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因此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因为珍惜时间,从不拖拉,从中大受益处。鲁迅就是这样一位珍时如命的人。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时,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当好友许寿裳问及鲁迅有什么讲究时,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还是干事情,效率都赶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做事迅速,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工作时,他快节奏地用三四个小时就做完了全天应做的事情,然后利用办公桌的抽屉进行学习和研究,终于在1905年,在几个领域内同时取得了伟大成就,开创了科学史上的先例。
凡事拖不得。鲁迅的写作经验就是“马上”鲁迅在一篇题名为《马上日记》的《豫序》中写道:……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想点法。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偶尔也有一点的,当时一懒,便搁下了,忘掉了。如果马上写出,恐怕倒也是杂感一类的东西,于是乎我就决计:一想到,就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算作我的划到簿。鲁迅在逝世的前一个月,还写过一篇叫《死》的文章,说由于生命产生了“为先前所没有的”对一切事情“要赶快做”的想法,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鲁迅经验的可贵,就贵在“马上”和“要赶快做”上。
翻阅历史,所有伟大人物的历史,都是一部和时间赛跑的历史。马克思说: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列宁在一生中,也处处迸射着和时间竞赛的光芒,他总是十分珍惜时间,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革命。
戒“拖”的妙方就是学会如何同跳动着脉搏、时刻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在每个人生命的长河里,都泛着光阴的波浪,它们稍纵即逝,却又“法力无边”既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也会引你触礁覆没在险滩。时间中唯有“现在”最宝贵,抓住了“现在”亦即抓住了时间,成功就会向你招手。而“拖”却是影响你抓住“现在”的最大障碍,就像你成功航线上的礁石。有的人经常为一种不可名状的期待所烦扰,总觉得来日方长,现在”无足轻重,只有“将来”才会有无限风光。对于这种“现在”总是“赊账”将来”决定一切的观念,朱光潜老先生说得好: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别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因为纪念碑前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纪念碑顶就要等上2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一秒钟也不必等。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真切!不止华盛顿纪念碑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次一步,那么我们终将在顶峰相会。
那么,该怎样克服拖拉的习惯呢?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参考。
一、分析利弊
对目标有意识地加以分析,看看尽快实践有什么好处,拖拉有哪些坏处,这对下定决心立即着手很有督促作用。
二、把大块任务切割成小块
善于化大为小,难题就好解决了。出成绩的人大都懂得这种方法的价值。你想写一本二百页的书稿吗?每天写一页,不到七个月就可完成。想一下搞完,只能被目标本身吓倒。有了艰巨的任务,第一步要先分解它,化成一系列小任务,再一个接一个地完成。
三、正视不合心意的工作
找一段时间专做不合心意的事务,是磨炼意志、克服拖拉的好办法。
四、要有实施的勇气
勇气是克服怯懦,付诸实施的能力。潜力之所以没发挥出来,是因为自己限制了自己,突破胆怯的限制,就能充分发挥潜力。
五、利用兴致
你无意写报告,却可能有兴致翻阅有关资料;不想修天线,却可能愿意搜集所需元件。在该办的事中先拣有兴致的办,让精神状态为你服务。
六、立即动手
你的庭院该打扫了吗?现在就去找工具。得交报告吗?马上拿出纸列上几个要点。要勒令自己,决不拖延,有事及早干。
七、向人保证
提出保证,限定时间完成任务,会使人产生一种有益的焦虑和时间紧迫感,这会有效地克服拖拉。
八、每天做总结
“明天即在眼前,学会把每一天当作礼物来对待”每天起床前要决心过好今天,还准备让明天过得更好。把时间看作财富,你就不会再拖拉了。
最后,最好每天早晨问问自己:“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今天打算把它解决到什么程度?该做哪些事?”不要忘记,克服了拖拉的习惯,你就会跑在时间的前头,做一个不后悔的人。