想办法让孩子懂得上课听讲的重要意义,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上课要注意听讲啊。”“你这个孩子,就不能好好听讲,不走神吗?”家长以为这么说,孩子就能改正,可结果呢?据老师反馈,孩子还是不注意听讲。

孩子为何不专心听讲?是他们太贪玩吗?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原因,那就是男孩的听觉能力比较差。

上课听讲是一个知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听老师讲、看幻灯片、看老师板书等形式获得感觉,然后作出整体的反应,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个反应的过程包括觉察、分辨和确认。孩子知觉到的信息受外部输入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受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的影响。所以说,即使是一个成绩非常棒的学生,如果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也很难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相反,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如果课前好好预习、上课注意听讲,也能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长此下去,也会成为优等生。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器官的特征,知觉能力包括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而课堂上,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视知觉和听知觉了。

通常听知觉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听觉专注力、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听说统合能力、听觉记忆广度、听动协调能力。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如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面来检验一下:

A.跟孩子说话的时候,看他听几句后才开始走神儿、做小动作。

B.看孩子有没有貌似在听,却眼神呆板,已经想别的事情去了。

C.讲过的话,看孩子能不能复述出来。

D.看孩子在写作业时,是不是一听到咳嗽、走路等细微的声音便转移注意力。

E.给孩子限制时间,让孩子写数字,看能写多少。

F.让孩子玩拼图,看水平怎么样。

G.给孩子看一个画面,然后让孩子回答问题。

H.给孩子讲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

如果孩子确实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事情,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提高上去了,孩子听讲顺利了,就不会总是东张西望了。

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细心的妈妈可以发现,即使周围的环境很乱,有的孩子也能很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则不一样,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当周围有什么情况发生的时候,也注意不到。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听知觉能力。

1.提升听知觉能力

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专注力、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听说统合能力、听觉记忆广度、听动协调能力。上课老是走神的孩子,一定是听觉专注力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引领他们做一些专注力训练,比如打乒乓球、拼图、听乐曲后模仿等等。

孩子的听知觉能力差,还可能是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比较差,这样的孩子常常分不清谁在说话,分辨不出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等。这个时候,让孩子听说话或者听儿歌,然后让孩子复述出来,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知觉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这就需要听觉记忆力、听觉理解力比较强。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说的话,更不能快速地回答出来。这不是他们智力水平低,而是他们的听觉记忆力和听觉理解力可能比较差。要想孩子饶有兴趣地听老师讲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得听明白了。这就需要家长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真正地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快速提取旧知识,并使其与新知识建立连接。至于理解力,多读书、多记忆词语,孩子的理解力自然就上去了。

如果孩子这几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平时再认真学习,打好基础知识,那么孩子的听觉排序能力、听说统合能力等就会慢慢地发展起来。

2.做好听讲的准备

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很容易就能判断:哪个孩子在注意听讲,哪个孩子没有注意听讲;哪个孩子领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哪个孩子在不懂装懂。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选择那些听懂的孩子,做一个口头问卷,我们会发现,他们深知课堂听讲的重要性,而且提前做好了听讲准备。如果是高年级的孩子,我们还能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好多高效听讲的方法,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是主动而积极的,也一定是成绩不错的孩子。

所以,在孩子从刚上学的小学生逐步变成中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提升孩子听讲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比如,预习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跟上老师思路的习惯等等。

学习可以拴住儿子的心

有一位妈妈曾经问我:“我儿子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有写字桌,可每次写作业的时候,他都不能安静地一次性写完,非要走出来,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跟爸爸说句话,跟妈妈说句话;玩玩这个,玩玩那个,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你说,怎么才能拴住我儿子的心?”

拴住儿子的心?一听到“拴住”这个词,我当即笑了。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讲对婚姻不自信或者男人变得强大了的已婚女人担心失去婚姻,于是就想方设法拴住男人的心。这位妈妈这样讲,足见她对儿子的学习是很上心的。她知道要想儿子学习好,就需要儿子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这位妈妈这么想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学习是一件“静心事”。

学习是一件“静心事”

为什么说学习是一件“静心事”呢?学习是因经验而引起的,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终引起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改变。要想全面感受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使心理变化最大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错的一道题目时,如果有的孩子没有专心听讲,而是脑子开小差,那么他就记不住老师讲的这个内容,做题的时候就容易出错。而专心听讲的同学,不但听明白了,记在了笔记本上,课后还复习了,做题的时候脑子里同步思考,这样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就绝对不会再出错了。

再举个例子:秋天到了,老师带孩子们去郊游,要大家好好观察郊外的风景,然后回来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到了郊外,一个孩子好好观察、认真感受、好好思考,然后还如实地写下一些感悟、一些对景色的描写,这个孩子因为全心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接收到的信息就比较多,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可以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