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20156200000066

第66章 散文名句——绚烂多姿(3)

【译文】推崇圣哲的道义而忘掉权势,实行仁义而忘记私利,修养道德而忘记名位。

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出自苏轼《题永叔会老堂》)

【译文】好的谋略使国家安定太平,永远留传史册;传给后代的是清廉的本色。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出自苏轼《贾谊论》)

【译文】君子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就一定要耐心等待;要从事远大的追求,就一定要忍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出自苏轼《晁错论》)

【译文】古代能够成就大功、建立大业的人,不仅仅具有超出常人的才能,也一定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出自苏轼《策别十七》)

【译文】做小的坏事的人,乡人不能宽容他;做大的坏事的人,天下人不能宽容他。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出自苏轼《策略第三》)

【译文】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毫无保留;只要自己说了的,就一定要做到。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出自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译文】写文章该写的就尽情地写下去,不该写的就收笔不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自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译文】诗中隐蕴着画的意境,画中饱含着诗的美妙。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出自苏轼《告文宣王文》)

【译文】在河堤决口时把汹涌的洪流挡回去,在大厦将要倒塌时把它支撑起来。比喻在紧急关头力挽危局。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出自苏轼《思治论》)

【译文】不回避极大的困难而谋求长远的利益。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出自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译文】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上有毫发之意,则下有丘山之取。(出自苏辙《栾城集·久旱放民间债欠·贴黄》)

【译文】居高位的人想要得到如同毫发大小的东西,下面的人就会搜刮像山一样大的东西。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出自苏洵《辨奸论》)

【译文】月亮的周围出现了光环,就会刮风;房子的基石湿润了,就会下雨。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前兆。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出自苏洵《心术》)

【译文】忍耐一下可以抵得住种种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可以克制种种冲动。本句原指战争中该忍就忍,该静就静,不能凭一夫之勇来行事,后常用来说明遇事要冷静沉着。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出自苏洵《管仲论》)

【译文】事情的成功,并不是在成功的当天成功的,而必定有它的缘由和起因;灾祸的发生,并不是在灾祸的当天发生的,而必定有它的缘由和先兆。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出自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译文】许多个盲人一起摸象,各自说大象像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比喻片面地看问题,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出自杨万里《庸言》)

【译文】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样,不能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就满足;而用人的时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样,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

【译文】只要心里没有抱愧之事,无论在哪儿都能悠然自得;只要心里没有贪念,无论去哪儿都不会心有不安。

学不必博,要之有用。(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译文】学识不一定要有多么渊博,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译文】一天一枚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钱;只要天长日久,用绳子也能把木头锯断,用水滴也能把石头滴穿。原意是说官吏贪污可以积少成多,现多用来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再小也终究会有大的成就。

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俭约》)

【译文】人对生活的需求,自是有一定的限量的,节制饮食、清淡寡味,才能常葆健康,才可以长寿。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出自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译文】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说明品德修养之重要。

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出自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译文】人有了私欲就会变得不刚正,而刚正的人是不会向私欲屈服的。

教不立,学不传,人材不期坏而自坏。(出自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译文】如果不兴办教育,如果没有老师传授学问,那么,本来可以不废弃的人才也自然会废弃。

学莫大于知本末终始。(出自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译文】为学之道,没有比能弄清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更重要的了。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出自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译文】学识不够渊博,就无法得其要领;志向不够坚定,就不会努力实行。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出自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译文】君子为学,贵在专一,专一就能明于事理,明于事理就会有所收获。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出自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

【译文】洪钟原本是没有声音的,因为有人敲打才有了声音;圣人原本也并非是智慧的,因为常向人询问请教才有了智慧。

小善不足以蔽身,勿以小善而自怠;小恶不足以灭身,勿以小恶而自暇。(出自黄晞《聱隅子·道德篇》)

【译文】小的善行虽然不足以庇护自身,但不要因为是小善就懒得去做;小的恶行虽然不足以毁掉自身,但也不要因为是小恶就轻易而为之。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出自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译文】能够节制食欲,就不会生病,谨慎自己的言语,就不会招致灾患。

善保家者戒兴讼,善保国者戒用兵。(出自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译文】善于保护家庭的人,总是尽量避免打官司;善于保护国家的人,总是尽量避免出兵征战。

有过而讳言,适重其过;因言而遽改,适彰其美。(出自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译文】有错误而隐瞒不讲,刚好加重了错误;承认错误并迅速改正,刚好是对正确的表彰。

出无谓之言,行不必之事,不如其已。(出自晁说之《晁氏客语》)

【译文】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做些没有必要的事,还不如不说不做。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出自罗隐《两同书·厚薄第五》)

【译文】土能够让河水变得污浊,但却不能让大海变得污浊;风能将树木拔起,但却不能将大山拔起。用来比喻品位低下的人只能动摇庸人的思想,却动摇不了君子的节操。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出自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宁做美玉而被打碎,不能做瓦器而被保全。比喻愿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不能含屈忍辱而苟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爱莲说》)

【译文】莲花虽然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却纤尘不染;尽管在清澈的水中涤荡,但却毫不妖艳。

严霜降处,难伤夫翠松青竹;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出自徐夤《钓玑文集·避世金马门赋》)

【译文】严霜来临,也难以损伤青松翠竹;烈火焚烧,也难以损伤良金美玉。比喻品德高洁之人,即使是在恶劣的景况下,也能保持自己的操守。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出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译文】如果不能够为国家的治理所用,这样的学问就不要教授它;如果能够为国家的治理所用,这样的学问就应该全部列入学校的教育范围。

功高后毁易,德薄人存难。(出自王安石《寓言》)

【译文】功劳高大而后人把它毁掉非常容易,道德修养浅薄的人则难于在世上立足。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出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译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出自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

【译文】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没有一定的物资财富是不行的;要治理好天下的财富,没有合理的方法是不行的。

学,须是如饥之须食,寒之须衣始得。(出自朱熹《上蔡先生语录》)

【译文】对于学习,应该像饥饿的人对饭食的需要,寒冷的人对衣物的需要一样才行。

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出自朱熹《朱子语录》)

【译文】道理、规律是人们所共同遵循的,品德、操行是通过自身的修养而获得的。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出自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译文】学习不在于起步的早或晚,只怕开始的时候勤奋,到最后就放任了。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出自朱熹《读书之要》)

【译文】前面的东西还没有弄懂,就不要去看后面的东西;这里的东西还没有明白,就不要急着要记住那里的东西。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出自朱熹《读书之要》)

【译文】学习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步深入或提高,并且要反复阅读,认真思考。

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出自朱熹《四书集注》)

【译文】有过错应当迅速改正,不要害怕困难而只顾眼前的安逸。

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出自朱熹《四书集注》)

【译文】清廉正直的人,对旧恶不耿耿于怀。

改过贵勇而防患贵怯。(出自朱熹《答蔡贵通》)

【译文】要勇于改正错误,战战兢兢地预防祸患。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译文】只有勤俭可以助人廉洁,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培养好的品德。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出自晁说之《晁氏客语》)

【译文】学习的方法是:要以思考为本,思考了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不能得到知识。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出自晁说之《晁氏客语》)

【译文】不用心思考,就会有疑惑;不努力探求,就不会有所得;不虚心好问,就会变得无知。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译文】不使用一个直接的词语,却将事物的精神实质表达得透彻淋漓、美妙超逸。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出自黄晞《聱隅子《生学篇》)

【译文】人生在世,如果不知道学习,就如同没有出生一样;学习了而又不能领会其中的道理,就如同没学一样;领会了其中的道理而又不能实行,就如同没有领会道理一样。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出自叶适《法度总论》)

【译文】观察过多种器物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工匠,查看过多种疾病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医生。说明只有多实践,才能提高技艺。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出自李延寿《南史·陈暄传》)

【译文】军队可以一千日不打仗,但不可以一天不为战争做准备。

攻人之法,先绝其援,使无外救。(出自李筌《太白阴经·攻守》)

【译文】攻打敌人的法则,就是要先断掉敌人的支援,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出自李筌《太白阴经·攻守》)

【译文】善于进攻的人,可以让敌人不知道该防守什么地方;善于防守的人,可以让敌人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进攻。

胜败兵家常势。(出自尹洙《叙燕》)

【译文】胜利和失败是领兵打仗经常遇到的事情。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美味;能移谨厚性,化作凶顽类。(出自范质《戒子》)

【译文】我劝你不要总是喜欢喝酒,酒是让你发疯的狂药,而不是美味。它能改变你谨慎敦厚的性格,让你变成凶恶顽劣的人。

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出自董仲舒《论御匈奴》)

【译文】正义能够感动有德行的君子,利益能够动摇贪婪的小人。

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出自王艮《答问补遗》)

【译文】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处世的根本。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出自张九龄《上姚令公书》)

【译文】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完美的境地,一切毁谤都将自行止息。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出自张说《起义堂颂》)

【译文】源头经过疏浚,河水会流得很远;树根扎得深,叶子就会长得茂盛。

治外物易,治己身难。(出自林慎思《伸蒙子《治难》)

【译文】管理外部的事物是不难的,难的是对自己的管理。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出自刘驾《励志》)

【译文】及时建树功业和德政,死后美名就传扬不灭。

君子虽殒,善名不灭。(出自武则天《臣轨下·诚信》)

【译文】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虽然死了,但美好的声音却不会消失。

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出自武则天《内训·迁善》)

【译文】认为罪恶不大而干了毫无顾虑,则必然招致失败;认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则必然招致败坏。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出自武则天《内训·迁善》)

【译文】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改,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出自武则天《内训·迁善》)

【译文】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出自武则天《臣轨上》)

【译文】想要家庭安定,一定要首先使国家安定。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出自李世民《晋宣武帝总论》)

【译文】长期做好事,知道的人不多;一日做坏事,大家都知道。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出自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译文】看到别人有所得,就从中借鉴,就没有什么好事不能做成。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出自慧能《坛经·决疑品》)

【译文】改正错误使人聪明,袒护自己短处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贤哲。

闭门思过谢来客。(出自徐铉《徐公文集》)

【译文】关起房门反省错失,谢绝朋友过访。

举世尽从愁里老。(出自魏庆之《诗人玉屑·杜荀鹤诗》)

【译文】世人之衰老都是因忧愁而加快。

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出自太平御览《人事部》)

【译文】志向远大而度量窄小,不可能建立什么伟勋大业。

量少非君子,德高乃丈夫。(出自佚名《名贤集》)

【译文】气量狭小就不是德行高尚的人,德行高尚才是有作为的男子汉。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出自佚名《名贤集》)

【译文】遇上知心朋友,喝千杯酒还嫌少,彼此不相投合,说半句话也是多余的。

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出自佚名《名贤集》)

【译文】结交有道德的朋友,弃绝没道义的朋友。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出自曾巩《圣贤》)

【译文】世上没有一个人理解自己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力排众议坚持做下去才是真正的英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传》)

【译文】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前人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对变法的议论不足以担忧。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出自骆宾王《萤火赋》)

【译文】有道德的人,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不做亏心的事。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出自辛弃疾《美芹十论》)

【译文】问题未出现之前就预作打算,解决问题就往往应付自如。反之,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出自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译文】志气骄恣往往来自于事业的大通得意之时,追求享乐往往是因为时世安定太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在朝廷做官,则为老百姓操劳;在野当老百姓,则为国君担忧。表现出爱民忧国的一片忠心。

丈夫须兼济,岂得乐一身。(出自薛据《古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