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20156200000020

第20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3)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并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出自《庄子·逍遥游》)

【译文】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出自《庄子·逍遥游》)

【译文】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出自《庄子·逍遥游》)

【译文】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出自《庄子·逍遥游》)

【译文】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出自《庄子·逍遥游》)

【译文】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个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出自《庄子·逍遥游》)

【译文】瞎子是没法观看欣赏花纹的华丽的,聋子是没法听到钟鼓的乐声的。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人的思想也有聋和瞎啊!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势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真理完全表露于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辩总有表达不到的地方,仁爱之心经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爱,廉洁到清白的极点反而不太真实,勇敢到随处伤人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勇敢的人。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说话的人各持己见,他们所说的话,并不能作为确定是非的标准。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大道被偏见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产生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虚静之心去观照事物,以求明于大道。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言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不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成为一体,物我两忘,还有什么可说呢?客观存在的万物为一,加上我的话,就成为二,二再加上言说者“彼”,就成为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毛嫱和丽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撒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正当他在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睡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出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出自《庄子·养生主》)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坏事却不至于达到犯法的边缘。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出自《庄子·养生主》)

【译文】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出自《庄子·养生主》)

【译文】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然而,几年之后,我再分解牛体时,就再没看见过全牛了。……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出自《庄子·养生主》)

【译文】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出自《庄子·养生主》)

【译文】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智盛很有力量。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在自己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哪里还有什么工夫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受世人的驱遣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

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巨大。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至于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出自《庄子·人间世》)

【译文】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被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出自《庄子·大宗师》)

【译文】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出自《庄子·大宗师》)

【译文】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与其赞誉尧的圣明而非议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出自《庄子·大宗师》)

【译文】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也就因此应该把我的死亡也看作是好事。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出自《庄子·德充符》)

【译文】仲尼回答说:“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出自《庄子·德充符》)

【译文】孔子说:“从万物相异的角度去看,同处一身的肝和胆也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很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如果真是这样,将不知道耳朵眼睛最适宜何种声音和色彩,而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外物看到了它同一的方面却看不到它因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因而看到丧失了一只脚就像是失落了土块一样。”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出自《庄子·德充符》)

【译文】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出自《庄子·德充符》)

【译文】镜子明亮尘垢就没有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长久地跟贤人相处便会没有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