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20156200000022

第22章 子学名句——百花齐放(5)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

【译文】粮仓里装满了粮食,人们才会懂得礼节;丰衣足食,人们才会有荣辱之心。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出自《管子·牧民》)

【译文】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出自《管子·牧民》)

【译文】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出自《管子·牧民》)

【译文】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是因为违背了民心。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出自《管子·权修》)

【译文】(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出自《管子·权修》)

【译文】向百姓征收赋税有限度,花费有节制,即使国家小也一定能够保持安定;向百姓征收赋税没有限度,花费又没有节制,即使国家再大也必然会有危机。

赋敛厚,则下怨上矣。(出自《管子·权修》)

【译文】赋税过于繁重,老百姓就会怨恨君主。说明要减轻百姓的负担,才能平复民怨。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出自《管子·权修》)

【译文】要想治好天下,必须珍惜本国国力;想要治好国家,必须珍惜国内人民;想要治好人民,必须珍惜民力之耗费。

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出自《管子·权修》)

【译文】了解他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观察他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言不周密,反害其身。(出自《管子·宙合》)

【译文】如果说话不周密,就会伤害到自身。

以党举官,则务交而不求用矣。(出自《管子·明法》)

【译文】如果根据朋党关系而推举官吏,那么人们就会致力于私人结交而不追求施展自身的才能了。

茅草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明法》)

【译文】茅草不除去,就会影响庄稼的生长;盗贼不铲除,就会使善良的百姓受到伤害。

贤之所以能成其贤者,以其贤而事不肖也。(出自《管子·枢言》)

【译文】贤能的人之所以令人称道,是因为他们通过施展贤能而服务于普通老百姓。

善游者死于粱也,善射者死于中野。(出自《管子·枢言》)

【译文】善于游泳的人死于沟池之中,善于射箭的人死在原野上。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海不拒绝点滴的水,因而能使自己这样浩瀚;山不拒绝一土一石,因而能使自己这样崇高;开明的君主不厌烦臣民,所以使他成为众人的君主;学者不厌烦学习,所以他能成为圣人。

朝忘其事,夕失其功。(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早上忘掉了应做的事情,晚上就什么成果也没有。

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违背天的法则,虽然暂时丰满,最终必然枯竭;上下不和,虽然暂时安定,最终也必然危亡。

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万事的本性,内容虽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天之所助,弱小可以变得强大;天之所弃,成功可以变为失败。顺应天道的可以得其成效,违背天道的就要招致灾祸,且无可挽救。

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对于德义没有显露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贵的爵位;对于功业没有表现于全国的人,不可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事没有取信于人民的人,就不能让他做大官。

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出自《管子·形势》)

【译文】宁可有过于君子,而不可有失于小人。因为,有过于君子,带来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带来的祸乱深。

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出自《管子·治国》)

【译文】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富足,而混乱动荡的国家必定贫穷。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出自《管子·治国》)

【译文】治理国家的根本,必须先使百姓富裕起来。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出自《管子·治国》)

【译文】抛弃农业而从事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使国家贫穷。

凡将举事,令必先出。(出自《管子·立政》)

【译文】凡是国家要办成大事,一定要先颁布法令。

善人者,人亦善之。(出自《管子·霸形》)

【译文】对别人友好的人,别人也会对他好。

寡交多亲,谓之知人。寡事成功,谓之知用。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出自《管子·戒篇》)

【译文】交游少而亲近的人却很多,叫做智人。用力少而成效好,叫做会办事。听一句话就能贯通万物的,叫做懂得道。多说话但说得不恰当,还不如少说。博学而不知道反省,一定会产生邪恶。

天道之数,人心之变。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出自《管子·重令》)

【译文】天道的规律和人心的变化都是这样的:就天道的规律说,事物发展到尽头则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则走向衰落;就人心的变化说,富有了,则产生骄傲,骄傲则松懈怠惰。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出自《管子·乘马》)

【译文】国家用度过少,对举办事业不利;过多,对商品资源不利。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出自《管子·乘马》)

【译文】事情总是产生于谋虑,成功于努力,失败于骄傲轻心。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出自《管子·乘马》)

【译文】通过市场的行情可以知道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可以知道国家物资的多少。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出自《管子·乘马》)

【译文】今天不努力做事,明天就会财货贫乏。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出自《管子·君臣上》)

【译文】对于人民的意见,只个别地听取,就会是愚蠢的;全面综合地听取,就将是圣明的。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出自《管子·内业》)

【译文】君子要能够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连累,不被外物所役使,成为外物的俘虏。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出自《管子·内业》)

【译文】要制止愤怒,什么都比不上诗歌;要消除忧闷,什么都比不上音乐;要控制享乐,什么都比不上守礼;要遵守礼仪,什么都比不上保持敬慎;要保持敬慎,什么都比不上虚静。

上之所好,民必甚焉。(出自《管子·法法》)

【译文】国君喜好什么,老百姓一定对其喜欢得更厉害。

君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出自《管子·参患》)

【译文】决定君主尊卑、国家安危的,没有比军队更重要的了。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出自《管子·兵法》)

【译文】通晓万物本质的,可成皇业;明察治世之道的,可成帝业;懂得实行德政的,可成王业;深谋远虑取得战争胜利的,可成霸业。所以,战争,虽不是什么完备高尚的道德,但可以辅助王业和成就霸业。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出自《管子·九守》)

【译文】目贵在明,耳贵在聪,心贵在智。利用天下人的眼睛看,没有看不到的事物;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听,没有听不到的消息;利用天下人的心思考虑,就没有理解不了的问题。集中大家的力量共同行事,聪明就不会被蒙蔽了。

《晏子春秋》简介

《晏子春秋》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这部书详细地记述了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215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这部书的语言简洁明快,幽默风趣。人物对话富于性格特征,特别是洋溢于人物语言中的幽默感,不但使故事意趣盎然,而且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讥讽。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一些寓以生活哲理的比喻,后来成为独立的语汇或成语。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圣明的人即使考虑得非常全面了,也不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愚蠢的人对一个问题反复推敲,也可能有所收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能成为橘子,生长于淮河以北就长成枳子了。

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允许宫中的女子穿男装,却不允许宫外的女子穿,这就像在门上挂着牛头做招牌,而店里面却卖着马的干肉。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持续不断地做才能成功,持续不断地前进才能到达。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在上的没有骄傲自大的行为,在下的自然不会形成谄媚阿谀的作风。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国君用人应该任用他的长处,不要强求他的短处;用人应该选他的精巧之处,不要强求他的不足之处。

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译文】富贵了不要轻视他人,变得贫穷了也不要改变自身的品行。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暖,逸而知人之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译文】自己吃饱了应该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有暖和的衣服穿应该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了应该想到别人的劳累。

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译文】国家有三种不祥的事,而这些都不在其中。国家有贤能的人而国君不知道,这是第一种不吉祥;国君知道有贤能的人而不任用,这是第二种不吉祥;任用贤能的人却不信任他,这是第三种不吉祥。

《孔子家语》简介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对《孔子家语》,历来颇多争议。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均认为是伪书。宋朱熹《朱子语录》、清陈士珂和钱馥的《孔子家语疏证》序跋,黄震《黄氏日抄》等则持有异议。然而一千多年来,该书广为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曾精辟论述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晚近以来,学界疑古之风盛行,《家语》乃王肃伪作的观点几成定论。

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出自《孔子家语·王会》)

【译文】国君乐善好施,臣下则会更加宽厚;国君能亲近贤才,则臣下交友都会审慎。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译文】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译文】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出自《孔子家语·在厄》)

【译文】芝兰生长在森林的深处,但它并不因为没人观赏就不散发自己迷人的香气。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出自《孔子家语·三恕》)

【译文】年少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才能。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出自《孔子家语·颜回》)

【译文】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译文】一辈子的善行,一句话就可以毁掉,能不谨慎吗?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译文】不了解他的儿子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他的为人看看他所交的朋友。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出自《孔子家语·三恕》)

【译文】勇力震动天下,持守时要兢兢业业;富有甲天下,持守时要谦虚谨慎。

《墨子》简介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治理国家却不关心那里的贤士,国家就会危亡。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最上等的是不失败,其次是失败后仍然能够成功,这就叫做善于用人。

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出自《墨子·亲士第一》)

【译文】君主必须有肯说直话的臣子,必须有敢于直言的部属。议事的时候都敢陈述己见,直言不讳,这样君主才可以长期地赐养人民,保全自己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